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意義 奠定了秦始皇統一全中國的基礎'

"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 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樑莊鎮) 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變法的意義 奠定了秦始皇統一全中國的基礎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啟用商鞅變法的是秦國,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漢族別稱)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後因嬴姓部族捲入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直到秦穆公時由余為其滅西戎十二國才奠定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前325年秦國國君嬴駟稱王,史稱秦惠文王。前316年秦滅蜀國,從此秦國正式成為戰國七雄中版圖最大的國家。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