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2》

第一種可能:喝茶環境的空氣不好。

結合之前茶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很有可能和他喝茶的環境有關。

從視頻可以看到,茶友是在一個嘈雜的公共場合泡的茶。

公共場合,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比如,可能隔壁正好有人在烹飪,炒菜時產生的各種氣味,就會飄散到空氣裡,被茶餅吸收。正好,當地人喜歡吃辣椒。辣椒經過熱油一熗,飄散到空氣中,茶餅就趁機吸收了。

或者,有人正好在泡茶時,抽菸,講話。

此刻,因為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氣味,就有可能被茶餅吸收。

公共場合裡喝茶,空氣中潛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對白茶而言,“非我族類”的氣味,都算作異味。

一旦白茶吸收了異味,就容易產生變化,還是不好的變化。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茶的變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甚至於這樣一個公開場合,還有可能出現空氣溼度大的情況。

喝茶時,要是正好遇上沒有及時收好,白茶餅變質,生出異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2》

第一種可能:喝茶環境的空氣不好。

結合之前茶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很有可能和他喝茶的環境有關。

從視頻可以看到,茶友是在一個嘈雜的公共場合泡的茶。

公共場合,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比如,可能隔壁正好有人在烹飪,炒菜時產生的各種氣味,就會飄散到空氣裡,被茶餅吸收。正好,當地人喜歡吃辣椒。辣椒經過熱油一熗,飄散到空氣中,茶餅就趁機吸收了。

或者,有人正好在泡茶時,抽菸,講話。

此刻,因為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氣味,就有可能被茶餅吸收。

公共場合裡喝茶,空氣中潛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對白茶而言,“非我族類”的氣味,都算作異味。

一旦白茶吸收了異味,就容易產生變化,還是不好的變化。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茶的變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甚至於這樣一個公開場合,還有可能出現空氣溼度大的情況。

喝茶時,要是正好遇上沒有及時收好,白茶餅變質,生出異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種情況:收納不當

從茶友寄回的茶品來看,他並沒有使用村姑陳牛皮紙密封袋。而且結合茶友喝茶頻率來看,這餅茶,並非是長期收藏,而是當成了口糧茶對待。

這類口糧茶,講究的就是及時收納。

即,在撬完茶之後,不是第一時間沖泡,而是要趕緊把茶收好。確保密封好了,再開始沖泡。

要是先泡茶,再收納,茶餅就會在這三五分鐘內,大量吸收茶葉中的水汽,積累在茶餅內,導致茶葉出現變質的可能。

這一點,要向S師傅學習,不管家裡來了幾波客人,在送客前,他一定會先把茶收拾好,避免茶葉跑氣,受潮,變質。

茶是有靈氣的草木,你悉心呵護它,它必定會用好風味回報。

可根據收到茶葉包裝來看,茶餅的收納,並不理想。

茶餅隨意裝在牛皮紙袋裡,鋁袋、塑料袋也只是隨便揉成一團。

收納不好,茶就容易吸收異味和水汽,最終就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汽過多,從而讓毫香消失,還會出現茶湯薄、澀、寡的情況。

由此可推測出,茶友沒把茶儲存好,才有了辣椒味白茶餅事件。

每一款白茶,到我們手上都不容易。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確保白茶餅也能在我們手上,長久保存還不變質?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2》

第一種可能:喝茶環境的空氣不好。

結合之前茶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很有可能和他喝茶的環境有關。

從視頻可以看到,茶友是在一個嘈雜的公共場合泡的茶。

公共場合,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比如,可能隔壁正好有人在烹飪,炒菜時產生的各種氣味,就會飄散到空氣裡,被茶餅吸收。正好,當地人喜歡吃辣椒。辣椒經過熱油一熗,飄散到空氣中,茶餅就趁機吸收了。

或者,有人正好在泡茶時,抽菸,講話。

此刻,因為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氣味,就有可能被茶餅吸收。

公共場合裡喝茶,空氣中潛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對白茶而言,“非我族類”的氣味,都算作異味。

一旦白茶吸收了異味,就容易產生變化,還是不好的變化。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茶的變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甚至於這樣一個公開場合,還有可能出現空氣溼度大的情況。

