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

#吃對一日三餐#

"

#吃對一日三餐#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每天需要吃進大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品種多種多樣,它們都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然後進了血液系統,最好進入細胞作為能源或細胞代謝的原材料加以利用。因此,飲食對人體的活動、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長期飲食不當,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目前認為糖尿病和飲食有明確的相關性。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它不僅僅是影響到血糖的高低,它還可以產生一些糖基化終末產物,這是導致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症罪魁禍首。科學的飲食能夠延緩,甚至逆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所以,飲食的控制和調整對糖尿病來說尤為重要,飲食調理是糖尿病七大寶典(我曾提出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關於營養治療的新共識報告強調臨床醫生需要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定製飲食計劃。雖然我們以前的五架馬車也強調飲食控制。但是,臨床醫生工作很忙、門診時間有限以及本身營養知識的侷限性,在門診不可能會講很多飲食方面的知識,但是會和患者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是泛泛而談對患者的幫助效果可能很有限,而"一刀切"的飲食計劃,患者可能會有牴觸情緒,因此,對於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糖尿病人的生活習慣、個人喜好、個人期望來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

"

#吃對一日三餐#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每天需要吃進大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品種多種多樣,它們都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然後進了血液系統,最好進入細胞作為能源或細胞代謝的原材料加以利用。因此,飲食對人體的活動、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長期飲食不當,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目前認為糖尿病和飲食有明確的相關性。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它不僅僅是影響到血糖的高低,它還可以產生一些糖基化終末產物,這是導致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症罪魁禍首。科學的飲食能夠延緩,甚至逆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所以,飲食的控制和調整對糖尿病來說尤為重要,飲食調理是糖尿病七大寶典(我曾提出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關於營養治療的新共識報告強調臨床醫生需要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定製飲食計劃。雖然我們以前的五架馬車也強調飲食控制。但是,臨床醫生工作很忙、門診時間有限以及本身營養知識的侷限性,在門診不可能會講很多飲食方面的知識,但是會和患者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是泛泛而談對患者的幫助效果可能很有限,而"一刀切"的飲食計劃,患者可能會有牴觸情緒,因此,對於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糖尿病人的生活習慣、個人喜好、個人期望來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給了一個推薦的建議一是要求控制主食,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指南推薦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否合適我覺得可以商榷,這裡不討論。但是要求儘量粗細搭配,以全穀物為主,增加雜糧、雜豆比例,最好能佔1/3;多吃蔬菜,水果適量,蔬菜的種類、顏色要多樣;建議常吃魚禽,蛋類,畜肉適量,要限制加工類的肉類;指南只是推薦了一個大的方向,具體到個人還是需要因人而異。

另外,在糖尿病的不同階段可能要求的也不一樣。比如糖尿病前期,希望通過飲食調整來逆轉糖尿病,會建議飲食中碳水化合物量減少,低熱量、適當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增加單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量,這也意味食物中包含更多水果、蔬菜、瘦肉和富含蛋白質的豆類,要避免人工糖、添加糖和飽和脂肪。

而已經診斷糖尿病的患者,飲食控制以血糖達標、防止併發症作為首要目標。飲食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包括低碳飲食、地中海飲食、低脂肪和素食飲食等等。 大家都知道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導致血糖升高非常最重要的因素,同時很多2型糖尿病人都伴有超重和肥胖,所以,減重也是改善糖尿病的策略之一。

除了我們強調的三大常量營養素的比例外,其實營養素的質量和食物來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可能更重要。因為,由於目前飲食的來源與以往大不一樣,食物的營養成分已經發生了變化,其營養素的構成也不一樣,這方面的相關研究還較少。但是,營養素的構成決定這些飲食功效和長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它們對糖尿病的進展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有一項研究,如果從嬰兒期開始,重點關注膳食脂肪的質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產品的攝入,在成年會發現這群人的胰島素敏感性更好。

