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東晉史學家常璩曾言:“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其中的”二袁“即是指袁紹和其弟袁術。

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便是袁紹的資本,自袁紹的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就在朝中勢力鼎盛,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其子袁敞為司空,其孫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紹之父為袁逢)袁隗為太傅,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故有“四世三公”之稱。《後漢書·楊彪傳》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東晉史學家常璩曾言:“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其中的”二袁“即是指袁紹和其弟袁術。

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便是袁紹的資本,自袁紹的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就在朝中勢力鼎盛,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其子袁敞為司空,其孫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紹之父為袁逢)袁隗為太傅,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故有“四世三公”之稱。《後漢書·楊彪傳》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袁安,東漢名臣,自少承襲家學,研習《孟氏易》,理事嚴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而袁紹雖為家族庶子,但為人仁孝,被過繼於袁成後,更是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而後

又參與誅滅十常侍,與權臣董卓對立,憑藉名聲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漸漸在漢末亂世中開創出自己的勢力。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東晉史學家常璩曾言:“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其中的”二袁“即是指袁紹和其弟袁術。

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便是袁紹的資本,自袁紹的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就在朝中勢力鼎盛,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其子袁敞為司空,其孫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紹之父為袁逢)袁隗為太傅,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故有“四世三公”之稱。《後漢書·楊彪傳》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袁安,東漢名臣,自少承襲家學,研習《孟氏易》,理事嚴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而袁紹雖為家族庶子,但為人仁孝,被過繼於袁成後,更是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而後

又參與誅滅十常侍,與權臣董卓對立,憑藉名聲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漸漸在漢末亂世中開創出自己的勢力。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英雄記》曰:“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

袁紹起家時,多靠潁川士人集團的支持,他們的投靠正是袁紹興衰的關鍵。在袁紹之前,袁氏就和潁川集團有過交情,袁紹之父,司空袁逢當年曾舉薦過荀彧的叔叔荀爽,雖荀爽未出山,但也多承美意,以至於袁逢死後,荀爽竟為其弔孝三年。因此關係,潁川集團中聲名在外的荀家和袁家的一直以來交情不淺。

當年,袁紹公然反對董卓,逃亡冀州,幸有名聲和家世護體,董卓未對其有動作,反而將其封為渤海太守。誰知就是這樣一個任命,卻成為袁紹一生的轉折點。當時,袁紹的上司是曾受袁氏舉薦之恩的潁川人韓馥,而韓馥的心腹手下也大多是潁川人,如荀湛(荀彧同族)、辛評、郭圖等人,對袁紹多有好感。

後董卓身死,天下越發紛亂,各路諸侯皆欲得天下,當時僅有渤海一郡的袁紹,卻在此時,因潁川集團而得獲冀州。關東聯盟結束後,各路諸侯互相攻伐,公孫瓚攻韓馥時,手下的潁川士子們就“勸說”韓馥讓位給袁紹,於是,袁紹就這樣佔據冀州為基業,還將潁川集團收為己用。而後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又奪青、並二州,擊滅公孫瓚,統一河北,成為當時世上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東晉史學家常璩曾言:“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其中的”二袁“即是指袁紹和其弟袁術。

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便是袁紹的資本,自袁紹的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就在朝中勢力鼎盛,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其子袁敞為司空,其孫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紹之父為袁逢)袁隗為太傅,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故有“四世三公”之稱。《後漢書·楊彪傳》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袁安,東漢名臣,自少承襲家學,研習《孟氏易》,理事嚴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而袁紹雖為家族庶子,但為人仁孝,被過繼於袁成後,更是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而後

又參與誅滅十常侍,與權臣董卓對立,憑藉名聲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漸漸在漢末亂世中開創出自己的勢力。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英雄記》曰:“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

袁紹起家時,多靠潁川士人集團的支持,他們的投靠正是袁紹興衰的關鍵。在袁紹之前,袁氏就和潁川集團有過交情,袁紹之父,司空袁逢當年曾舉薦過荀彧的叔叔荀爽,雖荀爽未出山,但也多承美意,以至於袁逢死後,荀爽竟為其弔孝三年。因此關係,潁川集團中聲名在外的荀家和袁家的一直以來交情不淺。

