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蘇式面的印象其實從小學時候就有了,來自於陸文夫的《美食家》,通過無數遍的閱讀和對文字在腦海中構建的想象,它幫我渡過了飢餓的八十年代。

在書裡,蘇州活生生就是個美食天堂,除了松鼠鱖魚、雪花雞球、蟹粉菜心這些名菜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有陸稿薦的醬肉,馬詠齋的野味,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骨,採芝齋的蝦子鯗魚,玄妙觀的油氽臭豆腐乾,還有某某老頭家的糟鵝,當然還有朱鴻興的頭湯麵。

"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蘇式面的印象其實從小學時候就有了,來自於陸文夫的《美食家》,通過無數遍的閱讀和對文字在腦海中構建的想象,它幫我渡過了飢餓的八十年代。

在書裡,蘇州活生生就是個美食天堂,除了松鼠鱖魚、雪花雞球、蟹粉菜心這些名菜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有陸稿薦的醬肉,馬詠齋的野味,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骨,採芝齋的蝦子鯗魚,玄妙觀的油氽臭豆腐乾,還有某某老頭家的糟鵝,當然還有朱鴻興的頭湯麵。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書中落魄的主人公朱自治每天早起的動力,便是去朱鴻興吃頭湯麵,按他的理論,“千碗麵,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麵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麵。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係。”

不僅如此,“硬麵,爛面,寬湯,緊湯,拌麵;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麵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隻盤子裡,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裡” 。書中描寫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吃法讓人大開眼界。

"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蘇式面的印象其實從小學時候就有了,來自於陸文夫的《美食家》,通過無數遍的閱讀和對文字在腦海中構建的想象,它幫我渡過了飢餓的八十年代。

在書裡,蘇州活生生就是個美食天堂,除了松鼠鱖魚、雪花雞球、蟹粉菜心這些名菜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有陸稿薦的醬肉,馬詠齋的野味,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骨,採芝齋的蝦子鯗魚,玄妙觀的油氽臭豆腐乾,還有某某老頭家的糟鵝,當然還有朱鴻興的頭湯麵。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書中落魄的主人公朱自治每天早起的動力,便是去朱鴻興吃頭湯麵,按他的理論,“千碗麵,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麵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麵。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係。”

不僅如此,“硬麵,爛面,寬湯,緊湯,拌麵;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麵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隻盤子裡,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裡” 。書中描寫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吃法讓人大開眼界。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那麼朱自治吃頭湯麵的朱鴻興到底在哪裡呢?按照陸文夫先生的描述,至少在90年代,還應該在怡園的對面。但是我在查閱朱鴻興的歷史資料時發現,95年老店因市政改造,遷到了觀前街上,因此,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了這家觀前的旗艦店。我知道蘇州還有很多老字號的麵館,但是朱鴻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用味道來替代的。

"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蘇式面的印象其實從小學時候就有了,來自於陸文夫的《美食家》,通過無數遍的閱讀和對文字在腦海中構建的想象,它幫我渡過了飢餓的八十年代。

在書裡,蘇州活生生就是個美食天堂,除了松鼠鱖魚、雪花雞球、蟹粉菜心這些名菜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有陸稿薦的醬肉,馬詠齋的野味,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骨,採芝齋的蝦子鯗魚,玄妙觀的油氽臭豆腐乾,還有某某老頭家的糟鵝,當然還有朱鴻興的頭湯麵。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書中落魄的主人公朱自治每天早起的動力,便是去朱鴻興吃頭湯麵,按他的理論,“千碗麵,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麵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麵。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係。”

不僅如此,“硬麵,爛面,寬湯,緊湯,拌麵;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麵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隻盤子裡,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裡” 。書中描寫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吃法讓人大開眼界。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那麼朱自治吃頭湯麵的朱鴻興到底在哪裡呢?按照陸文夫先生的描述,至少在90年代,還應該在怡園的對面。但是我在查閱朱鴻興的歷史資料時發現,95年老店因市政改造,遷到了觀前街上,因此,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了這家觀前的旗艦店。我知道蘇州還有很多老字號的麵館,但是朱鴻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用味道來替代的。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早上起來快速梳洗之後,打車來到位於玄妙觀前的朱鴻興,二層小樓,裝修簡約質樸。要了一個蝦仁面,一個腰花面,單要了一份素澆。面很快上來,默認都是過橋,湯底清澈透亮,面撣成鯉魚背形狀,少許碧綠的蔥花散落在潔白的細面和湯碗中。不急吃麵,端起碗先喝口湯,湯頭鮮美燙嘴,回味舒服。蘇式面講究湯水,因此每日吊湯都用雞肉、豬肉、肉骨頭、鱔骨做原料,加水煮透。相信老字號還是會堅持這份手藝和信念的。

