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3.幹農活時從自己地裡的南瓜藤來翻出的南瓜:幹農活時,驚嚇是遇到蛇,驚喜是遇見蘑菇,遇見兔,還有南瓜。我最喜歡去打石坡的地裡,翻開一張張南瓜葉子,找尋葉子下面的南瓜。有的南瓜才像飯碗那麼大,適合炒瘦肉。有的老南瓜像臉盆那麼大,綠豆來燉著最好吃。把南瓜籽晒乾後,再放進鍋裡炒……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3.幹農活時從自己地裡的南瓜藤來翻出的南瓜:幹農活時,驚嚇是遇到蛇,驚喜是遇見蘑菇,遇見兔,還有南瓜。我最喜歡去打石坡的地裡,翻開一張張南瓜葉子,找尋葉子下面的南瓜。有的南瓜才像飯碗那麼大,適合炒瘦肉。有的老南瓜像臉盆那麼大,綠豆來燉著最好吃。把南瓜籽晒乾後,再放進鍋裡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4.貓裡崗花生地裡生出的可以用來煮飯的飯豆:綠豆用來做豆芽或煮南瓜湯,而貓裡崗的綠豆地裡也會長出“飯豆”,這飯豆是淡紅色的,比綠豆大2倍,做飯時加入它。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3.幹農活時從自己地裡的南瓜藤來翻出的南瓜:幹農活時,驚嚇是遇到蛇,驚喜是遇見蘑菇,遇見兔,還有南瓜。我最喜歡去打石坡的地裡,翻開一張張南瓜葉子,找尋葉子下面的南瓜。有的南瓜才像飯碗那麼大,適合炒瘦肉。有的老南瓜像臉盆那麼大,綠豆來燉著最好吃。把南瓜籽晒乾後,再放進鍋裡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4.貓裡崗花生地裡生出的可以用來煮飯的飯豆:綠豆用來做豆芽或煮南瓜湯,而貓裡崗的綠豆地裡也會長出“飯豆”,這飯豆是淡紅色的,比綠豆大2倍,做飯時加入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5.墳夾邊厚厚的牛皮菜:這牛皮菜很厚,一般是炒來吃,我比較喜歡吃這道菜。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3.幹農活時從自己地裡的南瓜藤來翻出的南瓜:幹農活時,驚嚇是遇到蛇,驚喜是遇見蘑菇,遇見兔,還有南瓜。我最喜歡去打石坡的地裡,翻開一張張南瓜葉子,找尋葉子下面的南瓜。有的南瓜才像飯碗那麼大,適合炒瘦肉。有的老南瓜像臉盆那麼大,綠豆來燉著最好吃。把南瓜籽晒乾後,再放進鍋裡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4.貓裡崗花生地裡生出的可以用來煮飯的飯豆:綠豆用來做豆芽或煮南瓜湯,而貓裡崗的綠豆地裡也會長出“飯豆”,這飯豆是淡紅色的,比綠豆大2倍,做飯時加入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5.墳夾邊厚厚的牛皮菜:這牛皮菜很厚,一般是炒來吃,我比較喜歡吃這道菜。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6.墳夾邊奶奶家的芋頭:奶奶經常把地裡的芋頭扯回家,刨開皮,再放鍋裡煮。這芋頭加點鹽味道就很鮮了。

"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回家的路——張家溝


1.嫩海椒油煎了後下稀飯:夏天一到,稀飯成了主食,而最好的搭配還是嫩海椒。去地裡摘的青辣椒,還不能太大,不能太辣。放到鐵鍋裡一煎,辣味會鑽進每個人的靈魂裡,等辣椒起了虎皮一樣的花紋,再放鹽,用鍋鏟壓兩下,出鍋。嫩海椒配上玉米稀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茄子用蒸子煮後蘸醬:這道菜,在農村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在大城市就……這茄子得是地裡剛摘的,用清水洗淨,去掉締,剖成條形。印象最深的是爺爺還在時,奶奶有次在蒸子下面煮茄子,那茄子軟到入口即化。這個蘸醬不是辣椒醬,也不是油辣子,而就是醬。這個醬家家戶戶都有,這個醬是用豆子做的,味道有點鹹。