當年,袁紹公然反對董卓,逃亡冀州,幸有名聲和家世護體,董卓未對其有動作,反而將其封為渤海太守。誰知就是這樣一個任命,卻成為袁紹一生的轉折點。當時,袁紹的上司是曾受袁氏舉薦之恩的潁川人韓馥,而韓馥的心腹手下也大多是潁川人,如荀湛(荀彧同族)、辛評、郭圖等人,對袁紹多有好感。

後董卓身死,天下越發紛亂,各路諸侯皆欲得天下,當時僅有渤海一郡的袁紹,卻在此時,因潁川集團而得獲冀州。關東聯盟結束後,各路諸侯互相攻伐,公孫瓚攻韓馥時,手下的潁川士子們就“勸說”韓馥讓位給袁紹,於是,袁紹就這樣佔據冀州為基業,還將潁川集團收為己用。而後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又奪青、並二州,擊滅公孫瓚,統一河北,成為當時世上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潁川荀氏是漢晉時期的主要士族之一,當時有“汝潁多奇士”之說,荀氏則是潁川眾多士族的代表之一。

可惜,一統河北之後,相對於外敵,在內部,袁紹將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原先助袁紹得冀州的潁川集團,有荀湛、辛評、郭圖等人,後一統河北,又出現河北本土勢力,有審配、田豐、沮授、張頜等,其中田豐、沮授有謀士之才,張頜有大將之風,而審配是當地名族、土豪。

潁川、河北,雙方皆是袁紹不可或缺之力,但他們卻互相看不對眼,潁川集團和汝南集團關係密切,汝南人,名士許邵就常常為潁川士子造勢,以至於潁川集團的名聲遠勝河北勢力。但河北勢力好歹是本土勢力,有主場,雖然名氣沒有潁川的大,但財力和人力都遠遠勝出。袁紹就是在這兩大地域集團的幫助下才得以不斷擴張,成為北方最大的勢力,但他卻完全不能掌控雙方勢力,使得內鬥不斷,荀彧、郭嘉等潁川士人棄他而去,投靠曹操,或許正是看到此點。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東晉史學家常璩曾言:“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其中的”二袁“即是指袁紹和其弟袁術。

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便是袁紹的資本,自袁紹的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就在朝中勢力鼎盛,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其子袁敞為司空,其孫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紹之父為袁逢)袁隗為太傅,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故有“四世三公”之稱。《後漢書·楊彪傳》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袁安,東漢名臣,自少承襲家學,研習《孟氏易》,理事嚴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而袁紹雖為家族庶子,但為人仁孝,被過繼於袁成後,更是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而後

又參與誅滅十常侍,與權臣董卓對立,憑藉名聲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漸漸在漢末亂世中開創出自己的勢力。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英雄記》曰:“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

袁紹起家時,多靠潁川士人集團的支持,他們的投靠正是袁紹興衰的關鍵。在袁紹之前,袁氏就和潁川集團有過交情,袁紹之父,司空袁逢當年曾舉薦過荀彧的叔叔荀爽,雖荀爽未出山,但也多承美意,以至於袁逢死後,荀爽竟為其弔孝三年。因此關係,潁川集團中聲名在外的荀家和袁家的一直以來交情不淺。

當年,袁紹公然反對董卓,逃亡冀州,幸有名聲和家世護體,董卓未對其有動作,反而將其封為渤海太守。誰知就是這樣一個任命,卻成為袁紹一生的轉折點。當時,袁紹的上司是曾受袁氏舉薦之恩的潁川人韓馥,而韓馥的心腹手下也大多是潁川人,如荀湛(荀彧同族)、辛評、郭圖等人,對袁紹多有好感。

後董卓身死,天下越發紛亂,各路諸侯皆欲得天下,當時僅有渤海一郡的袁紹,卻在此時,因潁川集團而得獲冀州。關東聯盟結束後,各路諸侯互相攻伐,公孫瓚攻韓馥時,手下的潁川士子們就“勸說”韓馥讓位給袁紹,於是,袁紹就這樣佔據冀州為基業,還將潁川集團收為己用。而後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又奪青、並二州,擊滅公孫瓚,統一河北,成為當時世上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潁川荀氏是漢晉時期的主要士族之一,當時有“汝潁多奇士”之說,荀氏則是潁川眾多士族的代表之一。

