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而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如何呢?根據美國的國家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在1990年後開始顯著增加。

以1997年到2006年的數據來說,孩子每多一年教育,他未來的收入就會高20%。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們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但從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的角度看,“雞娃”的行為又是不理性的。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而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如何呢?根據美國的國家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在1990年後開始顯著增加。

以1997年到2006年的數據來說,孩子每多一年教育,他未來的收入就會高20%。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們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但從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的角度看,“雞娃”的行為又是不理性的。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讓孩子搶跑,對未來不利

在有些父母,在競爭的焦慮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瘋狂地逼迫孩子學習,看到別人家孩子報了什麼班,自己不報就睡不著覺。

把人生比成一場賽跑,狂熱的家長就在後面推著孩子搶跑,希望能讓他獲得優勢,但搶跑這件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某些發達國家,也曾有過是否要對孩子進行早期學科式訓練的討論,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早在50年前,德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實驗,研究人員就比對了100個幼兒園。

一半幼兒園以遊戲為中心,孩子們只管玩就行了,一半幼兒園以教授知識為中心,孩子要提前學習。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而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如何呢?根據美國的國家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在1990年後開始顯著增加。

以1997年到2006年的數據來說,孩子每多一年教育,他未來的收入就會高20%。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們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但從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的角度看,“雞娃”的行為又是不理性的。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讓孩子搶跑,對未來不利

在有些父母,在競爭的焦慮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瘋狂地逼迫孩子學習,看到別人家孩子報了什麼班,自己不報就睡不著覺。

把人生比成一場賽跑,狂熱的家長就在後面推著孩子搶跑,希望能讓他獲得優勢,但搶跑這件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某些發達國家,也曾有過是否要對孩子進行早期學科式訓練的討論,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早在50年前,德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實驗,研究人員就比對了100個幼兒園。

一半幼兒園以遊戲為中心,孩子們只管玩就行了,一半幼兒園以教授知識為中心,孩子要提前學習。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結果發現,提前學習的孩子確實在小學初期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一到4年級,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就會直線下滑,在閱讀和數學方面出現明顯的劣勢,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也比同齡人差。

這次實驗讓德國政府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禁止提前教學。

在美國,還有一項時間更長遠的實驗。

在1967年,教育先驅大衛·魏卡特跟蹤研究了68名兒童,這些兒童被分配到不同的幼兒園:

A類幼兒園是傳統型的,以遊戲為中心;

B類幼兒園是學習型的,有老師進行教學,還有很多作業和考試;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而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如何呢?根據美國的國家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在1990年後開始顯著增加。

以1997年到2006年的數據來說,孩子每多一年教育,他未來的收入就會高20%。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們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但從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的角度看,“雞娃”的行為又是不理性的。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讓孩子搶跑,對未來不利

在有些父母,在競爭的焦慮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瘋狂地逼迫孩子學習,看到別人家孩子報了什麼班,自己不報就睡不著覺。

把人生比成一場賽跑,狂熱的家長就在後面推著孩子搶跑,希望能讓他獲得優勢,但搶跑這件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某些發達國家,也曾有過是否要對孩子進行早期學科式訓練的討論,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早在50年前,德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實驗,研究人員就比對了100個幼兒園。

一半幼兒園以遊戲為中心,孩子們只管玩就行了,一半幼兒園以教授知識為中心,孩子要提前學習。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結果發現,提前學習的孩子確實在小學初期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一到4年級,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就會直線下滑,在閱讀和數學方面出現明顯的劣勢,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也比同齡人差。

這次實驗讓德國政府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禁止提前教學。

在美國,還有一項時間更長遠的實驗。

在1967年,教育先驅大衛·魏卡特跟蹤研究了68名兒童,這些兒童被分配到不同的幼兒園:

A類幼兒園是傳統型的,以遊戲為中心;

B類幼兒園是學習型的,有老師進行教學,還有很多作業和考試;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研究發現,在4年級之前,B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確實在學習成績上有明顯優勢,但之後,這個優勢會逐漸消失。

等到了孩子們15歲和23歲時,再對比他們情況,在學業上沒有差別;

但B類的孩子,與同齡人有更多的摩擦,更容易受挫,叛逆行為也更多,犯罪率是其他孩子的3倍!

