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羊湯 赤水河 酸菜 山羊 火鍋 桂客 2018-12-06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到了國酒故里——貴州遵義仁懷市茅臺鎮,合馬羊肉是要吃的。遵義羊肉粉天下有名,連南寧都有很多家,但合馬羊肉非得親自移步前來,才能吃上。

合馬羊肉是黔北一帶很有名氣的地方名食,以赤水河谷的優質黔北麻羊為主料,採用合馬特色烹飪工藝,添加本地天然植物香料精製而成,早在清代已負盛名。合馬位於仁懷市西北部、赤水河中游,是紅軍長征重要節點,與的四川省古藺縣相鄰,也就是說處在茅臺和郎酒兩大名酒產地中間,上通茅臺,下接二郎灘,沿河流域環境保護極嚴。

從清代中葉始,這裡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通道。赤水河流經合馬一帶,兩岸青山翠綠,中通一線,灘險水急,形同罐子,故稱“罐子口”,罐子口就是合馬羊肉最早打出聲名的地方,過去是來往舟楫停歇的主要棧口。川鹽入黔興盛時期,鹽販在合馬進行交易者甚眾。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本地人自然沿渡口方便的地方大開客棧、食肆,供商賈、役工打尖歇息。當時館子裡的菜,便以烹煮羊肉為主。船隻停歇,人們便上岸吃鍋羊肉,吃一肚子羊湯,或叫上一碗羊肉面,有酒量的還可加幾碗美酒,掃淨疲累,順便補給,整條街道飄蕩著羊肉香味,舊時被戲稱為“味道街”,故有“重慶磁器口,遵義罐子口”之說。凡這種商貿碼頭,當地美食都容易借客商將大名傳出。

有成語云,戲法人人會變,只是巧妙不同。生硬地套用一下這句式可以說,羊肉處處皆有,只是香味不同。到南到北,從寒到熱,中國大概沒有不吃羊肉的地方。羊肉貴在細嫩鮮美,不似牛肉太粗、豬肉太俗、魚肉太貴淡。全國南北各省的羊肉,我大概都吃過。羊是不同的羊,吃法也各不一樣。因為飼養的飼料不同,有的放牧吃青草,有的圈養吃飼料,加上南方北方多綿羊,南方卻只有山羊,各地羊肉味道的區別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味道差異,在於對腥羶的判斷。北方朋友來南方吃山羊,一定會皺眉頭,這羊肉怎麼那麼羶呀!南方人到北方吃綿羊,則沒有不認為騷的——在南方話裡,騷跟腥羶同義。南方人吃羊肉,多切成小塊小片甚至內絲,北方大塊燒煮不說,常常就是整頭羊、整條羊腿上桌,常讓南方人驚恐地瞪大眼睛。但不管南人北人,總有一小撮人堅持終生不吃羊肉,甚至聞都聞不得,理由幾乎都相同——怕羶。不吃狗肉、牛肉甚至不吃魚蝦,都有其他說辭,但不吃羊肉就只此原因。反過來說,不管如何定義腥羶,吃羊肉的是大多數人。我從眾,附和天下最廣大人民的胃口。去到哪兒,吃羊肉我都吃得笑眯眯的,往往心中還要比較一下,各地羊肉優劣何在。

廣西過去吃羊不算普遍,近年來養殖、物流跟上了,羊肉才成了千家萬戶的家常菜。因為這個緣故,廣西人烹羊之法,並無多大想象力。雖然出產黑山羊的大石山地區也有全羊宴,可以將羊各個部位扒出來細細整治,但家庭、飯館常見的也就是全國都有的炒羊肉、烤羊肉或燉羊肉湯。最能體現廣西廣西特色的,是兩種火鍋——清水羊肉和幹鍋羊肉。清水羊肉是燒開一鍋稍放些藥材和去腥羶的調味料的水,把切得很薄的山羊肉片下鍋燙熟來吃,吃完肉後留下的湯非常鮮美,可以再燙青菜和米粉。這吃法說起來有點像北京涮羊肉,但一吃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幹鍋羊肉則是將帶皮羊肉塊,先用茶油旺火爆炒變色,再加桂皮、沙姜、陳皮、羅漢果、桂林腐乳和大量姜蒜,灑點桂林三花酒或者尋常米酒,文火幹燜,出鍋前丟一大把青蒜苗一攪,起鍋倒進小沙煲裡,連爐子一起端上,邊燒邊吃,越燒越香,若是燒得要焦,倒點啤酒進去拌幾下,連同肉裡沁出來的油,香味沖天,會讓附近幾桌也想點上一道。這樣做的特點是香而滑口,濃得發膩的香,肉燒得異常軟糯而富有膠質。這種滑糯的口感,北方很多產羊吃羊地區的做法裡,是找不到的。冬天裡來上一鍋,大快朵頤,有多滋補不說,起碼能讓人迎著寒風大聲高歌昂然前進。

合馬山羊是貴州三大優良山羊品種之一,成羊體重百斤左右,屬黔北麻羊的典型代表,耐粗飼,繁殖力強,肉質鮮嫩,屠宰率高。主要分佈於赤水河兩岸峽谷之中,以野外放牧為主。赤水河谷山高坡陡,光熱充沛,野生飼料豐富,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促成了合馬山羊優良肉質的形成,因而號稱有驅寒氣、暖身子、壯筋骨、補氣血之功效,其實全世界的羊肉大概都可以說有這功效。

