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柿子

作為應季水果,柿子非常適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還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C和鞣酸,能夠起到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柿子

作為應季水果,柿子非常適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還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C和鞣酸,能夠起到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對、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柿子

作為應季水果,柿子非常適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還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C和鞣酸,能夠起到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對、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柚子

柚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而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

飲秋茶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柿子

作為應季水果,柿子非常適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還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C和鞣酸,能夠起到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對、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柚子

柚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而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

飲秋茶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烏龍茶、巖茶、大紅袍等都屬於青茶。

青茶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柿子

作為應季水果,柿子非常適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還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C和鞣酸,能夠起到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對、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柚子

柚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而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

飲秋茶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烏龍茶、巖茶、大紅袍等都屬於青茶。

青茶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枸杞茶

用枸杞子、桑葚子、桂元等組方為椹元茶,加水煎煮30分鐘,待溫涼後代茶飲用。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p1、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鐵,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這款秋季養生茶功效對視力下降都有很好輔助治療作用。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季,天氣下肅,地氣收斂,空氣開始變得乾燥。因此,養生當注重保暖與潤燥。

秋凍重在“捂”

民間流傳“春捂秋凍”的養生理念,即到了秋涼時節,不急於添加衣服,適當凍一凍能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

但是,秋凍時身體的不同部位也要區別對待,特別是在白露時節夜涼日熱的日常調息中,有幾個部位還需重點“捂一捂”。

1

捂肚臍

肚臍又名神闕穴,屬任脈,是人體生命最隱祕最關鍵的要害穴竅,也是人體的長壽大穴。

一旦神闕受寒必傷髒氣,引發腹痛、腹瀉、脫肛、痛經等疾患。

因此,天氣轉涼慎穿露臍裝,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朋友最好穿上睡衣,加強腹部保暖,防止肚臍受寒。

2

捂後背

入秋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不怕寒邪侵襲。

人體後背脊柱位置有一條經脈叫督脈,有“陽脈之海”之稱,統管一身陽氣。如果後背受涼必然會損傷督脈,耗損陽氣。

因此,養陽首先要暖背,平素怕冷者可多晒太陽晒背部,用陽光之溫熱來補充體內陽氣的不足。

夜間入睡要撤掉涼蓆,謹防寒邪入體。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3

捂頭部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上火好發在頭面部是因為這裡是人體陽氣會聚的地方,陽熱較盛。

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這是因為受涼後寒邪直中經絡,損傷陽氣,經絡氣血不通,不通則痛。

所以,如需空調降溫,一定要注意護好頭部,避免直吹。

4

捂雙腳

俗話說“寒從足下生”,“腳暖腿不涼,腿暖身不寒”,所以做好腳部保暖非常重要。

白露節後陰寒之氣漸增,換掉涼鞋,穿上保暖透氣的球鞋、棉鞋是暖腳的第一步。

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腿寒的朋友還可加入艾葉煎水沐足,能起到暖身助眠的效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秋補“三字經”

1

食三白

百合——百合銀耳粥

百合 30 克~ 50 克,銀耳 10 克,粳米 100 克,加水煮粥即食。

功效:既可養陰潤肺止咳,又可清心安神定志,治療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潮熱盜汗、心神不安。但對於風寒咳嗽及脾虛便溏者不宜服食。

粳米——核桃粥

核桃肉 20 克,粳米 100 克。將粳米洗淨,白糖適量,加水在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該粥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雪花梨——秋梨膏

鴨梨 1500 克、生薑 250 克、蜂蜜適量。 將鴨梨切碎,取汁。梨汁置於鍋內,文火煎至稠黏如膏,加入與梨汁等量的蜂蜜與薑汁,繼續加熱至沸。停火待冷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一湯匙,溫開水衝化,代茶飲用,每天 3 次。

在深秋時節,這道秋梨做成的湯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潤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2

吃秋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柿子

作為應季水果,柿子非常適合在秋季食用。而且在柿子中還含有極為豐富的維生素A、C和鞣酸,能夠起到降壓止血、清熱滑腸、潤肺生津等功效。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對、小兒風熱、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柚子

柚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對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中風等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

而鮮柚肉由於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

飲秋茶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烏龍茶、巖茶、大紅袍等都屬於青茶。

青茶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常飲能潤膚,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枸杞茶

用枸杞子、桑葚子、桂元等組方為椹元茶,加水煎煮30分鐘,待溫涼後代茶飲用。

枸杞子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p1、維生素b1、維生素c、鈣、鐵,具有補肝、益腎、明目的作用,這款秋季養生茶功效對視力下降都有很好輔助治療作用。

寒氣漸生,身體的這4個部位千萬不能受涼

荷花茶

蓮芯及荷葉具有清心火、平肝火、瀉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熱養神、降壓利尿、斂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

“荷葉減肥,令人瘦劣”, 中國自古以來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藥。

來源:中國中醫科學院門診部,以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非商業用途,僅供科普傳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