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廣東珠江風采

北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北江的上源分為兩支:東名湞水,西稱武水。湞水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武水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湞武二水匯於韶關市後始稱北江。沿途納滃江、連江、濱江和綏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與西江會合漫流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主流經洪奇瀝入海。全長573公里,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里。在廣東境內的北江流域,約佔廣東省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38.5%。平均年徑流量4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和綏江。河床以紅色沙岩、礫岩和頁岩為主,統稱“丹霞地貌”。韶關市沙洲尾以上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段,飛來峽至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墨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始興縣棉地坑頂,於始興縣境內匯入湞江。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崇義縣竹洞凹,於廣東曲江縣境內匯入湞江。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流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湞江會合。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連江。南水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翁源縣安墩頭,於曲江縣境內匯入北江。滃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翁源縣船肚東,至英德縣境內匯入北江。連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縣三姐妹峰,於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是北江最大支流。下游段河道處於平原區。兩岸多堤防,北江大堤處於下游的三水縣境內。主要支流有潖江、濱江、綏江。潖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佛崗縣通天蠟燭,於清遠境內匯入北江。濱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清遠大霧山,至飛來峽匯入北江。綏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山摛鴉頂,流經廣寧、四會,於四會縣境內匯入北江。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廣東珠江風采

北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北江的上源分為兩支:東名湞水,西稱武水。湞水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武水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湞武二水匯於韶關市後始稱北江。沿途納滃江、連江、濱江和綏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與西江會合漫流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主流經洪奇瀝入海。全長573公里,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里。在廣東境內的北江流域,約佔廣東省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38.5%。平均年徑流量4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和綏江。河床以紅色沙岩、礫岩和頁岩為主,統稱“丹霞地貌”。韶關市沙洲尾以上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段,飛來峽至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墨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始興縣棉地坑頂,於始興縣境內匯入湞江。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崇義縣竹洞凹,於廣東曲江縣境內匯入湞江。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流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湞江會合。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連江。南水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翁源縣安墩頭,於曲江縣境內匯入北江。滃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翁源縣船肚東,至英德縣境內匯入北江。連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縣三姐妹峰,於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是北江最大支流。下游段河道處於平原區。兩岸多堤防,北江大堤處於下游的三水縣境內。主要支流有潖江、濱江、綏江。潖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佛崗縣通天蠟燭,於清遠境內匯入北江。濱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清遠大霧山,至飛來峽匯入北江。綏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山摛鴉頂,流經廣寧、四會,於四會縣境內匯入北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

珠江流域位於北緯21°31'-26°49',東經102°14'-115°53'。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全國第4位。珠江的發源地位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繫馬雄山,其源頭只是一條小溪,後沿流經地陸續接納眾多的溪流而形成浩瀚的大江。珠江水系是一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複合水系,它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區),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徵,並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經由分佈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的虎門、蕉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總面積1112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西江流域的一少部分,絕大部分的北江與東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全域。徑流總量為114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89.84萬千瓦(佔全流域14.6%),可開發量443.7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66.64億千瓦。在航運方面,珠江是華南水上運輸的大動脈,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的第二位。以廣州為中心的通航河道達5500公里。珠江流域不僅水量充沛,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為珠江沿岸帶來旖旎風光和盎然生機。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地勢大致自北向南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珠江主幹流的左岸面積大於右岸面積3.5倍以上。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度達0.8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主流洩出通道基本上自成體系。

珠江稱謂的緣起及傳說 在西、北、東江三江匯聚流經廣州的水道江心曾崛現出一個由紅色岩石構成的圓形小島,島上有奇石兀立於清波中,姚魏黃紫的花卉相映於綠水間,盡顯神工鬼斧之跡。當地的文人墨客被小島的奇景所陶醉,用頗具詩意的稱謂“海珠石”為其命名,進而移愛於這條跳珠濺玉,顯靈氣於嶺南文化古城的大江,將它暱稱為“珠江”,由此漸成為全江的統稱。作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江,她在南粵的廣闊大地上日夜奔騰不息,以容納百川的生命源泉灌溉出千萬沃土,為兩岸的黎民引來希望、活力與福祉,因而被廣東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之河”,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起義領袖蕭養是在珠江廣州河道的一彌碧清水面上翩然騎鶴歸去,從而留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唱。而至二十世紀30年代後期廣東的兩支著名抗日遊擊隊也分別以“珠江”與“東江”的稱謂作為部隊的冠名,從而深切地反映出廣大人民對“母親之河”的尊崇與眷戀。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廣東珠江風采

