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睏乏惹人煩 培補脾胃是關鍵'

"

"

秋季睏乏惹人煩 培補脾胃是關鍵


秋天一到,整個人經常會有昏昏沉沉的感覺,這是脾胃在找你“算賬”了。想要解除秋乏的困擾,強健脾胃才是硬道理。平時可以多按大包穴,少吃油膩厚重的食品,多吃水果青菜。另外也可在燒菜煮湯時放些胡椒,都有解除秋乏的效果。

秋乏來襲,多因脾胃失調

有句俗話,叫做“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經過酷暑的煎熬,身體的疲勞度似乎已經積攢到了極點,到了“秋乏”的季節,身體自然會變體加利,頭暈、目眩、四肢無力,搞得你成天無精打采,任你怎麼休息也緩不過勁來。其實這“虧空”是身體以前欠下的。“疲勞生於內”,身體內部亂了套,整個人也就“蔫”了。

中醫認為,疲勞的根源在於人體“元氣”不足。什麼是元氣呢?元氣又名“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來源於先天,受之於父母。我們的五臟六腑之所以能正常運行,就是因為元氣的推動作用。元氣是定數,是父母先天遺傳給我們的。父為天,母為地,俗話說“母壯則子肥”,父母身體壯,那麼生下的寶寶就會特別健康。曾經有人做過調查,那些能夠長壽的人其家族往往有長壽史,這說明遺傳對一個人的身體是十分重要的。這就相當於父母在孩子出生前提前就給他預備了一筆財富,生活富裕的家庭留下的財富多,生活清貧的家庭留下的財富少。孩子生下之後,就在不停地消耗這筆財富,財富(即元氣)耗盡時,也就是離開世界的那天。

先天之氣是不可再生資源,是越用越少的,只能通過後天之氣來不斷補充它的流失。什麼是後天呢?中醫把脾胃稱為後天之本,脾胃之氣稱之為“中氣”。脾胃強壯,則先天之氣足,人就特有精神。若後天之氣不足,無以培補先天,人就會倦怠乏力。為什麼偏偏在秋天人們易感到睏倦乏力呢?這其實是“秋後算賬”的表現。夏天由於天氣炎熱,人們貪涼喜吃冷飲,或者猛勁吹空調,這些都容易傷及脾胃。我們在前面說過,中醫上將夏末秋初這一時間稱之為“長夏”,一般是指從立秋到白露這個時段。脾主長夏,喜燥惡溼,而這一時間氣溫又多以潮溼多雨為主。脾胃本就虛弱,再加上溼邪來犯,舊債未償,又添新債,就只能束手就擒。脾胃受困則無力生化氣血,氣血生化無源則後天乏力。先天之氣得不到培補,元氣不足,人就易產生疲勞、倦怠之感。且脾主肌肉,四肢也會因此而產生疲乏之感。人在秋天易感疲憊,就是這個原因。

培補脾胃,穴位按摩與飲食並重

由此可見,想要克服秋乏,首先就得培補後天之本——脾胃。脾胃強壯,後天之氣就會充足。後天之氣是先天之氣的“後備軍”,“後備軍”充足,前方的將士戰鬥起來才會有精神,從而將秋乏症狀一掃而光。我們的古人對這一點也早有認識。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就提到,黛玉因體弱多病,每日進食很少,以致精神懨懨。寶釵讓她每天早上拿上等燕窩一兩,用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吃,這樣是滋補脾胃的。把脾胃調理好了,自然就會添養精神了。當然,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不可能整日尋那珍貴的燕窩來吃。這裡我教你一個辦法,照樣可以幫你解去秋乏之圍,那就是按摩大包穴。

大包穴為脾之大絡。《鍼灸大成》認為大包穴“總統陰陽諸絡,由脾經灌溉五臟”,故以大包名之。大包即取“大包大攬”之意。刺激大包穴,便可通調脾經的氣血,對於促進消化,及時將食物轉化為氣血有著重要作用。後天之氣充足,便可培補元氣,從而使人精力旺盛,有利於緩解秋乏症狀。

大包穴位於側胸部,腋中線上,第6肋間隙處。刺激此穴時可採用拍打的方法,用掌心從上而下拍打此穴約5分鐘,這樣便可起到疏通脾經氣血的作用。巳時(也就是早上的9點到11點為)為氣血流注脾經之時,這個時間段拍打大包經效果是好的。兩側都要拍,長期堅持才會有效果。此外這個穴位還有止痛的效果,是人身四大止痛穴之一。比如乳房脹痛或是胸腹疼痛,以及其他痛症,拍打這個穴位都有效果。女性朋友常期堅持的話,對預防乳腺增生也有很好的效果。

除了穴位按摩,也可以通過調節飲食來減輕秋乏給我們帶來的不適。有些人認為少吃肉多吃素就可以減輕秋乏症狀了,其實這是一種誤區。飲食是我們體內能量的大來源,秋乏主要因脾胃受困、消化無力,以致元氣不足,此時如果一味吃素,以致飲食過度單一的話,身體制造能量的能力就會下降。當然肉食也不能吃太多,脾胃本來就弱,還在膏腴厚味地猛吃,都將導致疲乏產生。

胡椒溫中散寒,常食也可解秋乏

那麼如何飲食更好呢?平常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對抵禦秋乏有很好的效果。按照現代醫學的說法,蔬菜和水果多為鹼性物質,可以幫助人體將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代謝掉,從而消除疲勞。此外,還要適當攝入些含有優質蛋白質的物質,如雞蛋、瘦肉、魚及各種乳製品等。另外秋日多吃些山藥薏米芡實粥對抵抗秋乏也是大有好處的。山藥和芡實可補脾益胃,薏米可健脾祛溼,三者合用便可使脾胃強健。不過煮粥時山藥要後加,等芡實和薏米煮至半熟時方可加入。喜歡吃甜食的朋友還可以在煮粥時加個秋梨,效果也相當不錯。

說起吃來,咱們廚房裡還有一味食材對消除秋乏也有很好的效果,就是胡椒。這個方法是我從一位朋友那裡得來的。他是海南人,由於當地氣候潮溼,到了秋天溼寒之氣更盛,人體也極易生疲勞之感。當地人便用胡椒來解除秋乏困擾。他們將胡椒搗成粉末,再取適量放於燒開的湯水之中調味。胡椒味辛,有溫中散寒之效,可助脾祛溼。脾胃不再受困,整個人自然也就精神起來了。胡椒有兩種,一種是黑胡椒,一種是白胡椒,其中以白胡椒的藥效強。胡椒多喜高溫潮溼的環境,而海南胡椒因吸收了南方的陽熱之氣,因此溫熱之力強,解除秋乏效果也明顯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此法,平時做菜煮湯時適當加些胡椒在裡面就可以了。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瞭解了秋乏的成因,我們才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從容應對。今秋養生,先從抗擊秋乏開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