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不完美媽媽 服裝 爬行動物 動物 萌芽研究所BUD 2019-08-11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積極的暫停”可以作為一個對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來運用。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家裡其他人,並且告訴他:

“我們都需要先冷靜一會。”

在發生衝突時,我們常常受到“爬行動物腦”的控制(爬行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時唯一的選擇是“戰”(權力爭奪)或者是“逃”(放棄努力,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不是疏遠和敵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而最終情緒化也只是表象,自我成長學習才是解決之道。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 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等10分鐘後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

  • 用“冷靜箴言”防止情緒失控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積極的暫停”可以作為一個對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來運用。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家裡其他人,並且告訴他:

“我們都需要先冷靜一會。”

在發生衝突時,我們常常受到“爬行動物腦”的控制(爬行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時唯一的選擇是“戰”(權力爭奪)或者是“逃”(放棄努力,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不是疏遠和敵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而最終情緒化也只是表象,自我成長學習才是解決之道。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 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等10分鐘後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

  • 用“冷靜箴言”防止情緒失控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感受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評判,甚至是批判。如果家長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接納、被理解,心情自然就放鬆、平和。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牢記,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只是有些行為是應該限制的。

如果覺得自己的“壞脾氣”實在忍受不住,即將要爆發之前,可以用幾句“冷靜箴言”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

- “我承認我的憤怒情緒是毫無意義的。”

- “它缺乏理智也會讓我失去控制。”

- “孩子有時候就是會這樣的,這很正常。”

- “我必須更冷靜地面對。”

甚至:

- “我凶起來的樣子真不好看。”

- “我絕對不要重蹈覆徹,像自己的爸爸一樣。”

- “我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 學習和自己的壞情緒進行辯論——提出質疑(Q&A)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積極的暫停”可以作為一個對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來運用。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家裡其他人,並且告訴他:

“我們都需要先冷靜一會。”

在發生衝突時,我們常常受到“爬行動物腦”的控制(爬行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時唯一的選擇是“戰”(權力爭奪)或者是“逃”(放棄努力,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不是疏遠和敵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而最終情緒化也只是表象,自我成長學習才是解決之道。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 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等10分鐘後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

  • 用“冷靜箴言”防止情緒失控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感受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評判,甚至是批判。如果家長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接納、被理解,心情自然就放鬆、平和。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牢記,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只是有些行為是應該限制的。

如果覺得自己的“壞脾氣”實在忍受不住,即將要爆發之前,可以用幾句“冷靜箴言”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

- “我承認我的憤怒情緒是毫無意義的。”

- “它缺乏理智也會讓我失去控制。”

- “孩子有時候就是會這樣的,這很正常。”

- “我必須更冷靜地面對。”

甚至:

- “我凶起來的樣子真不好看。”

- “我絕對不要重蹈覆徹,像自己的爸爸一樣。”

- “我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 學習和自己的壞情緒進行辯論——提出質疑(Q&A)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歷過被壞情緒控制到無法思考,事後又追悔莫及。在壞情緒的面前,我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情緒總會吞噬問題本身。如果任由壞情緒肆意增長和發散,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到頭來早已不是對錯的較量,而是情緒的較量。

在處理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先在自己的腦海中跟壞情緒來一場辯論:

Q.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對孩子這種行為的寬容?

A.我想我不能。

Q.那孩子做了這些讓你很生氣的行為,孩子是不是不可救藥?你對孩子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A.雖然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很討厭也很不開心,但孩子確實不是一個壞孩子,他很多時候表現都可好了。

……

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提問,一步步循序漸進地把事情往細去分化,清晰的梳理出導致問題緣由,才能驅趕壞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讓自己儘量往好的方向去辯證思考。

03

書籍推薦

除了自我覺察,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書籍來進行自我情緒的管理,在書中,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

  • 《別讓小情緒害了你》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積極的暫停”可以作為一個對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來運用。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家裡其他人,並且告訴他:

“我們都需要先冷靜一會。”

在發生衝突時,我們常常受到“爬行動物腦”的控制(爬行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時唯一的選擇是“戰”(權力爭奪)或者是“逃”(放棄努力,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不是疏遠和敵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而最終情緒化也只是表象,自我成長學習才是解決之道。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 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等10分鐘後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

