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敖丙)

一、龍的形象與神龍

龍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種生物,但在中國人從古自今的觀念中,龍卻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存在。據學者研究,龍崇拜實際來源於歷史早期人類的圖騰崇拜。龍被視作多種圖騰崇拜結合的產物,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有這樣的論斷:“當一個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後,蛇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有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魚的鱗片外形,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龍形了。

"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敖丙)

一、龍的形象與神龍

龍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種生物,但在中國人從古自今的觀念中,龍卻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存在。據學者研究,龍崇拜實際來源於歷史早期人類的圖騰崇拜。龍被視作多種圖騰崇拜結合的產物,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有這樣的論斷:“當一個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後,蛇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有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魚的鱗片外形,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龍形了。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龍 圖騰)

在歷史早期,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某種神祕力量在起著支配性作用。同時,在原始巫術的宣揚下,這種神祕力量被無限放大。於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特屬的神靈。在人們觀念中,龍被視作一種神通廣大的生物,是江河湖海一切水域中的主宰。在中國古籍中,龍往往生活在深淵或者大海中,掌控著風雨雷電。《山海經》中記載應龍協助皇帝斬殺蚩尤,但耗盡精力無法返回天上,只好留在人間。從此它住在南方,所以導致南方多雨。先民的農業生產十分依靠自然界的庇護,所以神龍成為先民祭祀的重要神靈。若神龍保佑,便可風調雨順。

神龍上天入海,變幻無常,任意穿梭於天上人間,具有無邊的法力。體現於《說文解字》中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先民面對自然界的凶惡,便希望無所不能的神龍給予他們保護,因此他們祭祀神龍,崇拜龍神,將其視作保護神。龍作為人們所崇拜的神,漸漸也被賦予許多神性和特質。龍可以上天入海、騰雲駕霧,被人們想象為一種神奇的坐騎。而能駕馭龍的人也被視作是神人,如古籍中有御龍氏。

"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敖丙)

一、龍的形象與神龍

龍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種生物,但在中國人從古自今的觀念中,龍卻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存在。據學者研究,龍崇拜實際來源於歷史早期人類的圖騰崇拜。龍被視作多種圖騰崇拜結合的產物,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有這樣的論斷:“當一個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後,蛇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有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魚的鱗片外形,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龍形了。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龍 圖騰)

在歷史早期,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某種神祕力量在起著支配性作用。同時,在原始巫術的宣揚下,這種神祕力量被無限放大。於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特屬的神靈。在人們觀念中,龍被視作一種神通廣大的生物,是江河湖海一切水域中的主宰。在中國古籍中,龍往往生活在深淵或者大海中,掌控著風雨雷電。《山海經》中記載應龍協助皇帝斬殺蚩尤,但耗盡精力無法返回天上,只好留在人間。從此它住在南方,所以導致南方多雨。先民的農業生產十分依靠自然界的庇護,所以神龍成為先民祭祀的重要神靈。若神龍保佑,便可風調雨順。

神龍上天入海,變幻無常,任意穿梭於天上人間,具有無邊的法力。體現於《說文解字》中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先民面對自然界的凶惡,便希望無所不能的神龍給予他們保護,因此他們祭祀神龍,崇拜龍神,將其視作保護神。龍作為人們所崇拜的神,漸漸也被賦予許多神性和特質。龍可以上天入海、騰雲駕霧,被人們想象為一種神奇的坐騎。而能駕馭龍的人也被視作是神人,如古籍中有御龍氏。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海報)

夏王朝建立者為大禹,而“禹”的本意是一種大蟲,人們將之附會為龍。所以華夏國家在建立之際,就有了天子為龍這種說法。到了周代,龍正式成為了天子權力的象徵,出現了大量帶有龍的紋飾。《詩經·周頌·載見》記載“載見闢王,曰求厥章。龍旗陽陽,和鈴央央。”說明周代祭祖時就已經高舉龍旗。自此,龍便成為帝王象徵。到近代面對西方列強的影響,大清第一次設計國旗時,設計的仍是龍旗。

二、從龍到龍王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翻譯了大量佛經。在佛經中,出現了“龍王”稱呼。“龍王”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個概念,其核心職責是作為護法神保護佛法以及降雨佑護人間。《正法念處經》記載:“龍王屬於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極。”可見,在佛教觀念中,人世間愚笨易怒的人死後會墮入畜生道,墮入此道後只有勤修佛法才能修成正果,從畜生道中解脫飛昇成龍。中國傳統的龍地位高貴,但佛教觀念中的龍地位低下,需要修行贖罪。兩種觀念的碰撞之下,龍的地位發生了新的轉變。

"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敖丙)

一、龍的形象與神龍

龍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種生物,但在中國人從古自今的觀念中,龍卻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存在。據學者研究,龍崇拜實際來源於歷史早期人類的圖騰崇拜。龍被視作多種圖騰崇拜結合的產物,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有這樣的論斷:“當一個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後,蛇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有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魚的鱗片外形,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龍形了。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龍 圖騰)

在歷史早期,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某種神祕力量在起著支配性作用。同時,在原始巫術的宣揚下,這種神祕力量被無限放大。於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特屬的神靈。在人們觀念中,龍被視作一種神通廣大的生物,是江河湖海一切水域中的主宰。在中國古籍中,龍往往生活在深淵或者大海中,掌控著風雨雷電。《山海經》中記載應龍協助皇帝斬殺蚩尤,但耗盡精力無法返回天上,只好留在人間。從此它住在南方,所以導致南方多雨。先民的農業生產十分依靠自然界的庇護,所以神龍成為先民祭祀的重要神靈。若神龍保佑,便可風調雨順。

