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京劇《望江亭》,由張君秋創排於1956年,是家喻戶曉的張派名劇。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還有另外一出《望江亭》,由中國京劇院排演,內容相仿但演法各異。中京院的《望江亭》很快就收了,而張君秋的《望江亭》成為張派藝術的代表性作品而傳世。

   1956年川劇名家李笑飛、楊淑英晉京演出《譚記兒》,張君秋在中和戲院進行了觀摩,隨後便決定將此戲改編排演成京劇,取名《望江亭》。

《望江亭》說的是,惡少楊衙內企圖霸佔年輕貌美的寡婦譚記兒為妾。譚不允,避至“清安觀”內。一日,觀主白道姑侄兒白士中新任檀州太守,於途中經“清安觀”與譚記兒相識,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事被楊衙內得知,與其父楊太尉密謀取得聖旨和上方寶劍,假造罪名,試圖陷害白士中,官船停泊在望江亭邊。譚記兒聞知與白士中商議對策。適逢中秋佳節,當晚譚巧扮漁婦來到望江亭。譚趁楊衙內貪戀酒色得意忘形之際,偷取了楊的聖旨和上方寶劍。次日楊衙內前來拿問白士中,當場被白士中以假冒欽差、調戲民女的罪名收監問罪。至此,白士中、譚記兒終於化險為夷,渡過了難關。

張君秋排新戲有兩個特點:一是創作團隊精幹,二是原創時間短,這出《望江亭》的排練,在繁忙的商業演出中抽空進行,最終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團隊除了一位打本子的專業人士,僅有張君秋本人和他的小生搭檔劉雪濤以及琴師何順信、張似雲等幾位。劉雪濤告訴張,他去江世玉家串門,聽說中國京劇院也正搞這個戲,由侯玉蘭、江世玉主演。不過他們還正在反覆修改劇本呢。張君秋說,不管他們怎麼辦,咱們得抓緊時間,因為市京劇三團年底將併入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劇團。張說,要拿這出新戲作“見面禮”。然而,當時張君秋即將赴南方巡迴演出。巡演不能停,排練新戲也必須上馬。於是,《望江亭》的打本子和編唱腔從劇團登上火車啟程南下就開始了。這次巡演歷時一個來月,經過藝術家們高效率的工作,就在離開上海回京的臨別演出中,《望江亭》終於和觀眾見面,受到熱烈歡迎。劇團回京後,首場正式演出1956年12月23日在長安大戲院進行。

"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京劇《望江亭》,由張君秋創排於1956年,是家喻戶曉的張派名劇。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還有另外一出《望江亭》,由中國京劇院排演,內容相仿但演法各異。中京院的《望江亭》很快就收了,而張君秋的《望江亭》成為張派藝術的代表性作品而傳世。

   1956年川劇名家李笑飛、楊淑英晉京演出《譚記兒》,張君秋在中和戲院進行了觀摩,隨後便決定將此戲改編排演成京劇,取名《望江亭》。

《望江亭》說的是,惡少楊衙內企圖霸佔年輕貌美的寡婦譚記兒為妾。譚不允,避至“清安觀”內。一日,觀主白道姑侄兒白士中新任檀州太守,於途中經“清安觀”與譚記兒相識,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事被楊衙內得知,與其父楊太尉密謀取得聖旨和上方寶劍,假造罪名,試圖陷害白士中,官船停泊在望江亭邊。譚記兒聞知與白士中商議對策。適逢中秋佳節,當晚譚巧扮漁婦來到望江亭。譚趁楊衙內貪戀酒色得意忘形之際,偷取了楊的聖旨和上方寶劍。次日楊衙內前來拿問白士中,當場被白士中以假冒欽差、調戲民女的罪名收監問罪。至此,白士中、譚記兒終於化險為夷,渡過了難關。