夏天,我最討厭的就是每天用鍋蓋去蓋醬,防止它被雨淋。我和爺爺他們一起夾著茄子,蘸著醬的場景還在腦子裡上演。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一鍋紅苕用大火燒後熬成的糖:“咚咚咚”木門都快要被敲壞了。半夜時分,大娘又來喊我們去吃紅苕。我們家從來不做紅燒糖,只知大娘家會這個。一翻身,我們到大娘家的廚房坐下,端著一碗膩極了的紅燒糖吃。大火上的鐵鍋裡,還煮著一大鍋紅苕,糖已經熬成了快成黑色的了。從山裡砍來的木柴還在噼裡啪啦,我吃到一半難以嚥下,說實在的那紅苕真的太甜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從地裡掏出來的細細的地瓜:一想到地瓜,我就想到“此地無銀三百兩”。那地瓜就是神祕的物種,讓我魂牽夢縈,想方設法都要得到它。這還有點像“賭石”,因為我只看到地瓜的藤藤,根本猜不準下面到底結多大的地瓜。自家菜地裡很少種地瓜,但印象中有一次種了。旁邊的四季豆豇豆根本不能誘惑我,我只關心,纏繞在竹竿上的地瓜藤下,是否有我要的甜蜜的地瓜。帶鋤頭是很費勁的,一般來說,我們會去樹林裡,找個木棒,拿到地裡去掏地瓜。記得那一次,我們挖出來的地瓜小得像乒乓球,糖分很少,哎!我們把它一扔,掃興而歸。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5.從貓裡崗扯來的生花生:我見過很多人,他們不喜歡吃炒花生或煮花生,他們只喜歡吃生花生。吃生花生風險較大,因為再喝冷水就會拉肚子。說到花生,我就想起“落花生”,不知這是什麼,好像是一篇文章。貓裡崗是沙地,家家戶戶都在上面種花生。我家地裡的花生,一扯起來,上面就會結滿鈴鐺一樣的花生。如果我拎著花生藤一要,黃沙飛揚,小鈴鐺還會發生聲響。此時,遠處公路上班車,像玩具車一樣,在山坳裡鑽“隧道”。這花生拿回家,用來晒乾,再裝進白色的蛇皮口袋裡。我最喜歡吃煮花生,經水一煮,花生米竟然變了顏色,吃起來更香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6.奶奶把嫩花生用磨子推細後煮的稀飯:也許是電視看多了,總覺推磨子是驢乾的事。奶奶家就有磨子,我時常跟著奶奶推磨子,尤其是磨嫩花生的時候。推磨子,得把花生攙著水,倒在磨子口。木棒綁著磨子,我們推著磨子,讓磨子轉動。磨子轉動的時候,花生就會順著磨子口流下去,然後被磨子磨成漿,從縫隙裡擠出來。白色的漿再流到磨子下方的水桶裡。奶奶牙齒掉的越來越多,所以她特別喜歡吃花生稀飯。每次看她煮一鍋花生稀飯時,臉上總洋溢著微笑,好像這是她的最愛。花生裡有很多油,花生稀飯吃起來和紅苕一樣的膩。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7.奶奶把炒過的花生揣成的相面:花生的吃法,真是五花八門。這道調料,我真的很喜歡。小時候嘴饞,會去奶奶家的碗裡,抓來相面吃。這個調料,在而今的拌菜裡有,它是最美的記憶。我還記得,爺爺會用勺子,把相面舀進碗裡,他吃的樣子很平靜,我猜他和我一樣,永遠也不膩相面。奇了怪,這相面只加了鹽,味道就是與眾不同。這相面是在揣缽裡做成的。炒好的花生往陶製的揣缽裡一倒,用手拿木槌,左手拿揣缽,用力地錘。錘到山窮水盡時,一顆顆花生米就從飽滿變成了粉末——相面誕生。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8.在大理崗地裡點一堆小火烤的黃豆:大理崗是每個張家溝人的噩夢。大理崗理家遠,山又高,土地又多。據說,很多人因為大理崗的存在,最怕嫁到張家溝。也有膽子大的,嫁過來,也難免上大理崗種莊稼,她把莊稼直接推下山崖,這真是烈女子啊!懶得出其不意。走過十八彎的山路,我跟著父親到了莊稼地裡收割黃豆,偷懶的時候,我就會拾掇乾柴,在地裡放一把火,開始烤黃豆。黃豆這東西,要做成豆腐就難吃,炒來也難吃還容易打屁。但是在大山的火堆裡一烤,它就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看來美食還是要新鮮的才夠味。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9.