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遠遠超越了擁有一本書的意義

史鐵生 文化 書房記 2017-04-05

字數:110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作者丨書房菌·王剛

每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時,我都會買一些書來閱讀,作為曾經出版社的一名圖書編輯,也只有這樣的舉動才覺得像給自己和圖書過節。其實,圖書日買書並不單因為書店搞活動,打折凶猛。二月過完年,一冬天購藏的書就要讀完了,三月還有些寒氣,把沾有年味帶著餘溫的書再讀一讀,四月就來了。日曆上的春天還沒有過去,夏天已經開始炎炎逼人了。

閱讀一本書遠遠超越了擁有一本書的意義

一個人逐漸和書籍融合了,除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認識這個世界外,還多了許多不同的心靈在揣摩與感知著周圍。許許多多的偶然,結識到了相識又不相認的書與人。感知他們的智慧與思想,來觀悟世界。靜坐在書房,這時候總覺得自己是富甲一方的員外。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床頭櫃上也放了一個小小的書架,用來放些睡覺前的讀物;廁所的馬桶邊專門裝了一個再利用的硬紙盒,用來放書;沙發邊上也放著書……在不大的房子裡幾乎每個地方都能找到不同的書,房屋雖有一些簡陋,卻因為書多了幾分舒心。

前幾日,我在書店淘到一本打折的特價書,是廈門大學中文系謝泳教授的《靠不住的歷史:雜書過眼錄二集》。那天從書店回來以後,我便一直捧在手裡閱讀此書,蹲馬桶時也在讀,在準備起身時,書不小心從手裡滑落掉在地上,地上有水,拿起書時,已經有幾頁被弄溼,當時心裡十分懊悔。尊重書籍,尊重作者,這是做編輯以來的一貫態度。這次,感覺有點對不住手裡的書了。

閱讀一本書遠遠超越了擁有一本書的意義

去年,去北京參加圖書會的車上,我帶了一本史鐵生先生的《病隙筆記》,那是史先生剛離世沒幾天,也是我第二次閱讀此書,比前一次更多了一些感悟。

去書店買書,有幾種人會很慷慨解囊。一種是喜歡收藏書的人,此類人不一定好讀書,但十分喜歡收藏;一種是喜歡閱書的人,碰到自己要找的書出現在眼前便會買下;還有一類人買書只是用來裝飾,在辦公區的書架上整整齊齊地擺放一些品味高雅的書,大多未曾打開翻閱過。其實,得到一本書很容易,進入書店,選好一本書到前臺結賬,書便屬於自己了。正如閱讀永遠比書寫要快,擁有一本書遠遠比閱讀一本書還要快得多。得到一本書是一分鐘內的事情,閱讀一本書就不那麼容易了。

書歸自己了,怎麼讀又是另外一回事。閱讀一本書遠遠超越了擁有一本書的意義。書的本質是什麼?一大堆被堆積起來的奇怪符號的組合。閱讀又是什麼?一個連續符號的跳躍,甚至可以是一次漫無目的與想象的旅程。其實,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取消了某種困惑,閱讀便不存在了。博爾赫斯說過“我知道我自己是個無知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得面對閱讀,鄭重其事地去閱讀,試圖去揭示那一個個未知的夢。

閱讀一本書遠遠超越了擁有一本書的意義

現在,我已經不記得我讀的第一本是什麼書,就像我不知道到現在為止讀了多少本書一樣,是疏忽還是這本身就是一個未知的答案。借用謝泳先生的話,歷史靠不住,記憶又何曾能靠得住呢?幸運的是我們經常還有雜書能過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