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與蔣介石

4

她連書都沒讀過,卻堅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23歲的寡母馮順弟知道讀書重要的重要性,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胡傳臨終前遺言:

“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對胡適教育極其嚴格,是慈母兼嚴父,並且她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與蔣介石

4

她連書都沒讀過,卻堅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23歲的寡母馮順弟知道讀書重要的重要性,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胡傳臨終前遺言:

“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對胡適教育極其嚴格,是慈母兼嚴父,並且她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最早的照片

胡適開始識字時還不滿三歲。當時,父親就把教母親的紅紙方字教兒子認。母親在一旁做助教,也藉機溫習她之前學過的字。胡適三歲多的時候,已經認得近一千字。

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她送入送到本家四叔介如先生的學堂去讀書。

最初,學堂裡只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胡適,一個是他四叔的兒子。

嗣秫貪玩不愛學習,但是胡適不一樣,母親管的很嚴,自己又喜歡唸書,因此常常一個人在學堂唸書到天黑才回家。

學堂裡的學生添加到十幾個,別的小孩每年的學費只有兩塊錢,而胡適的母親渴望他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後每年遞增,最後一年加到二十元。這樣的學金,打破了家鄉的記錄。

教育方式的不同,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有著詳細的記載。

每天天剛亮時,胡適的母親便會將胡適叫醒。胡適從來都不知道母親坐了多久,看到胡適醒了,她這才對胡適說他做錯了什麼事,並且要胡適認錯。而且每次在胡適認錯之後,還要胡適讀書用功。與此同時,馮順弟還會向胡適講他父親的種種好處,從文采到忠心報國,並且對胡適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丟臉”,“出醜”的意思。)。”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與蔣介石

4

她連書都沒讀過,卻堅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23歲的寡母馮順弟知道讀書重要的重要性,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胡傳臨終前遺言:

“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對胡適教育極其嚴格,是慈母兼嚴父,並且她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最早的照片

胡適開始識字時還不滿三歲。當時,父親就把教母親的紅紙方字教兒子認。母親在一旁做助教,也藉機溫習她之前學過的字。胡適三歲多的時候,已經認得近一千字。

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她送入送到本家四叔介如先生的學堂去讀書。

最初,學堂裡只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胡適,一個是他四叔的兒子。

嗣秫貪玩不愛學習,但是胡適不一樣,母親管的很嚴,自己又喜歡唸書,因此常常一個人在學堂唸書到天黑才回家。

學堂裡的學生添加到十幾個,別的小孩每年的學費只有兩塊錢,而胡適的母親渴望他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後每年遞增,最後一年加到二十元。這樣的學金,打破了家鄉的記錄。

教育方式的不同,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有著詳細的記載。

每天天剛亮時,胡適的母親便會將胡適叫醒。胡適從來都不知道母親坐了多久,看到胡適醒了,她這才對胡適說他做錯了什麼事,並且要胡適認錯。而且每次在胡適認錯之後,還要胡適讀書用功。與此同時,馮順弟還會向胡適講他父親的種種好處,從文采到忠心報國,並且對胡適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丟臉”,“出醜”的意思。)。”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

“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如果犯的是大錯,那也絕對不會姑息,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也要打。

胡適在《四十自述》裡寫道。

“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有一次吃飯後,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

小姨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句:“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適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便看見母親馮順弟從家裡走出來,他趕快把小衫穿上,但是母親卻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

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坐著發抖,不許胡適上床去睡。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與蔣介石

4

她連書都沒讀過,卻堅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23歲的寡母馮順弟知道讀書重要的重要性,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胡傳臨終前遺言:

“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對胡適教育極其嚴格,是慈母兼嚴父,並且她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最早的照片

胡適開始識字時還不滿三歲。當時,父親就把教母親的紅紙方字教兒子認。母親在一旁做助教,也藉機溫習她之前學過的字。胡適三歲多的時候,已經認得近一千字。

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她送入送到本家四叔介如先生的學堂去讀書。

最初,學堂裡只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胡適,一個是他四叔的兒子。

嗣秫貪玩不愛學習,但是胡適不一樣,母親管的很嚴,自己又喜歡唸書,因此常常一個人在學堂唸書到天黑才回家。

學堂裡的學生添加到十幾個,別的小孩每年的學費只有兩塊錢,而胡適的母親渴望他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後每年遞增,最後一年加到二十元。這樣的學金,打破了家鄉的記錄。

