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正所謂“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熱是百病之源,多發於夏季,因此在現時春夏交替的時期,一定要及時多瞭解溼氣的原因與症狀,並做好及時預防與調理。

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溼氣來了,如何判斷呢?

① 頭髮易油膩,滿臉油光,長斑,起痘;

② 小肚子變大,體重不斷增加,水腫肥胖;

③ 小腿肚子常發酸、發沉,身體困重;

④ 大便粘滯不暢,小便渾濁;

⑤ 睡覺流口水,嗜睡肢腫,人懶不愛動。

如果你沒有任何重大疾病,卻出現了上面一種情況,那可能就是溼氣在危害你的身體了,你需要及時祛溼了。今天就教你中醫祛溼5法,助你趕走溼氣!

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中醫教你對症祛溼五法,助你趕走溼氣

1、燥溼

清熱燥溼藥治療溼熱性質的疾病,比如溼疹,過敏性疾病,苦蔘,黃柏,黃連,黃芩等。

燥溼常用於寒溼體質,寒溼中阻可表現為畏寒肢冷、噁心嘔吐、腹脹洩瀉、舌苔白膩、倦怠乏力,可選用橘皮、蒼朮、厚朴等。

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2、滲溼

滲溼就是淡滲利溼藥,性平味淡,具有滲利溼邪作用的藥使在裡的溼邪從小便排出,利小便而排溼,比如茯苓,滑石,車前草,澤瀉,瞿麥、扁蓄等。

滲溼為水溼通過滲透而散的意思,不一定有利尿作用。健脾滲溼如薏苡仁,利水滲溼如豬苓,清熱滲溼如地膚子。薏苡仁和地膚子沒有利尿作用,豬苓有弱的利尿作用。

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3、化溼

化溼法主要針對中焦脾胃病變,其次是上焦病變。化溼藥多為辛溫芳香之品,適用於寒溼、暑溼、溼溫病證。

包括疏表化溼、清熱化溼、解毒化溼,化溼是將溼化去,有自行吸收的意思。健脾化溼如白扁豆,芳香化溼如白豆蔻,清熱化溼如黃連,溫陽化溼如炮姜。

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4、利溼

利溼利有通利的意思,有弱的利尿作用,使溼邪從小便排出的方法,有淡滲利溼、溫陽利溼、滋陰利溼、清暑利溼、清熱利溼、溫腎利水等法,適於中下焦溼邪。

健脾利溼如白朮,淡滲利溼如茯苓,清熱利溼如茵陳,都有弱的利尿作用。常用藥還有澤瀉、車前子、車前草、滑石、木通、通草、冬瓜皮、茵陳蒿、赤小豆、燈芯草、地膚子、木防己、玉米鬚等。

溼氣的“天然藥”找到了!不是薏米,更不是拔罐,1杯茶卻搞定了

5、勝溼

勝溼藥多辛溫,且多具燥烈之性。用於風寒溼三氣雜至停留在肌肉、關節、筋骨、經脈之痺證。 常有肢體重,如關節腫痛、肌膚麻木、筋脈攣急等。既能祛溼又能祛風,才稱勝溼。

勝溼藥能祛風,止痺痛,但風溼阻於經絡,經久不愈者,常與活血養血藥同用,此即“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

有個詞叫做“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確實是這樣的,尤其是對於治病來說,往往一字之差,治療方法完全不同,甚至有的時候會截然相反,所以,不懂醫的朋友萬不可自醫,

當然,我們最提倡的方法還是“管住嘴,邁開腿”,就是要有健康的飲食和適量的運動,這是讓身體保持健康的最根本的方法。同時,還可以用食療的方法幫助我們補足脾胃,祛除溼氣。今天就教你3個組方,第1個最佳哦!

中醫3組方,助你趕走溼氣

山藥+白朮+砂仁

【材料】蓮子、山藥、白朮、砂仁搭配百合、藿香、蒼朮各若干。

【做法】將以上材料分揀,遵循古法熬製,三煎三榨,製成“紅益~伏食飲”

【注意】內部調理為主,溼寒溼熱都可服用,通過內部調理治癒。避免了食療的漫長週期,從根本除溼。堅持使用調理,可以有效的調節身體陰陽平衡,祛除體內溼氣。

枸杞+茯苓

【做法】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紅茶100克 。枸杞子與茯苓一同研成粗末。每次取5~10克,加紅茶6克,用開水沖泡8~10分鐘即可。

【作用】可健脾祛溼,補腎強身。

【注意】茯苓有利水的作用,尿頻、遺尿者,或者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不宜服用

白朮+黃芪

【做法】取白朮10克、黃芪30克、防風10克,用開水泡之當茶飲。

【作用】甘香健脾,補中益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適用於體質較差人群。

【注意】白朮性偏溫燥,熱病傷津及陰虛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議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