北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北江的上源分為兩支:東名湞水,西稱武水。湞水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武水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湞武二水匯於韶關市後始稱北江。沿途納滃江、連江、濱江和綏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與西江會合漫流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主流經洪奇瀝入海。全長573公里,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里。在廣東境內的北江流域,約佔廣東省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38.5%。平均年徑流量4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和綏江。河床以紅色沙岩、礫岩和頁岩為主,統稱“丹霞地貌”。韶關市沙洲尾以上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段,飛來峽至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墨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始興縣棉地坑頂,於始興縣境內匯入湞江。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崇義縣竹洞凹,於廣東曲江縣境內匯入湞江。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流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湞江會合。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連江。南水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翁源縣安墩頭,於曲江縣境內匯入北江。滃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翁源縣船肚東,至英德縣境內匯入北江。連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縣三姐妹峰,於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是北江最大支流。下游段河道處於平原區。兩岸多堤防,北江大堤處於下游的三水縣境內。主要支流有潖江、濱江、綏江。潖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佛崗縣通天蠟燭,於清遠境內匯入北江。濱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清遠大霧山,至飛來峽匯入北江。綏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山摛鴉頂,流經廣寧、四會,於四會縣境內匯入北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

珠江流域位於北緯21°31'-26°49',東經102°14'-115°53'。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全國第4位。珠江的發源地位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繫馬雄山,其源頭只是一條小溪,後沿流經地陸續接納眾多的溪流而形成浩瀚的大江。珠江水系是一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複合水系,它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區),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徵,並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經由分佈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的虎門、蕉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總面積1112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西江流域的一少部分,絕大部分的北江與東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全域。徑流總量為114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89.84萬千瓦(佔全流域14.6%),可開發量443.7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66.64億千瓦。在航運方面,珠江是華南水上運輸的大動脈,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的第二位。以廣州為中心的通航河道達5500公里。珠江流域不僅水量充沛,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為珠江沿岸帶來旖旎風光和盎然生機。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地勢大致自北向南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珠江主幹流的左岸面積大於右岸面積3.5倍以上。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度達0.8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主流洩出通道基本上自成體系。

珠江稱謂的緣起及傳說 在西、北、東江三江匯聚流經廣州的水道江心曾崛現出一個由紅色岩石構成的圓形小島,島上有奇石兀立於清波中,姚魏黃紫的花卉相映於綠水間,盡顯神工鬼斧之跡。當地的文人墨客被小島的奇景所陶醉,用頗具詩意的稱謂“海珠石”為其命名,進而移愛於這條跳珠濺玉,顯靈氣於嶺南文化古城的大江,將它暱稱為“珠江”,由此漸成為全江的統稱。作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江,她在南粵的廣闊大地上日夜奔騰不息,以容納百川的生命源泉灌溉出千萬沃土,為兩岸的黎民引來希望、活力與福祉,因而被廣東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之河”,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起義領袖蕭養是在珠江廣州河道的一彌碧清水面上翩然騎鶴歸去,從而留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唱。而至二十世紀30年代後期廣東的兩支著名抗日遊擊隊也分別以“珠江”與“東江”的稱謂作為部隊的冠名,從而深切地反映出廣大人民對“母親之河”的尊崇與眷戀。

廣東珠江風采

西江

珠江干流,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東北麓。上源稱南盤江。流經滇、黔、桂、粵4省(區),由廣東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全長2214公里。在廣西象州石龍三江口以上為上游,三江口至梧州為中游,梧州至廣東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思賢滘至磨刀門為河口段。思賢滘以上集水面積約353120平方公里。河床主要分佈在石灰岩地區。廣東境內西江下游幹流年均徑流量為123億立方米。沿河接納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賀江、羅定江、新興江。賀江 處西江左岸,發源於廣西富川縣的黃沙嶺,流經廣東封開縣境內注入西江。在支流漁澇河有世界第二大整塊花崗岩石——封開斑石。羅定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信宜縣雞籠頂,流經羅定縣、鬱南縣,在鬱南縣境內匯入西江。平均年輸沙量為163萬噸,是省內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新興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恩平縣天露山,流經新興縣、高要縣,於高要縣匯入西江。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廣東珠江風采