教育方式的不同,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有著詳細的記載。

每天天剛亮時,胡適的母親便會將胡適叫醒。胡適從來都不知道母親坐了多久,看到胡適醒了,她這才對胡適說他做錯了什麼事,並且要胡適認錯。而且每次在胡適認錯之後,還要胡適讀書用功。與此同時,馮順弟還會向胡適講他父親的種種好處,從文采到忠心報國,並且對胡適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丟臉”,“出醜”的意思。)。”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

“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如果犯的是大錯,那也絕對不會姑息,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也要打。

胡適在《四十自述》裡寫道。

“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有一次吃飯後,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

小姨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句:“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適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便看見母親馮順弟從家裡走出來,他趕快把小衫穿上,但是母親卻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

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坐著發抖,不許胡適上床去睡。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跪在地上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黴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

馮順弟心裡又悔又急。有一回,她聽一個鄉下醫生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天深夜她竟真的把胡適叫醒,用舌頭舔胡適的眼翳。

5

胡適14歲的時候,去上海求學,但是深明事理的馮順弟送兒子上路時沒有在兒子和眾人面前掉一滴淚,甚至只允許他三年回家一次。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與蔣介石

4

她連書都沒讀過,卻堅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23歲的寡母馮順弟知道讀書重要的重要性,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胡傳臨終前遺言:

“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對胡適教育極其嚴格,是慈母兼嚴父,並且她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最早的照片

胡適開始識字時還不滿三歲。當時,父親就把教母親的紅紙方字教兒子認。母親在一旁做助教,也藉機溫習她之前學過的字。胡適三歲多的時候,已經認得近一千字。

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她送入送到本家四叔介如先生的學堂去讀書。

最初,學堂裡只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胡適,一個是他四叔的兒子。

嗣秫貪玩不愛學習,但是胡適不一樣,母親管的很嚴,自己又喜歡唸書,因此常常一個人在學堂唸書到天黑才回家。

學堂裡的學生添加到十幾個,別的小孩每年的學費只有兩塊錢,而胡適的母親渴望他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後每年遞增,最後一年加到二十元。這樣的學金,打破了家鄉的記錄。

教育方式的不同,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有著詳細的記載。

每天天剛亮時,胡適的母親便會將胡適叫醒。胡適從來都不知道母親坐了多久,看到胡適醒了,她這才對胡適說他做錯了什麼事,並且要胡適認錯。而且每次在胡適認錯之後,還要胡適讀書用功。與此同時,馮順弟還會向胡適講他父親的種種好處,從文采到忠心報國,並且對胡適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丟臉”,“出醜”的意思。)。”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

“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如果犯的是大錯,那也絕對不會姑息,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也要打。

胡適在《四十自述》裡寫道。

“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有一次吃飯後,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

小姨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句:“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適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便看見母親馮順弟從家裡走出來,他趕快把小衫穿上,但是母親卻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

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坐著發抖,不許胡適上床去睡。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跪在地上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黴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

馮順弟心裡又悔又急。有一回,她聽一個鄉下醫生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天深夜她竟真的把胡適叫醒,用舌頭舔胡適的眼翳。

5

胡適14歲的時候,去上海求學,但是深明事理的馮順弟送兒子上路時沒有在兒子和眾人面前掉一滴淚,甚至只允許他三年回家一次。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在胡適留美時期,馮順弟一度病重,幾乎不能起床。

她私下請照相的人來家裡照了張相保存起來,跟家裡人說:

“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兒,當仍請人按月作家書,如吾在時。俟吾兒學成歸國,乃以此影與之。吾兒見此影,如見我矣。”

後來,馮順弟病情漸漸好轉,即便生活窘迫到要變賣首飾的時候,她依然不忘了處處為兒子讀書著想。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甚至向別人借了八十塊大洋給兒子買了一部圖書集成。八十塊大洋是什麼概念呢?