埡口那口涼快的井水:埡口的經水從來都很涼快。這口井四下都是水田,井口是用水泥做成的圓圈,沒有護欄。我曾在井邊的水田裡,發現水蛇,那水蛇招搖得很,一溜煙梭到水稻裡了。這口井夏天的時候是滿的,我們用手就可以捧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0.下暴雨後從墳夾邊老輩子的地裡撿的蘑菇:暴雨過後,天邊有最美的彩虹,地裡還有神奇的蘑菇。我一直覺得,蘑菇是上天的恩賜,它非要暴雨過後才長出來,真是可愛。在我家菜地下面那塊地裡,我竟然找到了一堆白色的蘑菇,我趕緊扯回家。家裡都是吃乾麵,爸把蘑菇洗淨,撕成細絲,拿來煮麵吃。我認為家裡的面,最好吃的就這一碗了,麵粉的味道不提,那雨水下的“新生兒”才是麵湯的主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1.打石坡下雨後用兜兜撿的地米:這算是地衣吧!我總覺得它跟青苔差不多。雨後的貓理崗“盛產”地米,那地米是墨綠色的,滑滑的嫩嫩的,睡在裸石上。那地米吃起來是山珍,但是我每次撿的時候,又有點不情願。因為地米總和泥土分不開,清洗它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他們都喜歡吃,我覺得吃起來不夠麻辣,有點清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2,尖坡挖來的洋姜:尖坡也有我們家的小塊地,去那塊地的路可不好走。爸會帶我去那挖洋姜,洋姜和普通的姜差別不大。那洋姜的騰有人那麼高,摸起來還有些粗糙。洋姜和肉炒來吃很美味,但這都比不上用酸菜罈子泡的。泡好的洋姜是紫黑色的,爸會在上面撒點白糖……酸甜酸甜的,咬起來很清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3.爛包乾在明老輩田裡摸的泥鰍和黃鱔:這塊田水乾的時候,最好捉泥鰍和黃鱔。泥鰍在洞裡睡了很久,突然被我們吵醒,然後生活不得安寧。乾田裡的泥鰍,常常無處可藏,一抓一個準。當然,也有不服輸的,那隻老黃鱔居然咬我的手。我一直以為黃鱔不咬人的,這次是失算了,趕緊呼喚同伴。我們會把黃鱔破開,在山坡上生一堆火,從家裡帶來的清油、鹽、辣椒麵和花椒麵就是用來送它一程的。當我們用嘴輕輕咀嚼,人間佳餚這幾個字在我心裡一驚。平生只烤過這一次泥鰍,竟成了我最難忘的記憶。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4.大理崗半巖撿來的酸椒:最酸的莫過酸椒,醋算什麼?去半巖耍的時候,我們就會闖進那幽深處,那裡有顆巨大的酸椒樹。酸椒就跟棗子一樣大,就是味道酸極了。只是這酸椒需要像桑葚一樣,先用石子往樹上扔,撞落酸椒,再到地裡一顆顆地撿。酸椒硬的就是酸澀,而軟的要更好入口,酸味還是異常的猛烈。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5.溝裡陰森的地方撿來的機勾樹埡吃:機勾也被稱為拐棗。溝裡那陰森的地方,有機勾樹,那其實就是樹枝,但是咬起來會有異常的甜味。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在地上撿機勾,是有點髒。但是當時沒有管那麼多,一切好吃的,都要嘗試一遍。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6.豐收玉米時吃的玉米梗:玉米梗在玉米成熟以後,似乎就一無是處了。但是,在收割玉米時,如果發現有些玉米梗很粗壯,水分多,那就是跟甘蔗一樣的美味了。小時候,背篼裡揹著玉米,背篼的四周,就會插上玉米梗。這一節節的玉米梗,就好比我們的戰利品,回到地壩,倒上玉米後,就坐在板凳上吃起玉米梗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7.奶奶家種的高粱梗和甘蔗:奶奶喜歡種高粱梗和甘蔗。糖是小孩子最難拒絕的東西,無論是長輩從廣東帶回來的糖果,還是一鍋裡的紅燒糖。高粱梗和甘蔗都要用彎刀砍下,再砍成一節一節的,吃的時候用牙齒把它的外殼撕開,再用力咬一口,在嘴裡嚼。等糖水榨乾,再吐出渣。