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蔬菜 文章 龍蝦 農業 商業觀察家 2017-06-09

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日日鮮”蔬菜零售價對標菜市場的背後,是盒馬鮮生正在推行的供應鏈前移、訂單生產舉措的深化,以及對高頻品類商品的發力。

撰文|李華

商業觀察家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

盒馬鮮生日前推出10款低價基地直採蔬菜產品,售價對標菜市場,佔盒馬鮮生蔬菜品項數6.6%左右。

這項被定義為“日日鮮”的項目計劃,也拉開了盒馬鮮生的“高頻低價策略”。

在高頻消費的蔬菜、豬肉等品項,盒馬鮮生正在提量、向上遊輸出“標準”、並優化成本,進而可能扭轉市場對盒馬鮮生的過往印象——海產品很牛,但太“高大上”。

這些說明兩點。一、隨著門店數量的增長,線上線下融合銷量的積累,盒馬鮮生銷售量已達一定量級。進而,一定採購量讓其有能力向供應鏈前端輸出標準,要“規模優勢”,並優化採購、流程成本。

二、高頻領域將是盒馬鮮生的拓展重點。蔬菜是消費者一日三餐必須,海鮮則不是。盒馬鮮生要建立高頻生鮮運營能力。

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對標菜市場

“日日鮮”所推出的10款蔬菜都是上海市場常吃品種。價格對標菜市場,盒馬鮮生總經理張國宏稱,“日日鮮”蔬菜比菜市場便宜10%以上。

“做生鮮我們有情懷,要做到安全、新鮮,但越到後面,運營會偏向商業本質。我們會‘節省’利潤空間,讓利消費者,會把價格定得更低。”張國宏表示,“比如,菜市場的價格1.9元,但我們是1.5元一包。未來,我們的長期定價是,基地菜出來,會按菜市場的8.5折定價。”

《商業觀察家》注意到,“日日鮮”所推出的蔬菜品種都為小包裝商品,相當於一餐用量,零售價主要集中於1.5元-2.5元一包。

比如在上海市場常吃的雞毛菜,“日日鮮”包裝規格是300克一包,售價1.5元。

張國宏稱,日日鮮商品上線試運營一週左右,目前上海8家店的總銷量5000包每天,預計2周後能實現1萬包每天銷量。未來目標則是,每個店日銷售1萬包。考慮到盒馬門店3公里範圍內都會有25萬戶左右家庭,這個目標其實並不是很大。

供應鏈前移

獲得價格優勢的基礎,來自於運營模式、能力優化,以及採購體量的提升。

採購體量層面。門店數,以及線上銷售量積累讓盒馬鮮生有更好的議價權。

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舉個簡單例子,盒馬鮮生過去的“王牌”——海產品,如波斯頓龍蝦,在盒馬鮮生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商業觀察家》從業界瞭解到的情況是,很多供應商都是“亂報價”的,採購成本不低。

而當盒馬鮮生在上海開出了第8家店,現在的情況是怎樣呢,新開的盒馬鮮生匯陽廣場店,500克左右活波斯頓龍蝦售價88元一隻,《商業觀察家》看到上海一些賣場的零售價則是168元一隻。差了近50%。

這裡面有促銷因素,匯陽廣場店新開,波龍正在促銷。但在整個市場波龍供應價格同比上漲超30%的情況下,盒馬鮮生能做到88元的促銷價,這是有采購量和供應鏈基礎的。

運營模式層面。盒馬鮮生目前正在做的是將生產、供應鏈前移。

“日日鮮”是盒馬去基地直接採購。在基地的選擇上,則“輸出”標準。比如,種植區邊上要有一個生產車間。車間必須要有冷鏈溫控、WIFI接入、預包裝生產線等等。冷鏈運輸車輛則要有溫度感應器、GPS等。

這樣做,能保證新鮮度,監控流程。盒馬希望實現從蔬菜收割到門店上架18個小時週期。比如,門店會在12點清點,系統將訂單信息傳至生產基地,生產基地在15點前收割(高溫季17點),17點從基地運出到盒馬DC,第二天早上7點前運到門店。