喝茶時,要是正好遇上沒有及時收好,白茶餅變質,生出異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種情況:收納不當

從茶友寄回的茶品來看,他並沒有使用村姑陳牛皮紙密封袋。而且結合茶友喝茶頻率來看,這餅茶,並非是長期收藏,而是當成了口糧茶對待。

這類口糧茶,講究的就是及時收納。

即,在撬完茶之後,不是第一時間沖泡,而是要趕緊把茶收好。確保密封好了,再開始沖泡。

要是先泡茶,再收納,茶餅就會在這三五分鐘內,大量吸收茶葉中的水汽,積累在茶餅內,導致茶葉出現變質的可能。

這一點,要向S師傅學習,不管家裡來了幾波客人,在送客前,他一定會先把茶收拾好,避免茶葉跑氣,受潮,變質。

茶是有靈氣的草木,你悉心呵護它,它必定會用好風味回報。

可根據收到茶葉包裝來看,茶餅的收納,並不理想。

茶餅隨意裝在牛皮紙袋裡,鋁袋、塑料袋也只是隨便揉成一團。

收納不好,茶就容易吸收異味和水汽,最終就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汽過多,從而讓毫香消失,還會出現茶湯薄、澀、寡的情況。

由此可推測出,茶友沒把茶儲存好,才有了辣椒味白茶餅事件。

每一款白茶,到我們手上都不容易。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確保白茶餅也能在我們手上,長久保存還不變質?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3》

收到茶該怎麼辦?

第一步:喝

收到茶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沖泡,喝一喝,鑑定茶葉品質。

當然,最重要的是確保茶品,它沒有變質。

對待第一次收到的茶葉,在沖泡的時候,要用白瓷蓋碗。這樣才能客觀地審評,茶葉品質如何,才不會有所掩飾。

蓋碗的選擇,也要用110毫升標準的白瓷蓋碗,將外界可能影響茶葉的因素,都排除在外。

喝茶時,主要香氣與口感。

聞香時,要通過幹茶香、杯蓋香、落水香、掛壁香、葉底香等細節判斷。白茶的香氣,要滿足:純淨無異味、香型突出、香味豐富、香氣持久等特點。

口感的體會,當然是要用味蕾去感受。

如何喝茶?

一是啜飲,二是掂茶,三是推動茶湯。

啜茶,是為了更好地感受落水香。

掂茶,則是為了感受茶湯裡的醇厚度。

推動茶湯,為的是感受茶湯裡的順滑度。

茶湯要香、順滑、醇厚,這才是好茶的基本要求。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2》

第一種可能:喝茶環境的空氣不好。

結合之前茶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很有可能和他喝茶的環境有關。

從視頻可以看到,茶友是在一個嘈雜的公共場合泡的茶。

公共場合,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比如,可能隔壁正好有人在烹飪,炒菜時產生的各種氣味,就會飄散到空氣裡,被茶餅吸收。正好,當地人喜歡吃辣椒。辣椒經過熱油一熗,飄散到空氣中,茶餅就趁機吸收了。

或者,有人正好在泡茶時,抽菸,講話。

此刻,因為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氣味,就有可能被茶餅吸收。

公共場合裡喝茶,空氣中潛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對白茶而言,“非我族類”的氣味,都算作異味。

一旦白茶吸收了異味,就容易產生變化,還是不好的變化。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茶的變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甚至於這樣一個公開場合,還有可能出現空氣溼度大的情況。

喝茶時,要是正好遇上沒有及時收好,白茶餅變質,生出異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種情況:收納不當

從茶友寄回的茶品來看,他並沒有使用村姑陳牛皮紙密封袋。而且結合茶友喝茶頻率來看,這餅茶,並非是長期收藏,而是當成了口糧茶對待。

這類口糧茶,講究的就是及時收納。

即,在撬完茶之後,不是第一時間沖泡,而是要趕緊把茶收好。確保密封好了,再開始沖泡。

要是先泡茶,再收納,茶餅就會在這三五分鐘內,大量吸收茶葉中的水汽,積累在茶餅內,導致茶葉出現變質的可能。

這一點,要向S師傅學習,不管家裡來了幾波客人,在送客前,他一定會先把茶收拾好,避免茶葉跑氣,受潮,變質。

茶是有靈氣的草木,你悉心呵護它,它必定會用好風味回報。

可根據收到茶葉包裝來看,茶餅的收納,並不理想。

茶餅隨意裝在牛皮紙袋裡,鋁袋、塑料袋也只是隨便揉成一團。

收納不好,茶就容易吸收異味和水汽,最終就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汽過多,從而讓毫香消失,還會出現茶湯薄、澀、寡的情況。

