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一外地友人發來短信:松溪菜真好吃。我不禁微笑。在海邊城市長大,吃慣清淡海鮮的人,乍一嚐到山城的香辣鹹爽,“好吃”是意料之中的反應。他卻不知道,這些年,松溪南來北往的各路客人中,有多少人,就是因為味蕾的苦苦思念,而幾次三番造訪這座小城。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美食的香味與秀麗的景色,同樣羈絆著人心。

從小在這裡長大,不覺已人到中年。早年的柴火灶換成現在的天然氣,各種小時候見所未見的食物紛湧而來,內心深處固執想念的,卻仍是童年時霧氣騰騰的廚房裡灶火的味道。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那真正是人間煙火的味道。

伴隨著煙火味道的,是記憶。

黃米粿

童年時,我好像就特別偏愛“灰汁”做的東西,到現在,這個飲食上的習慣仍沒變,比如黃米粿。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黃米粿是松溪特有的美食,加了灰汁,顏色是黃的,所以叫黃米粿。主材料是粳米,用灰汁泡過一夜後,直接撈到大飯甑裡用大灶蒸成米飯,蒸出來就是金黃金黃的,香氣撲鼻。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將米飯倒進大石臼中,幾個年輕力壯的後生每人執著一個大木棰反覆捶打,捶打成飯糰以後再揉成一條條的形狀,就是成品黃米粿。小時候,或許是因為物質條件差,為了保證過個富足年,又或許是為了便於存儲的緣故,黃米粿一般都是在春節前做,浸在灰汁水中,可以放上幾個月,所以量也做得大,為了省時省力,一般用“踏碓”碓。踏碓原理與水碓相同,水碓用水,踏碓用腳踩。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小時候最喜歡去碓房,幾個小孩子擠在大人裡面,像翹翹板似地踩碓子,碓頭揚起來落下去,下面的石臼裡米飯漸漸變成飯糰,更像是在玩。依稀記得有一年臘月,那時我只有五六歲的光景,做粿的人太多,我跟著母親和哥哥去鄰近的一個小村裡,“搭”別人家做黃米粿,米是早早就量給那戶人家的,由他們一起蒸了,再一起碓,最後按米的數量分做好的粿,也並沒人特別計較數量上的些微差距。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這種方式現在想來是很溫暖人心的,鄉鄰之間就像是小孩子在過家家。記得那個村子要走窄窄的山路,我們到那裡時,碓房裡正在熱火朝天地碓粿,等候的人三三兩兩地閒聊,昏暗的燈光下,小小的碓房裡霧氣騰騰,充滿著黃米粿的香味。因為我們還要走山路回家,純樸的鄉親們主動幫我們家先碓——如果按時間輪的話,估計到我們得深夜。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那些正在做粿的人揪下一大塊飯糰,醮了醬油和辣椒給我和哥哥吃,熱辣辣地感覺特別香。做好粿回家的路上,母親和哥哥抬著籮筐,我給他們打著手電,山路彎彎,帶著對過年的憧憬和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有黃米粿吃的喜悅,竟絲毫不覺得累。

客家農村的黃米粿,煙火的味道,你吃過嗎?

現在黃米粿可以直接用機器做了,泡好的米放進去,出來就是成品黃米粿,再也見不著計劃經濟年代排隊做粿的情形,碓房被冷落到漸次消失,可是我卻也再吃不出那個夜晚的味道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