  • 用“冷靜箴言”防止情緒失控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感受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評判,甚至是批判。如果家長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接納、被理解,心情自然就放鬆、平和。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牢記,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只是有些行為是應該限制的。

如果覺得自己的“壞脾氣”實在忍受不住,即將要爆發之前,可以用幾句“冷靜箴言”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

- “我承認我的憤怒情緒是毫無意義的。”

- “它缺乏理智也會讓我失去控制。”

- “孩子有時候就是會這樣的,這很正常。”

- “我必須更冷靜地面對。”

甚至:

- “我凶起來的樣子真不好看。”

- “我絕對不要重蹈覆徹,像自己的爸爸一樣。”

- “我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 學習和自己的壞情緒進行辯論——提出質疑(Q&A)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歷過被壞情緒控制到無法思考,事後又追悔莫及。在壞情緒的面前,我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情緒總會吞噬問題本身。如果任由壞情緒肆意增長和發散,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到頭來早已不是對錯的較量,而是情緒的較量。

在處理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先在自己的腦海中跟壞情緒來一場辯論:

Q.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對孩子這種行為的寬容?

A.我想我不能。

Q.那孩子做了這些讓你很生氣的行為,孩子是不是不可救藥?你對孩子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A.雖然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很討厭也很不開心,但孩子確實不是一個壞孩子,他很多時候表現都可好了。

……

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提問,一步步循序漸進地把事情往細去分化,清晰的梳理出導致問題緣由,才能驅趕壞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讓自己儘量往好的方向去辯證思考。

03

書籍推薦

除了自我覺察,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書籍來進行自我情緒的管理,在書中,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

  • 《別讓小情緒害了你》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其實啊,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吵得不可開交,尤其是當情緒一下湧上來的時候,不自覺就把周圍好的話語都給屏蔽掉了。相信不少人曾經都因為一些小情緒而吃過虧,懊惱之餘,又不知道該如何排遣。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作為一名醫學博士,善於將理論和其他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在書中推薦了很多種方法。但正如他所說,道理我們都懂,重要的是怎麼實際行動起來。如果過後不去實踐,這些方法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啊。

  • 《憤怒之舞》

作者:哈麗特·勒納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積極的暫停”可以作為一個對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來運用。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家裡其他人,並且告訴他:

“我們都需要先冷靜一會。”

在發生衝突時,我們常常受到“爬行動物腦”的控制(爬行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時唯一的選擇是“戰”(權力爭奪)或者是“逃”(放棄努力,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不是疏遠和敵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而最終情緒化也只是表象,自我成長學習才是解決之道。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 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等10分鐘後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

  • 用“冷靜箴言”防止情緒失控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感受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評判,甚至是批判。如果家長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接納、被理解,心情自然就放鬆、平和。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牢記,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只是有些行為是應該限制的。

如果覺得自己的“壞脾氣”實在忍受不住,即將要爆發之前,可以用幾句“冷靜箴言”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

- “我承認我的憤怒情緒是毫無意義的。”

- “它缺乏理智也會讓我失去控制。”

- “孩子有時候就是會這樣的,這很正常。”

- “我必須更冷靜地面對。”

甚至:

- “我凶起來的樣子真不好看。”

- “我絕對不要重蹈覆徹,像自己的爸爸一樣。”

- “我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 學習和自己的壞情緒進行辯論——提出質疑(Q&A)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歷過被壞情緒控制到無法思考,事後又追悔莫及。在壞情緒的面前,我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情緒總會吞噬問題本身。如果任由壞情緒肆意增長和發散,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到頭來早已不是對錯的較量,而是情緒的較量。

在處理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先在自己的腦海中跟壞情緒來一場辯論:

Q.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對孩子這種行為的寬容?