諸多教育研究都表明,給孩子提前教育,給他的優勢只能維持到4年級,但對他社交、情感上的傷害,卻能持續終生!

“雞娃”、搶跑的行為為什麼對孩子傷害這麼大?或許是這種機械式、填鴨式的學習摧毀了孩子對學習的愛好,進而影響了他的一生。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而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如何呢?根據美國的國家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在1990年後開始顯著增加。

以1997年到2006年的數據來說,孩子每多一年教育,他未來的收入就會高20%。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們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但從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的角度看,“雞娃”的行為又是不理性的。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讓孩子搶跑,對未來不利

在有些父母,在競爭的焦慮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瘋狂地逼迫孩子學習,看到別人家孩子報了什麼班,自己不報就睡不著覺。

把人生比成一場賽跑,狂熱的家長就在後面推著孩子搶跑,希望能讓他獲得優勢,但搶跑這件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某些發達國家,也曾有過是否要對孩子進行早期學科式訓練的討論,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早在50年前,德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實驗,研究人員就比對了100個幼兒園。

一半幼兒園以遊戲為中心,孩子們只管玩就行了,一半幼兒園以教授知識為中心,孩子要提前學習。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結果發現,提前學習的孩子確實在小學初期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一到4年級,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就會直線下滑,在閱讀和數學方面出現明顯的劣勢,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也比同齡人差。

這次實驗讓德國政府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禁止提前教學。

在美國,還有一項時間更長遠的實驗。

在1967年,教育先驅大衛·魏卡特跟蹤研究了68名兒童,這些兒童被分配到不同的幼兒園:

A類幼兒園是傳統型的,以遊戲為中心;

B類幼兒園是學習型的,有老師進行教學,還有很多作業和考試;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研究發現,在4年級之前,B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確實在學習成績上有明顯優勢,但之後,這個優勢會逐漸消失。

等到了孩子們15歲和23歲時,再對比他們情況,在學業上沒有差別;

但B類的孩子,與同齡人有更多的摩擦,更容易受挫,叛逆行為也更多,犯罪率是其他孩子的3倍!

諸多教育研究都表明,給孩子提前教育,給他的優勢只能維持到4年級,但對他社交、情感上的傷害,卻能持續終生!

“雞娃”、搶跑的行為為什麼對孩子傷害這麼大?或許是這種機械式、填鴨式的學習摧毀了孩子對學習的愛好,進而影響了他的一生。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朋友莉莉的女兒今年才5年,本來好好的,莉莉看到周圍的家長都給孩子報班,她也忍不住,給女兒報名了補習班、奧數班、編程班等等。

不管這些輔導班怎麼說自己寓教於樂,但難度還在那裡,女兒堅持了半個月,哭著對莉莉說:“媽媽,我學不會...我腦子都不轉了...”

這只是一個“雞娃”的寫照,把知識強塞給孩子,只能獲得短期的收益,長遠來看確實虧損極大的,那時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

最近兜媽看到一個笑話:

問:四歲孩子,英語詞彙量1500,夠還是不夠?
答:看在哪裡,在美國肯定夠了,在中國還不行。

這反應了一個現實,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少家長採取了“搶跑”的方法,逼著孩子早早就開始學習各種東西。

這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語“雞娃”,指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給孩子打雞血”,不斷地讓他去學習,不止校內學習,更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為什麼父母要雞娃?

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Fabrizio嘗試著用經濟學的原理去分析父母的育兒方式。

他發現,社會的貧富差距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這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這父母的教育方式。

1. 貧富差距的影響

在Fabrizio教授的《愛、金錢和孩子》一書中,他提到,在貧富差距較小的國家,如瑞典、挪威等國,父母對孩子就更多采取放養的態度;

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如中國、美國等,父母對孩子的育兒方式就是高強度的、專制型的。也就是對孩子要求更嚴,讓他們按照父母的願意去努力成長。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這很好解釋,如果貧富差距大,就更需要孩子不斷努力,才不至於在社會上落後。

所以在一項調查中,有90%的中國家長都認為“勤奮”是最重要的品質,在美國也有65%的家長如此認為。

2. 教育回報率的影響

而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不同的學歷造成收入差異如何。

比如碩士和高中生,如果收入相差無幾,一個月薪5000,一個月薪4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太低了,那幹嘛還要讓他去辛苦幾年拿碩士文憑呢?