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8.家裡閣樓裡缸裡可以摸出的陰米:這陰米是用糯米做成的。用黑沙將糯米炒膨脹,篩出。再用紅糖水攪拌,加入花生米或芝麻或橘皮,倒案板上。用兩個倉門板來回的夾,把它夾成長方形,最後用刀切成稜長約為8釐米的正方體,它相當於米花糖。再把用過的教材或作業本撕下來封……這不衛生,小學的課本也沒有保留。最好吃的陰米,我認為是紅糖加得重和橘皮的。我們家的陰米,也有不封的,直接將珊瑚一樣的陰米塞進閣樓上的缸。待到看老闆電視劇《三國演義》餓了時,我們就從水缸邊的木梯,往上爬,踩著咿呀的竹片編的閣樓往前走,揭開半人高某村幹部啤酒肚那麼大的陶缸,伸手摸出奇形怪狀的陰米……吃的時候,電視劇裡放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陰米渣掉一地。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19.爛包乾曾經那片橘子:在爛包乾曾經有一片橘子林,這橙色的橘子是最讓我們掛懷的。那片橘子林長約20米,寬約4米,在三面環地,一面是田。橘子樹上大多接著廣柑,也有個別樹上接著臍橙,那真是像變異的物種。橘子基本上屬於奶奶和大爺家,沒有我們家的份,但一放學,我們一樣的去結著吃。結的的時候,專挑向陽的,大的,顏色深的。我們一般把皮一點點撕下來再吃,也有用細得像吸管的竹管吸著吃,最不喜歡像西瓜用刀化成四牙吃。靠小路邊的一棵樹上,結著比平常的橘子大一倍的臍橙,水分很少,但是很爽口,數量不多,它無可替代。突然,有天橘子林被砍光了,不知道是蟲災還是什麼,反正後來就沒有再那塊地上見到橘子的影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0.後背奶奶家曾經那顆根大杏甜的杏樹:眼看它風光無限,到頭來還是白茫茫一片落得乾淨,樹倒猢猻散。這杏樹的結局和橘子林一樣,開始也很和它風光。這高大的杏樹一個少年抱不住,旁邊老三家的杏子是酸不溜秋的,像酸椒一樣,而這棵樹上結的杏子是又大又紅,吃起來像水蜜桃一樣的甜。我剛記事事,來來往往的人,就在後背的小路上撿杏子吃,那杏子後散落一地,企圖在長些小杏樹起來一樣。這高大的杏樹上,結著小燈籠一樣的杏子,我見它盛極一時,也見它物極則衰。它後來被爺爺砍了,只留下寂寞的樹樁上一圈圈的年輪,每一年發出新芽。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1.從後背坎坎下別人家的樹上摘來的無核橘:張家溝的人和張家溝的美食,總會迎來峰迴路轉的驚喜。有天不小心看到坎坎下有幾株橘子樹,我湊近一看,才發現那上面結著綠色的橘子。觀察許久,我判斷這是無核橘,吃起來沒有籽籽,而且香甜,我摘下一顆品嚐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2.後背那顆不大不小的毛桃樹:毛桃沒有水蜜桃好,但好過油桃。這毛桃渾身是毛,好像猴子下凡。它剛結果時像杏子那麼大,就算成熟了,屁股上泛起紅暈了也不如杏子大顆。這毛桃青澀的時候根本難以入口,只有待它成熟時,用竹竿輕輕一敲,它就乖乖落入下面別人家的海椒地裡。當我們撿起來時,它混著紫色泥土,彷彿在召喚主人:“先吃我吧!我最好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3.家裡酸菜罈子裡摸出的酸豇豆:酸豇豆是最好吃的泡菜之一,它用來炒碎肉最好吃,叫爛肉豇豆。這酸豇豆須在墳夾邊的菜地裡取材,拿回家洗淨,放進酸缸裡,過幾天就可以吃了。吃稀飯時,也需要它,吃著玩也需要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4.奶奶家閣樓裡隨時可以從缸裡摸出的皮蛋:廣安的特產是鹽皮蛋,但者都不如奶奶家的皮蛋。奶奶家的皮蛋最正宗了,那皮蛋的心是墨綠的,吃起來還有汁水。一到吃飯時,我們就會去閣樓裡取出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5.海椒和糯米做成的海椒雜:這道菜很辣很鹹,但是欲罷不能,海椒雜一樣藏在缸裡。海椒得是菜地裡的青椒,剁碎後,再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加入食用鹽放入缸裡。