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蘇州重元寺

這座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以佛化治國。因此那個時期蘇州修建了不少寺廟,像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都是那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代的產物。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在蘇州當官時就曾到訪這裡,據說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時曾一度把這裡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建國後重元寺被毀,等到人們再想重建時接駕橋旁早已沒了地方,於是就建到了陽澄湖畔,當真是時空變幻。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蘇州重元寺

這座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以佛化治國。因此那個時期蘇州修建了不少寺廟,像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都是那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代的產物。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在蘇州當官時就曾到訪這裡,據說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時曾一度把這裡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建國後重元寺被毀,等到人們再想重建時接駕橋旁早已沒了地方,於是就建到了陽澄湖畔,當真是時空變幻。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時暇陟雲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都大,十里鬱蒼蒼。——《登重玄寺閣》

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祖孫皇帝先後多次南巡,幾乎次次都會到訪蘇州,來的多了傳說和故事自然滿天飛,有人說當時蘇州的官員百姓在護龍街(人民路舊稱)上接駕、迎接皇帝,所以就有了接駕橋的名字。

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城的地圖上還能看見接駕橋的影子,那時候這裡有條接駕橋街,旁邊有接駕河,河上真有座接駕橋,但在建國後蘇州城內填河、拆橋、修路,大搞建設,這裡的河與橋也都被徹底抹去,只有地名還頑強地留存在老蘇州人的生活裡。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蘇州重元寺

這座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以佛化治國。因此那個時期蘇州修建了不少寺廟,像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都是那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代的產物。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在蘇州當官時就曾到訪這裡,據說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時曾一度把這裡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建國後重元寺被毀,等到人們再想重建時接駕橋旁早已沒了地方,於是就建到了陽澄湖畔,當真是時空變幻。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時暇陟雲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都大,十里鬱蒼蒼。——《登重玄寺閣》

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祖孫皇帝先後多次南巡,幾乎次次都會到訪蘇州,來的多了傳說和故事自然滿天飛,有人說當時蘇州的官員百姓在護龍街(人民路舊稱)上接駕、迎接皇帝,所以就有了接駕橋的名字。

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城的地圖上還能看見接駕橋的影子,那時候這裡有條接駕橋街,旁邊有接駕河,河上真有座接駕橋,但在建國後蘇州城內填河、拆橋、修路,大搞建設,這裡的河與橋也都被徹底抹去,只有地名還頑強地留存在老蘇州人的生活裡。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人民路接駕橋牌樓

接駕橋附近還有條裝駕橋巷,往東直接與皮市街相連,這裡原來也有座橋,就叫“章家橋”,因為宋代這裡住著蘇州城內的一戶章姓望族而得名。

民間傳說吳王嫁女兒,排場自然很大,光是嫁妝就有好幾車,而將這些嫁妝裝車的地方就在這附近,所以才會留下這個地名。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蘇州重元寺

這座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以佛化治國。因此那個時期蘇州修建了不少寺廟,像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都是那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代的產物。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在蘇州當官時就曾到訪這裡,據說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時曾一度把這裡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建國後重元寺被毀,等到人們再想重建時接駕橋旁早已沒了地方,於是就建到了陽澄湖畔,當真是時空變幻。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時暇陟雲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都大,十里鬱蒼蒼。——《登重玄寺閣》

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祖孫皇帝先後多次南巡,幾乎次次都會到訪蘇州,來的多了傳說和故事自然滿天飛,有人說當時蘇州的官員百姓在護龍街(人民路舊稱)上接駕、迎接皇帝,所以就有了接駕橋的名字。

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城的地圖上還能看見接駕橋的影子,那時候這裡有條接駕橋街,旁邊有接駕河,河上真有座接駕橋,但在建國後蘇州城內填河、拆橋、修路,大搞建設,這裡的河與橋也都被徹底抹去,只有地名還頑強地留存在老蘇州人的生活裡。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人民路接駕橋牌樓

接駕橋附近還有條裝駕橋巷,往東直接與皮市街相連,這裡原來也有座橋,就叫“章家橋”,因為宋代這裡住著蘇州城內的一戶章姓望族而得名。

民間傳說吳王嫁女兒,排場自然很大,光是嫁妝就有好幾車,而將這些嫁妝裝車的地方就在這附近,所以才會留下這個地名。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這大概只能說聽一聽的傳說了,畢竟連是哪一位吳王都沒有說清。只不過在同一片區域又是“接駕”又是“裝駕”的,巧合未免多了些,誰讓蘇州古城本來就不大,歷史還特別悠久,文化與典故自然就湊到一塊扎堆了。

這條裝駕橋巷也很值得一說,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蘇州園林“殘粒園”就在這條路上,園子面積僅140多平,不過是普通的住宅大小,但就在這點天地裡卻巧妙地彙集了古典園林的所有要素,堪稱是蘇州園林的一絕。——蘇州的私家園林實在是多得讓人驚歎啊!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蘇州重元寺

這座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以佛化治國。因此那個時期蘇州修建了不少寺廟,像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都是那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代的產物。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在蘇州當官時就曾到訪這裡,據說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時曾一度把這裡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建國後重元寺被毀,等到人們再想重建時接駕橋旁早已沒了地方,於是就建到了陽澄湖畔,當真是時空變幻。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時暇陟雲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都大,十里鬱蒼蒼。——《登重玄寺閣》