基地車間溫度、運輸車內溫度,及位置等等都會通過系統監控。

張國宏稱:“從菜包裝出來以後,商品已經在我們系統裡面,生產的前移、供應鏈前移是我們模式的核心。未來,從我們角度,能夠被基地化的東西,都會被基地化。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敢對會員承諾,我們提供的商品性價比是最好的。”

目前,盒馬在上海有兩個生鮮種植基地,第三家正在籌備。

《商業觀察家》認為,基地直採是能夠獲得一定價格議價優勢的,因為量大。同時,通過生產前移,進行更好的流程管理和訂單生產,可以優化整個流程、中間環節,進而降低損耗和流程成本。

但當下基地直採的更重要價值可能是,能保證商品新鮮度、品質管控,以及食品安全。比如,盒馬鮮生“日日鮮”一個重要市場賣點就是不賣隔夜菜。

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張國宏稱,盒馬生產端已經拉到前端,對溫度、地位位置的控制,是接下來做的事情。

“抓住”高頻

張國宏稱,從商業角度,盒馬要做“高粘性”。目標場景就是家庭晚餐,因為再怎麼忙,消費者也會家庭團聚晚餐。盒馬希望消費者想到晚餐就想到盒馬。

實現這些,就需要“抓住”高頻商品。

張國宏表示,上海餐桌有三樣東西不能少。綠葉菜、雞蛋、豬肉。

以“海產品”為重要賣點的盒馬鮮生,此次推出“日日鮮”,正是基於對綠葉菜的“發力”。

通過對高頻商品掌控,可以建立消費粘性,而消費粘性則意味著更低獲客成本,以及其他品類商品的銷售機會,比如快消品等。就像大賣場業態一樣,生鮮能引流,可以促進快消品、服裝等品類銷售,以及外租區域回報。

品類優化

盒馬鮮生在商品結構上,近期也有調整。

這些調整讓盒馬鮮生的市場定位看起來更“明確”了。

《商業觀察家》注意到,近期,盒馬鮮生的一些新開店增加了牙刷等家用清潔SKU。新開的匯陽廣場店,4000平米左右面積,陳列了6000多支SKU左右,品項數有所增加。

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這說明什麼?

盒馬鮮生計劃實現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的“覆蓋”。

比如牙刷,它是生活必須品。如果門店沒有出售,那麼,消費者就會去其他地方買。進而為“其他地方”創造銷售機會,和提供建立消費粘性的機會。

一些市場人士曾有測算,只有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80%以上需求,新的業態、門店才有可能替代原有業態和門店。

盒馬鮮生的門店經營體量都達數千平米,有足夠條件來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的80%需求。

市場拓展

對於市場拓展,張國宏告訴《商業觀察家》,根據測算,做到覆蓋上海市場,以盒馬鮮生現有3公里配送半徑,未來可以開到25家門店。平均每家門店覆蓋80萬人口左右。

隨著競爭加劇,當下,大賣場的開店標準從過去20萬人口一家店,甚至10萬人口一家店,基本都放寬到30萬人口,或以上一家店。

盒馬鮮生80萬人口一家店的規劃,則可能是基於線上線下一體化系統考慮,通過線上渠道,以更少的門店數來覆蓋更寬廣的市場,從而降低商鋪租金等成本。

張國宏稱,理想的情況下,盒馬鮮生希望每個消費者在盒馬的10次購物中,8次的發生於線上,2次發生於門店。而之所以門店還需要2次購物行為,是因為門店每個月都會推出新品、會有不同體驗。因此,希望消費者來嘗試。“新品和老品的組合規律其實也是2比8的關係。目前,在蔬菜這個品類,盒馬的絕大部分銷售都在線上。”

對於更低線市場,比如三線城市,張國宏認為,盒馬鮮生也可以進入,“一家商圈店可以吸引一個城市的客流前來購物。”

盒馬鮮生開啟“高頻低價策略” 上海可開25家店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添加微信shangyegcj實名加入交流群

獲取更多原創文章可微信搜索公眾號商業觀察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