張君秋排新戲有兩個特點:一是創作團隊精幹,二是原創時間短,這出《望江亭》的排練,在繁忙的商業演出中抽空進行,最終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團隊除了一位打本子的專業人士,僅有張君秋本人和他的小生搭檔劉雪濤以及琴師何順信、張似雲等幾位。劉雪濤告訴張,他去江世玉家串門,聽說中國京劇院也正搞這個戲,由侯玉蘭、江世玉主演。不過他們還正在反覆修改劇本呢。張君秋說,不管他們怎麼辦,咱們得抓緊時間,因為市京劇三團年底將併入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劇團。張說,要拿這出新戲作“見面禮”。然而,當時張君秋即將赴南方巡迴演出。巡演不能停,排練新戲也必須上馬。於是,《望江亭》的打本子和編唱腔從劇團登上火車啟程南下就開始了。這次巡演歷時一個來月,經過藝術家們高效率的工作,就在離開上海回京的臨別演出中,《望江亭》終於和觀眾見面,受到熱烈歡迎。劇團回京後,首場正式演出1956年12月23日在長安大戲院進行。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中京院的這齣戲1958年初也上演了,不過很快就收了,沒有產生什麼影響。中國京劇院擁有強大的編劇創作隊伍和強大的導演隊伍,演員也具有一定號召力,然而,中京院的《望江亭》卻唱不過張君秋的《望江亭》。究其原因,除了演員的藝術功力差別之外,恐怕和兩個院團創作模式不同有關。

中京院是個大劇院,按以往的經驗,選擇劇目題材和審查修改劇本要層層過關,然後再由導演團隊確定舞臺表演格局,最後才是演員的二度創作呈現舞臺。這其中必然耗費時間。而張君秋是按過去挑班的習慣排戲的,一切是主演說了算,對作品質量、票房盈利負全責。北京京劇團是民營劇團,因此馬譚張裘幾大頭牌對劇目的選擇和排練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而從效果上看,就有了中京院以劇目為中心,而北京團以演員為中心的重大差別。

對於這兩種模式,始終存在不同看法。和寶堂所著《趙燕俠》一書中寫道,從趙燕俠到北京京劇團後排演的劇目中可以看到劇團黨政領導和群眾都很尊重趙燕俠的意見,……而當時劇團編導人員也都心甘情願地遵循“主演中心制”的藝術規律,使趙燕俠成為實際上的編導和創作中心。正是因為北京京劇團堅持以主演為中心,後來排演的新戲《秦香蓮》《趙氏孤兒》《赤桑鎮》等都立住了。和寶堂認為,“這與中國京劇院以劇本創作為中心,不以主演、演員為導演,而使演員成為傀儡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袁世海和徐城北所著《京劇架子花與中國文化》一書提到當年北京京劇團馬譚裘排《官渡之戰》,裘盛戎以銅錘扮演第一正面主角曹操,自己總覺得不對工,不適應,戲就洩下來,使得馬連良的許攸也就難以發揮了,這出《官渡之戰》也就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徐城北的看法是,“若放在國家劇院優越性就容易顯現出來,就可能組織各方面能人集體'攻堅',最後'拿下堡壘'。而在集體所有制劇團看看事情難辦,就只能算了。更重要的是,集體所有制常常在務虛上面過於潦草,匆忙上馬,完全是撞大運,成了就成了,不成就下馬,很少有再堅持一下的。”徐城北這番話說的含蓄客氣,直白一點那就是,演員中心制的劇團,頭牌大腕如果戲演不好也只能作罷,而國營劇團的優勢是組織各方面能人集體攻堅,大概也包括做政治思想工作或更換演員,就能夠把戲搞上去。

"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京劇《望江亭》,由張君秋創排於1956年,是家喻戶曉的張派名劇。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當年還有另外一出《望江亭》,由中國京劇院排演,內容相仿但演法各異。中京院的《望江亭》很快就收了,而張君秋的《望江亭》成為張派藝術的代表性作品而傳世。