北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北江的上源分為兩支:東名湞水,西稱武水。湞水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武水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湞武二水匯於韶關市後始稱北江。沿途納滃江、連江、濱江和綏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與西江會合漫流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主流經洪奇瀝入海。全長573公里,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里。在廣東境內的北江流域,約佔廣東省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38.5%。平均年徑流量4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和綏江。河床以紅色沙岩、礫岩和頁岩為主,統稱“丹霞地貌”。韶關市沙洲尾以上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段,飛來峽至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墨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始興縣棉地坑頂,於始興縣境內匯入湞江。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崇義縣竹洞凹,於廣東曲江縣境內匯入湞江。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流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湞江會合。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連江。南水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翁源縣安墩頭,於曲江縣境內匯入北江。滃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翁源縣船肚東,至英德縣境內匯入北江。連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縣三姐妹峰,於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是北江最大支流。下游段河道處於平原區。兩岸多堤防,北江大堤處於下游的三水縣境內。主要支流有潖江、濱江、綏江。潖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佛崗縣通天蠟燭,於清遠境內匯入北江。濱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清遠大霧山,至飛來峽匯入北江。綏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山摛鴉頂,流經廣寧、四會,於四會縣境內匯入北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

珠江流域位於北緯21°31'-26°49',東經102°14'-115°53'。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全國第4位。珠江的發源地位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繫馬雄山,其源頭只是一條小溪,後沿流經地陸續接納眾多的溪流而形成浩瀚的大江。珠江水系是一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複合水系,它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區),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徵,並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經由分佈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的虎門、蕉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總面積1112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西江流域的一少部分,絕大部分的北江與東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全域。徑流總量為114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89.84萬千瓦(佔全流域14.6%),可開發量443.7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66.64億千瓦。在航運方面,珠江是華南水上運輸的大動脈,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的第二位。以廣州為中心的通航河道達5500公里。珠江流域不僅水量充沛,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為珠江沿岸帶來旖旎風光和盎然生機。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地勢大致自北向南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珠江主幹流的左岸面積大於右岸面積3.5倍以上。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度達0.8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主流洩出通道基本上自成體系。

珠江稱謂的緣起及傳說 在西、北、東江三江匯聚流經廣州的水道江心曾崛現出一個由紅色岩石構成的圓形小島,島上有奇石兀立於清波中,姚魏黃紫的花卉相映於綠水間,盡顯神工鬼斧之跡。當地的文人墨客被小島的奇景所陶醉,用頗具詩意的稱謂“海珠石”為其命名,進而移愛於這條跳珠濺玉,顯靈氣於嶺南文化古城的大江,將它暱稱為“珠江”,由此漸成為全江的統稱。作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江,她在南粵的廣闊大地上日夜奔騰不息,以容納百川的生命源泉灌溉出千萬沃土,為兩岸的黎民引來希望、活力與福祉,因而被廣東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之河”,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起義領袖蕭養是在珠江廣州河道的一彌碧清水面上翩然騎鶴歸去,從而留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唱。而至二十世紀30年代後期廣東的兩支著名抗日遊擊隊也分別以“珠江”與“東江”的稱謂作為部隊的冠名,從而深切地反映出廣大人民對“母親之河”的尊崇與眷戀。

廣東珠江風采

西江

珠江干流,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東北麓。上源稱南盤江。流經滇、黔、桂、粵4省(區),由廣東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全長2214公里。在廣西象州石龍三江口以上為上游,三江口至梧州為中游,梧州至廣東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思賢滘至磨刀門為河口段。思賢滘以上集水面積約353120平方公里。河床主要分佈在石灰岩地區。廣東境內西江下游幹流年均徑流量為123億立方米。沿河接納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賀江、羅定江、新興江。賀江 處西江左岸,發源於廣西富川縣的黃沙嶺,流經廣東封開縣境內注入西江。在支流漁澇河有世界第二大整塊花崗岩石——封開斑石。羅定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信宜縣雞籠頂,流經羅定縣、鬱南縣,在鬱南縣境內匯入西江。平均年輸沙量為163萬噸,是省內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新興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恩平縣天露山,流經新興縣、高要縣,於高要縣匯入西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三角洲

