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唱歌,你會護嗓嗎?

​ 學唱歌,你會護嗓嗎?


熱愛歌唱的女孩兒小依,回憶起藝校學習聲樂的經歷,仍然印象深刻。“當時,大家都是初學聲樂很興奮。但沒過多久,有幾位同學嗓子都出現了毛病,有人是聲帶水腫,有人是長了息肉。一連有同學嗓音出現問題,大家才開始往歌唱方法不當的方面考慮,最後發現是老師的教法問題,我們就聯名請求校長把老師換了。” 一位在國際上知名度不小、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歌唱傢俬下說,因為教師教法不當學生嗓音出現問題的現象,並不僅僅存在於一些基層學校聲樂教師的教學中,甚至音樂專業院校的名師,也出現過這樣的例子,學生經過大學幾年的學習,不僅嗓音出現問題,最後畢業時甚至會出現“唱不了”的情況。 由此可見,方法不當是聲樂專業教師教學、學生練習嗓音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然而這只是嗓音出現問題的一方面原因,不是全部。筆者通過採訪發現,學習歌唱,師生們更多關心的是如何提高嗓音能力、如何唱得更好,對於如何從源頭開始保護嗓子防止嗓音出現問題,嗓音疾病如何治療等問題的認識,從理念到方法,都存在一定誤區。

“毀嗓子”行為大起底

小偉喜歡唱歌,自己摸索唱了一陣子之後,感覺嗓子裡總是有什麼東西,一出聲嗓子就疼。父親幫他找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聲樂教師一聽,原來他沒有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時聲帶閉合不好,還有“漏氣”的現象。男低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彭康亮常告誡自己的學生,唱歌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如果什麼時候覺得唱歌成為了一種負擔,或者痛苦難忍,一唱嗓子就疼,唱一會兒嗓子就啞,一定要考慮自己的發聲、演唱方法是不是出現了問題,及時請老師進行糾正。不能硬著頭皮一直唱,方法不當是最容易“毀嗓子”的,也是聲帶水腫、小結、息肉等聲帶疾病的重要原因。 為準備自己的碩士研究生獨唱音樂會,小莉在演出前加碼練習,連續好幾天每天練習的時間都在五六個小時,感覺歌唱狀態比較好的時候,甚至超過了七八個小時。某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聲音變厚,唱高音的時候甚至有嘶啞的感覺,老師仔細聽了她的聲音之後,指出她是練習過多影響了嗓子,幸虧發現得早,休息幾天還可以恢復,否則一旦疲勞過度,聲帶充血甚至水腫,音樂會就無法如期舉行了。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系聲樂教研室主任肖豔提醒學生,練習時間一定要注意,一兩個小時之後就要注意休息,等自己發現聲音不那麼透亮的時候,就要及時停止練習。 小南在音樂學院裡學習聲樂專業,因為歌唱得好,朋友聚會時大家總是“點將”,讓他多演唱幾首。夏日炎炎,有時高歌一曲之後,年輕氣盛的他總是忍不住喝點兒冷飲解解渴,有時覺得冰啤酒最解渴,一喝就是好幾杯。肖豔強調尤其要注意:“冰”是嗓音的一大忌,具有和菸酒、辣椒一樣的殺傷力,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習歌唱的人,每次劇烈運動之後如果馬上喝冷飲、吹空調,很傷嗓子。還有唱了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之後,嗓子是“熱”的,也不能馬上喝涼的。她說,大家意識到菸酒、辣椒這樣刺激性的食物對嗓音傷害大會盡量避免,然而對於熬夜、喝冷飲這樣的生活習慣卻不夠重視,尤其年輕的學生,出去玩就忘記了時間,晚上睡不好,又無節制喝冷飲,興奮的時候大喊大叫,對於嗓子都是極大的傷害。

專業教師支招如何護嗓

星海音樂學院聲樂教授段嶺,與彭康亮、肖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曾經是舞臺上專業的歌唱家,如今是聲樂專業方面經驗豐富的教師。三位“唱而優則教”的歌唱家、專業教師在保護嗓子方面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 彭康亮不建議早上太早唱歌和上聲樂課,他說這可能跟自己長期在國外演歌劇的經歷有關係。國外歌劇院排練歌劇一般都會安排在下午或晚上,因為早上剛睡醒覺,身體是懶的,嗓子是放鬆的,在這種情況下歌唱,很容易損壞嗓子。回國之後,他建議學生早上上課或者考試時,一定要提前兩個小時起床,吃完早餐後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最好是走路,做一些擴胸之類的活動,讓身體舒展和積極起來。然後再做一些簡單而又輕柔的發聲練習,主要是中聲區的練習。儘量減少給嗓音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和傷害。 段嶺提倡生活中要養成給嗓子“美容”的生活習慣,比如預防感冒。感冒如果咳嗽的話是最損傷嗓子的,夏天許多地方的空調比較涼,她會隨身攜帶一條圍巾,既防止脖子受涼,又可以預防感冒。而且她建議學生多喝水,但要少喝飲料,不喝涼水,儘量喝溫水,尤其是練聲過程,要注意一兩個小時就小口喝水補充水分。同時,她提出,嗓子是身體的一部分,它的好壞與身體狀況息息相關,嗓子要健康,身體整體就要健康,多做一些適度的擴展運動,如打球、跳舞等,對嗓音保護、氣息保持都很有效果。 三位老師都有共識,認為在嗓音出現不適感時,儘量少唱或者不唱,睡覺是最好的恢復方法,尤其是在嗓音特別疲勞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停下來好好睡一覺。肖豔說,教師在訓練學生時,方法得當是對學生最好的保護,通過訓練學生的中聲區,讓學生的聲音位置和氣息搭好,上下通暢,聲音才不會出問題。為什麼中小學教師嗓音最容易出問題,如息肉、水腫、慢性咽炎等?一個是用嗓過度,一個是說話多用“白聲”。歌唱演員說話的時候也都帶著“位置”,嗓子就不容易啞。她建議學生學會用腦子去體會高音的感覺,練習一遍之後就回想什麼樣的高音是好的,如何上去,而不是通過一遍一遍反覆的練習來嘗試,這樣聲帶摩擦過度傷害大。

