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體“觸網難”尷尬該如何解除?

軟件 經濟 智能出行 交通 新華社 2017-05-23

新華社成都5月21日電(記者吳文詡 樑天韻)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政府網站所承擔的信息共享、在線辦事和公眾參與等職能日益重要。但由於無障礙建設滯後,一些殘疾人、老年人及文化程度不高的群體卻屢遇“觸網難”尷尬。無障礙政府網站建設還存在哪些難點,該如何解除?記者進行了調查。

“驗證碼就是個攔路虎”

1993年出生的吳祥是盲人,現在他幾乎每天手機不離身。通過手機讀屏軟件,吳祥能夠像許多同齡人一樣,在線聊天、瀏覽新聞、網上購物和使用打車軟件等。

多位受訪視障人士表示,隨著技術進步,上網獲取信息已不是難事,但仍然常常遭遇尷尬。比如,某些網站或軟件更新過後,出現了大量沒有文字標識的圖片和視頻,導致讀屏軟件無法順利讀取。

“驗證碼就是個攔路虎,遇到了只能求人幫忙。大多數驗證碼由不規則的字母和數字組成,有的還是無法識別的圖片。”吳祥說,由於缺乏語音驗證碼,幾年前還有盲人用戶向有關部委發公開信,要求公開無障礙支持方案。

從互聯網上方便快捷地獲取信息,是交流信息無障礙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12年6月國務院發佈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規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指為便於殘疾人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築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所進行的建設活動。

北京市人大代表呂爭鳴說,當前社會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總體偏低,尤其是政府網站的無障礙建設相對滯後。根本原因在於思想認知不夠,從技術和經濟成本角度來看,政府無障礙網站的建設完全具有可操作性。

在成都市長期從事盲人語言電腦教學的盲人老師袁悅悅認為,無障礙網站建設並不是要求所有網站都“開口說話”,那樣既不現實成本也高昂。對盲人群體來說,只要通過手機自帶的讀屏軟件能正常讀取和使用網站的功能就是“無障礙”。

公共服務網站無障礙建設仍有差距

記者隨機點開幾個政府部門的網站發現,政府門戶網站基本上都有無障礙通道,但大多數職能部門網站卻並未進行無障礙改造。在具體內容方面,不少政府網站的圖片和視頻還未設置相應文字介紹,有的欄目是讀屏軟件無法識別的醒目圖標,部分標題字體放大後會出現重疊等問題。

袁悅悅說,一次自己獨自去醫院看病,沿著盲道都快走到醫院了,但就是進不去。原來醫院沒有盲道入口,自己圍著醫院轉了好久。“無障礙政府網站也類似,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小問題,對普通人來說不會造成困擾。但對盲人來說,就如同擺在面前一道永遠無法邁過的坎。”袁悅悅說。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維權部處長張東旺說,人們所接受的信息90%以上都是通過視覺和聽覺,而對存在視聽障礙的人來說,信息獲取十分艱難。近年來,各級政府大力推進政府公共服務網站無障礙建設,但離實現信息獲取無障礙的目標尚有差距。

“舉例來看,希臘在2015年實現了所有政府網站的無障礙改造。我國有數萬個政府網站,但完成無障礙改造的比例相對較低。”張東旺說。

四川省政協委員丁二中說,涉及到民生領域的部門網站應該加快無障礙改造進度,比如民政、教育、醫院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的盲人數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僅四川省就有超過100萬的盲人。對具體的某個領域來說,有無障礙需求的盲人只佔很小比例。但對每個盲人及其家庭來說,生活需求都是唯一和不可替代的。”

無障礙改造亟需完善標準體系

不少受訪的網絡技術人士表示,當前無障礙網站建設缺乏統一的標準。在技術層面,重點應該聚焦如何有效對接讀屏軟件的識別功能。新網站建設時,程序員編寫程序必須考慮到無障礙的需求,舊網站功能改進同樣如此。

特殊群體“觸網難”尷尬該如何解除?

“軟件的改造往往比硬件更難,因為這涉及到設計思想的改變。”丁二中說,無障礙政府網站是特殊人群獲取信息和反映問題的渠道,是政府執政為民的窗口。當前網站建設還較為滯後,主管部門應該加強指導。

袁悅悅表示,缺乏剛性的監督手段也制約了無障礙環境建設。很多盲人朋友反映,遇到問題時往往投訴無門。“創造條件給殘疾人提供公共服務,不是讓他們享受特權,而是保障其基本權利。”袁悅悅說。

呂爭鳴認為,對於無障礙環境建設,政府職能部門要發揮好帶頭作用,同時積極引導和營造無障礙建設的社會氛圍。“無障礙建設不只服務於殘疾人,當我們慢慢老去,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後,一個無障礙的環境能讓大家繼續保持較高的生活品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