位於廣東中南部。行政區域包括南海、中山、順德、珠海、斗門、東莞、廣州、佛山、江門、三水、高明、鶴山、新會、台山、恩平等市縣以及增城、從化、清遠、四會、高要、新興、深圳等市縣的部分地區。是全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東三江匯聚珠江所挾帶的泥沙,沿流途經數千年的沉積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沖積平原。並陸續在新會、順德、番禺、東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廣州以南的桂島等地出現較大的居民點。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由西江、北江兩個三角洲構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漸連成一片,並與其後成陸的東江三角洲相連從而形成現代的珠江三角洲。而由於珠江三角洲處在北迴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因而農牧漁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之勢。早在新石器晚期,珠江三角洲不少先民聚居的部落已出現原始農業,在其遺址發現出土的文物中有用於開闢耕地的刀斧、石鏟及用於紡織的石制、陶製紡輪。春秋戰國時期,珠三角已出現鐵製農具。而至東漢時期,三角洲又進入單牛拉犁、種植雙季稻的先進農業時期。由於珠三角人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勞動,現代的三角洲已擁有近千萬畝耕地與一百多萬畝魚塘,不僅成為嶺南的糧倉,其傳統農業中的基塘副業亦相當發達(塘魚產量居全省之首,蠶桑區亦曾列為全國三大基地)。同時,三角洲亦是嶺南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與花卉基地,嶺南五大佳果~荔枝、龍眼、香蕉、柑橙、菠蘿均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80年代後,人傑地靈的珠江三角洲得改革開放之先,迅速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單一農業經濟格局,加速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繁榮,經濟的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增長率,也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期的平均增長速度,並崛現出東莞、中山、南海、順德等南粵經濟“四小虎”與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1987年後廣東省決定建立以廣州、深圳為經濟中心,包容十餘個市縣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作為全省經濟建設的示範區。目前,珠三角經濟區已統一協調規劃,具有比較發達的基礎設施,並初具網絡規模,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產業結構已由勞動密集型轉型為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智力密集型,並生產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輕紡工業、電子信息業、家用電器與製造業產品如TCL家電、康佳、創維電視、萬家樂燃氣用具、科龍、美的空調、廣州本田轎車等。人民生活水平已率先達到“小康”。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滿目春華秋實,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天地。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廣東珠江風采

北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北江的上源分為兩支:東名湞水,西稱武水。湞水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武水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湞武二水匯於韶關市後始稱北江。沿途納滃江、連江、濱江和綏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與西江會合漫流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主流經洪奇瀝入海。全長573公里,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里。在廣東境內的北江流域,約佔廣東省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38.5%。平均年徑流量4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和綏江。河床以紅色沙岩、礫岩和頁岩為主,統稱“丹霞地貌”。韶關市沙洲尾以上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段,飛來峽至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墨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始興縣棉地坑頂,於始興縣境內匯入湞江。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崇義縣竹洞凹,於廣東曲江縣境內匯入湞江。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流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湞江會合。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連江。南水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翁源縣安墩頭,於曲江縣境內匯入北江。滃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翁源縣船肚東,至英德縣境內匯入北江。連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縣三姐妹峰,於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是北江最大支流。下游段河道處於平原區。兩岸多堤防,北江大堤處於下游的三水縣境內。主要支流有潖江、濱江、綏江。潖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佛崗縣通天蠟燭,於清遠境內匯入北江。濱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清遠大霧山,至飛來峽匯入北江。綏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山摛鴉頂,流經廣寧、四會,於四會縣境內匯入北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

珠江流域位於北緯21°31'-26°49',東經102°14'-115°53'。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全國第4位。珠江的發源地位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繫馬雄山,其源頭只是一條小溪,後沿流經地陸續接納眾多的溪流而形成浩瀚的大江。珠江水系是一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複合水系,它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區),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徵,並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經由分佈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的虎門、蕉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總面積1112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西江流域的一少部分,絕大部分的北江與東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全域。徑流總量為114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89.84萬千瓦(佔全流域14.6%),可開發量443.7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66.64億千瓦。在航運方面,珠江是華南水上運輸的大動脈,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的第二位。以廣州為中心的通航河道達5500公里。珠江流域不僅水量充沛,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為珠江沿岸帶來旖旎風光和盎然生機。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地勢大致自北向南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珠江主幹流的左岸面積大於右岸面積3.5倍以上。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度達0.8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主流洩出通道基本上自成體系。