由此可推測出,茶友沒把茶儲存好,才有了辣椒味白茶餅事件。

每一款白茶,到我們手上都不容易。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確保白茶餅也能在我們手上,長久保存還不變質?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3》

收到茶該怎麼辦?

第一步:喝

收到茶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沖泡,喝一喝,鑑定茶葉品質。

當然,最重要的是確保茶品,它沒有變質。

對待第一次收到的茶葉,在沖泡的時候,要用白瓷蓋碗。這樣才能客觀地審評,茶葉品質如何,才不會有所掩飾。

蓋碗的選擇,也要用110毫升標準的白瓷蓋碗,將外界可能影響茶葉的因素,都排除在外。

喝茶時,主要香氣與口感。

聞香時,要通過幹茶香、杯蓋香、落水香、掛壁香、葉底香等細節判斷。白茶的香氣,要滿足:純淨無異味、香型突出、香味豐富、香氣持久等特點。

口感的體會,當然是要用味蕾去感受。

如何喝茶?

一是啜飲,二是掂茶,三是推動茶湯。

啜茶,是為了更好地感受落水香。

掂茶,則是為了感受茶湯裡的醇厚度。

推動茶湯,為的是感受茶湯裡的順滑度。

茶湯要香、順滑、醇厚,這才是好茶的基本要求。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步:收

收,即收納。

這一環節,是在我們驗收茶葉品質時進行。

即拿出茶葉後,要把茶葉原包裝裝好。

如果我們買的是散茶,在稱出5克後,用繩子分別將鋁袋、塑料袋密封好。

買的是餅茶,撬出茶葉後,則先用拉鍊密封袋密封好,要反覆將袋口捏緊,然後再裝進鋁袋、塑料袋當中,也分別用繩子,將鋁袋、塑料袋密封好。

請注意,是在稱茶、撬茶之後,就要將白茶收納好,而非泡完茶之後再慢悠悠收拾。

我們要儘可能減少茶葉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如此,如此,才能減少白茶受潮、吸收異味的可能性。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2》

第一種可能:喝茶環境的空氣不好。

結合之前茶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很有可能和他喝茶的環境有關。

從視頻可以看到,茶友是在一個嘈雜的公共場合泡的茶。

公共場合,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比如,可能隔壁正好有人在烹飪,炒菜時產生的各種氣味,就會飄散到空氣裡,被茶餅吸收。正好,當地人喜歡吃辣椒。辣椒經過熱油一熗,飄散到空氣中,茶餅就趁機吸收了。

或者,有人正好在泡茶時,抽菸,講話。

此刻,因為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氣味,就有可能被茶餅吸收。

公共場合裡喝茶,空氣中潛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對白茶而言,“非我族類”的氣味,都算作異味。

一旦白茶吸收了異味,就容易產生變化,還是不好的變化。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茶的變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甚至於這樣一個公開場合,還有可能出現空氣溼度大的情況。

喝茶時,要是正好遇上沒有及時收好,白茶餅變質,生出異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種情況:收納不當

從茶友寄回的茶品來看,他並沒有使用村姑陳牛皮紙密封袋。而且結合茶友喝茶頻率來看,這餅茶,並非是長期收藏,而是當成了口糧茶對待。

這類口糧茶,講究的就是及時收納。

即,在撬完茶之後,不是第一時間沖泡,而是要趕緊把茶收好。確保密封好了,再開始沖泡。

要是先泡茶,再收納,茶餅就會在這三五分鐘內,大量吸收茶葉中的水汽,積累在茶餅內,導致茶葉出現變質的可能。

這一點,要向S師傅學習,不管家裡來了幾波客人,在送客前,他一定會先把茶收拾好,避免茶葉跑氣,受潮,變質。

茶是有靈氣的草木,你悉心呵護它,它必定會用好風味回報。

可根據收到茶葉包裝來看,茶餅的收納,並不理想。

茶餅隨意裝在牛皮紙袋裡,鋁袋、塑料袋也只是隨便揉成一團。

收納不好,茶就容易吸收異味和水汽,最終就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汽過多,從而讓毫香消失,還會出現茶湯薄、澀、寡的情況。

