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陷“浪費門”,臨期食品該怎樣處理?專家也犯難了'

"
"
盒馬鮮生陷“浪費門”,臨期食品該怎樣處理?專家也犯難了

新華社資料圖

商品過期被查罰款,臨期扔掉又被罵浪費……近日,以新鮮、精緻、便利、高效吸引消費者的盒馬鮮生,因為“浪費”陷入輿論漩渦。

事件:臨期食品被丟棄

事件緣起於一名網友和母親在晚上9點半後,親眼目睹了盒馬“大規模下架臨期食品並扔掉”的場面。

這名網友寫道:“盒馬鮮生不少新鮮飯菜、海鮮、甜品、飲料、點心從貨架上撤下,丟到小推車裡拉走扔掉。而顧客提出拿走或者購買都不可以,讓人感到很浪費。”

微博發出之後,引發了大量網友熱議。有的網友對食物被下架丟棄感到非常可惜,覺得這是一種“資源浪費”。也有網友認為,盒馬鮮生下架當日未售出的食物,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是正確的。甚至有人為此打抱不平,覺得盒馬太難了,怎麼做都讓人覺得有錯。

為此,盒馬鮮生專門在“知乎”上回應說:生鮮包括蔬菜、水果、海鮮等品類的保鮮週期短,比如日日鮮類和蔬菜,儲藏週期可能只有一兩天左右,為了保證盒馬的食品有最佳品嚐體感和新鮮品質,盒馬的內部質檢都會定期及時撤下臨近保質期或僅當日售賣的商品,臨近晚上如果賣不出去是必然要銷燬報損的,至於銷燬最終的去向,肯定也是根據當地部門的規定進行合理處理。

企業: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昨晚8點以後,記者來到盒馬的一家超市,發現排隊結賬的人還是很多。記者在生鮮區走了一圈發現,有些食材已經開始半價促銷,還有一些會員可以免費領取。熟食區也變得很划算,買一盒小龍蝦甚至會再送一盒。

曾有網友表示,既然可以買一送一,那應該也可以在打烊前讓顧客直接拿走,或者送給需要這些食品的弱勢群體。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實商超行業都有這樣的行業慣例。可現實是,比如打折或買一送一,就會有消費者專門等到某個時間段後再去購買。讓員工免費拿走的話,他們在日常的售賣中就有可能不會盡全力。再試想其他處理方式,比如把即將過期扔掉的食物集中在店裡,任最後一撥顧客免費取走。那可能會導致哄搶,甚至踩踏。至於送到福利院或者給流浪者也不現實,對商家來說,運送、保存的過程都需要成本,一旦有環節出錯,風險更大,還不如直接扔掉算了。”

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一些高檔店鋪為了維護高品質用戶體驗,普遍會採取將部分食品提前報廢處理的方式。盒馬的品控較為嚴格,從其在“知乎”的迴應裡也可以看出,品控之所以這麼嚴格,一是規避食品安全隱患,二是作為以“新鮮”定位的商家,容不得在產品質量問題上出一點差錯。

記者上網搜索發現,就在去年11月,盒馬上海某店就被市民曝光私自更換胡蘿蔔的日期標籤,最後有關部門介入調查,上海區總經理被就地免職。當時,網絡上是一片拍手叫好的聲音。

消費者:誰都無權浪費

盒馬在迴應中表示,過期商品確實有安全問題,比如河蟹死掉後會釋放毒素,蛋白質加熱也無法徹底消滅細菌,貪小便宜吃掉也是非常危險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牽扯到資源是否能在社會中儘量流通及分配,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浪費的問題。“數據這方面確實還是有很大進步空間的,在訂貨量和實際購買量方面也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平衡,從源頭止損當然是避免浪費的最好方式,這方面也是所有商家和企業都要努力的。”

盒馬的迴應並沒有讓爭議平息。“顧客有權利自由消費,商家也有權利製造消費,但誰都沒權利浪費。”自媒體評論人“紙上速評”在微博中這樣評論道。

“苛刻的食品報廢制度來源於國外高品質店鋪,而同樣的反思和改進探索也來自國外,我們不能只接軌前者,而無視後者。現在國內也有主推臨期商品的專櫃,也有面包房把當天賣不完的麵包贈送出去,這都是探索的結果。”“紙上速評”表示,很多網友反對捐贈的理由涉及食品安全隱患,怕被“反咬一口”,而這在現實中並沒有大量發生,反倒是很多私人面包房都能堅持長期捐贈剩餘麵包,而作為大型機構更有能力抵禦小概率的反誣風險。

此外,他認為,捐贈並不需要企業付出額外成本,只需少許的心思和制度設計。就算為此花費少許人力,這也屬於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就好比所有企業都需要妥善處理廢棄物,該銷燬的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該回收的進行回收,既沒權利汙染,也沒權利浪費。

專家:很難找到“標準答案”

面對此起彼伏的討論聲,臨期商品到底是“該賣”還是“該扔”,站在不同角度,想法也會不同,專家們的意見也莫衷一是,很難給出“標準答案”。

法律博主“談典看法”稱,這是“管理制度和實用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在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都還能吃,扔掉多可惜”的實用主義面前,到底如何選擇的問題。他認為,就目前來看,作為一家企業,僥倖把過期食品拿來銷售獲得的利潤,遠遠沒有因為銷售過期食品被曝光甚至被查處的代價高,前者是短期利益,後者可能關係到企業的存亡。在這種對比下,名牌企業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科普作家雲無心表示,商家的經營根本上是“迎合”消費者。消費者想要最“生鮮”的產品,商家就採用儘可能短的保質期,只要消費者願意為“最生鮮”而支付足夠的價錢,扔掉的這部分商品對商家而言就不是“浪費”,也不是“損失”,而是正常的“成本”。“從社會資源的角度,浪費當然不好。但商家的社會責任,從來都是在盈利和最大限度地自我保護之後,才能考慮到的事情。”

那麼是否可以從國外企業的做法中吸取一些經驗呢?記者查詢發現,在國外確實有企業將臨期食品送給有需要的窮人或者慈善機構。互聯網資訊博主“sven_shi”表示,盒馬不妨可以學習歐洲一些超市的做法,把快要到保質期的食品一起打包,讓願意出錢的顧客把這些商品買下來,作為慈善物資送到敬老院給老人改善伙食。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記者表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盒馬沒有做錯,只是在‘打折處理’和‘減少浪費’上沒能讓所有人滿意。”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曲經緯

流程編輯:吳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