珠江稱謂的緣起及傳說 在西、北、東江三江匯聚流經廣州的水道江心曾崛現出一個由紅色岩石構成的圓形小島,島上有奇石兀立於清波中,姚魏黃紫的花卉相映於綠水間,盡顯神工鬼斧之跡。當地的文人墨客被小島的奇景所陶醉,用頗具詩意的稱謂“海珠石”為其命名,進而移愛於這條跳珠濺玉,顯靈氣於嶺南文化古城的大江,將它暱稱為“珠江”,由此漸成為全江的統稱。作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江,她在南粵的廣闊大地上日夜奔騰不息,以容納百川的生命源泉灌溉出千萬沃土,為兩岸的黎民引來希望、活力與福祉,因而被廣東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之河”,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起義領袖蕭養是在珠江廣州河道的一彌碧清水面上翩然騎鶴歸去,從而留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唱。而至二十世紀30年代後期廣東的兩支著名抗日遊擊隊也分別以“珠江”與“東江”的稱謂作為部隊的冠名,從而深切地反映出廣大人民對“母親之河”的尊崇與眷戀。

廣東珠江風采

西江

珠江干流,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東北麓。上源稱南盤江。流經滇、黔、桂、粵4省(區),由廣東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全長2214公里。在廣西象州石龍三江口以上為上游,三江口至梧州為中游,梧州至廣東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思賢滘至磨刀門為河口段。思賢滘以上集水面積約353120平方公里。河床主要分佈在石灰岩地區。廣東境內西江下游幹流年均徑流量為123億立方米。沿河接納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賀江、羅定江、新興江。賀江 處西江左岸,發源於廣西富川縣的黃沙嶺,流經廣東封開縣境內注入西江。在支流漁澇河有世界第二大整塊花崗岩石——封開斑石。羅定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信宜縣雞籠頂,流經羅定縣、鬱南縣,在鬱南縣境內匯入西江。平均年輸沙量為163萬噸,是省內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新興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恩平縣天露山,流經新興縣、高要縣,於高要縣匯入西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三角洲

位於廣東中南部。行政區域包括南海、中山、順德、珠海、斗門、東莞、廣州、佛山、江門、三水、高明、鶴山、新會、台山、恩平等市縣以及增城、從化、清遠、四會、高要、新興、深圳等市縣的部分地區。是全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東三江匯聚珠江所挾帶的泥沙,沿流途經數千年的沉積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沖積平原。並陸續在新會、順德、番禺、東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廣州以南的桂島等地出現較大的居民點。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由西江、北江兩個三角洲構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漸連成一片,並與其後成陸的東江三角洲相連從而形成現代的珠江三角洲。而由於珠江三角洲處在北迴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因而農牧漁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之勢。早在新石器晚期,珠江三角洲不少先民聚居的部落已出現原始農業,在其遺址發現出土的文物中有用於開闢耕地的刀斧、石鏟及用於紡織的石制、陶製紡輪。春秋戰國時期,珠三角已出現鐵製農具。而至東漢時期,三角洲又進入單牛拉犁、種植雙季稻的先進農業時期。由於珠三角人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勞動,現代的三角洲已擁有近千萬畝耕地與一百多萬畝魚塘,不僅成為嶺南的糧倉,其傳統農業中的基塘副業亦相當發達(塘魚產量居全省之首,蠶桑區亦曾列為全國三大基地)。同時,三角洲亦是嶺南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與花卉基地,嶺南五大佳果~荔枝、龍眼、香蕉、柑橙、菠蘿均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80年代後,人傑地靈的珠江三角洲得改革開放之先,迅速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單一農業經濟格局,加速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繁榮,經濟的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增長率,也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期的平均增長速度,並崛現出東莞、中山、南海、順德等南粵經濟“四小虎”與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1987年後廣東省決定建立以廣州、深圳為經濟中心,包容十餘個市縣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作為全省經濟建設的示範區。目前,珠三角經濟區已統一協調規劃,具有比較發達的基礎設施,並初具網絡規模,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產業結構已由勞動密集型轉型為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智力密集型,並生產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輕紡工業、電子信息業、家用電器與製造業產品如TCL家電、康佳、創維電視、萬家樂燃氣用具、科龍、美的空調、廣州本田轎車等。人民生活水平已率先達到“小康”。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滿目春華秋實,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天地。

