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述中國傳統“四大名魚” 增長見識的時候到了

鰣魚 銀魚 鱸魚 釣魚餌料製作 釣魚餌料製作 2017-09-08

鰣魚在以前產量還是很高的。但是在近代由於過度捕撈,造成群體急劇減少。另一方面鰣魚的主要產卵場是在贛江,但是由於這裡平流梯級樞紐工程的興建,阻斷了鰣魚的產卵洄游路線。導致鰣魚的資源急劇下降,從1980年開始,鰣魚的種群數量已處於瀕危狀態。在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

細述中國傳統“四大名魚” 增長見識的時候到了

在廣東有句話叫:“春鯿,秋鯉,夏三黎”。三黎即鰣魚.鰣魚肉細嫩,脂肪厚,脂肪中有一層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在在蒸熟的時候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排在我國名貴魚類之首,也是長江三鮮之首。鰣魚肉質最為嬌嫩,據說捕魚的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蘇東坡稱它“惜鱗魚”。而且鰣魚不能離開水面,出水即亡,著名評話家王少堂在他的 <宋江> 一書中,對鰣魚的特性有段描述:鰣魚生得最嬌。它最愛身上的鱗呀,它一聲離了水,見風見光,隨時就死了,活鰣魚很不易吃到。所以鰣魚才被稱為魚中的貴族。

松江鱸魚原來並不少見,在20世紀50年代 ,捕獲量可達萬斤。這裡上點年紀的人可能都嘗過四鰓鱸。後來因為不斷地造閘建壩,破壞了鱸魚的洄游線路;加上不斷增加的水源汙染,影響了鱸魚的生存環境,松江鱸魚產量越來越少,到20世紀70年代基本上捕不到鱸魚了。

細述中國傳統“四大名魚” 增長見識的時候到了

乾隆皇帝遊江南時當然也絕不會放過吃鱸魚的機會,待他細細地吃完後,龍顏大悅,欣然評價為“江南第一名菜”。松江鱸魚因此而身價倍增。

但松江鱸魚確實是是名不虛傳,但凡品嚐過鬆江鱸魚的沒有一個不說好的。蘇東坡的《後赤壁賦》中“巨口細鱗,狀似松江之鱸”的記述,因其文章在社會上的廣泛流傳,使松江聲名廣為傳播。

黃河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佳,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並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具有和脾養肺、平肝補血之作用,常食鯉魚對肝、眼、腎、脾等病有一定療效,還是孕婦的高級保健 食品,經濟價值很高。因此,多吃魚可以健康長壽

細述中國傳統“四大名魚” 增長見識的時候到了

但是由於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使得天然水域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黃河鯉魚的資源量急劇下降。50年代在三門峽、靈寶、洛陽、鞏義、鄭州及開封等地均有專業捕撈隊在黃河裡捕魚。黃河河南段每年能捕撈黃河鯉15萬公斤,但是1981-1982年後同樣的作業方法月捕獲量也不超過125公斤/船,並且黃河鯉魚的產量嚴重下降,一年捕撈量還不足1萬公斤,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年齡與個體也在也在減小,到了2000年以後已很少能見到捕魚的船了,1970到1980年在全國一片鯉魚引種雜交熱的直接影響到黃河的不同支幹流水域混進了多種雜交鯉魚,使得黃河鯉種質資源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導致黃河鯉魚品質下降。

太湖銀魚目前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產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太湖銀魚春季在太湖邊蘆葦和水草莖上產卵,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下旬是捕撈銀魚的汛期。東山有"五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之說。

細述中國傳統“四大名魚” 增長見識的時候到了

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太湖就是盛產銀魚的地方。清朝康熙年間,銀魚與梅鱭、白蝦並稱為太湖三寶,被列為貢品。銀魚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軟骨無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鐵、核黃素、鈣、磷等多種成分。日本人稱其為"魚參"。銀魚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湯。蘇式菜餚中的名菜有太湖銀魚銀魚氽湯、銀魚炒蛋、銀魚丸子、芙蓉銀魚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