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語之“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

養生 蘿蔔 生薑 中醫 甄龍 2017-06-08

解密古語之“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

一,引經據典

在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中有這樣的論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

大體意思就是,以五月為代表的 ,因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現得相當陰冷。相應於人就是“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心煩口渴,卻容易腹瀉。冬天的情況正好相反,陽氣向裡向內,處於收藏狀態,在外的陽氣虛少,在裡的陽氣積多,因而表現為天寒地熱,對應於人,則為“陽氣在裡,胃中煩熱”。簡而言之,夏季陽氣在表,胃中虛冷,吃生薑可以溫胃健脾;冬季陽氣在裡,胃中煩熱,吃蘿蔔可以清解積熱。

解密古語之“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

二,理論闡述

另一方面,由於夏季炎熱,人們往往貪涼飲冷。而過食寒涼、吹空調過冷過久,都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表現為惡風怕冷、疲乏無力、腹疼腹瀉、食慾不振、口中黏膩等。這時喝一點生薑湯,可起到散寒祛暑、開胃止瀉的作用。冬季人們習慣進補,相對活動較少,因而體內易生痰熱。此時進食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的作用。總之,“冬吃蘿蔔夏吃薑”是簡便有效的養生保健訣竅。

解密古語之“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處方”

圖片來源地址: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

三,蘿蔔和生薑的藥理作用

1) 蘿蔔的藥理作用 這裡指的蘿蔔,就是咱們通常所說的大白蘿蔔.先來看看這大白蘿蔔的藥理效用。 蘿蔔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萊菔,其種子、鮮根、葉均可入藥。 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五臟等功能。《本草經疏》中說:“萊菔根下氣消谷,去痰癖及溫中、補不足,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導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風氣去邪熱氣,治肺痿吐血,肺熱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樑·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對蘿蔔的藥用便有記載:“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痰咳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頭痛、小便不利等症”。 好了.我們經常說藥食同源.換言之,就是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都具有藥性.但大多數食物都是平性的.之所以稱之為藥,就是它的偏性很強。中醫不只是中國的醫學,而是指陰陽中和的醫學.用藥,就是要用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出現的另一偏性.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比如人如果發熱,就要用寒涼的藥物,反之,則要用熱性藥物,這是普通的用藥原理.當然,具體問題還要具體的分析. 無論按摩刮痧也好,還是吃藥也好.都是要循經和入經的.蘿蔔: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這就告訴我們,蘿蔔與肺和胃相關的疾病有關.因此,這兩塊有病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蘿蔔.知道了蘿蔔的藥效,我們再來看看生薑的藥理.。

2) 生薑的藥理作用

與蘿蔔的性平微寒藥性剛好相反.生薑性味辛、微溫.功用: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真正的藥食同源,食物也是藥,藥也是食物 。冬吃蘿蔔夏吃薑 黃帝內經強調四季養生.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凍,人體皮膚腠理處於收縮狀態,以保證身體的血液供應.而這個階段,人的戶外活動減少,室內活動增加,而且大多進食很多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等.這樣,容易讓人產生內熱,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吃一些蘿蔔,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因為蘿蔔:“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 而夏季的情況剛好相反,室外,驕陽似火,人體為了排除體內的熱量,皮膚腠理處於開放的狀態,熱量容易散失,再加上我們過食冷飲,體內就相對處於寒涼的狀態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吃一些姜,有助於暖胃,以達到身體陰陽平衡的目的. 扶陽派大師李可談中醫養生說:"我來南方以後,看過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這個裡頭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如果從中醫的六淫來分類就是風、寒、暑、溼、燥、火,那麼我所看的病人陽虛寒溼證的十之有八九,而陰虛火熱證的百不見一二,一例都沒有遇到過"。李老先生說的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現在基本上沒有熱症的病人了,基本都是寒症的.換言之,就是現在冬天你也不用吃蘿蔔了,甚至冬夏都需要吃薑,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人的體質都屬於寒涼,基本上都是寒涼引起的病.

二,理論闡述

另一方面,由於夏季炎熱,人們往往貪涼飲冷。而過食寒涼、吹空調過冷過久,都容易損傷脾胃陽氣,表現為惡風怕冷、疲乏無力、腹疼腹瀉、食慾不振、口中黏膩等。這時喝一點生薑湯,可起到散寒祛暑、開胃止瀉的作用。冬季人們習慣進補,相對活動較少,因而體內易生痰熱。此時進食蘿蔔,具有清熱化痰,消積除脹的作用。總之,“冬吃蘿蔔夏吃薑”是簡便有效的養生保健訣竅。

三,蘿蔔和生薑的藥理作用

1) 蘿蔔的藥理作用 這裡指的蘿蔔,就是咱們通常所說的大白蘿蔔.先來看看這大白蘿蔔的藥理效用。 蘿蔔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又名萊菔,其種子、鮮根、葉均可入藥。 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五臟等功能。《本草經疏》中說:“萊菔根下氣消谷,去痰癖及溫中、補不足,寬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導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風氣去邪熱氣,治肺痿吐血,肺熱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蘿蔔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樑·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對蘿蔔的藥用便有記載:“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痰咳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頭痛、小便不利等症”。 好了.我們經常說藥食同源.換言之,就是我們吃的很多食物,都具有藥性.但大多數食物都是平性的.之所以稱之為藥,就是它的偏性很強。中醫不只是中國的醫學,而是指陰陽中和的醫學.用藥,就是要用藥的偏性,來糾正人體出現的另一偏性.熱者寒之,寒者熱之.比如人如果發熱,就要用寒涼的藥物,反之,則要用熱性藥物,這是普通的用藥原理.當然,具體問題還要具體的分析. 無論按摩刮痧也好,還是吃藥也好.都是要循經和入經的.蘿蔔: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這就告訴我們,蘿蔔與肺和胃相關的疾病有關.因此,這兩塊有病的人,可以多吃一些蘿蔔.知道了蘿蔔的藥效,我們再來看看生薑的藥理.。

2) 生薑的藥理作用

與蘿蔔的性平微寒藥性剛好相反.生薑性味辛、微溫.功用: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等作用,特別對於魚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真正的藥食同源,食物也是藥,藥也是食物 。冬吃蘿蔔夏吃薑 黃帝內經強調四季養生.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凍,人體皮膚腠理處於收縮狀態,以保證身體的血液供應.而這個階段,人的戶外活動減少,室內活動增加,而且大多進食很多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等.這樣,容易讓人產生內熱,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吃一些蘿蔔,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因為蘿蔔:“其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 而夏季的情況剛好相反,室外,驕陽似火,人體為了排除體內的熱量,皮膚腠理處於開放的狀態,熱量容易散失,再加上我們過食冷飲,體內就相對處於寒涼的狀態了.而這個時候,我們吃一些姜,有助於暖胃,以達到身體陰陽平衡的目的. 扶陽派大師李可談中醫養生說:"我來南方以後,看過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這個裡頭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如果從中醫的六淫來分類就是風、寒、暑、溼、燥、火,那麼我所看的病人陽虛寒溼證的十之有八九,而陰虛火熱證的百不見一二,一例都沒有遇到過"。李老先生說的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現在基本上沒有熱症的病人了,基本都是寒症的.換言之,就是現在冬天你也不用吃蘿蔔了,甚至冬夏都需要吃薑,因為現在絕大多數的人的體質都屬於寒涼,基本上都是寒涼引起的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