合馬羊肉雖然號稱已有百年曆史,但名聲漸響也只近年以來,去仁懷當地人多拿來作為招待的主菜,食客自行前去遊玩也多要一品為快,所以經營合馬羊肉的館子冒出了很多,當地有“家有羊肉賣,十年不愁財”的說法。合馬鎮政府特意修建了羊肉一條街,光專門的羊肉館就有十多家。仁懷各鄉鎮甚至遵義、貴陽等地,也已經有人開設合馬羊肉館子。我們其實沒時間到合馬,是在茅臺鎮一家據說名氣很大的店吃的。

合馬山羊的烹調,主要有清燉、煎炒、粉蒸、涼拌、燒烤等,也可組合成全體產羊地區均有的全羊席。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一種吃法,是煮熟後再回鍋下火鍋,邊燙邊吃,除了品肉,還可以喝口鮮湯。這種吃法和著名的貴州花溪狗肉有點差不多,將羊肉、羊骨用浸泡去淨血汙後,加清水和鹽、酒大火煮沸,撇去浮沫,中火燉至八成熟,加八配好八角、桂皮以及一些本地特有香料裝好的料包,再轉小火煮至肉熟,撈出瀝水晾乾,改刀切成大片薄片,原湯保留備用。淨鍋上火放菜油、羊油,加鹽、花椒粉、薑片、蒜瓣、辣椒麵稍炒,下羊肉片翻炒入味。有兩種吃法可以洗,清燉或者油燜,告訴我哪種吃法都很鮮美。加入原湯煮沸後起鍋倒進沙煲,只加大量香菜和蔥花;清燉的不加辣椒麵,配時令蔬菜下鍋煮食。我一點兒也不猶豫,選了清燉。

我們吃的那家店,在1915廣場邊上,赤水河邊。進得店來,首先就定好羊肉斤兩。主廚的是兩位老阿姨,廚房相當於半封閉式的,不設禁,打了個招呼就由我溜進去觀光了一通。熟羊肉堆在一個大竹笸籮上,旁邊還放著幾盆整體塊的羊血旺。這個店以羊肉為主,也有幾個家常小菜,除羊肉外都不算貴。我們也抱定主意吃羊肉為主,另點兩個小菜。這兩天吃折耳根上癮了,點了一個,和酸菜拌在一起,沒見過這種搭配;另一個菜的搭配更是聞所未聞,黃瓜拌苦瓜。

羊湯鍋很快上來,羊肉和羊血旺也跟著上來。肉有巴掌大,口感脆嫩,羊肉香味十足,我可說不出羶不羶,在我眼裡,羶就是香,不過確實羶味不算濃,但羊味濃烈。羊肉本來油脂不多,加上先煮過一軟,一點兒也不油膩,我們點的是清湯鍋,另外還放了點酸菜進去,吃起來清爽得很。肥瘦分明,肉皮耐嚼,北方吃羊肉是不吃皮的,殊不知道羊皮、狗皮嚼起來多有興頭。肉吃過來感覺是脆的,絕不軟爛。除了北京涮羊肉和廣西清水黑山羊肉,全國各地的羊湯我不知道喝過多少,一概以膏腴為長,味道濃濁;至於吃過的羊肉,尤其是那種濃油赤醬大火燜燒的,也覺得過膩,聞著香卻也吃不了多少。相比之下,合馬羊肉這種吃法,極適合這種肉質細嫩鮮美的山羊,我是吃了較平時多的量。羊肉吃得差不多,羊湯也喝了一輪,放點肥厚的生菜一概,真是一點膩口的感覺都沒有了。最後,再要了盤水豆腐來燙,豆腐很嫩,羊的香味滲了些許進去,我撈了幾塊到飯碗裡,再添點蘸水,和飯拌一拌,雖然是大熱天,也極為香甜地吃了一大碗。

每個地方的美食後面都跟著故事,東西南北差別極大的羊肉尤其如此,作為配備這一美食的標準文化配置。合馬羊肉的文化背景是,起家於鹽運文化,歷史上凡是跟鹽的買賣沾邊的飲食,都會成為著名美食。二是揚名於長征文化,紅軍長征四渡赤水至合馬時,毛澤東、周恩來等一代偉人食之讚不絕口,合馬羊肉因而名揚四方。要知道,這些革命老人戰爭年代條件極為艱苦,不會有條件講究飲食,而且事實上他們也不關心飲食。毛澤東先生最愛一口紅燒肉,欣賞一條武昌魚,其他吃的東西簡陋異常,這幾乎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只能這樣說,他們對合馬羊肉的讚歎,表明了合馬羊肉確實非同一般。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羊肉是先切成大塊煮熟備用的,和花溪狗肉一樣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吃時切十釐米長、手掌般大小的薄片,先行炒過添香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用煮羊肉的原湯做火鍋鍋底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先吃羊肉喝羊湯,差不多了才依次添加豆腐、羊備旺、青菜之類燉煮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夾到碗裡的羊肉片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黃瓜拌苦瓜,這種搭配我真的服了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拌折耳根我常年吃,但和酸菜拌到一起,則連聽都沒聽說過

讓老一輩革命人讚不絕口的仁懷合馬羊肉

除了羊肉,其他黔北尋常菜價格都不貴,可惜人少,要不然我都點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