可惜,一統河北之後,相對於外敵,在內部,袁紹將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原先助袁紹得冀州的潁川集團,有荀湛、辛評、郭圖等人,後一統河北,又出現河北本土勢力,有審配、田豐、沮授、張頜等,其中田豐、沮授有謀士之才,張頜有大將之風,而審配是當地名族、土豪。

潁川、河北,雙方皆是袁紹不可或缺之力,但他們卻互相看不對眼,潁川集團和汝南集團關係密切,汝南人,名士許邵就常常為潁川士子造勢,以至於潁川集團的名聲遠勝河北勢力。但河北勢力好歹是本土勢力,有主場,雖然名氣沒有潁川的大,但財力和人力都遠遠勝出。袁紹就是在這兩大地域集團的幫助下才得以不斷擴張,成為北方最大的勢力,但他卻完全不能掌控雙方勢力,使得內鬥不斷,荀彧、郭嘉等潁川士人棄他而去,投靠曹操,或許正是看到此點。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少年時已有遠見,曾投袁紹,但對其為人不以為然,後轉投曹操,屢立功勳。

官渡之戰時,袁紹、曹操會戰,袁紹勢力內部卻還是一團糟,潁川集團的郭圖對給河北勢力的沮授下絆子,唆使袁紹收走其兵權。河北勢力緊接著派出審配,他以縱容家人為由,讓投靠潁川集團的南陽人,許攸吃了個大虧。因此,才有了許攸獻策失敗後,立即轉投曹操,上報烏巢糧倉的戲碼。而就算是在曹操火燒烏巢,官渡之戰將敗的危急時刻,潁川集團也不忘回擊,郭圖上告袁紹,張頜、高覽作戰不利,把張頜、高覽也送給了曹操。

"

黨派,是每個封建統治勢力必不可少的後援,漢高祖劉邦起兵,其沛縣鄉黨蕭何、曹參、樊噲等人居功至偉,皆是大漢開國功臣。光武帝劉秀,從宛城南陽郡起兵,打著“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復漢登基,南陽鄉黨和河北集團出力不少。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劉秀,最初自起兵於南陽郡,號“舂陵軍”,後敗王莽,撫河北,翦滅群雄,建立後漢,開創“光武中興”。

然成於黨派,敗於黨派,每一個優秀的統治者,都必須以高明的政治手腕統合各方,如若不然,變數則起。俗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歷代開國之君,大多都為日後穩定,而將王朝中的各個勢力一一剪除,大肆屠戮功臣的背後,正是“統合”之道。如劉邦殺韓信,誅英布,朱元璋斬藍玉,都是此理。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藍玉是明朝一流戰將,原先是朱元璋為兒子朱標繼位,清除北元準備,然太子死皇孫幼,藍玉只剩死路一條。

除靠黨派成功的,世上更多的是因手段不足而毀於黨派的,東漢時期,袁紹就是其中一個。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袁紹,字本初,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東晉史學家常璩曾言:“漢末大亂,雄桀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連郡,眾逾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其中的”二袁“即是指袁紹和其弟袁術。

東漢名門“汝南袁氏”,便是袁紹的資本,自袁紹的曾祖父袁安起,袁氏就在朝中勢力鼎盛,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其子袁敞為司空,其孫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紹之父為袁逢)袁隗為太傅,四世有五人位居三公,故有“四世三公”之稱。《後漢書·楊彪傳》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袁安,東漢名臣,自少承襲家學,研習《孟氏易》,理事嚴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餘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

而袁紹雖為家族庶子,但為人仁孝,被過繼於袁成後,更是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藉世資,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而後

又參與誅滅十常侍,與權臣董卓對立,憑藉名聲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漸漸在漢末亂世中開創出自己的勢力。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英雄記》曰:“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

