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鄧老在《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一書中,無私地分享了四季的養生之道,講到秋季養生時,他從“衣食住行心”總結了5個方面。

(1)衣:適當“秋凍”

處暑後,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應隨時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不過,中醫養生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入秋後,衣物的添加上不要一次性太快太猛,以涼而不寒為宜,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地增加衣物。

鄧老指出,衣物增添太快,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寒的適應力;讓人體保持適當的微冷狀態,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於防病保健。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鄧老在《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一書中,無私地分享了四季的養生之道,講到秋季養生時,他從“衣食住行心”總結了5個方面。

(1)衣:適當“秋凍”

處暑後,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應隨時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不過,中醫養生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入秋後,衣物的添加上不要一次性太快太猛,以涼而不寒為宜,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地增加衣物。

鄧老指出,衣物增添太快,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寒的適應力;讓人體保持適當的微冷狀態,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於防病保健。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2)食:潤燥養陰

秋季燥邪當令,氣候乾燥,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髒,喜潤惡燥。

因此,根據中醫五味學說記載,飲食上應該“增酸減辛”,以“酸、甘、潤”食物為主。

比如:梨子、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紅棗、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同時,少吃蔥、姜、蒜、韭菜等辛溫發散之物,儘量少吃寒涼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以免助燥傷陰。

鄧老推薦一個適合秋季的小食方:紅棗蓮子百合粥,可清心潤肺,健脾補氣。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鄧老在《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一書中,無私地分享了四季的養生之道,講到秋季養生時,他從“衣食住行心”總結了5個方面。

(1)衣:適當“秋凍”

處暑後,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應隨時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不過,中醫養生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入秋後,衣物的添加上不要一次性太快太猛,以涼而不寒為宜,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地增加衣物。

鄧老指出,衣物增添太快,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寒的適應力;讓人體保持適當的微冷狀態,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於防病保健。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2)食:潤燥養陰

秋季燥邪當令,氣候乾燥,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髒,喜潤惡燥。

因此,根據中醫五味學說記載,飲食上應該“增酸減辛”,以“酸、甘、潤”食物為主。

比如:梨子、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紅棗、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同時,少吃蔥、姜、蒜、韭菜等辛溫發散之物,儘量少吃寒涼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以免助燥傷陰。

鄧老推薦一個適合秋季的小食方:紅棗蓮子百合粥,可清心潤肺,健脾補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原材料:

紅棗5枚、蓮子(取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紅棗、蓮子、百合、糯米洗淨放入鍋中;
  2. 加水,大火煮至水沸騰,轉文火慢煮;
  3. 煮到熟爛時,放入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3)住:早睡早起

秋季的起居也應順應自然和人體收斂、閉藏的特點,以早睡早起為宜。

鄧老建議,進入秋季,氣候漸轉涼,尤其入夜之後,溫度降低很快,人們此時不宜在戶外乘涼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風寒之邪,應該早早進入夢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收斂閉藏;

起床時應延續夏季的習慣,以早起為宜,還要適當午睡,這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以養精神。

早睡早起有什麼好處呢?簡單來說,“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鄧老在《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一書中,無私地分享了四季的養生之道,講到秋季養生時,他從“衣食住行心”總結了5個方面。

(1)衣:適當“秋凍”

處暑後,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應隨時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不過,中醫養生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入秋後,衣物的添加上不要一次性太快太猛,以涼而不寒為宜,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地增加衣物。

鄧老指出,衣物增添太快,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寒的適應力;讓人體保持適當的微冷狀態,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於防病保健。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2)食:潤燥養陰

秋季燥邪當令,氣候乾燥,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髒,喜潤惡燥。

因此,根據中醫五味學說記載,飲食上應該“增酸減辛”,以“酸、甘、潤”食物為主。

比如:梨子、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紅棗、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同時,少吃蔥、姜、蒜、韭菜等辛溫發散之物,儘量少吃寒涼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以免助燥傷陰。

鄧老推薦一個適合秋季的小食方:紅棗蓮子百合粥,可清心潤肺,健脾補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原材料:

