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點擊題目下方四川畫報關注我們

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四川就是這樣一個煙火氣的地方

就像一個開放式的“大廚房”

包容大家在這裡經營自己的生活

樂活自在

成都,為你而來

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初到成都的時候,江喃還是一個叫Jonathan 的美國西雅圖小夥。1998 年,他作為交換生在四川大學進行階段性學習,研究人類學和宗教學。成都是他的研究對象。他選擇四川大學的初衷也很簡單,受父母的影響他喜歡吃辣,而“辣”是四川最大的一枚標籤。

因為學業而探索,因為了解而著迷。在美國完成學業後,或許是受到一絲辣味的牽引,念念不忘成都的Jonathan 於1999 年回到了這裡,一待就是近20年,成為一個“資格的老成都”。

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江喃與“緣為火鍋”

Jonathan 給自己起了中文名字,江喃。“江”與英文名的Jon 相近,而他喜歡的佛教文化常常用“喃”,代表著循序漸進不急不躁的人生態度。

我們見到江喃,是在成都著名的美食街,玉林路的路口,緣為火鍋店。這是2015 年江喃和朋友合開的火鍋店。店內裝飾古樸,點綴的一些個性鮮明的陳設、壁畫,這些都透露著店主人的經歷。

江喃說,他認為火鍋最能代表四川味道。“在成都這麼多年了,如果每一次出去旅行、工作後回來,就能吃到自己喜歡的火鍋,簡直太巴適了。”這讓他萌生了和朋友一起開家火鍋店的念頭,“這樣就可以想咋個吃就咋個吃。”

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這個是我們的毛肚,很新鮮”“這個捲成筒的是萵筍片,很薄”“煮番茄,很多人不曉得,煮起很好吃”……江喃一直用四川話跟我們交流。“會說普通話不喃?”“不會!”如果不是金髮碧眼的典型西方人樣貌,估計沒人會認為江喃是個外國人。

事實上,在國內不少美食節目中,你可能也見過江喃。因為一張“好吃嘴”,他逐漸積累了名氣,還乾脆做了美食節目的主持人。“我去參加這些節目,代言的是四川,是在向觀眾推廣四川的美食。”

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緣為火鍋在玉林的美食天地裡樹立起了自己的口碑

做美食節目期間,江喃幾乎吃遍了全成都的火鍋。

經歷了這一番“普查”,他認為做火鍋不僅要地道,還要健康。鑑於這個初衷,緣為火鍋用料配菜十分講究:醇香的牛油鍋底,每天新鮮採購、精心碼料的排骨,從屠宰場新鮮取回的牛肝、毛肚,青川優質小木耳……

玉林路一直是成都美食扎堆的地方,江喃說:“選擇這裡開店,也是對自己的考驗。如果在這裡能開下去,那麼到哪裡都能開。”用心的經營,也的確讓緣為火鍋在玉林的美食天地裡樹立起了自己的口碑。“這幾年,附近有好幾家餐飲店都垮了。但是我們還做得很好,顧客多的時候還需要排隊。”火鍋店自主研發的底料,也在很多家其他的火鍋店使用。

偶爾回國,江喃也是扛著十多斤的火鍋底料,送給家人、朋友,“我父母喜歡開玩笑,說沒帶火鍋底料,就不要回來了。”未來,江喃還想把火鍋店開到四川以外的地方。

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除了美食,四川吸引江喃的還有這裡的風土人情,而這些也都被他用鏡頭一一記錄了下來。作為一個觀察者,江喃還常常帶著相機去中國其他地方,去看、去記錄,但成都是他始終會回來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會一直待在成都,但現在還沒有想到會離開的理由。

江喃對成都的執著,

或許正如他的火鍋店名所表達的一樣:

緣,為你而來。

文/ 魯琴

圖/ 肖蓉

編輯/田新怡

本文內容摘自《四川畫報》2018年9月刊

這個上過央視的老外 在成都開了家火鍋店

版權聲明

四川畫報

本文內容及圖片為四川畫報社有限公司合法擁有版權的作品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使用以上圖片,請聯繫“軒視界”影像平臺[sj.scpo.cn]工作人員。聯繫人:鄧女士。電話:028-82009100轉82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