A.我想我不能。

Q.那孩子做了這些讓你很生氣的行為,孩子是不是不可救藥?你對孩子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A.雖然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很討厭也很不開心,但孩子確實不是一個壞孩子,他很多時候表現都可好了。

……

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提問,一步步循序漸進地把事情往細去分化,清晰的梳理出導致問題緣由,才能驅趕壞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讓自己儘量往好的方向去辯證思考。

03

書籍推薦

除了自我覺察,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書籍來進行自我情緒的管理,在書中,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

  • 《別讓小情緒害了你》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其實啊,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吵得不可開交,尤其是當情緒一下湧上來的時候,不自覺就把周圍好的話語都給屏蔽掉了。相信不少人曾經都因為一些小情緒而吃過虧,懊惱之餘,又不知道該如何排遣。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作為一名醫學博士,善於將理論和其他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在書中推薦了很多種方法。但正如他所說,道理我們都懂,重要的是怎麼實際行動起來。如果過後不去實踐,這些方法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啊。

  • 《憤怒之舞》

作者:哈麗特·勒納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哈麗特是一個長期在美國研究女性心理和家庭關係的心理學家,她的研究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把憤怒和關係結合在一起探討。

她的觀點是:在任何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中,憤怒都是重要的情緒信號。它暗示著我們沒有處理好生活中重要的情感問題,也許是因為我們為他人做出了過多的讓步,也許是因為他人的干預影響了我們的進步與成長。

我很喜歡讀這本書,每次仔細品讀之後,都能更好地參透憤怒情緒來梳理人際關係,掌握自己內心適度的平衡。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者:奇普·康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像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有經歷過吧,面對總是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總有控制不住情緒的時候,忍不住衝著孩子大吼大叫,等情緒平復後,又會追悔莫及。

習慣大吼大叫的父母、始終惴惴不安的孩子……如果孩子的人生時刻都要面臨著對“刀”(父母壞情緒)的恐懼,那麼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岌岌可危。所以如果父母想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亦或是良好的教育,那麼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而且做好個人的情緒管理不只是身為父母的必修課,也是人生的必修課啊,對於我們的待人處事、自我提升都有著重要作用。

針對個人的情緒管理,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01

做自己情緒的觀察者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清楚意識到自己生活裡的種種小危機,也願意積極地去嘗試,去改變,卻總是得不到緩解,甚至逐漸陷入自我懷疑。

為什麼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這是因為我們都落入了“以為‘懂得’就是‘學會’”的誤區。換句話說,就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每當現實中出現了這些情景,我們卻發現讀過的那些“道理”一點也幫不上忙。

夏洛克裡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你是看見了,但你沒有觀察。”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情緒就好像人體的肌肉,其實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增強自我察覺的,從而提高自身對情緒的掌控力,實現更好的自己。當我們比起重視道理和知識本身,更努力地去訓練和實踐這些方法,也許結果就截然不同。

這就好比一個人想減脂增肌,除了看健身教程,不去完成每日的肌肉訓練是不行的。而這其中最好的實踐方法,就是觀察自己情緒產生的過程,以及思考和描述當下的感受。

當我們開始下意識的去感知情緒的產生,直到情緒能夠被我們表現出來的那一刻,其實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斷裂點。

一般比較好的情況下,是由你主動打斷它,讓它自己慢慢消失。你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腦,不再進一步被負面情緒所支配,甚至可以決定下一步的方向。

要是不好的情況下,你也能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暫停兩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思考要怎麼做。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02

面對壞情緒,我們要怎麼做?

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確實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的心思和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他們總是能很敏銳的察覺到大人情緒的變化和波動。

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人類的成長過程和其他動物一樣,是靠著觀察、模仿和經驗累積等方式來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

所以當意識到自己開始聚集負面能量的時候,就要儘量的做到情緒穩定、積極。如果無法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更加無法冷靜地處理孩子的問題了。

怎麼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呢?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方法。

  • “積極的暫停”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積極的暫停”可以作為一個對大人和孩子都非常有效的生活技能來運用。比如,我們可以選擇暫時離開一下,將孩子交給家裡其他人,並且告訴他:

“我們都需要先冷靜一會。”

在發生衝突時,我們常常受到“爬行動物腦”的控制(爬行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時唯一的選擇是“戰”(權力爭奪)或者是“逃”(放棄努力,無法溝通)。

所以,我們需要用“積極的暫停”讓自己的感覺好起來,並且在親密和信任(不是疏遠和敵意)的基礎上解決問題。而最終情緒化也只是表象,自我成長學習才是解決之道。

洗澡、進書房看書、出去走走、喝杯咖啡、換件衣服…… 每個人能夠舒緩情緒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花點時間調整好自己的心情。