   1956年川劇名家李笑飛、楊淑英晉京演出《譚記兒》,張君秋在中和戲院進行了觀摩,隨後便決定將此戲改編排演成京劇,取名《望江亭》。

《望江亭》說的是,惡少楊衙內企圖霸佔年輕貌美的寡婦譚記兒為妾。譚不允,避至“清安觀”內。一日,觀主白道姑侄兒白士中新任檀州太守,於途中經“清安觀”與譚記兒相識,兩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婦。事被楊衙內得知,與其父楊太尉密謀取得聖旨和上方寶劍,假造罪名,試圖陷害白士中,官船停泊在望江亭邊。譚記兒聞知與白士中商議對策。適逢中秋佳節,當晚譚巧扮漁婦來到望江亭。譚趁楊衙內貪戀酒色得意忘形之際,偷取了楊的聖旨和上方寶劍。次日楊衙內前來拿問白士中,當場被白士中以假冒欽差、調戲民女的罪名收監問罪。至此,白士中、譚記兒終於化險為夷,渡過了難關。

張君秋排新戲有兩個特點:一是創作團隊精幹,二是原創時間短,這出《望江亭》的排練,在繁忙的商業演出中抽空進行,最終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團隊除了一位打本子的專業人士,僅有張君秋本人和他的小生搭檔劉雪濤以及琴師何順信、張似雲等幾位。劉雪濤告訴張,他去江世玉家串門,聽說中國京劇院也正搞這個戲,由侯玉蘭、江世玉主演。不過他們還正在反覆修改劇本呢。張君秋說,不管他們怎麼辦,咱們得抓緊時間,因為市京劇三團年底將併入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劇團。張說,要拿這出新戲作“見面禮”。然而,當時張君秋即將赴南方巡迴演出。巡演不能停,排練新戲也必須上馬。於是,《望江亭》的打本子和編唱腔從劇團登上火車啟程南下就開始了。這次巡演歷時一個來月,經過藝術家們高效率的工作,就在離開上海回京的臨別演出中,《望江亭》終於和觀眾見面,受到熱烈歡迎。劇團回京後,首場正式演出1956年12月23日在長安大戲院進行。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中京院的這齣戲1958年初也上演了,不過很快就收了,沒有產生什麼影響。中國京劇院擁有強大的編劇創作隊伍和強大的導演隊伍,演員也具有一定號召力,然而,中京院的《望江亭》卻唱不過張君秋的《望江亭》。究其原因,除了演員的藝術功力差別之外,恐怕和兩個院團創作模式不同有關。

中京院是個大劇院,按以往的經驗,選擇劇目題材和審查修改劇本要層層過關,然後再由導演團隊確定舞臺表演格局,最後才是演員的二度創作呈現舞臺。這其中必然耗費時間。而張君秋是按過去挑班的習慣排戲的,一切是主演說了算,對作品質量、票房盈利負全責。北京京劇團是民營劇團,因此馬譚張裘幾大頭牌對劇目的選擇和排練擁有更多的發言權。而從效果上看,就有了中京院以劇目為中心,而北京團以演員為中心的重大差別。

對於這兩種模式,始終存在不同看法。和寶堂所著《趙燕俠》一書中寫道,從趙燕俠到北京京劇團後排演的劇目中可以看到劇團黨政領導和群眾都很尊重趙燕俠的意見,……而當時劇團編導人員也都心甘情願地遵循“主演中心制”的藝術規律,使趙燕俠成為實際上的編導和創作中心。正是因為北京京劇團堅持以主演為中心,後來排演的新戲《秦香蓮》《趙氏孤兒》《赤桑鎮》等都立住了。和寶堂認為,“這與中國京劇院以劇本創作為中心,不以主演、演員為導演,而使演員成為傀儡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