紅棗5枚、蓮子(取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紅棗、蓮子、百合、糯米洗淨放入鍋中;
  2. 加水,大火煮至水沸騰,轉文火慢煮;
  3. 煮到熟爛時,放入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3)住:早睡早起

秋季的起居也應順應自然和人體收斂、閉藏的特點,以早睡早起為宜。

鄧老建議,進入秋季,氣候漸轉涼,尤其入夜之後,溫度降低很快,人們此時不宜在戶外乘涼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風寒之邪,應該早早進入夢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收斂閉藏;

起床時應延續夏季的習慣,以早起為宜,還要適當午睡,這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以養精神。

早睡早起有什麼好處呢?簡單來說,“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另外,秋季晝夜溫差大,生活起居上,還應注意預防過涼、過寒,經常開窗通風,尤其在晚上睡覺時,應在腹部蓋上一層薄被,以防脾胃受寒。

(4)行:運動調養

處暑後,天氣轉涼,需改變夏季長時間在室內的習慣,可逐漸增加運動量,多做戶外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以排除夏季鬱積在體內的溼熱,提高抵抗力。

鄧老推薦,秋季最好選擇一些可安神寧志、幫助精神內斂的運動項目,如內氣功、靜坐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內斂和閉藏。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鄧老在《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一書中,無私地分享了四季的養生之道,講到秋季養生時,他從“衣食住行心”總結了5個方面。

(1)衣:適當“秋凍”

處暑後,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應隨時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不過,中醫養生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入秋後,衣物的添加上不要一次性太快太猛,以涼而不寒為宜,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地增加衣物。

鄧老指出,衣物增添太快,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寒的適應力;讓人體保持適當的微冷狀態,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於防病保健。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2)食:潤燥養陰

秋季燥邪當令,氣候乾燥,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髒,喜潤惡燥。

因此,根據中醫五味學說記載,飲食上應該“增酸減辛”,以“酸、甘、潤”食物為主。

比如:梨子、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紅棗、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同時,少吃蔥、姜、蒜、韭菜等辛溫發散之物,儘量少吃寒涼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以免助燥傷陰。

鄧老推薦一個適合秋季的小食方:紅棗蓮子百合粥,可清心潤肺,健脾補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原材料:

紅棗5枚、蓮子(取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紅棗、蓮子、百合、糯米洗淨放入鍋中;
  2. 加水,大火煮至水沸騰,轉文火慢煮;
  3. 煮到熟爛時,放入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3)住:早睡早起

秋季的起居也應順應自然和人體收斂、閉藏的特點,以早睡早起為宜。

鄧老建議,進入秋季,氣候漸轉涼,尤其入夜之後,溫度降低很快,人們此時不宜在戶外乘涼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風寒之邪,應該早早進入夢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收斂閉藏;

起床時應延續夏季的習慣,以早起為宜,還要適當午睡,這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以養精神。

早睡早起有什麼好處呢?簡單來說,“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另外,秋季晝夜溫差大,生活起居上,還應注意預防過涼、過寒,經常開窗通風,尤其在晚上睡覺時,應在腹部蓋上一層薄被,以防脾胃受寒。

(4)行:運動調養

處暑後,天氣轉涼,需改變夏季長時間在室內的習慣,可逐漸增加運動量,多做戶外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以排除夏季鬱積在體內的溼熱,提高抵抗力。

鄧老推薦,秋季最好選擇一些可安神寧志、幫助精神內斂的運動項目,如內氣功、靜坐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內斂和閉藏。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還可以選擇一些以舒展筋骨、活動氣血為目的運動項目,年輕人可以選擇登山、打球、慢跑等,老年人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項目。

(5)心:調養情志

俗話說:傷春悲秋。

秋季萬物蕭條的景象,人們易觸景生情而產生悲傷的情緒,這不利於人體的健康。

因此,鄧老強調,秋季還應注重情志的調養,主要是保養神志、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時可以通過聽音樂,練書法,釣魚等方式來安神定志。

"

俗話說:處暑寒來。

意思就是,暑熱之氣漸漸消退,炎熱的夏天終於快結束了,秋高氣爽正在趕來的路上。

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內陰陽之氣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簡而言之,自然界和人體的陽氣,都由疏洩趨向收斂,由此可見,秋季的特點,主要突出一個“收”字。

因此,養生也要從“養收”著手。

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呢?有哪些養生重點?怎麼預防疾病?