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薪是八塊,相當於毛澤東十個月不吃不喝的工資總和,而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二百塊而已。

這才有了後面的,1917年,胡適獲得35個榮譽博士學位留美歸來,成為“洋博士”,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教授(後成為北大校長)。之後,他遵從母命娶了江冬秀。

"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民國最強的虎媽——馮順弟

1

馮順弟這個名字也許你是第一次聽說,但是她教育出來的兒子,那可是民國時期鼎鼎大名的人物,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他就是胡適。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是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的第一槍;是中國近現代的著名學者,是新文化運動的引領人物;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五四旗手;還是一位頂著35個博士稱號的文化巨匠等等

可以說是他的母親一手培養出了胡適這位文化大師。

而馮順弟本人,卻是大字不識一個,17歲嫁了年近半百的小老頭、23歲就守寡的女人;卻在極度困境的情況下,給了胡適最好的教育。

胡適在《論家庭教育》一文中有言:

“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親。”

在《四十自述》回憶母親道: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

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正如國學大師南懷瑾曾經說:

“家教裡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胎教,母教,母親更重要。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故居

2

馮順第出身於農家,父親是馮金灶,14歲的時候,馮金灶被太平軍擄走,,臉上還燙著“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後來趁機出逃,好不容易回到家鄉,只看見一片焦土,祖上的產業都被燒成灰燼。

經過馮金灶的努力耕種,沒幾年就修了磚屋,娶了媳婦。

次年,他們生下女兒馮順弟,之所以取名叫“順弟”,是因為馮金灶本想要個兒子,希望下一胎能順利生個弟弟。

馮金灶後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振興祖業。她父親去村外挑石頭蓋新房,還是小女孩的馮順弟便去村口接應父親,從筐子裡取出一兩塊石頭抱到地基外,算是為父親分擔一點辛苦。

17歲時,馮順弟到了婚娶之年,媒人來提親。父母很高興,媒婆還沒說完,父母的臉卻黑了。

一個名為胡傳(原名珊,字鐵花)的當地官員,已經49歲了,居然前兩任妻子都因病過世,嫁過去就是個做填房的。這要是嫁過去自己委屈、受白眼還得聽著鄰居們的冷嘲熱諷。

馮順弟卻不這麼看:

“給人家做晚娘,聘金彩禮應該多些,將來可以幫忙,你們重建祖屋的心願總能實現了,聽說胡先生也是個人人敬重的好人……”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傳與馮順弟

一生為農的父親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蓋上自家的新宅,為了滿足父親的夙願,她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嫁給胡傳做填房。

就這樣,在1889年3月12日,17歲的馮順弟嫁給了比她大32歲的胡傳。

婚後,胡傳教馮順弟讀書識字,還幫老丈人家蓋了新房,夫妻生活美滿。

兩年後,馮順弟生了個兒子,取名嗣穈,後來有人幫胡嗣穈改了個名字,叫胡適,字適之。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甲午中日戰爭爆發,胡傳把妻兒送回老家,自己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病逝廈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這一年,胡適剛剛4歲,馮順弟才23歲,就成了寡婦。

3

之後,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櫃。

大女兒比她17歲;大兒子比她大2歲,而且還吸毒賭博;雙胞胎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只比她小4歲;

這個掌櫃的並不好當,“以少年作後母,周旋於諸子諸婦之間”,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再加上後來家業中落、經濟困窘,馮順弟的困苦艱難有非外人所能喻者。

胡適的大嫂無能而不懂事,二嫂能幹卻氣量窄。總是指桑罵槐,時不時拿些尖酸刻薄的話來刺激下馮順弟。胡母常裝作聽不見,不與他們計較。

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是教練,一流的父母是榜樣,馮順弟就是胡適最好的榜樣,最一流的父母。

因為她知道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她的仁慈大度,並非沒有原則。

胡適的五叔本就是個小人,成天在外遊蕩、賭博、吸食鴉片,一次在煙館裡發牢騷,竟說胡適的母親生活不檢點,家中有事總請某人幫忙,肯定給他不少好處。

這話傳到了馮順弟的耳中,氣得馮順弟大哭起來,哭完之後,馮順弟將本家的幾位長輩請來,並把胡適的五叔叫來,當面質問。最終他在眾人面前下跪認錯賠罪,還她清白,她這才罷休。

馮順弟作為母親的一言一行胡適都看在眼裡,他跟母親一起生活了9年,母親大大小小的舉動也給胡適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對人永遠是謙謙君子的胡適,在名族大義面前,敢於當面批評蔣介石。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與蔣介石

4

她連書都沒讀過,卻堅決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23歲的寡母馮順弟知道讀書重要的重要性,對惟一的兒子悉心教育,遵夫胡傳臨終前遺言:

