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處暑,七月中。處,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處暑”即“出暑”,意味著從這一天開始,炎炎夏日即將過去,秋高氣爽的時節要來臨啦!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醫師韓曉明提醒大家:處暑之後天氣轉涼,降雨量減少,天氣日漸乾燥,易誘發各種疾病,因此尤其要注意養生。

提防處暑高發疾病

秋燥綜合徵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與空氣溼潤的立秋不同,氣候乾燥是處暑的一個主要特點,因此要警惕“秋燥綜合徵”的出現。處暑後人們能明顯感覺到皮膚、鼻子等部位出現乾燥瘙癢的不適感,容易誘發蕁麻疹、鼻炎等疾病。

同時呼吸道疾病在這一時期也屬於高發疾病。中醫常講:肺部,“喜潤惡燥”,氣候乾燥易引發咽喉疼痛,出現乾咳症狀,導致感冒和氣道過敏性等問題的出現。

脾胃功能薄弱

西瓜、冷飲、燒烤想必是許多人度夏必不可少的“心頭好”,但經過一整個盛夏,吃了過多生冷食物之後,許多人的脾胃功能明顯變差,稍不注意,脾陽變虛,就極易拉肚子。

心腦血管

疾病易發

有句話說“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雖說處暑後天氣漸涼,但白天氣溫依舊炎熱,且早晚溫差較大,要特別注意老年人群體,其血管收縮功能較差,在溫差大的時節容易誘發中風、腦梗、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飲食養生

秋燥過後,飲食宜清淡,應多食用一些能滋陰潤肺、健脾養胃的食物,如薏米、芝麻、蓮子、百合、蜂蜜、銀耳等。此外,乾燥的天氣容易使人上火,因此這個時候,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如蘋果、石榴、芹菜、冬瓜等均是不錯的選擇。而夏天喜好的食物在這一時節應儘量少吃,淺嘗輒止。同時韓主任提醒大家,處暑過後一定要多喝白開水,切記不可喝得過快,應慢慢喝,少量多飲。

起居養生

處暑來臨後雖氣溫明顯下降,但不宜一下子增加太多衣物,以防捂出過多汗,散掉體內的陽氣。應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適當增添衣物,以微微感覺到涼意為宜,有助於保存體內的陽氣,增強機體禦寒能力。也不可過度貪涼,要重點注意腹部保暖,防止寒氣入侵,引發身體不適。

秋風清肅,萬物收藏,在這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不少人逐漸開始“秋乏”。此時應調整作息,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睡可以避免秋天的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展。充足的睡眠能夠有效緩解秋乏,提升人們整體的精氣神。

運動養生

初秋是鍛鍊的好時節,通過鍛鍊緩解秋乏也是很好的方式。但此時不宜劇烈運動,過多出汗容易使陽氣外洩,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禦能力。通常可選擇如八段錦、太極拳等強度適宜的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排除夏季積存在體內的溼邪之氣,增強抵抗力。時至處暑,秋意漸濃,掌握了以上的秋季養生小訣竅,一起行動起來吧!

來源:金陵晚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