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鄂爾多斯1980時裝溫馨提醒

不要忽略身邊的風景

“請您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從決定要講講香邑湖的故事,我就一直沉浸在這樣的語境,似乎只有她,穿著秀美的旗袍,燃上一支優雅的香菸,才有資格講這樣的故事。

只是斯人已去,我只好把這句話掛在開頭,就像是給這個故事定調一樣,提醒自己且模仿著不要跑調。

澮河

澮河,好多人可能聽都沒聽過這條河流,更別提能準確說出這條河流的源頭、流向。的確,在山西的諸多河流裡,澮河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條小河了。源於翼城,止於新田。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現在的澮河,恐怕只有雨季才能見到,一年裡大部分時間,河已不成為河。但在兩千多年前,這條河,卻是晉國的母親河,見證了一個王朝的興衰。

古老的澮河,最傳奇的故事,是在晉惠公時期。

那一年(前647年),晉國饑荒,倉廩空虛,只好向秦國買糧,秦穆公召集群臣商議賣還是不賣糧給晉國,蹇叔、百里奚都認為天災是無法避免的,幫助鄰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主張賣糧。

於是,秦國派了大量的船隻運載了萬斛糧食,由秦都雍城(今陝西鳳翔南)出發,沿渭水,自西向東五百里水路押運糧食,隨後換成車運,橫渡黃河以後再改山西汾河漕運北上,轉澮河,直達晉都絳城。

運糧的白帆從秦都到晉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連,絡繹不絕。這段史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記錄內陸水運的事情,史稱“泛舟之役”。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圖片來自頭條號“大明號”

如今的澮河,當然不可能再“泛舟”了,只有走在侯馬市的街頭,偶爾看到一些和澮河有關的地名、街名,提醒著眾人,這裡,曾經是晉國的都城。

有意思的是,晉國災荒的第二年,秦國也發生災荒,而晉國卻獲得大豐收,於是秦國也請求晉國賣一些糧食給秦國。

晉惠公與大臣商議此事,最後決定不賣。穆公大怒,率兵大舉伐晉。晉軍大敗,惠公被俘。秦穆公的夫人是晉惠公之姐姐,派人來以自焚要挾穆公放了惠公。

穆公考慮後,就以交割河西五城及晉太子公子圉入質於秦為條件送惠公歸國復位了。

留在史書中的泛舟之役,不僅讓我們看到了澮河當年的盛景,也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活生生的忘恩負義的國君形象。讓我們這些晉國的後世子孫們有點羞赧。

其實史書中春秋時期的國君都很好玩,就說重耳吧,落難時期,飄零到齊國,齊桓公送給他一個美貌的女子做老婆,重耳得此女子,每日歡歌,早把復國大業忘了個七七八八。

手下的謀士們只好設計騙走重耳,讓他重新走上艱苦的復國道路。直到文公稱霸。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重耳出走各國

圖片來自網絡

史書留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形象,好像身邊之人,沒有什麼外交辭令,但並沒妨礙他們成就一番大業。這麼看來,姑且我們認為惠公也是一時的小舅子脾氣,不必刻意地往人格上扯吧。

香邑湖

香邑湖學名叫澮河二庫。顧名思義,是建在澮河上的一座水庫。地處侯馬市鳳城鄉香邑村東南,水域面積1.72平方公里。

香邑湖是侯馬市最大面積的地表水,也是侯馬市唯一的一座中型水庫。水庫周邊長度約10公里。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蘆葦、蒲草溼地,楊樹林帶,綠樹環水、水映山色,絡繹不絕的遊人在這裡休閒散步、垂釣、感受南國竹鄉風韻,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享受著人水一體的無窮樂趣。

每年冬天,庫區不停地會有大量的天鵝、大雁、鴛鴦、野鴨等候鳥來過冬,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

得名香邑湖,是因了靠在香邑村的緣由。

相傳,香邑村在春秋時期是晉國國君上香祭祖的地方,故名香邑。後世各朝代在曲沃為官者,上任後都要到這裡拜祭。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村北門外,原有關帝廟,廟院內,北面有九間獻殿,關公塑像居中,東面、西面各有十三間偏殿,觀音菩薩居西殿,廟院中間有戲臺。村北門前路東,有一座大王廟,廟內有三間獻殿,三間後宮,戲臺一座。

村南門內路東有龍泉寺,俗稱南寺。寺院裡有大殿,有戲臺,有不少石碑和柏樹。古時寺院裡有和尚,澮河南有“和尚古堆”(墓堆)。

可惜的是,關帝廟在當年日本侵略時被拆掉了,南寺和大王廟是被澮水逐漸沖毀的。

即便如此,如今泛舟香邑湖,眼前是綠色蘆葦叢叢,水鳥俯掠,遠觀就是香邑村那黃的發亮的城牆,在夕陽照耀之下,莊嚴古穆,肅立在清冽的香邑湖的環抱中,守護者這一面珍貴的湖水。

香邑湖南就是紫金山,這是中條山脈的一支,山勢巍峨,溝壑縱橫。遠處有一隊學生在郊遊。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當年,也是這個場景,一個村裡的孩子躋身在城裡娃中間,羞羞澀澀不知所措,那個忽閃著一雙大眼睛的女孩,親切自然,把從家帶的一個大蘋果塞在村裡娃的懷中。

從此,紫金山的美麗,滲入到一個人的骨髓。

深秋,香邑湖景區內滿地落葉,湖面被落葉襯得發黃,正午的暖陽照在身上,踩著綿軟的樹葉,走在堤上,欲言又止:對於一個時代,香邑湖,是一個王朝的背影,對於一個個人,香邑湖,是一幀發黃的照片,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侯馬城

侯馬古稱新田。景公遷都於此,看中的就是香邑湖周邊“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建國以後,侯馬盟書的出土,更使得這座小城名聲大噪。

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澱,侯馬,這座曾經的都城如今變得更加閒適。

在別的城市的房價動輒幾萬元時,這座小城的房價一直停留在兩千元左右;當別的城市都因車堵煩惱時,在這座小城,車輛暢行無阻。

街道兩旁梧桐遮蔭,博物館、鑄銅遺址掩映其中。的確,若論時下流行的幸福感,侯馬應該算是幸福指數較高的一座小城了。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有論者指出,當下我們所提倡的和諧一詞,最早出處就是在侯馬,記載這個論據的是《左傳·襄公十一年》。

魯襄公十一年,晉悼公將鄭國賄賂給他的三位樂師、成隊的兵車、用於樂歌的鐘以及能歌舞的女子等賞賜給魏絳,說:

您教寡人與部落戎人和好,而且整頓了中原諸侯,在八年之中,九次會合諸侯,就好像音樂的和諧,沒有不協調的地方,請和您一起享樂。

晉悼公採納魏絳的建議,實施和戎政策,天下和諧如同金石之樂,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

腹有詩書氣自華。生活在曾經的都城,侯馬人自然有獨特的氣質,站在侯馬博物館的那張巨幅晉國地圖前,每一個侯馬人都能滔滔不絕,指點江山。

那是一段輝煌的過去,那是一個王朝的背影,侯馬人享樂其中又不沉溺其中。

不焦不燥,閒適安逸,在物慾膨脹的芸芸眾生中,這種氣質尤其難能可貴。

編輯丨蟲子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侯馬香邑湖:一個王朝的背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