"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蘇式面的印象其實從小學時候就有了,來自於陸文夫的《美食家》,通過無數遍的閱讀和對文字在腦海中構建的想象,它幫我渡過了飢餓的八十年代。

在書裡,蘇州活生生就是個美食天堂,除了松鼠鱖魚、雪花雞球、蟹粉菜心這些名菜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有陸稿薦的醬肉,馬詠齋的野味,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骨,採芝齋的蝦子鯗魚,玄妙觀的油氽臭豆腐乾,還有某某老頭家的糟鵝,當然還有朱鴻興的頭湯麵。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書中落魄的主人公朱自治每天早起的動力,便是去朱鴻興吃頭湯麵,按他的理論,“千碗麵,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麵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麵。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係。”

不僅如此,“硬麵,爛面,寬湯,緊湯,拌麵;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麵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隻盤子裡,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裡” 。書中描寫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吃法讓人大開眼界。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那麼朱自治吃頭湯麵的朱鴻興到底在哪裡呢?按照陸文夫先生的描述,至少在90年代,還應該在怡園的對面。但是我在查閱朱鴻興的歷史資料時發現,95年老店因市政改造,遷到了觀前街上,因此,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了這家觀前的旗艦店。我知道蘇州還有很多老字號的麵館,但是朱鴻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用味道來替代的。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早上起來快速梳洗之後,打車來到位於玄妙觀前的朱鴻興,二層小樓,裝修簡約質樸。要了一個蝦仁面,一個腰花面,單要了一份素澆。面很快上來,默認都是過橋,湯底清澈透亮,面撣成鯉魚背形狀,少許碧綠的蔥花散落在潔白的細面和湯碗中。不急吃麵,端起碗先喝口湯,湯頭鮮美燙嘴,回味舒服。蘇式面講究湯水,因此每日吊湯都用雞肉、豬肉、肉骨頭、鱔骨做原料,加水煮透。相信老字號還是會堅持這份手藝和信念的。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面還是蘇式典型的細面,便於吸收湯的鮮味,煮麵的火候甚是關鍵,有經驗的師傅都是會保留一點面的硬芯,仔細看,面是透明的,但中心隱隱有點白芯。第一口面下去,便是面的爽滑彈牙,還吸附了湯汁的味道。有的人認為蘇式面是寡淡的,其實大錯特錯,煞費苦心吊出的湯頭,在精心調配的麵條的配合下,不動聲色的將鮮美悄悄送入了味蕾,這是面的最高境界。

僅僅是湯和麵,只能稱之為陽春麵,別忘了還有點睛之筆的澆頭。一碟蝦仁,指頭大小的河蝦仁,掛著薄薄的玻璃芡,挑上兩粒,脆嫩鮮香,略帶黃酒的薰香,再挑上一筷子面,帶著湯汁呼嚕一下吸入,那種快樂的層次又上層樓。

再試試腰花面,處理的竟然也是恰到好處,不腥不騷,不老不嫩,入味均勻,看來今天師傅心情大好!忽而吃麵,進而嘬湯,拈食過橋,又或獨品澆頭,這樣好的一碗麵,從頭吃到尾,不但樂趣無窮,姿勢繁多,難得的是面始終是彈性十足,不爛不散,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恰似流水知音,惺惺相惜。此境界再上一層!

雖僅是點心而已,但蘇式面同樣遵循了江南菜式的不時不食的原則。取端午前後的帶籽河蝦,分別剝出為蝦仁、蝦籽、蝦腦(蝦頭上的蝦黃),然後再炒成一碟,作為蘇式拌麵的澆頭拌到面中,在我看來,是比禿油黃和蟹粉更高級的吃法。你說有多高的層次?這幾乎已經是人類吃麵的極致了!

