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火鍋和小面,

是重慶的兩大標配。

缺了哪一樣,

你品嚐的重慶,都大打了折扣。

01

對火爐之城的重慶來說,小面是少不了的美食。

粗獷豪放如山城人,他們口中的小面,粗粗細細,加牛肉或加酸菜或加豌雜,差不多涵蓋了各種面。這其中,尤以豌雜麵最有特色。

去年初夏,去重慶辦事。在江津忙完公務,跟同事一起去尋找當地的特色美食。

沿著高高低低的路上坡下坡,又打聽了好幾個路人,終於找到在當地頗有名氣的老太婆攤攤面。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這是家不大的館子,據說背後也有一個勵志的故事。

說的是一個沒了丈夫的媽媽,自己挑擔擺攤,因為麵筋料足肉醬香,不僅靠賣小面養大了幾個孩子,而且生意越來越大,店面在全國開到了幾百家。

在小店裡點了兩份小面,一份牛肉一份豌雜。

牛肉麵有大片的牛肉,豌雜麵有圓滾滾金燦燦的熟豌豆,它們三三兩兩鋪排在微微透黃的圓面上,上面還有細細的香蔥末,看起來賞心悅目的很。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我吃的那碗是豌雜麵。

一口下去,看似完整的豌豆竟軟爛流沙,滿嘴的豌豆清香,混著筋滑的麵條,底下是紅豔豔的豆豉紅油,真是又香又糯又滑溜又刺激。

這第一次的豌雜麵,給人的口感,簡直得勁完了!

02

第二天,因為要趕一大早的飛機,我們住在了江北機場附近。

賓館旁邊就有一家名為“機場豌豆麵”的館子,門頭上還有兩行字“正宗老字號”“老字號23年”。

嚯,這口氣挺大的啊,得嚐嚐!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天還沒有亮,小店已經開門了。廚師正在明檔後面的爐灶上忙活。熱氣氤氳之中,可以看到大鐵盆裡煮好的豌豆、炸好的肉醬以及碧綠的香蔥碎。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只見廚師抓起一把微黃的細面,在滾水裡稍煮片刻,撈到碗裡,撒鹽、醬油、麻油、姜水、油辣子,挖一大勺子豌豆,再挖一大勺子肉醬,最後撒少少香蔥碎,一碗熱騰騰的豌雜麵就好了。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這是與豌雜麵的第二次重逢。那香是清潤的豌豆香,那辣是辣椒紅油與姜水、花椒混合的微麻微辣,它們與細面融合在一起,濃厚卻不刺激,順滑與軟糯、勁道與流沙,諸多口感交織在一起,一碗麵轉眼下肚。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吃完把拍好的照片發朋友圈。引來不少朋友的羨慕嫉妒恨:“這大清早的,來一通這樣讓人流口水的勾引,到底什麼仇來什麼怨?!”

03

這讓人念念不忘的重慶豌雜麵,今年秋天又見面了。

8月,跟著巴奴毛肚火鍋又去了一趟重慶。

大江流淌,青山聳立。久違的山城,依然莊嚴溫柔。

離開重慶的前一晚,我們十多個人相約去吃豌雜麵。一位資深吃貨達人老師建議:“你們要吃豌雜麵,最好去嚐嚐魯祖廟附近的花市豌雜麵。”

一行人跟著導航高高低低走了幾條街,終於在民生路附近一條不起眼的老街,發現了這家不起眼的小店。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這是晚上七點多,小小的店裡已經是座無虛席。汗流浹背的我們在門口等了很久,還是兩個美女站在人家的餐桌邊眼巴巴地守望,才搶了兩張小桌子。

看牆上的價目表,店裡的產品分三大類:豌雜類和牛肉類和雜醬類,每一類都有二兩和三兩的小面、米粉和米線。二兩八塊,三兩十塊,倒也不貴。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因為已經吃過了三四樣小吃,我們幾個人就點了幾碗二兩的豌雜麵。負責帶隊的曉博美女還點了50元的醬牛肉。