但如果他們的收入相差甚遠,碩士月薪3萬,還有各種年終獎,高中生月薪才5000,那教育回報率就很高了,值得在教育上進行投資。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而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如何呢?根據美國的國家經濟研究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來看,中國的教育回報率在1990年後開始顯著增加。

以1997年到2006年的數據來說,孩子每多一年教育,他未來的收入就會高20%。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們採取“雞娃”的教育方式是一種理性選擇,但從兒童發展和心理學的角度看,“雞娃”的行為又是不理性的。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讓孩子搶跑,對未來不利

在有些父母,在競爭的焦慮下,已經失去了理智,瘋狂地逼迫孩子學習,看到別人家孩子報了什麼班,自己不報就睡不著覺。

把人生比成一場賽跑,狂熱的家長就在後面推著孩子搶跑,希望能讓他獲得優勢,但搶跑這件事,總是要付出代價的。

在某些發達國家,也曾有過是否要對孩子進行早期學科式訓練的討論,並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早在50年前,德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實驗,研究人員就比對了100個幼兒園。

一半幼兒園以遊戲為中心,孩子們只管玩就行了,一半幼兒園以教授知識為中心,孩子要提前學習。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結果發現,提前學習的孩子確實在小學初期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一到4年級,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就會直線下滑,在閱讀和數學方面出現明顯的劣勢,在社交和情感方面也比同齡人差。

這次實驗讓德國政府叫停了學前教育改革計劃,要求幼兒園必須以遊戲為中心,禁止提前教學。

在美國,還有一項時間更長遠的實驗。

在1967年,教育先驅大衛·魏卡特跟蹤研究了68名兒童,這些兒童被分配到不同的幼兒園:

A類幼兒園是傳統型的,以遊戲為中心;

B類幼兒園是學習型的,有老師進行教學,還有很多作業和考試;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研究發現,在4年級之前,B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確實在學習成績上有明顯優勢,但之後,這個優勢會逐漸消失。

等到了孩子們15歲和23歲時,再對比他們情況,在學業上沒有差別;

但B類的孩子,與同齡人有更多的摩擦,更容易受挫,叛逆行為也更多,犯罪率是其他孩子的3倍!

諸多教育研究都表明,給孩子提前教育,給他的優勢只能維持到4年級,但對他社交、情感上的傷害,卻能持續終生!

“雞娃”、搶跑的行為為什麼對孩子傷害這麼大?或許是這種機械式、填鴨式的學習摧毀了孩子對學習的愛好,進而影響了他的一生。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朋友莉莉的女兒今年才5年,本來好好的,莉莉看到周圍的家長都給孩子報班,她也忍不住,給女兒報名了補習班、奧數班、編程班等等。

不管這些輔導班怎麼說自己寓教於樂,但難度還在那裡,女兒堅持了半個月,哭著對莉莉說:“媽媽,我學不會...我腦子都不轉了...”

這只是一個“雞娃”的寫照,把知識強塞給孩子,只能獲得短期的收益,長遠來看確實虧損極大的,那時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好,但到四年級準下滑,情商社交也不行?

其實“雞娃”本質上是一種焦慮和不信任的混合體,焦慮的是孩子會被同齡人、被社會所拋下,不信任的是孩子自己就能好好學習,取得應有的成績。

但焦慮和不信任,是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的,父母也該反思一下,自己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麼?

適度激勵孩子確實有必要,但絕不是帶著他搶跑,線上線下的補習班一個不落,大堆大堆的參考書往家裡搬。

培養孩子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該學要學,該玩也要玩,一位“雞娃”,絕不可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