等10分鐘後雙方都稍微平靜下來,再回來跟孩子溝通,才會變得比較容易。

否則孩子鬧脾氣的時候,不光要處理自己的情緒,還要面對父母的情緒,等於是雪上加霜,孩子就會覺得:“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

  • 用“冷靜箴言”防止情緒失控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當孩子向家長表達感受的時候,得到的往往是評判,甚至是批判。如果家長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接納、被理解,心情自然就放鬆、平和。

所以,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要牢記,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受,只是有些行為是應該限制的。

如果覺得自己的“壞脾氣”實在忍受不住,即將要爆發之前,可以用幾句“冷靜箴言”讓自己冷靜下來。比如:

- “我承認我的憤怒情緒是毫無意義的。”

- “它缺乏理智也會讓我失去控制。”

- “孩子有時候就是會這樣的,這很正常。”

- “我必須更冷靜地面對。”

甚至:

- “我凶起來的樣子真不好看。”

- “我絕對不要重蹈覆徹,像自己的爸爸一樣。”

- “我不要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 學習和自己的壞情緒進行辯論——提出質疑(Q&A)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每個成年人都曾經歷過被壞情緒控制到無法思考,事後又追悔莫及。在壞情緒的面前,我一直遵循的原則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情緒總會吞噬問題本身。如果任由壞情緒肆意增長和發散,慢慢地我們就會發現,到頭來早已不是對錯的較量,而是情緒的較量。

在處理事情之前,我們可以先在自己的腦海中跟壞情緒來一場辯論:

Q.你有沒有辦法做到對孩子這種行為的寬容?

A.我想我不能。

Q.那孩子做了這些讓你很生氣的行為,孩子是不是不可救藥?你對孩子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A.雖然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很討厭也很不開心,但孩子確實不是一個壞孩子,他很多時候表現都可好了。

……

不斷的對自己進行提問,一步步循序漸進地把事情往細去分化,清晰的梳理出導致問題緣由,才能驅趕壞情緒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讓自己儘量往好的方向去辯證思考。

03

書籍推薦

除了自我覺察,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書籍來進行自我情緒的管理,在書中,你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情緒管理方法。

  • 《別讓小情緒害了你》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其實啊,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卻難以自控。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而吵得不可開交,尤其是當情緒一下湧上來的時候,不自覺就把周圍好的話語都給屏蔽掉了。相信不少人曾經都因為一些小情緒而吃過虧,懊惱之餘,又不知道該如何排遣。

作者弗雷德曼·肖普作為一名醫學博士,善於將理論和其他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在書中推薦了很多種方法。但正如他所說,道理我們都懂,重要的是怎麼實際行動起來。如果過後不去實踐,這些方法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啊。

  • 《憤怒之舞》

作者:哈麗特·勒納

出版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哈麗特是一個長期在美國研究女性心理和家庭關係的心理學家,她的研究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把憤怒和關係結合在一起探討。

她的觀點是:在任何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中,憤怒都是重要的情緒信號。它暗示著我們沒有處理好生活中重要的情感問題,也許是因為我們為他人做出了過多的讓步,也許是因為他人的干預影響了我們的進步與成長。

我很喜歡讀這本書,每次仔細品讀之後,都能更好地參透憤怒情緒來梳理人際關係,掌握自己內心適度的平衡。

  •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作者:奇普·康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爸爸媽媽好討厭,好可怕”,觀察壞情緒,學會與壞情緒做朋友

我一直覺得,一個經常情緒良好的人,一定也會有著好的人緣,同時也是個幸福且有成就的人。“遺憾=失望+責任感”、“絕望=苦難-意義”、“焦慮=不確定性X無力感”、“幸福=想要擁有的/擁有想要的”,這些創造情緒方程式的過程,其實都是在幫助我們理順糾結,擺正情緒。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裡面的敘述方式真的非常豐富。有“小故事大道理”方式展開的,也有理論結合實際方式進行講解的。當我們可以把怒哀樂採取加減乘除這些數學公式來運算時,我們就可以很好地調整自己的情緒了。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