袁紹起家時,多靠潁川士人集團的支持,他們的投靠正是袁紹興衰的關鍵。在袁紹之前,袁氏就和潁川集團有過交情,袁紹之父,司空袁逢當年曾舉薦過荀彧的叔叔荀爽,雖荀爽未出山,但也多承美意,以至於袁逢死後,荀爽竟為其弔孝三年。因此關係,潁川集團中聲名在外的荀家和袁家的一直以來交情不淺。

當年,袁紹公然反對董卓,逃亡冀州,幸有名聲和家世護體,董卓未對其有動作,反而將其封為渤海太守。誰知就是這樣一個任命,卻成為袁紹一生的轉折點。當時,袁紹的上司是曾受袁氏舉薦之恩的潁川人韓馥,而韓馥的心腹手下也大多是潁川人,如荀湛(荀彧同族)、辛評、郭圖等人,對袁紹多有好感。

後董卓身死,天下越發紛亂,各路諸侯皆欲得天下,當時僅有渤海一郡的袁紹,卻在此時,因潁川集團而得獲冀州。關東聯盟結束後,各路諸侯互相攻伐,公孫瓚攻韓馥時,手下的潁川士子們就“勸說”韓馥讓位給袁紹,於是,袁紹就這樣佔據冀州為基業,還將潁川集團收為己用。而後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又奪青、並二州,擊滅公孫瓚,統一河北,成為當時世上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潁川荀氏是漢晉時期的主要士族之一,當時有“汝潁多奇士”之說,荀氏則是潁川眾多士族的代表之一。

可惜,一統河北之後,相對於外敵,在內部,袁紹將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原先助袁紹得冀州的潁川集團,有荀湛、辛評、郭圖等人,後一統河北,又出現河北本土勢力,有審配、田豐、沮授、張頜等,其中田豐、沮授有謀士之才,張頜有大將之風,而審配是當地名族、土豪。

潁川、河北,雙方皆是袁紹不可或缺之力,但他們卻互相看不對眼,潁川集團和汝南集團關係密切,汝南人,名士許邵就常常為潁川士子造勢,以至於潁川集團的名聲遠勝河北勢力。但河北勢力好歹是本土勢力,有主場,雖然名氣沒有潁川的大,但財力和人力都遠遠勝出。袁紹就是在這兩大地域集團的幫助下才得以不斷擴張,成為北方最大的勢力,但他卻完全不能掌控雙方勢力,使得內鬥不斷,荀彧、郭嘉等潁川士人棄他而去,投靠曹操,或許正是看到此點。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少年時已有遠見,曾投袁紹,但對其為人不以為然,後轉投曹操,屢立功勳。

官渡之戰時,袁紹、曹操會戰,袁紹勢力內部卻還是一團糟,潁川集團的郭圖對給河北勢力的沮授下絆子,唆使袁紹收走其兵權。河北勢力緊接著派出審配,他以縱容家人為由,讓投靠潁川集團的南陽人,許攸吃了個大虧。因此,才有了許攸獻策失敗後,立即轉投曹操,上報烏巢糧倉的戲碼。而就算是在曹操火燒烏巢,官渡之戰將敗的危急時刻,潁川集團也不忘回擊,郭圖上告袁紹,張頜、高覽作戰不利,把張頜、高覽也送給了曹操。

袁紹的一生之敵,並非曹操,而是勢力內部之爭

▲官渡時,荀彧曾言:“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並預言袁紹後方必生變。

官渡大敗,袁紹憂憤而死,潁川和河北的鬥爭越發激烈,潁川集團支持袁熙,河北集團支持袁譚,雙方面臨外敵,仍然內戰為先。在這樣內耗的情況下,曹操依舊耗費八年才完全征服袁紹勢力,可見,滅亡袁紹的並非外力,而是內亂,勢力內部的鬥爭遠比曹操的軍隊要厲害。曹操之子曹丕曾言:”紹遇因運,得收英雄之謀,假士民之力,東苞巨海之實,西舉全晉之地,南阻白渠黃河,北有勁弓胡馬,地方二千里,眾數十萬,可謂威矣。當此之時,無敵於天下,視霸王易於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顯別嫡庶,婉戀私愛,寵子以貌;其後敗績喪師,身以疾死,邪臣飾奸,二子相屠,墳土未乾,而宗廟為墟,其誤至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