袁世海和徐城北所著《京劇架子花與中國文化》一書提到當年北京京劇團馬譚裘排《官渡之戰》,裘盛戎以銅錘扮演第一正面主角曹操,自己總覺得不對工,不適應,戲就洩下來,使得馬連良的許攸也就難以發揮了,這出《官渡之戰》也就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徐城北的看法是,“若放在國家劇院優越性就容易顯現出來,就可能組織各方面能人集體'攻堅',最後'拿下堡壘'。而在集體所有制劇團看看事情難辦,就只能算了。更重要的是,集體所有制常常在務虛上面過於潦草,匆忙上馬,完全是撞大運,成了就成了,不成就下馬,很少有再堅持一下的。”徐城北這番話說的含蓄客氣,直白一點那就是,演員中心制的劇團,頭牌大腕如果戲演不好也只能作罷,而國營劇團的優勢是組織各方面能人集體攻堅,大概也包括做政治思想工作或更換演員,就能夠把戲搞上去。

老沈聊戲:兩出《望江亭》之“爭”

兩種看法,孰優孰劣,暫且不論。兩種模式產生的不同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中京院以創作新戲為核心,因此從1955年建院到大演現代戲前,劇院三個團共演新編戲60多個,計有《白蛇傳》《人面桃花》《孔雀東南飛》《青梅煮酒論英雄》《玉簪記》《野豬林》《新鬧天宮》《獵虎記》《十五貫》《李逵探母》《九龍杯》《十一郎》《酒丐》《五鼠鬧東京》《雲羅山》《五侯宴》《智斬魯齋郎》《桃花村》《高亮趕水》《神醫華佗》《生死牌》《摘星樓》《響馬傳》《徐良出世》《贈書記》《九江口》《東方朔偷桃》《佘賽花》《三盜令》《㶚凌橋》《孫安動本》《楊門女將》《初出茅廬》《花燈記》《鳳凰二喬》《滿江紅》《金田風雷》《臥薪嚐膽》《黑旋風》《鄭盈盈》《吟香釵會》《龍女牧羊》《謝瑤環》《強項令》《武則天》《梁紅玉》《西門豹》等,其中還包括現代戲《白毛女》《林海雪原》《柯山紅日》《三座山》《白雲紅旗》《詹天佑》《安源大罷工》《洪湖赤衛隊》《千萬不要忘記》《社長的女兒》等。

北京京劇團新編戲要少的多,總共30來出,計有《除三害》《秦香蓮》《姚期》《升官圖》《望江亭》《鍘判官》《青霞丹雪》《楚宮恨》《狀元媒》《趙氏孤兒》《海瑞罷官》《詩文會》《官渡之戰》《渭南之戰》《白蛇傳》《紅梅閣》《女駙馬》《陳三兩》《赤桑鎮》《拜月記》《幽閨記》《碧波仙子》《硃砂井》《紅梅閣》等,其中現代戲有《智擒慣匪座山雕》《黨的女兒》《青春之歌》《黎明的河邊》《劉三姐》《社長的女兒》《虎躍高峰》等。

打倒四人幫後,各劇團經歷了恢復傳統戲熱潮後,在新編戲中真正保留下來的劇目並不多,僅有《白蛇傳》《楊門女將》《謝瑤環》《野豬林》《趙氏孤兒》《狀元媒》《赤桑鎮》《姚期》《望江亭》《秦香蓮》等寥寥幾齣。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目前京劇不景氣的狀況。

還有一個有趣現象,在保留的劇目中北京團當年創排的《趙氏孤兒》《赤桑鎮》《狀元媒》《望江亭》等不僅是北京京劇團的常演劇目,而且也被中國京劇院(現國家京劇院)所排演,以豐富馬、裘、張等流派劇目。這說明,北京京劇團當年以名角為中心的運行模式影響深遠,似乎超過了中國京劇院以劇目為中心的模式。其實道理很簡單,傳統京劇本來就是以角兒為中心的民間藝術,這是任何人為因素所難以阻止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