廣東珠江風采

東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省尋鄔縣椏髻缽。流至東莞石龍鎮進入珠江三角洲,並於增城禺東聯圍匯入獅子洋,集水面積35340平方公里,約佔廣東境內珠江流域的24.3%。河長562公里。平均年徑流量257億立方米。幹流在龍川合河壩以上稱尋鄔水,匯貝嶺水後始稱東江。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貝嶺水、浰江、新豐江、秋香江、公莊水、西枝江和石馬河等。各支流與幹流交叉成“格子狀”水系。流域內山嶺多由花崗岩和紅色砂頁岩構成,流域內有新豐江和楓樹壩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58.4億立方米,佔全省27座大型水庫總庫容量的59%,兩水庫集水面積11050平方公里,佔東江流域面積的40.9%。龍川縣的楓樹壩水庫以上為上游段,楓樹壩水庫中的原合河壩村至博羅縣觀音閣為中游段,觀音閣至東莞石龍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貝嶺水處東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安遠縣,流入廣東龍川縣,於楓樹壩水庫匯入東江。中游段主要支流有浰江、新豐江、秋香江。浰江 處東江右岸。發源於和平縣浰源鄉亞婆髻,於和平縣境內入東江。新豐江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新豐縣崖婆石,於河源縣城匯入東江。秋香江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紫金縣黎頭寨,於惠陽縣江口匯入東江。下游段主要支流有公莊水、西枝江、石馬河。公莊水 處東江右岸。發源於博羅縣糯鬥柏,於縣境內匯入東江。西枝江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惠東縣烏禽樟,於惠州市匯入東江。石馬河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寶安縣大腦殼,於東莞市匯入東江。

"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水系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組成,西江、北江、東江匯入珠江三角洲後,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入注南海,形成“三江匯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點。流域涉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省(自治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越南東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2°14′~115°53′、北緯21°31′~26°49′之間,總面積45.37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

珠江流域的主流為西江,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烏蒙山餘脈的馬雄山東麓,自西向東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和廣東4省(自治區),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的思賢滘與北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2075公里,流域集水面積35.31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77.8%,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

北江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山,涉及湖南、江西和廣東3省,至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思賢滘與西江匯合後流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468公里,流域集水面積4.67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10.3%,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

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的椏髻缽山,由北向南流入廣東,至東莞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網河區,全長520公里,流域集水面積2.70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6.0%,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

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水道縱橫交錯,水系集水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佔珠江流域面積的5.9%,主要河道近100條,其中入注珠江三角洲的中小河流有流溪河、潭江、增江和深圳河等,網河區西、北、東江主幹河道長294km。

珠江流域還有較大的高原湖泊,均位於雲南省境內,主要有撫仙湖、陽宗海、星雲湖、杞麓湖、異龍湖、大屯海和長橋海等7個,總集水面積2406平方公里,湖泊總容量202.5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湖總水量5.23億立方米。

廣東珠江風采

北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信豐縣石碣大茅山。北江的上源分為兩支:東名湞水,西稱武水。湞水發源於江西省信豐縣,武水發源於湖南省臨武縣。湞武二水匯於韶關市後始稱北江。沿途納滃江、連江、濱江和綏江等大支流,在三水河口與西江會合漫流於珠江三角洲網河區,主流經洪奇瀝入海。全長573公里,集水面積52068平方公里。在廣東境內的北江流域,約佔廣東省境內珠江流域面積的38.5%。平均年徑流量457億立方米,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和綏江。河床以紅色沙岩、礫岩和頁岩為主,統稱“丹霞地貌”。韶關市沙洲尾以上為上游段,沙洲尾至清遠飛來峽為中游段,飛來峽至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有墨江、錦江、武江。墨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始興縣棉地坑頂,於始興縣境內匯入湞江。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崇義縣竹洞凹,於廣東曲江縣境內匯入湞江。武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湖南臨武縣三峰嶺,流至韶關市沙洲尾與湞江會合。中游段主要支流有南水、滃江、連江。南水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翁源縣安墩頭,於曲江縣境內匯入北江。滃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翁源縣船肚東,至英德縣境內匯入北江。連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縣三姐妹峰,於英德境內匯入北江。是北江最大支流。下游段河道處於平原區。兩岸多堤防,北江大堤處於下游的三水縣境內。主要支流有潖江、濱江、綏江。潖江 處北江左岸。發源於佛崗縣通天蠟燭,於清遠境內匯入北江。濱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清遠大霧山,至飛來峽匯入北江。綏江 處北江右岸。發源於連山摛鴉頂,流經廣寧、四會,於四會縣境內匯入北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