在談到飲食,我們不得不談二個概念,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

#吃對一日三餐#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每天需要吃進大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品種多種多樣,它們都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然後進了血液系統,最好進入細胞作為能源或細胞代謝的原材料加以利用。因此,飲食對人體的活動、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長期飲食不當,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目前認為糖尿病和飲食有明確的相關性。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它不僅僅是影響到血糖的高低,它還可以產生一些糖基化終末產物,這是導致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症罪魁禍首。科學的飲食能夠延緩,甚至逆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所以,飲食的控制和調整對糖尿病來說尤為重要,飲食調理是糖尿病七大寶典(我曾提出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關於營養治療的新共識報告強調臨床醫生需要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定製飲食計劃。雖然我們以前的五架馬車也強調飲食控制。但是,臨床醫生工作很忙、門診時間有限以及本身營養知識的侷限性,在門診不可能會講很多飲食方面的知識,但是會和患者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是泛泛而談對患者的幫助效果可能很有限,而"一刀切"的飲食計劃,患者可能會有牴觸情緒,因此,對於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糖尿病人的生活習慣、個人喜好、個人期望來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給了一個推薦的建議一是要求控制主食,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指南推薦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否合適我覺得可以商榷,這裡不討論。但是要求儘量粗細搭配,以全穀物為主,增加雜糧、雜豆比例,最好能佔1/3;多吃蔬菜,水果適量,蔬菜的種類、顏色要多樣;建議常吃魚禽,蛋類,畜肉適量,要限制加工類的肉類;指南只是推薦了一個大的方向,具體到個人還是需要因人而異。

另外,在糖尿病的不同階段可能要求的也不一樣。比如糖尿病前期,希望通過飲食調整來逆轉糖尿病,會建議飲食中碳水化合物量減少,低熱量、適當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增加單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量,這也意味食物中包含更多水果、蔬菜、瘦肉和富含蛋白質的豆類,要避免人工糖、添加糖和飽和脂肪。

而已經診斷糖尿病的患者,飲食控制以血糖達標、防止併發症作為首要目標。飲食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包括低碳飲食、地中海飲食、低脂肪和素食飲食等等。 大家都知道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導致血糖升高非常最重要的因素,同時很多2型糖尿病人都伴有超重和肥胖,所以,減重也是改善糖尿病的策略之一。

除了我們強調的三大常量營養素的比例外,其實營養素的質量和食物來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可能更重要。因為,由於目前飲食的來源與以往大不一樣,食物的營養成分已經發生了變化,其營養素的構成也不一樣,這方面的相關研究還較少。但是,營養素的構成決定這些飲食功效和長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它們對糖尿病的進展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有一項研究,如果從嬰兒期開始,重點關注膳食脂肪的質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產品的攝入,在成年會發現這群人的胰島素敏感性更好。

在談到飲食,我們不得不談二個概念,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是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對血糖的相對影響的體內測量值。主要是以特定食物測量血糖升高程度與攝入含同等量葡萄糖血糖升高程度相比。GI≤55的食物為低升糖指數食物。GI≥70的食物為高升糖指數食物。食物的GI取決於其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這很大程度上由其物理及化學性質所決定。通常,澱粉糊化程度低的食物(如意式麵食)和含有大量黏性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物大麥、燕麥及黑麥)消化速度較慢,GI值較低。GI值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是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的比值,直鏈澱粉/支鏈澱粉比值較高的食物(如豆類和蒸穀米)往往GI值較低,這是因為直鏈澱粉結構更緻密,從物理上減慢了酶促反應。

血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 因為GI無法反映出膳食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全部潛能,它主要反應的是升糖速度,而血糖反應受到攝入碳水化合物的數量的影響。每種食物的含糖量是不一樣的。許多低GI食物的纖維含量未必高(如,意大利、乳製品等),而有些高纖維的全麥麵包和穀類製品,如,葡萄乾麥片和早餐麥片的GI值卻較高。以下數值通常用於界定某特定食物的GL(以每份為單位,以葡萄糖作為參考食物):低GL:小於等於10,中GL:11-19,高GL:大於等於20。糖尿病人在選擇食物時既要考慮GI也要考慮GL,雙低對血糖控制更好。

"