由此可推測出,茶友沒把茶儲存好,才有了辣椒味白茶餅事件。

每一款白茶,到我們手上都不容易。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確保白茶餅也能在我們手上,長久保存還不變質?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3》

收到茶該怎麼辦?

第一步:喝

收到茶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沖泡,喝一喝,鑑定茶葉品質。

當然,最重要的是確保茶品,它沒有變質。

對待第一次收到的茶葉,在沖泡的時候,要用白瓷蓋碗。這樣才能客觀地審評,茶葉品質如何,才不會有所掩飾。

蓋碗的選擇,也要用110毫升標準的白瓷蓋碗,將外界可能影響茶葉的因素,都排除在外。

喝茶時,主要香氣與口感。

聞香時,要通過幹茶香、杯蓋香、落水香、掛壁香、葉底香等細節判斷。白茶的香氣,要滿足:純淨無異味、香型突出、香味豐富、香氣持久等特點。

口感的體會,當然是要用味蕾去感受。

如何喝茶?

一是啜飲,二是掂茶,三是推動茶湯。

啜茶,是為了更好地感受落水香。

掂茶,則是為了感受茶湯裡的醇厚度。

推動茶湯,為的是感受茶湯裡的順滑度。

茶湯要香、順滑、醇厚,這才是好茶的基本要求。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步:收

收,即收納。

這一環節,是在我們驗收茶葉品質時進行。

即拿出茶葉後,要把茶葉原包裝裝好。

如果我們買的是散茶,在稱出5克後,用繩子分別將鋁袋、塑料袋密封好。

買的是餅茶,撬出茶葉後,則先用拉鍊密封袋密封好,要反覆將袋口捏緊,然後再裝進鋁袋、塑料袋當中,也分別用繩子,將鋁袋、塑料袋密封好。

請注意,是在稱茶、撬茶之後,就要將白茶收納好,而非泡完茶之後再慢悠悠收拾。

我們要儘可能減少茶葉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如此,如此,才能減少白茶受潮、吸收異味的可能性。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三步:存

將白茶收納好之後,就是存的環節。

存,即白茶要進入一個長期或者是短期保存的階段。

不論是長期,或者是短期儲存,原包裝密封好,才是關鍵。

一套合格的原包裝,即村姑陳再三強調的三層包裝法。

這三層,依次是鋁袋、塑料袋、厚紙箱。

三者的搭配,有理由。

鋁袋,遮光、防潮、防異味,適當隔絕氧氣。

鋁袋,防潮、隔絕部分水汽、氧氣。

厚紙箱,遮光、防潮、防異味、根絕部分氧氣。

在驗收茶葉品質的同時,也要確保三層包裝法,是否都齊全,是否有破損。如果三層包裝有損壞,請及時更換,避免影響茶葉陳化。

三層包裝法密封完畢,再找一個乾燥、乾淨、陰涼、避光的房間,將紙箱離牆離地存放。

"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些天,遇上了一件懸乎的事兒。

一茶友說,“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

當時就驚呆了。

“聞起來是幹辣椒味,喝起來是虎皮青椒的味道。”

哈?