珠江流域位於北緯21°31'-26°49',東經102°14'-115°53'。全長2214公里,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於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其長度及流域面積均居全國第4位。珠江的發源地位於雲貴高原烏蒙山繫馬雄山,其源頭只是一條小溪,後沿流經地陸續接納眾多的溪流而形成浩瀚的大江。珠江水系是一個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匯聚而成的複合水系,它流經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6個省(區),從而形成支流眾多、水道紛紜的特徵,並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網河區,經由分佈在廣東省境內6個市縣的虎門、蕉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

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總面積11125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西江流域的一少部分,絕大部分的北江與東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的全域。徑流總量為1144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489.84萬千瓦(佔全流域14.6%),可開發量443.7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66.64億千瓦。在航運方面,珠江是華南水上運輸的大動脈,通航能力僅次於長江,居全國的第二位。以廣州為中心的通航河道達5500公里。珠江流域不僅水量充沛,還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獨特的自然景觀,亞熱帶的氣候條件為珠江沿岸帶來旖旎風光和盎然生機。廣東境內的珠江流域地勢大致自北向南傾斜,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珠江主幹流的左岸面積大於右岸面積3.5倍以上。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度達0.81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主流洩出通道基本上自成體系。

珠江稱謂的緣起及傳說 在西、北、東江三江匯聚流經廣州的水道江心曾崛現出一個由紅色岩石構成的圓形小島,島上有奇石兀立於清波中,姚魏黃紫的花卉相映於綠水間,盡顯神工鬼斧之跡。當地的文人墨客被小島的奇景所陶醉,用頗具詩意的稱謂“海珠石”為其命名,進而移愛於這條跳珠濺玉,顯靈氣於嶺南文化古城的大江,將它暱稱為“珠江”,由此漸成為全江的統稱。作為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江,她在南粵的廣闊大地上日夜奔騰不息,以容納百川的生命源泉灌溉出千萬沃土,為兩岸的黎民引來希望、活力與福祉,因而被廣東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之河”,並由此衍生出種種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起義領袖蕭養是在珠江廣州河道的一彌碧清水面上翩然騎鶴歸去,從而留下了千古傳頌的絕唱。而至二十世紀30年代後期廣東的兩支著名抗日遊擊隊也分別以“珠江”與“東江”的稱謂作為部隊的冠名,從而深切地反映出廣大人民對“母親之河”的尊崇與眷戀。

廣東珠江風采

西江

珠江干流,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東北麓。上源稱南盤江。流經滇、黔、桂、粵4省(區),由廣東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全長2214公里。在廣西象州石龍三江口以上為上游,三江口至梧州為中游,梧州至廣東三水思賢滘為下游,思賢滘至磨刀門為河口段。思賢滘以上集水面積約353120平方公里。河床主要分佈在石灰岩地區。廣東境內西江下游幹流年均徑流量為123億立方米。沿河接納集水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賀江、羅定江、新興江。賀江 處西江左岸,發源於廣西富川縣的黃沙嶺,流經廣東封開縣境內注入西江。在支流漁澇河有世界第二大整塊花崗岩石——封開斑石。羅定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信宜縣雞籠頂,流經羅定縣、鬱南縣,在鬱南縣境內匯入西江。平均年輸沙量為163萬噸,是省內水土流失最大的河流之一。新興江 處西江右岸,發源於廣東恩平縣天露山,流經新興縣、高要縣,於高要縣匯入西江。

