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
"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導語

英語中有句話叫”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什麼就是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營養搭配和膳食結構。膳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人的健康狀況,其中,膳食結構對心臟代謝的影響不容忽視。

編譯 | 虞親雅

責編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國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快速的變化。據調查,在中國,次優飲食是導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比如過度攝入鈉,以及水果、全穀物、堅果和種子攝入不足是最大風險因素[2]。

近日,有報道根據1982、1992、2002和2010-12年中國國家營養調查(CNNS)的數據,全面描述了1982至2012年中國成年人膳食轉變和相關心臟代謝死亡率[3]。此外,研究者指出,人群平均BMI和血壓升高也是心臟代謝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4]。

心臟代謝死亡率減緩,但絕對人數仍在增加

數據顯示,1982到2012年,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與心臟代謝死亡率相關的12種飲食因素組有所改善,包括鈉攝入減少、水果和ω-3脂肪酸攝入增加,心臟代謝死亡歸因佔比從62.2%降至51%。

儘管減緩了相關死亡率,但心臟代謝死亡的絕對人數仍然大幅增加。同一時期,人口水平的BMI分佈和收縮壓均有上升。在2010-12年,大概有3330萬人口心臟代謝死亡歸因於BMI過高,111萬歸因於收縮壓升高。

"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導語

英語中有句話叫”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什麼就是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營養搭配和膳食結構。膳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人的健康狀況,其中,膳食結構對心臟代謝的影響不容忽視。

編譯 | 虞親雅

責編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國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快速的變化。據調查,在中國,次優飲食是導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比如過度攝入鈉,以及水果、全穀物、堅果和種子攝入不足是最大風險因素[2]。

近日,有報道根據1982、1992、2002和2010-12年中國國家營養調查(CNNS)的數據,全面描述了1982至2012年中國成年人膳食轉變和相關心臟代謝死亡率[3]。此外,研究者指出,人群平均BMI和血壓升高也是心臟代謝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4]。

心臟代謝死亡率減緩,但絕對人數仍在增加

數據顯示,1982到2012年,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與心臟代謝死亡率相關的12種飲食因素組有所改善,包括鈉攝入減少、水果和ω-3脂肪酸攝入增加,心臟代謝死亡歸因佔比從62.2%降至51%。

儘管減緩了相關死亡率,但心臟代謝死亡的絕對人數仍然大幅增加。同一時期,人口水平的BMI分佈和收縮壓均有上升。在2010-12年,大概有3330萬人口心臟代謝死亡歸因於BMI過高,111萬歸因於收縮壓升高。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圖|圖C(超重/肥胖人數變化); 圖D(高血壓人數變化)[3]


"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導語

英語中有句話叫”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什麼就是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營養搭配和膳食結構。膳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人的健康狀況,其中,膳食結構對心臟代謝的影響不容忽視。

編譯 | 虞親雅

責編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國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快速的變化。據調查,在中國,次優飲食是導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比如過度攝入鈉,以及水果、全穀物、堅果和種子攝入不足是最大風險因素[2]。

近日,有報道根據1982、1992、2002和2010-12年中國國家營養調查(CNNS)的數據,全面描述了1982至2012年中國成年人膳食轉變和相關心臟代謝死亡率[3]。此外,研究者指出,人群平均BMI和血壓升高也是心臟代謝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4]。

心臟代謝死亡率減緩,但絕對人數仍在增加

數據顯示,1982到2012年,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與心臟代謝死亡率相關的12種飲食因素組有所改善,包括鈉攝入減少、水果和ω-3脂肪酸攝入增加,心臟代謝死亡歸因佔比從62.2%降至51%。

儘管減緩了相關死亡率,但心臟代謝死亡的絕對人數仍然大幅增加。同一時期,人口水平的BMI分佈和收縮壓均有上升。在2010-12年,大概有3330萬人口心臟代謝死亡歸因於BMI過高,111萬歸因於收縮壓升高。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圖|圖C(超重/肥胖人數變化); 圖D(高血壓人數變化)[3]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圖|圖E(心臟代謝死亡歸因超重/肥胖); 圖F(心臟代謝死亡歸因高血壓)[3]

