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肺腑的傳統美味 京城深夜食堂之“滷煮推薦”

千龍網整理報道:大部分地道的北京人都愛滷煮,滷、代表了菜品顏色,煮、代表了烹飪方法,這種簡單而美味的食物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而我們在這座城市的24小時中,能夠選擇的食物並不多樣化,這道美食即便是在深夜裡,其實也有一些可以去選擇。吃滷煮,選對地方真的很重要。(本文源自網絡採集整理)

一、地道北京滷煮店應該有的樣子和它的製作過程

滷煮店通常不大,一口大鍋,一鍋老湯,幾張桌椅。鍋內一半是煮好的食材,另一半不斷添加新料。正宗的滷煮店都是老湯,味厚湯鹹,底鍋用大塊豬骨加上花椒、大料、血豆腐、肉皮、辣椒油熬煮,因煮的久遠,湯又渾又濃,漂著厚厚的油花。大師傅站在鍋旁,繫著大白圍裙,圍裙的腰腹部油吃麻花的,案板菜刀在側,一把長把子大勺,隨賣隨撈隨切。

發自肺腑的傳統美味 京城深夜食堂之“滷煮推薦”

資料圖(圖片來源:tuku.qianlong.com)

喬建攝 千龍網發

一碗滷煮——主副食加湯,主食是死麵火燒,吸足了湯汁,井字刀切塊,火燒不露白碴兒。副食是炸豆腐切成三角塊,肺頭、小腸剁小塊。滷煮中最貴最好吃的當屬小腸,小腸加工不易,用生鹽反覆搓洗,處理不乾淨,煮制中會有異味,招牌就砸了。

滷煮火燒,純粹的北京口味,地道的北京人都好這口兒——切好的火燒、小腸、豆腐、肺頭放在大碗中,一勺老湯,佐以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香菜調味。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豆腐外硬裡軟,腸酥軟味厚不膩。一碗滷煮就著小二,有葷有素,連湯帶水,暖暖和和一頓飯。

二、怎樣的滷煮才可以算好吃且正宗?

滷煮火燒,老北京人都一般不會陌生,一般都叫“滷煮”。這種美味一般沒有接觸過的人,可能會比較糾結它的味道,畢竟是用動物內臟去製作的,可能內心裡會因為食材的來源,而去抗拒它。但一旦上口之後,一般都會去接受。

記得剛上小學那會兒第一次吃滷煮,後來就特別喜歡這口兒了。滷煮起源於城南的南橫街,話說很多以前的北京很多普通人可能是吃不起肉的,但又想解饞,於是想了個辦法,用動物的下水來代替肉,一併入鍋滷製,後來便加入炸豆腐,火燒等,滷煮火燒就這樣流傳開來。相關要點:

發自肺腑的傳統美味 京城深夜食堂之“滷煮推薦”

一,氣味控制:豬小腸畢竟處於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乾淨。處理生豬肚要翻過來掉過去的用生鹽反覆搓洗,小腸在豬肚下端,又曲裡拐彎的,這難度就更大了,洗不乾淨的話,煮出來的異味兒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壓不下去的。

二,底鍋調料:別看是專供窮人的食品,可是這煮腸子的湯鍋比涮羊肉還講究。底鍋都是用大塊的豬骨加上花椒、大料、血豆腐、肉皮、辣椒油熬煮的,煮的久,所以又渾又濃。滾沸的湯上漂上厚厚的一層油花最好。用這種方法制作的湯鍋不僅能驅除腸子裡的異味,而且對於難得嘗葷腥的勞苦大眾來說太實惠了。

三,火候適中:小腸要煮至爛軟,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斷、吞不下;火燒要煮到吸足滷湯,切開以後沒有白碴兒,但也不能表層與內層完全分離脫落,變成一鍋爛粥;炸豆腐要外硬裡軟,充滿空洞。

四,分量要足:過去勞苦大眾很少能吃到葷腥,只能把這窮人樂當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夠,而且最好吃也相對最貴的小腸所佔比例越高越好。師傅們經年累月地幹同一件事情,早就熟能生巧了,別看不會像肯德基、麥當勞似的有定量的控制,可一份菜底兒該加多少腸、多少肺頭,手底下都跟有桿秤似的。

三、京城深夜食堂之“滷煮推薦”

發自肺腑的傳統美味 京城深夜食堂之“滷煮推薦”

如果要在深夜這個時間段能夠吃到最正宗的北京小吃,那必須首選滷煮。因為很多老北京人至今還有這種情懷,可能也算是外地朋友瞭解北京夜生活的一種方式吧。編輯在這裡推薦的滷煮店,關門的時間基本都在23:00之後,是標準的“深夜食堂”(以下排名不分前後)

北新橋滷煮老店,地址: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41號

門框衚衕百年滷煮(新街口店),地址:西城區趙登禹路甲2號

長椿街小腸滷煮,地址:西城區虎坊路175號

老北京滷煮,地址:朝陽區工體南路西5樓

肖村橋滷煮,地址:朝陽區南四環肖村橋下

老北京百年滷煮,地址:朝陽區十里堡路八里莊東里(595路公交站南側)

老胡同串子滷煮大腸,地址:朝陽區大山子王爺墳車站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