除了吃粽子,關於端午節還有這些小知識

端午節要到了,除了吃粽子、划龍舟,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在端午掛艾草菖蒲又是為什麼?粽子好吃,但吃粽子時還要注意哪些問題?今日(5日),渝中區國際村社區組織社區近100位老人包粽子、做香包,請來中醫專家為社區老人講授端午節的養身健康知識。

除了吃粽子,關於端午節還有這些小知識


▲社區居民現場製作香包

端午節的習俗不只是吃粽子

“‘端’字是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初五’。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演變成了‘端午’。”現場,國際村社區請來了民俗老師為社區居民講解端午節的名字來源和習俗。

除了吃粽子、划龍舟,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佩戴中草藥製成的香囊荷包,有辟邪醒腦驅蟲的功效,門前掛艾草菖蒲等也可以驅趕飛蟲、清除汙濁空氣,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系五色繩,這寓意著吉祥。還有端午節喝雄黃酒,點雄黃酒在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也有消毒防蟲的作用。

現場,國際村社區為老人們買來了丁香、白芷、石菖蒲、吳茱萸、防風、薰衣草、艾草、薄荷、肉桂、蒼朮等中草藥,現場製作香包。

除了吃粽子,關於端午節還有這些小知識


▲現場包粽子

艾草和菖蒲有“芳香化濁”功效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餘年的副主任中醫師、九龍坡區名中醫王俊介紹,吳茱萸主要作用是散寒止痛,溫經通脈,降逆止嘔,驅蚊的作用;而石菖蒲有益心智、安心神、醒脾胃之功效。

“端午節我們最常見和最熟知的就是艾草和菖蒲,端午節家門前掛艾草和菖蒲、用艾草和菖蒲洗澡、製作香包等,這不僅是民俗,也是有科學依據的。”王俊說,端午節處在中醫上稱為“長夏之季”的時候,這個季節尤其對我們南方來說,溼氣重。

按照中醫的說法,艾草和菖蒲都有“芳香化濁”的藥性和功效,這種“濁”就是人體內的溼氣。

“這個季節部分人總有種‘睡不醒’的睏倦感,這可能就是溼氣重了。”王俊介紹,由於艾草和菖蒲有種特殊的芳香,這個季節又是艾草和菖蒲最茂盛的時候,因此掛在門前也有驅蚊蟲作用,給孩子洗澡也有清熱止癢功效。

粽子不宜多食

建議搭配薏仁紅豆湯等

粽子雖然是端午節的標配,但是王俊建議吃粽子不要過量,尤其老人和小孩,還有胃腸病患者等。

王俊說,粽子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糯米粘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過量食用,易引起腹脹不適。加之粽子“戀溼”,與“祛溼”相悖。

王軍建議,在食用粽子時,建議配上熬製的紅豆、薏仁湯,有除溼功效。也可以搭配食用一些白蘿蔔水或麥芽水促進消化。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攝影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