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祖孫皇帝先後多次南巡,幾乎次次都會到訪蘇州,來的多了傳說和故事自然滿天飛,有人說當時蘇州的官員百姓在護龍街(人民路舊稱)上接駕、迎接皇帝,所以就有了接駕橋的名字。

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城的地圖上還能看見接駕橋的影子,那時候這裡有條接駕橋街,旁邊有接駕河,河上真有座接駕橋,但在建國後蘇州城內填河、拆橋、修路,大搞建設,這裡的河與橋也都被徹底抹去,只有地名還頑強地留存在老蘇州人的生活裡。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人民路接駕橋牌樓

接駕橋附近還有條裝駕橋巷,往東直接與皮市街相連,這裡原來也有座橋,就叫“章家橋”,因為宋代這裡住著蘇州城內的一戶章姓望族而得名。

民間傳說吳王嫁女兒,排場自然很大,光是嫁妝就有好幾車,而將這些嫁妝裝車的地方就在這附近,所以才會留下這個地名。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這大概只能說聽一聽的傳說了,畢竟連是哪一位吳王都沒有說清。只不過在同一片區域又是“接駕”又是“裝駕”的,巧合未免多了些,誰讓蘇州古城本來就不大,歷史還特別悠久,文化與典故自然就湊到一塊扎堆了。

這條裝駕橋巷也很值得一說,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蘇州園林“殘粒園”就在這條路上,園子面積僅140多平,不過是普通的住宅大小,但就在這點天地裡卻巧妙地彙集了古典園林的所有要素,堪稱是蘇州園林的一絕。——蘇州的私家園林實在是多得讓人驚歎啊!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這幾年蘇州大市的常住人口穩定地維持在1000多萬的水準,其中新蘇州人的比重更是超過六成,放眼全國蘇州也是名列前茅的“移民城市”

而有意思的是,儘管體量如此巨大,但蘇州依然不是那種龐然大物般的大都市,她更像是一個個精緻而各有特色的小城組成的城市群,姑蘇古城就是其中的典範。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新蘇州人多了,許多老蘇州流傳下來的地名及背後的典故自然不太瞭解。比如說古城的“龍脈”人民路,這本來是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再尋常不過的名字,可就在這條路的北端與東中市交匯的路口,卻有一個畫風完全不搭的“接駕橋”,而最重要的是,這裡壓根兒沒有橋。

所以不少新蘇州人都會覺得很奇怪,這個地名到底是怎麼回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1970年,人民橋接駕橋南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如今的接駕橋公交站

接駕橋,在歷史上存在的時間應當非常悠久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相傳吳王屈駕於此,名屈駕橋”

所謂“屈駕”就是“委屈大駕”的意思,古人在敬語方面真是講究得很,反而是現在的我們好像不太在意,一句“某某領導蒞臨指導”就可以交待了。

南宋《平江圖》上接駕橋也出場了,當時叫做能仁寺東橋(因在能仁寺東而得名)。這個能仁寺換個名字大家也許就熟悉了,它也叫作重元寺,就是今天陽澄湖畔的那座寺廟的前身。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蘇州重元寺

這座重元寺(初名重玄寺)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梁武帝蕭衍是歷史上有名的信佛的皇帝,以佛化治國。因此那個時期蘇州修建了不少寺廟,像寒山寺、靈巖寺、保聖寺都是那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時代的產物。

唐代大詩人韋應物在蘇州當官時就曾到訪這裡,據說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時曾一度把這裡改建為自己的王府,建國後重元寺被毀,等到人們再想重建時接駕橋旁早已沒了地方,於是就建到了陽澄湖畔,當真是時空變幻。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時暇陟雲構,晨霽澄景光。始見吳都大,十里鬱蒼蒼。——《登重玄寺閣》

清代康熙、乾隆兩位祖孫皇帝先後多次南巡,幾乎次次都會到訪蘇州,來的多了傳說和故事自然滿天飛,有人說當時蘇州的官員百姓在護龍街(人民路舊稱)上接駕、迎接皇帝,所以就有了接駕橋的名字。

清末民初的時候蘇州城的地圖上還能看見接駕橋的影子,那時候這裡有條接駕橋街,旁邊有接駕河,河上真有座接駕橋,但在建國後蘇州城內填河、拆橋、修路,大搞建設,這裡的河與橋也都被徹底抹去,只有地名還頑強地留存在老蘇州人的生活裡。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人民路接駕橋牌樓

接駕橋附近還有條裝駕橋巷,往東直接與皮市街相連,這裡原來也有座橋,就叫“章家橋”,因為宋代這裡住著蘇州城內的一戶章姓望族而得名。

民間傳說吳王嫁女兒,排場自然很大,光是嫁妝就有好幾車,而將這些嫁妝裝車的地方就在這附近,所以才會留下這個地名。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這大概只能說聽一聽的傳說了,畢竟連是哪一位吳王都沒有說清。只不過在同一片區域又是“接駕”又是“裝駕”的,巧合未免多了些,誰讓蘇州古城本來就不大,歷史還特別悠久,文化與典故自然就湊到一塊扎堆了。

這條裝駕橋巷也很值得一說,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蘇州園林“殘粒園”就在這條路上,園子面積僅140多平,不過是普通的住宅大小,但就在這點天地裡卻巧妙地彙集了古典園林的所有要素,堪稱是蘇州園林的一絕。——蘇州的私家園林實在是多得讓人驚歎啊!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老蘇州都知道的接駕橋為什麼沒有橋?

不管從前是接駕還是裝駕,現在的蘇州古城依然在這裡,隨時歡迎天南海北的朋友與客人大駕光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