辣椒味?實在難以和白茶劃上等號,差點沒把村姑陳嚇壞。

喝茶這麼多年,聞所未聞白茶裡有辣椒味。難道茶換了個地方,屬性也會變?隨著當地的空氣而變化?(茶友所在地,是一個無辣不歡的城市,據說炒菜的鍋都是辣的。)

遠程視頻拍攝,已經無法解決如此懸疑的辣椒味事件。請茶友把茶寄回,當面檢驗,興許還能找到破案的蛛絲馬跡。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收到茶後,開箱。

發現茶餅包的並不嚴實,裝茶餅的牛皮紙信封袋,只是隨意疊起來,沒有用透明膠密封好。餅紙,也只是鬆鬆垮垮地耷拉在茶餅上。

茶已有明顯撬過的痕跡,喝了還不止一泡。

拿出茶,一聞。白牡丹的清香味還在呀。難道這位朋友,把屬於白茶的草木氣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忽然佩服起茶友的腦洞。

以審評的架勢,泡了它。

揭蓋,杯蓋上,還是清香味。難不成,茶友把這種杯蓋上的清香味道,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有的茶友並不知道如何描繪白茶的清香,就會找身邊比較接近的氣味來形容,可能這位朋友,近期吃虎皮青椒比較多吧,就把清香味,當成了虎皮青椒的味道。

看來,每個人對香氣的理解,還真的不大一樣。

其實,我們在杯蓋上聞到的清香味,這是植物的鮮爽感,高山茶的氣韻。和辣椒味,實在無法關聯在一起。

但奇怪的是,茶餅原本濃郁的毫香不見了。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喝一口茶湯,明顯感覺到茶薄了,湯澀了。澀味,揮之不去,一直停留在舌面上5-6分鐘。忽而靈光閃現,茶友會不會是把這種揮之不去的澀味,當成了辣椒味?

所以當茶友感受到這種濃烈的澀味後,就覺得這是辣椒的味道?

但這對2018白牡丹餅來說,反差也太大了!

2018白牡丹餅,原來它的毫香非常濃郁,茶湯醇厚,順滑,柔和,喝完之後,口腔裡也覺得十分清爽,脣齒留香。是能讓人產生喝茶衝動的一款茶。

結果來了趟跨省旅遊,茶餅除了原本的清香味尚且存在,茶湯裡完全尋找不到當初那種淳和感,還變的又薄又澀。

不過3-4天時間,這款茶餅究竟遭遇了什麼人生變故,口感才會有此鉅變?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2》

第一種可能:喝茶環境的空氣不好。

結合之前茶友拍攝的視頻來看,很有可能和他喝茶的環境有關。

從視頻可以看到,茶友是在一個嘈雜的公共場合泡的茶。

公共場合,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

比如,可能隔壁正好有人在烹飪,炒菜時產生的各種氣味,就會飄散到空氣裡,被茶餅吸收。正好,當地人喜歡吃辣椒。辣椒經過熱油一熗,飄散到空氣中,茶餅就趁機吸收了。

或者,有人正好在泡茶時,抽菸,講話。

此刻,因為人類活動而產生的氣味,就有可能被茶餅吸收。

公共場合裡喝茶,空氣中潛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對白茶而言,“非我族類”的氣味,都算作異味。

一旦白茶吸收了異味,就容易產生變化,還是不好的變化。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茶的變質,就是在不經意間發生的。

甚至於這樣一個公開場合,還有可能出現空氣溼度大的情況。

喝茶時,要是正好遇上沒有及時收好,白茶餅變質,生出異味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種情況:收納不當

從茶友寄回的茶品來看,他並沒有使用村姑陳牛皮紙密封袋。而且結合茶友喝茶頻率來看,這餅茶,並非是長期收藏,而是當成了口糧茶對待。

這類口糧茶,講究的就是及時收納。

即,在撬完茶之後,不是第一時間沖泡,而是要趕緊把茶收好。確保密封好了,再開始沖泡。

要是先泡茶,再收納,茶餅就會在這三五分鐘內,大量吸收茶葉中的水汽,積累在茶餅內,導致茶葉出現變質的可能。

這一點,要向S師傅學習,不管家裡來了幾波客人,在送客前,他一定會先把茶收拾好,避免茶葉跑氣,受潮,變質。

茶是有靈氣的草木,你悉心呵護它,它必定會用好風味回報。

可根據收到茶葉包裝來看,茶餅的收納,並不理想。

茶餅隨意裝在牛皮紙袋裡,鋁袋、塑料袋也只是隨便揉成一團。

收納不好,茶就容易吸收異味和水汽,最終就會導致茶葉中的水汽過多,從而讓毫香消失,還會出現茶湯薄、澀、寡的情況。

由此可推測出,茶友沒把茶儲存好,才有了辣椒味白茶餅事件。

每一款白茶,到我們手上都不容易。

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確保白茶餅也能在我們手上,長久保存還不變質?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3》

收到茶該怎麼辦?