面很快上來了。白中透黃的細面,上面鋪排了黑褐色的肉醬和豌豆,黑黃分明,看起來很普通的樣子。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可是攪拌均勻,下面的紅油、辣椒和花椒以及炸過的醬香味兒,就衝進了鼻子。

挑一筷子入口,那油潤、糯沙、麻辣和醬香面香就包裹了整個口腔。配上一塊滷得軟糯濃香汁水滿滿的牛肉,再喝一口冰爽的唯怡豆奶,啊,簡直不能太美。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明明已經吃過兩頓飯,也明明知道晚上是要少吃減肥的,可是想著不知何時才可以專程來吃這樣的好面,還是吃光了這二兩的重慶獨有的豌雜麵。

04

吃完麵,左顧右盼之間,看到牆上正在播的電視臺拍過的關於這家小店的故事。

作為重慶小面前5強的這家小店,老闆叫徐曉剛。在這個地方,他們家的豌雜麵賣了快三十年了。

在重慶人看來,一碗豌雜麵的靈魂,就在於豌豆和炸醬。“只要認真按步驟做的炸醬和豌豆都好吃。”門口剛剛忙過一波高峰的老闆說。

就像豌豆,要先用水泡,然後再用高壓鍋燜燉。時間剛剛好才可以既顆粒完整,又軟爛流沙,入口即化。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至於炸醬和紅油辣子,更是一碗小面好吃的關鍵。有肥有痩的豬肉打成肉末在鍋裡炒,然後加上適量的甜麵醬和黃豆醬炒好起鍋。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海辣椒焙乾碾碎,加花椒麵、芝麻、熟豬油,菜油加熱到7成熱淋進去就成為辣香撲鼻的油辣椒。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油辣椒鋪在碗底,撈入煮好的面,加豌豆和肉醬,講究的再放入斷生的蓮花白、豌豆尖、芽菜以及花生碎,就是一碗湯鮮味濃、順滑軟糯、麻辣爽口堪稱完美的小面了。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門口擺水果攤老阿姨看我們在門口拍照,插嘴說,其實解放碑這邊的面,普遍沒她們老家江北渝北那邊好吃。

“新華日報旁的那家小館,江北大廟那家,還有全永川都知道的那家毛斯面,面分量足,大把豌豆配大把雜醬,說起來都是當地人最喜歡去的。那好吃哦,真是不擺了!”

05

小店的後面,就是魯祖廟。

這座廟建於明末清初,當時重慶的手工匠人大都聚集在這一帶。工坊蓋房修橋的活計繁多,時有意外發生。於是經過商議,1911年,工匠們自發籌資建了魯祖(魯班)神廟一座,求其庇佑。

此後,南來北往的手工匠人,開工之前都要在這裡燃一柱高香,叩三個響頭。魯祖廟香火日益鼎盛,販夫走卒聚集於此,魯祖廟街成了當時重慶的繁華之地。

後來這邊又建了花市,魯祖廟花市成了重慶最早也是至今重慶最大的花市之一。喧囂繁盛的老街,成了老重慶市井文化的代表。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花市豌雜麵之類的特色小吃店,幾十年繁盛於斯。它們與魯祖廟及花市,成了許多老重慶人承載一生的記憶。

走出花市豌雜店,正對面就是奢華的五星酒店。往前走幾條街,就是繁華的解放碑商圈。無數高樓林立,燈火輝煌霓虹閃爍。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再往前走幾百米,是洪崖洞和長江大橋。長江和嘉陵江像母親的兩條手臂,溫柔地環抱著這個粗獷剛毅的兒子。山上遠遠近近的燈火,把一座山城變成了天上的街市。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而就在這樣的地方,高高低低的街道里,隱藏著無數花市豌雜一樣的小麵館。

它們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不因時代的沖刷而消失,在豪奢大酒店的夾縫裡依然自得其樂。

這才是這座氣勢恢宏的山中之城,最迷人的氣質啊。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重慶小面,愛吃的可不止重慶人

文 | 素素 編 | 阿寧

好食記為頭條號簽約作者,發佈內容均屬原創,版權屬於河南觀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