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最愛這樣的米飯,口感好,味道香,我家隔天就要吃一回

如果只說“蛤蔞”,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但要說起“蛤(合)蔞飯”,幾乎所有雷州人都知道。雷州大部分酒店、飯店都會做蛤蔞飯,通常賣一兩塊錢一碗。特別是冬季,沒有蛤蔞飯的飯店稱不上“好服務”的飯店。有時去晚還沒有了,因為它對雷州人味蕾來說算不上好吃,而是相當好吃。

蛤蔞是一種多年生草木植物,國內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廣東人、廣西人一般把它做為粽子的調料,一是可消除肉的油膩,二是可中和糯米的溼熱,煮熟的粽子吃起來香十足又不油膩。海南人則用來做湯料,比如熬雞湯等。不同的是雷州人把它和大米融在一起煮飯,併成為雷州的風味美食之一——蛤蔞飯。

湛江人最愛這樣的米飯,口感好,味道香,我家隔天就要吃一回

蛤蔞葉

蛤蔞在雷州半島的荒野就可見,比如林裡、水邊、屋前屋後,凡溼潤、陰涼之處一般就有它的身影。記得小時候每次陰天,待下午雨停之後,母親就去後山採集蛤蔞葉回來做飯。那時我對這種植物並不熟悉,記不住它有什麼特徵,更不知道它有什麼功效,只知道用來做飯很好吃。因為吃飯的配菜少,也少有肉吃,但每次只要做蛤蔞飯,我在不用下飯菜就可以吃幾碗,如果覺得不夠味就加點醬油,即使吃得簡單,但得美味十足。我甚至懷疑是不是因為小時候吃的醬油太多,以致現在長得那麼黑。直至現在才明白,可能是因為那時沒什麼菜下飯,人們才會經常到山中林裡採集天然蛤蔞葉回來煮飯,不僅這樣的米飯味香好下口,關鍵還能省錢,再加上這種植物資源在鄉下非常豐富,在一定程度上也補充食物的不足。

蛤蔞飯的做法並不複雜。從山林間採回洗乾淨後剁碎,再用動物油和炒。現在大多用花生油來替代,但多年的生活經驗告訴我,還是用動物油炒更香。以前鄉下人大多用豬油,每次恰逢某戶人家做蛤蔞飯,不僅廚房香味四溢,還順著炊煙飄散四處,周邊的鄰居都能聞到。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想做蛤蔞飯時就能拿到豬油呢?在以前的農村,豬油是代替花生油來用,因為花生油在當年比較珍貴,即使家裡有種花生大多是用來賣,偶爾榨油一箱花生油也不捨得用,平時炒菜就只能用豬油。家裡一罐豬油一般用一個月,快用完時再買回肥豬肉放到鍋裡炸,炸出來的油就倒在罐裡儲存,這個每天炒菜就有油可用了,這是普通雷州農村人的生活寫照。說回蛤蔞飯,待用豬油炒好蛤蔞葉後,再和米一起放在鍋裡煮,也有人先把蛤蔞葉、豬油、大米等在鍋裡炒過,這樣大米會更加入味,然後是像平常煮飯一樣,將它們倒入鍋里加水煮熟即可。

湛江人最愛這樣的米飯,口感好,味道香,我家隔天就要吃一回

雷州夏井鴨仔飯的蛤蔞飯

雷州的“蛤蔞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已不可考,但無論經過了多少滄海桑田,多少物是人非,也不管歷史如何發展,雷州的蛤蔞飯依舊盛行,深受雷州人的喜愛。其中原因一是因為蛤蔞諧音“合老”,有“合到老”的美好祝願,以致在雷州婚嫁酒宴上亦受歡迎;二是在以前缺吃少穿的年代,豐富的蛤蔞植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補充糧食不足的作用,這與番薯飯所承擔的使命相似;三是蛤蔞葉有祛風邪、溫補、去溼的功效,適用於在古時瘴氣瀰漫的雷州大地,正是藥療和食療的雙重功效的作用之下,才使的雷州蛤蔞飯經久不衰,至今還風靡於整個雷州。

如今的蛤蔞飯已經成為雷州富有人文內涵的飲食習慣,也是雷州人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重要表現。不僅如此,蛤蔞飯還是雷州很多人的記憶,小時候留戀的味道,至今依然沒齒難忘。即使時代不斷變遷,社會物慾橫流,這種記憶總是沁人心脾。無論他們走到何方,去往何處,這道特色的風味飲食,都代表了一種家鄉情結。這種記憶和情結將會世代長傳不衰,成為雷州人漂泊異鄉所追尋的根。

湛江人最愛這樣的米飯,口感好,味道香,我家隔天就要吃一回

一碗蛤蔞飯的情結

可惜我現在回家很少能吃到母親煮的蛤蔞飯,只有在雷州或湛江一些飯店吃飯才能吃到,不過我通常會吃兩碗,因為我小時候就是吃兩碗,再在飯里加點菜汁即可,這種經歷對我而言彷彿在昨日,腦海還會浮現母親在廚房忙碌的場景,以及小時候所經歷的生活。這算不上矯情,它是我生命中鏤骨銘心的記憶,任歲月如何沖刷也無法洗掉。

毫無疑問,蛤蔞飯是我至今吃過最香的飯。不僅是因為它確實十分美味,更重要是承載著我對家鄉的記憶,對家庭的熱愛。希望未來不管去到什麼遠方,我的城市也能吃上蛤蔞飯,品嚐家的味道,留住家的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