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黃帝內經》教你如何調理脾胃!

夏天,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人體實際上是外熱內寒的,再加上現在年輕人冰淇淋吃得嗨、空調吹得爽……所以容易損傷脾胃,引發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問題。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黃帝內經》教你如何調理脾胃!

黃帝內經》指出:“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生氣血。”這就是說脾胃是人體健康的“後天之本”,是五臟氣血生化的源頭。脾胃功能好壞與人的情志也有密切關係,過思則傷脾。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之所以只活54歲就死了,就是因為他過於思慮過度造成不思飲食、脾胃衰弱,最終導致氣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大家要知道脾胃是身體的軸心!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的關係極為親密。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慾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症狀。

脾喜歡燥,不喜歡溼;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溼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溼”問題。

脾胃不好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中醫認為,脾胃是一個人的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的人往往在身體上會有一些明顯的症狀表現,通過這些症狀表現便可以及早發現。

脾胃出毛病,症狀大致為:納呆、腹脹、腹瀉、便溏。即:不想吃飯、吃飯不香;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黃帝內經》教你如何調理脾胃!

那脾胃不好應該如何調理?

《黃帝內經》有記載,“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臨床上多種疾病都由脾胃失調引起,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可影響脾胃失調。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黃帝內經》教你如何調理脾胃!

1、要健脾養胃先養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養生”也是養脾胃。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體會:心情抑鬱、情緒低落時,會茶飯不思,而放鬆的環境和愉快的心情則會使你胃口大開。

研究發現,在胃病患者中約七成跟情緒有關,而胃功能失調者,患抑鬱症等各類情緒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於“情緒”變化常可引發胃腸功能的改變,所以胃被稱為人體情緒變化的“晴雨表”。

中醫學很早就意識到“情志傷胃”,所以古代先賢對於胃病的治療多是強調“調節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說明了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我們要養脾胃,首先先要調理好我們的心情。

2、五穀飲食健脾胃

脾胃者,倉廩之官也,飲食養生從養脾胃開始。

人以水谷為本,胃主受納水谷,所以養脾胃最好的莫過於五穀。《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意思就是穀物(主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類等都是作為輔助,發揮補益作用。

3、多動腳趾增強脾胃

另外,脾支配我們的身體四肢,因此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就是健脾胃。站在中醫學角度,經絡系統分佈人體四肢,因此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體經氣運行,反作用於人體脾胃,增強脾胃功。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鍛鍊,尤其是腿部,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鬆刺激作用。研究顯示,多動腳趾可以養脾胃。

4、選擇適當運動益脾胃

專家認為,最好選擇和緩、低強度、少量、持續堅持的運動方式,運動後身體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過度勞累為宜。運動後大汗淋漓的項目並不適合,因這種運動方式耗氣傷津,反而會加重氣短乏力的症狀,降低我們的機體免疫功能。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藏——《黃帝內經》教你如何調理脾胃!

最後呢,建議大家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平時多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乾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儘量少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