廣東珠江風采

珠江三角洲

位於廣東中南部。行政區域包括南海、中山、順德、珠海、斗門、東莞、廣州、佛山、江門、三水、高明、鶴山、新會、台山、恩平等市縣以及增城、從化、清遠、四會、高要、新興、深圳等市縣的部分地區。是全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貌的形成,是由西、北、東三江匯聚珠江所挾帶的泥沙,沿流途經數千年的沉積而在中下游形成40~60米厚度的沖積平原。並陸續在新會、順德、番禺、東莞和南海的西樵山及廣州以南的桂島等地出現較大的居民點。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由西江、北江兩個三角洲構成的古珠江三角洲逐漸連成一片,並與其後成陸的東江三角洲相連從而形成現代的珠江三角洲。而由於珠江三角洲處在北迴歸線以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因而農牧漁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之勢。早在新石器晚期,珠江三角洲不少先民聚居的部落已出現原始農業,在其遺址發現出土的文物中有用於開闢耕地的刀斧、石鏟及用於紡織的石制、陶製紡輪。春秋戰國時期,珠三角已出現鐵製農具。而至東漢時期,三角洲又進入單牛拉犁、種植雙季稻的先進農業時期。由於珠三角人民世世代代的辛勤勞動,現代的三角洲已擁有近千萬畝耕地與一百多萬畝魚塘,不僅成為嶺南的糧倉,其傳統農業中的基塘副業亦相當發達(塘魚產量居全省之首,蠶桑區亦曾列為全國三大基地)。同時,三角洲亦是嶺南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與花卉基地,嶺南五大佳果~荔枝、龍眼、香蕉、柑橙、菠蘿均享譽海內外。二十世紀80年代後,人傑地靈的珠江三角洲得改革開放之先,迅速成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單一農業經濟格局,加速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市場繁榮,經濟的增長速度高於全省平均增長率,也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時期的平均增長速度,並崛現出東莞、中山、南海、順德等南粵經濟“四小虎”與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1987年後廣東省決定建立以廣州、深圳為經濟中心,包容十餘個市縣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作為全省經濟建設的示範區。目前,珠三角經濟區已統一協調規劃,具有比較發達的基礎設施,並初具網絡規模,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產業結構已由勞動密集型轉型為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智力密集型,並生產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輕紡工業、電子信息業、家用電器與製造業產品如TCL家電、康佳、創維電視、萬家樂燃氣用具、科龍、美的空調、廣州本田轎車等。人民生活水平已率先達到“小康”。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滿目春華秋實,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天地。

廣東珠江風采

東江

珠江支流,發源於江西省尋鄔縣椏髻缽。流至東莞石龍鎮進入珠江三角洲,並於增城禺東聯圍匯入獅子洋,集水面積35340平方公里,約佔廣東境內珠江流域的24.3%。河長562公里。平均年徑流量257億立方米。幹流在龍川合河壩以上稱尋鄔水,匯貝嶺水後始稱東江。集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貝嶺水、浰江、新豐江、秋香江、公莊水、西枝江和石馬河等。各支流與幹流交叉成“格子狀”水系。流域內山嶺多由花崗岩和紅色砂頁岩構成,流域內有新豐江和楓樹壩兩座大型水庫。總庫容158.4億立方米,佔全省27座大型水庫總庫容量的59%,兩水庫集水面積11050平方公里,佔東江流域面積的40.9%。龍川縣的楓樹壩水庫以上為上游段,楓樹壩水庫中的原合河壩村至博羅縣觀音閣為中游段,觀音閣至東莞石龍為下游段。上游段主要支流貝嶺水處東江右岸,發源於江西安遠縣,流入廣東龍川縣,於楓樹壩水庫匯入東江。中游段主要支流有浰江、新豐江、秋香江。浰江 處東江右岸。發源於和平縣浰源鄉亞婆髻,於和平縣境內入東江。新豐江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新豐縣崖婆石,於河源縣城匯入東江。秋香江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紫金縣黎頭寨,於惠陽縣江口匯入東江。下游段主要支流有公莊水、西枝江、石馬河。公莊水 處東江右岸。發源於博羅縣糯鬥柏,於縣境內匯入東江。西枝江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惠東縣烏禽樟,於惠州市匯入東江。石馬河 處東江左岸,發源於寶安縣大腦殼,於東莞市匯入東江。

廣東珠江風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