吃的時候,每次只需從缸裡取出半碗,像泡菜一樣下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6.大爺家做的粉蒸肉和大大家的紅酸蘿蔔:吃粉蒸肉時,必須有酸蘿蔔搭配。大娘喜歡做粉蒸肉,和好調料的粉蒸肉放入蒸子,等米飯熟時,它自然熟。一大碗的粉蒸肉,夠我們幾個人吃。大娘再從案板下的缸裡取出紅色的酸蘿蔔,切成小塊,端上方桌。我們就一口粉蒸肉,一口蘿蔔地吃起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7.大婆家做的甜酒:鄰居間,一旦有好吃的,就會互相贈送。大婆家做了甜酒,那甜酒其實就是醪糟,用蒸熟的糯米,放入缸裡發酵。這甜酒喝多了容易醉,奶奶喜歡吃,我其實不太喜歡。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8.每年初二雞肉面:一到初二,家家戶戶準會燉雞肉吃。頭一天殺一隻雞,打掃乾淨後,放入鍋裡燉。第二天,走人戶之前,先煮好乾面,再用湯勺舀雞肉。很多時候吃的主要是雞肉,不是麵條。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29.媽媽第一次讓我吃的土豆:第一次吃土豆確實很奇怪。這土豆是貓理崗的,媽媽讓我吃土豆,我偏不吃。心想:這東西能吃嗎?我沒有吃過啊?會不會有毒啊?媽說:“你吃嘛!”我看媽也吃,我也就勉強吃了,發現味道還不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30.爸爸第一次讓我吃的饅頭、糖花生米和加醋空心菜:大婆拿來的饅頭,放在方桌上,我好奇地嚐了一口。爸總愛在炒好的花生米上放白糖,他說,那樣更好下酒。花生米不加白鹽加白糖,我就認了,爸非要在空心菜里加入醋。這加醋後的空心菜真是……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0.無論誰家殺豬後吃的血旺和肝子:無論哪家殺過年豬,都會請鄰居去吃。那一桌菜裡,我最愛的是血旺和肝子。這血旺和肝子有別於飯店裡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1.用鐮刀到墳夾邊從別人家的後坎裡撬來的折耳根:折耳根我們一般吃茛,而不吃葉子,加入花椒麵、鹽、油辣子。別人家的後坎,經常被我們撬得坑坑窪窪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2.從自家地裡摘來的黃瓜、絲瓜、付瓜和青番茄:這菜地裡的黃瓜拿回家拌著最好吃,絲瓜燒湯最好吃,付瓜適合清炒,青番茄也是可以炒的。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3.幹農活時從自己地裡的南瓜藤來翻出的南瓜:幹農活時,驚嚇是遇到蛇,驚喜是遇見蘑菇,遇見兔,還有南瓜。我最喜歡去打石坡的地裡,翻開一張張南瓜葉子,找尋葉子下面的南瓜。有的南瓜才像飯碗那麼大,適合炒瘦肉。有的老南瓜像臉盆那麼大,綠豆來燉著最好吃。把南瓜籽晒乾後,再放進鍋裡炒……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4.貓裡崗花生地裡生出的可以用來煮飯的飯豆:綠豆用來做豆芽或煮南瓜湯,而貓裡崗的綠豆地裡也會長出“飯豆”,這飯豆是淡紅色的,比綠豆大2倍,做飯時加入它。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5.墳夾邊厚厚的牛皮菜:這牛皮菜很厚,一般是炒來吃,我比較喜歡吃這道菜。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46.墳夾邊奶奶家的芋頭:奶奶經常把地裡的芋頭扯回家,刨開皮,再放鍋裡煮。這芋頭加點鹽味道就很鮮了。

故鄉記憶:張家溝的專屬美味(46種)(你有沒有這樣的童年?)


人一生只有一次旅行,不會再返航。而這些故鄉的美味也好難再擁有,故記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