西化飲食導致肥胖和高血壓人數上升

儘管在這30年來,人們的膳食結構有所改善,但膳食結構出現了一定的西化,包括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量減少,以及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飽和脂肪和酒精的攝入量增加。

這些飲食變化導致中國飲食的常量營養素組成發生重大變化,從非常高的碳水化合物飲食到相對高脂肪的飲食。中國飲食模式的西化,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其他致肥因素,可能抵消膳食結構改善的保護作用,並導致了肥胖和高血壓患病率的增加[5]。

"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導語

英語中有句話叫”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你吃什麼就是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營養搭配和膳食結構。膳食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人的健康狀況,其中,膳食結構對心臟代謝的影響不容忽視。

編譯 | 虞親雅

責編 | 王冠琳

製版 | 趙利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國的膳食結構發生了快速的變化。據調查,在中國,次優飲食是導致死亡和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比如過度攝入鈉,以及水果、全穀物、堅果和種子攝入不足是最大風險因素[2]。

近日,有報道根據1982、1992、2002和2010-12年中國國家營養調查(CNNS)的數據,全面描述了1982至2012年中國成年人膳食轉變和相關心臟代謝死亡率[3]。此外,研究者指出,人群平均BMI和血壓升高也是心臟代謝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4]。

心臟代謝死亡率減緩,但絕對人數仍在增加

數據顯示,1982到2012年,在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中,與心臟代謝死亡率相關的12種飲食因素組有所改善,包括鈉攝入減少、水果和ω-3脂肪酸攝入增加,心臟代謝死亡歸因佔比從62.2%降至51%。

儘管減緩了相關死亡率,但心臟代謝死亡的絕對人數仍然大幅增加。同一時期,人口水平的BMI分佈和收縮壓均有上升。在2010-12年,大概有3330萬人口心臟代謝死亡歸因於BMI過高,111萬歸因於收縮壓升高。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圖|圖C(超重/肥胖人數變化); 圖D(高血壓人數變化)[3]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圖|圖E(心臟代謝死亡歸因超重/肥胖); 圖F(心臟代謝死亡歸因高血壓)[3]

西化飲食導致肥胖和高血壓人數上升

儘管在這30年來,人們的膳食結構有所改善,但膳食結構出現了一定的西化,包括蔬菜和全穀物的攝入量減少,以及紅肉、加工肉、含糖飲料、飽和脂肪和酒精的攝入量增加。

這些飲食變化導致中國飲食的常量營養素組成發生重大變化,從非常高的碳水化合物飲食到相對高脂肪的飲食。中國飲食模式的西化,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其他致肥因素,可能抵消膳食結構改善的保護作用,並導致了肥胖和高血壓患病率的增加[5]。

心臟病可能並不是吃出來的,但“吃什麼”的確影響很大

圖|與12種飲食因素相關的心臟代謝死亡歸因(1982-2012):死亡率(A)和絕對人數(B)[3]

預防心臟代謝疾病,膳食結構仍需改善

膳食質量的提高、減少不健康飲食的行為,應該在地方和國家層面得到促進,並得到中國公共政策的支持。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四項飲食調查結果顯示,減少鈉的攝入,同時增加水果、堅果、ω-3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可以有效的改善心臟代謝疾病。

然而,就目前的膳食消耗情況來說,情況仍然不是最理想的。加之中國飲食的快速西化,紅肉、加工肉和含糖飲料的消耗上升,心臟代謝疾病負擔仍然很高。因此,通過公共衛生營養策略改善中國膳食質量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Li Y, Wang DD, Ley SH, et al. Time trends of dietary and lifestyle factor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diabetes burden in China. Diabetes Care 2017; 40: 1685–94.

[2] Li Y, Wang DD, Ley SH, et al. Potential impact of time trend of lifestyle factor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in China.J Am Coll Cardiol 2016; 68: 818–33.

[3] He Y, Li Y, Hemler EC, et al. The dietary tran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82–2012: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9.

[4] Mozaffarian D.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factors and mortality from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2017; 317: 912–24.

[5] Batis C, Sotres-Alvarez D, Gordon-Larsen P, Mendez MA, Adair L, Popkin B. of dietary patterns in Chinese adults from 1991 to 2009. Br J Nutr 2014; 111: 1441–51.

版權聲明:

本文由《健康學人》負責編譯,歡迎轉發。投稿、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進行諮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