觀念改變,切忌“諱疾忌醫”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聲學方向博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屈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嗓音中心的發聲訓練室裡穿上了白大褂,開始在發聲生理學基礎上,通過歌唱科學訓練方法,幫助患有嗓音疾病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因為有著多年聲樂學習與教學的經歷,他對於聲樂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非常瞭解。 “大部分的聲樂概念和名詞都很抽象,老師們教課的時候也只能憑自己的摸索告訴學生是怎麼回事。比如‘丹田運氣’、‘把氣息踩在腳下’、‘加一點兒共鳴’,很多時候只能靠教師和學生自我感覺。”如果這種自我感覺出現了偏差,就會走入方法不當的誤區,學生的嗓子就會出現問題。人的嗓音發聲與樂器發聲最大的不同,在於嗓音聲道各部位“打開程度”的不確定性,身體的共鳴腔體隨處可變,不像樂器的共鳴腔體是固定的。在接觸醫學範疇的嗓音治療後,屈歌發現,醫學上的嗓音保護治療,基於解剖學、生理學等學科,聲帶哪個地方出現毛病一目瞭然。他由此受到啟發,如果能把聲樂學科中的很多概念、名詞量化、標準化,老師們多學習瞭解一些相關科學知識,比如“咽壁”指的是哪裡,“聲門”在什麼位置,哪塊肌肉運動會發生音色的變化,發聲的源頭在哪裡,如何獲得高效的發聲,發聲器官出現什麼症狀時應該停止……把聲樂與醫學、語言學、聲學、心理學等學科聯繫起來,不僅可以給學生具象化的指點,練習可以更為準確,也可以從源頭上防治嗓音疾病的發生。屈歌表示,目前聲樂訓練關注更多是解決高音、拓展音域的問題,而聲帶振動是碰撞式的,與樂器的上下振動發聲不同,是肺內氣壓超過聲帶閉合力的時候,氣流衝開聲帶產生碰撞式振動而發出聲音。比如演唱High C聲帶每秒要碰撞一千多次。如果只是靠加強聲帶碰撞幅度、在聲源這塊加大力量獲得音量較強的聲音,而不是調節共鳴的話,就容易導致聲帶充血、甚至小結等問題的發生,這往往是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學習者掌握髮聲的原理和準確的聲樂概念,就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屈歌指出,聲帶小結在醫學界是用聲不當造成的一個常見疾病,是由喉部炎性病變導致的一種組織增生現象,患病初期通過休息、科學的發聲方法進行訓練,完全可以自愈。在國內聲樂界對聲帶小結等嗓音疾病的認識不夠科學,很多人都“諱疾忌醫”,有了嗓音疾病不願意配合治療,害怕治療會改變音色,也害怕別人知道自己嗓音有問題而否定自己的歌唱方法與技術。屈歌認為,即使是歌唱方法最科學合理的歌唱家,也是有可能發生嗓音疾病的。其中的原因,一是因為很多嗓音疾病並不是完全由於發聲方法不當造成,如身體激素與內分泌狀況、外傷及心理因素均會對嗓音產生影響;二是即便沒有上述問題,但若過於自信,不注意菸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的負面影響,對可感覺到的各種嗓音不適聽之任之,或每次用嗓時間過長等也有可能引起發聲器官病變。301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黃冬雁大夫就接診過一位歌唱演員的患者,因為練習時間過長,聲帶單側增厚,粘膜增生。患者兩年前出現問題,一直採取保守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心情就比較著急,在猶豫是否要進行手術。黃大夫表示,手術治療沒有想象中的可怕,重要的是患者要與醫生多多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所在,醫生才能採取適當的治療方案。 屈歌說,其實在國際上,嗓音醫生非常普遍,如同私人律師、保健醫生一樣常見,國外大多數著名歌唱家都會有自己的專業嗓音醫生。嗓音保健應該重在預防。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感謝您的閱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