“穈兒天資聰穎,應該令他讀書”。

對胡適教育極其嚴格,是慈母兼嚴父,並且她的教育方式與眾不同。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最早的照片

胡適開始識字時還不滿三歲。當時,父親就把教母親的紅紙方字教兒子認。母親在一旁做助教,也藉機溫習她之前學過的字。胡適三歲多的時候,已經認得近一千字。

胡適還不到4歲,便被她送入送到本家四叔介如先生的學堂去讀書。

最初,學堂裡只有兩個學生,一個是胡適,一個是他四叔的兒子。

嗣秫貪玩不愛學習,但是胡適不一樣,母親管的很嚴,自己又喜歡唸書,因此常常一個人在學堂唸書到天黑才回家。

學堂裡的學生添加到十幾個,別的小孩每年的學費只有兩塊錢,而胡適的母親渴望他讀書,故學金特別優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後每年遞增,最後一年加到二十元。這樣的學金,打破了家鄉的記錄。

教育方式的不同,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曾有著詳細的記載。

每天天剛亮時,胡適的母親便會將胡適叫醒。胡適從來都不知道母親坐了多久,看到胡適醒了,她這才對胡適說他做錯了什麼事,並且要胡適認錯。而且每次在胡適認錯之後,還要胡適讀書用功。與此同時,馮順弟還會向胡適講他父親的種種好處,從文采到忠心報國,並且對胡適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是“丟臉”,“出醜”的意思。)。”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這樣回憶他的母親:

“我的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嚴厲眼光,就嚇住了。”

如果犯的是大錯,那也絕對不會姑息,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上房門,該罵的罵,該罰的罰,該打的也要打。

胡適在《四十自述》裡寫道。

“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有一次吃飯後,胡適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件背心,小姨怕他著涼,就拿了件小衫出來叫他穿上,胡適不肯穿。

小姨說:“穿上吧,涼了。”

胡適隨口回了句:“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

胡適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便看見母親馮順弟從家裡走出來,他趕快把小衫穿上,但是母親卻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

到了晚上,馮順弟把胡適叫來,讓他跪在地上,重重地責罰了一頓:“你沒了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

馮順弟氣得坐著發抖,不許胡適上床去睡。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胡適跪在地上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黴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

馮順弟心裡又悔又急。有一回,她聽一個鄉下醫生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天深夜她竟真的把胡適叫醒,用舌頭舔胡適的眼翳。

5

胡適14歲的時候,去上海求學,但是深明事理的馮順弟送兒子上路時沒有在兒子和眾人面前掉一滴淚,甚至只允許他三年回家一次。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在胡適留美時期,馮順弟一度病重,幾乎不能起床。

她私下請照相的人來家裡照了張相保存起來,跟家裡人說:

“吾病若不起,慎勿告吾兒,當仍請人按月作家書,如吾在時。俟吾兒學成歸國,乃以此影與之。吾兒見此影,如見我矣。”

後來,馮順弟病情漸漸好轉,即便生活窘迫到要變賣首飾的時候,她依然不忘了處處為兒子讀書著想。

最令人敬佩的是,她甚至向別人借了八十塊大洋給兒子買了一部圖書集成。八十塊大洋是什麼概念呢?

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月薪是八塊,相當於毛澤東十個月不吃不喝的工資總和,而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的房子也不過二百塊而已。

這才有了後面的,1917年,胡適獲得35個榮譽博士學位留美歸來,成為“洋博士”,被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為教授(後成為北大校長)。之後,他遵從母命娶了江冬秀。

民國大師:23歲守寡,大字不識一個,養出拿了35個博士的北大校長

第二年,兒媳懷孕的消息從北京傳來,馮順弟高興地合不攏嘴。眼看就要能如願抱上孫子時,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順弟卻駕鶴西去,享年46歲。

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世間最大的遺憾。

胡適都還沒來得及從北京趕回來見她最後一面。

胡適悲痛欲絕的寫下了紀念文《先母行述》:

“伏念先母一生行實,雖纖細瑣屑不出於家庭閭里之間,而其至性至誠,有宜永存而不朽者。”

母親的與世長辭,胡適非常悲痛,他慎重辦理了母親的後事,將這份對母愛的感念永遠埋在了心中!

馮順弟對胡適的言傳身教告訴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本身。

所以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我們理應尊稱馮順弟 一聲——大師!!!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