"

長江三角洲,也稱為吳越之地,春秋有吳越之爭,近代有蘇杭之爭,也不知什麼時候蘇南、浙北開始互別苗頭,毗鄰之境,又都是一口吳儂軟語,卻對於這一碗麵都截然的態度。杭州的麵食叫片兒川,源自中原河南,受北宋北人南遷的影響。而北面的蘇州,卻保留了江南人的獨有的精緻與細膩。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蘇式面的印象其實從小學時候就有了,來自於陸文夫的《美食家》,通過無數遍的閱讀和對文字在腦海中構建的想象,它幫我渡過了飢餓的八十年代。

在書裡,蘇州活生生就是個美食天堂,除了松鼠鱖魚、雪花雞球、蟹粉菜心這些名菜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有陸稿薦的醬肉,馬詠齋的野味,五芳齋的五香小排骨,採芝齋的蝦子鯗魚,玄妙觀的油氽臭豆腐乾,還有某某老頭家的糟鵝,當然還有朱鴻興的頭湯麵。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書中落魄的主人公朱自治每天早起的動力,便是去朱鴻興吃頭湯麵,按他的理論,“千碗麵,一鍋湯。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話,那麵湯就糊了,下出來的面就不那麼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麵湯氣。朱自冶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湯氣的面,他會整天精神不振,總覺得有點什麼事兒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奧勃洛摩夫那樣躺著不起床,必須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趕上朱鴻興的頭湯麵。吃的藝術和其他的藝術相同,必須牢牢地把握住時空關係。”

不僅如此,“硬麵,爛面,寬湯,緊湯,拌麵;重青(多放蒜葉),免青(不要放蒜葉),重油(多放點油),清淡點(少放油),重面輕澆(面多些,澆頭少點),重澆輕面(澆頭多,面少點),過橋——澆頭不能蓋在麵碗上,要放在另外的一隻盤子裡,吃的時候用筷子搛過來,好像是通過一頂石拱橋才跑到你嘴裡” 。書中描寫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吃法讓人大開眼界。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那麼朱自治吃頭湯麵的朱鴻興到底在哪裡呢?按照陸文夫先生的描述,至少在90年代,還應該在怡園的對面。但是我在查閱朱鴻興的歷史資料時發現,95年老店因市政改造,遷到了觀前街上,因此,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了這家觀前的旗艦店。我知道蘇州還有很多老字號的麵館,但是朱鴻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用味道來替代的。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早上起來快速梳洗之後,打車來到位於玄妙觀前的朱鴻興,二層小樓,裝修簡約質樸。要了一個蝦仁面,一個腰花面,單要了一份素澆。面很快上來,默認都是過橋,湯底清澈透亮,面撣成鯉魚背形狀,少許碧綠的蔥花散落在潔白的細面和湯碗中。不急吃麵,端起碗先喝口湯,湯頭鮮美燙嘴,回味舒服。蘇式面講究湯水,因此每日吊湯都用雞肉、豬肉、肉骨頭、鱔骨做原料,加水煮透。相信老字號還是會堅持這份手藝和信念的。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面還是蘇式典型的細面,便於吸收湯的鮮味,煮麵的火候甚是關鍵,有經驗的師傅都是會保留一點面的硬芯,仔細看,面是透明的,但中心隱隱有點白芯。第一口面下去,便是面的爽滑彈牙,還吸附了湯汁的味道。有的人認為蘇式面是寡淡的,其實大錯特錯,煞費苦心吊出的湯頭,在精心調配的麵條的配合下,不動聲色的將鮮美悄悄送入了味蕾,這是面的最高境界。

僅僅是湯和麵,只能稱之為陽春麵,別忘了還有點睛之筆的澆頭。一碟蝦仁,指頭大小的河蝦仁,掛著薄薄的玻璃芡,挑上兩粒,脆嫩鮮香,略帶黃酒的薰香,再挑上一筷子面,帶著湯汁呼嚕一下吸入,那種快樂的層次又上層樓。

再試試腰花面,處理的竟然也是恰到好處,不腥不騷,不老不嫩,入味均勻,看來今天師傅心情大好!忽而吃麵,進而嘬湯,拈食過橋,又或獨品澆頭,這樣好的一碗麵,從頭吃到尾,不但樂趣無窮,姿勢繁多,難得的是面始終是彈性十足,不爛不散,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恰似流水知音,惺惺相惜。此境界再上一層!

雖僅是點心而已,但蘇式面同樣遵循了江南菜式的不時不食的原則。取端午前後的帶籽河蝦,分別剝出為蝦仁、蝦籽、蝦腦(蝦頭上的蝦黃),然後再炒成一碟,作為蘇式拌麵的澆頭拌到面中,在我看來,是比禿油黃和蟹粉更高級的吃法。你說有多高的層次?這幾乎已經是人類吃麵的極致了!

浙江人卻喜歡這個,是不是一種背叛

我這麼說真的好擔心被杭州的愛吃片兒川的同胞們打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