我們不妨從活到103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下尊稱“鄧老”)身上,學習一點養生祕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鄧老在《活到百歲的智慧: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之道》一書中,無私地分享了四季的養生之道,講到秋季養生時,他從“衣食住行心”總結了5個方面。

(1)衣:適當“秋凍”

處暑後,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應隨時增添衣物以免受寒。

不過,中醫養生說:春捂秋凍。

意思是,入秋後,衣物的添加上不要一次性太快太猛,以涼而不寒為宜,最好是在人體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漸、少量地增加衣物。

鄧老指出,衣物增添太快,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寒的適應力;讓人體保持適當的微冷狀態,可以增加對寒冷的耐受力,有利於防病保健。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2)食:潤燥養陰

秋季燥邪當令,氣候乾燥,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髒,喜潤惡燥。

因此,根據中醫五味學說記載,飲食上應該“增酸減辛”,以“酸、甘、潤”食物為主。

比如:梨子、蜂蜜、甘蔗、牛奶、銀耳、百合、蓮子、核桃、紅棗、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養陰、生津、潤燥,緩解人體乾燥症狀。

同時,少吃蔥、姜、蒜、韭菜等辛溫發散之物,儘量少吃寒涼食物,忌大量生食瓜果,以免助燥傷陰。

鄧老推薦一個適合秋季的小食方:紅棗蓮子百合粥,可清心潤肺,健脾補氣。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原材料:

紅棗5枚、蓮子(取心)20克、百合30克、糯米50克,白糖或冰糖適量。

做法:

  1. 將紅棗、蓮子、百合、糯米洗淨放入鍋中;
  2. 加水,大火煮至水沸騰,轉文火慢煮;
  3. 煮到熟爛時,放入適量白糖或冰糖調味即可。

(3)住:早睡早起

秋季的起居也應順應自然和人體收斂、閉藏的特點,以早睡早起為宜。

鄧老建議,進入秋季,氣候漸轉涼,尤其入夜之後,溫度降低很快,人們此時不宜在戶外乘涼太久,以免感受深秋風寒之邪,應該早早進入夢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收斂閉藏;

起床時應延續夏季的習慣,以早起為宜,還要適當午睡,這有利於化解困頓情緒,以養精神。

早睡早起有什麼好處呢?簡單來說,“早睡”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另外,秋季晝夜溫差大,生活起居上,還應注意預防過涼、過寒,經常開窗通風,尤其在晚上睡覺時,應在腹部蓋上一層薄被,以防脾胃受寒。

(4)行:運動調養

處暑後,天氣轉涼,需改變夏季長時間在室內的習慣,可逐漸增加運動量,多做戶外運動,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以排除夏季鬱積在體內的溼熱,提高抵抗力。

鄧老推薦,秋季最好選擇一些可安神寧志、幫助精神內斂的運動項目,如內氣功、靜坐等,以幫助人體精氣的內斂和閉藏。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還可以選擇一些以舒展筋骨、活動氣血為目的運動項目,年輕人可以選擇登山、打球、慢跑等,老年人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項目。

(5)心:調養情志

俗話說:傷春悲秋。

秋季萬物蕭條的景象,人們易觸景生情而產生悲傷的情緒,這不利於人體的健康。

因此,鄧老強調,秋季還應注重情志的調養,主要是保養神志、收斂神氣,使神志安寧,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時可以通過聽音樂,練書法,釣魚等方式來安神定志。

處暑寒來!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授5個養生祕訣,秋冬健健康康

另外,秋高氣爽的季節,選擇一個好天氣,與三五好友一起登高望遠,親近自然,可以讓人心曠神怡、輕鬆愉悅,有利於消除憂鬱、悲傷的情緒。


養生優品,點“瞭解更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