#吃對一日三餐#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飲食對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們每天需要吃進大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品種多種多樣,它們都需要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然後進了血液系統,最好進入細胞作為能源或細胞代謝的原材料加以利用。因此,飲食對人體的活動、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長期飲食不當,就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目前認為糖尿病和飲食有明確的相關性。特別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它不僅僅是影響到血糖的高低,它還可以產生一些糖基化終末產物,這是導致氧化應激和慢性炎症罪魁禍首。科學的飲食能夠延緩,甚至逆轉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所以,飲食的控制和調整對糖尿病來說尤為重要,飲食調理是糖尿病七大寶典(我曾提出的觀點,供大家參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的關於營養治療的新共識報告強調臨床醫生需要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定製飲食計劃。雖然我們以前的五架馬車也強調飲食控制。但是,臨床醫生工作很忙、門診時間有限以及本身營養知識的侷限性,在門診不可能會講很多飲食方面的知識,但是會和患者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是泛泛而談對患者的幫助效果可能很有限,而"一刀切"的飲食計劃,患者可能會有牴觸情緒,因此,對於預防或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我們應該考慮糖尿病人的生活習慣、個人喜好、個人期望來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給了一個推薦的建議一是要求控制主食,主要是指碳水化合物。指南推薦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否合適我覺得可以商榷,這裡不討論。但是要求儘量粗細搭配,以全穀物為主,增加雜糧、雜豆比例,最好能佔1/3;多吃蔬菜,水果適量,蔬菜的種類、顏色要多樣;建議常吃魚禽,蛋類,畜肉適量,要限制加工類的肉類;指南只是推薦了一個大的方向,具體到個人還是需要因人而異。

另外,在糖尿病的不同階段可能要求的也不一樣。比如糖尿病前期,希望通過飲食調整來逆轉糖尿病,會建議飲食中碳水化合物量減少,低熱量、適當脂肪,高纖維的食物,增加單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量,這也意味食物中包含更多水果、蔬菜、瘦肉和富含蛋白質的豆類,要避免人工糖、添加糖和飽和脂肪。

而已經診斷糖尿病的患者,飲食控制以血糖達標、防止併發症作為首要目標。飲食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包括低碳飲食、地中海飲食、低脂肪和素食飲食等等。 大家都知道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導致血糖升高非常最重要的因素,同時很多2型糖尿病人都伴有超重和肥胖,所以,減重也是改善糖尿病的策略之一。

除了我們強調的三大常量營養素的比例外,其實營養素的質量和食物來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可能更重要。因為,由於目前飲食的來源與以往大不一樣,食物的營養成分已經發生了變化,其營養素的構成也不一樣,這方面的相關研究還較少。但是,營養素的構成決定這些飲食功效和長期血糖控制的效果,它們對糖尿病的進展會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有一項研究,如果從嬰兒期開始,重點關注膳食脂肪的質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產品的攝入,在成年會發現這群人的胰島素敏感性更好。

在談到飲食,我們不得不談二個概念,升糖指數和血糖負荷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是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對血糖的相對影響的體內測量值。主要是以特定食物測量血糖升高程度與攝入含同等量葡萄糖血糖升高程度相比。GI≤55的食物為低升糖指數食物。GI≥70的食物為高升糖指數食物。食物的GI取決於其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速度,這很大程度上由其物理及化學性質所決定。通常,澱粉糊化程度低的食物(如意式麵食)和含有大量黏性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物大麥、燕麥及黑麥)消化速度較慢,GI值較低。GI值的另一重要影響因素是直鏈澱粉與支鏈澱粉的比值,直鏈澱粉/支鏈澱粉比值較高的食物(如豆類和蒸穀米)往往GI值較低,這是因為直鏈澱粉結構更緻密,從物理上減慢了酶促反應。

血糖負荷(glycemic load, GL): 因為GI無法反映出膳食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全部潛能,它主要反應的是升糖速度,而血糖反應受到攝入碳水化合物的數量的影響。每種食物的含糖量是不一樣的。許多低GI食物的纖維含量未必高(如,意大利、乳製品等),而有些高纖維的全麥麵包和穀類製品,如,葡萄乾麥片和早餐麥片的GI值卻較高。以下數值通常用於界定某特定食物的GL(以每份為單位,以葡萄糖作為參考食物):低GL:小於等於10,中GL:11-19,高GL:大於等於20。糖尿病人在選擇食物時既要考慮GI也要考慮GL,雙低對血糖控制更好。

糖尿病人飲食上需注意什麼?怎麼吃更健康,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大家都知道早餐很重要,要吃好。下面我來推薦2款適合糖尿病的早餐,供大家參考:

素菜全麥三明治+豆奶:全麥土司約100克+番茄片和生菜+1片低脂奶酪+一些番茄醬,無糖豆奶約200ml;

素菜包子+牛奶+水果沙拉:菜包子一個約100克+牛奶200ml+素菜沙拉(生菜、西紅柿、黃瓜)200克

當然還有很多的搭配方法,主要是控制總熱量,營養均衡、增加膳食纖維含量。

當然,未來的研究重點要發展個性化飲食方案,要結合飲食偏好、遺傳特徵、代謝組學、微生物學的差異,給予個性化的干預措施。要吃的好、吃的科學、吃的健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