第一步:喝

收到茶的第一步,自然是要先沖泡,喝一喝,鑑定茶葉品質。

當然,最重要的是確保茶品,它沒有變質。

對待第一次收到的茶葉,在沖泡的時候,要用白瓷蓋碗。這樣才能客觀地審評,茶葉品質如何,才不會有所掩飾。

蓋碗的選擇,也要用110毫升標準的白瓷蓋碗,將外界可能影響茶葉的因素,都排除在外。

喝茶時,主要香氣與口感。

聞香時,要通過幹茶香、杯蓋香、落水香、掛壁香、葉底香等細節判斷。白茶的香氣,要滿足:純淨無異味、香型突出、香味豐富、香氣持久等特點。

口感的體會,當然是要用味蕾去感受。

如何喝茶?

一是啜飲,二是掂茶,三是推動茶湯。

啜茶,是為了更好地感受落水香。

掂茶,則是為了感受茶湯裡的醇厚度。

推動茶湯,為的是感受茶湯裡的順滑度。

茶湯要香、順滑、醇厚,這才是好茶的基本要求。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二步:收

收,即收納。

這一環節,是在我們驗收茶葉品質時進行。

即拿出茶葉後,要把茶葉原包裝裝好。

如果我們買的是散茶,在稱出5克後,用繩子分別將鋁袋、塑料袋密封好。

買的是餅茶,撬出茶葉後,則先用拉鍊密封袋密封好,要反覆將袋口捏緊,然後再裝進鋁袋、塑料袋當中,也分別用繩子,將鋁袋、塑料袋密封好。

請注意,是在稱茶、撬茶之後,就要將白茶收納好,而非泡完茶之後再慢悠悠收拾。

我們要儘可能減少茶葉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如此,如此,才能減少白茶受潮、吸收異味的可能性。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第三步:存

將白茶收納好之後,就是存的環節。

存,即白茶要進入一個長期或者是短期保存的階段。

不論是長期,或者是短期儲存,原包裝密封好,才是關鍵。

一套合格的原包裝,即村姑陳再三強調的三層包裝法。

這三層,依次是鋁袋、塑料袋、厚紙箱。

三者的搭配,有理由。

鋁袋,遮光、防潮、防異味,適當隔絕氧氣。

鋁袋,防潮、隔絕部分水汽、氧氣。

厚紙箱,遮光、防潮、防異味、根絕部分氧氣。

在驗收茶葉品質的同時,也要確保三層包裝法,是否都齊全,是否有破損。如果三層包裝有損壞,請及時更換,避免影響茶葉陳化。

三層包裝法密封完畢,再找一個乾燥、乾淨、陰涼、避光的房間,將紙箱離牆離地存放。

我在2018年白牡丹餅裡,喝到了辣椒味,看完這2種可能,我沉默了

《4》

我們在喝茶時,要是喝到怪味,任何不屬於茶的味道,這是沒儲存好的表現。

有可能,是在買來的時候,在茶掌櫃處就沒保存好。

如果我們在驗收後,茶葉的品質是沒問題的,結果放了兩三天後再喝茶,卻出現了各種問題。

那麼,就是我們自己因為疏忽,沒將白茶保存好。

要麼是收納不及時,心急要喝茶,卻將大箱茶忽視了,擱在一旁,等到自己喝了個暢快後,再慢悠悠地將茶收納好。

當時喝茶,是覺得暢快了,但茶也吸收了水汽、異味。

日積月累,量變促成質變,可能也就三四天時間,茶也會翻臉不認人,完全變了個模樣。

要麼就是在後期儲存時,太過大意,沒能按照最適合白茶的方式存放。將茶葉置於一個危險的境地。

久而久之,茶也就變質了。

這不,辣椒味白茶,就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希望,這款辣椒味白茶,只此一例。

我有一個願望:希望每位買茶的茶友,都能存好每一款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瞭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