神龍上天入海,變幻無常,任意穿梭於天上人間,具有無邊的法力。體現於《說文解字》中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先民面對自然界的凶惡,便希望無所不能的神龍給予他們保護,因此他們祭祀神龍,崇拜龍神,將其視作保護神。龍作為人們所崇拜的神,漸漸也被賦予許多神性和特質。龍可以上天入海、騰雲駕霧,被人們想象為一種神奇的坐騎。而能駕馭龍的人也被視作是神人,如古籍中有御龍氏。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海報)

夏王朝建立者為大禹,而“禹”的本意是一種大蟲,人們將之附會為龍。所以華夏國家在建立之際,就有了天子為龍這種說法。到了周代,龍正式成為了天子權力的象徵,出現了大量帶有龍的紋飾。《詩經·周頌·載見》記載“載見闢王,曰求厥章。龍旗陽陽,和鈴央央。”說明周代祭祖時就已經高舉龍旗。自此,龍便成為帝王象徵。到近代面對西方列強的影響,大清第一次設計國旗時,設計的仍是龍旗。

二、從龍到龍王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翻譯了大量佛經。在佛經中,出現了“龍王”稱呼。“龍王”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個概念,其核心職責是作為護法神保護佛法以及降雨佑護人間。《正法念處經》記載:“龍王屬於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極。”可見,在佛教觀念中,人世間愚笨易怒的人死後會墮入畜生道,墮入此道後只有勤修佛法才能修成正果,從畜生道中解脫飛昇成龍。中國傳統的龍地位高貴,但佛教觀念中的龍地位低下,需要修行贖罪。兩種觀念的碰撞之下,龍的地位發生了新的轉變。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西遊記 四大龍王)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吸收了龍王的形象並對其進一步演化。東晉時道典中就出現了龍王虞淵從海中帶水去人間施雨的故事。在唐代,龍王擺脫了佛教桎梏下刻板的形象,出現了許多擬人化的龍王。最早出現富有人格魅力的龍王是唐代傳奇《柳毅傳》。《柳毅傳》講述了洞庭龍王的女兒嫁於涇川龍王之子,但不久後便遭厭棄受到折磨。被趕出來後,託書生柳毅帶信給父親去解救他。後來洞庭龍王的弟弟錢塘龍王解救回侄女,後幾經週轉,龍女成為柳毅的妻子。

在《柳毅傳》中,洞庭龍王“披紫衣,執青玉”,形象仁厚儒雅。而錢塘龍王“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性格剛烈、脾氣火爆。在唐人的塑造中,每一個龍王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在品格塑造上,有善龍的存在,也有與之相對應的惡龍。龍族社會就像人類社會一樣,有著性格、品質迥異的成員。

三、神話中的龍

《柳毅傳》最早描寫了一個龐大的龍王體系,反映了在當時人們觀念中已經有了龍族的概念。在道教經典和神魔小說的共同塑造下,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龍族體系。無論是廣闊的大海,還是小小的水井,都可能有龍王的存在。四海龍王是所有龍王中地位最高的龍王,晚唐的道教經典《太上洞淵說法請雨龍王經》首次提出東南西北海四海龍王的概念。此後,四海龍王的形象不斷出現於傳奇和小說之中。

在明代的小說《西遊記》的塑造下,四海龍王的形象正式定型。吳承恩首次為四海龍王命名,東海龍王名敖廣、南海龍王名敖欽、西海龍王名敖閏、北海龍王名敖順。四海龍王為兄弟,以東海龍王為長。《封神演義》大致承襲了這一說法。但在西遊與封神的世界中,面對各種大羅金仙,龍族的地位著實可憐。如在《西遊記》中,王母娘娘的蟠桃上,居然有龍腦鳳髓,不可一世的龍成為諸仙的盤中餐。

"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敖丙)

一、龍的形象與神龍

龍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種生物,但在中國人從古自今的觀念中,龍卻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存在。據學者研究,龍崇拜實際來源於歷史早期人類的圖騰崇拜。龍被視作多種圖騰崇拜結合的產物,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有這樣的論斷:“當一個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後,蛇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有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魚的鱗片外形,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龍形了。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龍 圖騰)

在歷史早期,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某種神祕力量在起著支配性作用。同時,在原始巫術的宣揚下,這種神祕力量被無限放大。於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特屬的神靈。在人們觀念中,龍被視作一種神通廣大的生物,是江河湖海一切水域中的主宰。在中國古籍中,龍往往生活在深淵或者大海中,掌控著風雨雷電。《山海經》中記載應龍協助皇帝斬殺蚩尤,但耗盡精力無法返回天上,只好留在人間。從此它住在南方,所以導致南方多雨。先民的農業生產十分依靠自然界的庇護,所以神龍成為先民祭祀的重要神靈。若神龍保佑,便可風調雨順。

神龍上天入海,變幻無常,任意穿梭於天上人間,具有無邊的法力。體現於《說文解字》中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先民面對自然界的凶惡,便希望無所不能的神龍給予他們保護,因此他們祭祀神龍,崇拜龍神,將其視作保護神。龍作為人們所崇拜的神,漸漸也被賦予許多神性和特質。龍可以上天入海、騰雲駕霧,被人們想象為一種神奇的坐騎。而能駕馭龍的人也被視作是神人,如古籍中有御龍氏。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海報)

夏王朝建立者為大禹,而“禹”的本意是一種大蟲,人們將之附會為龍。所以華夏國家在建立之際,就有了天子為龍這種說法。到了周代,龍正式成為了天子權力的象徵,出現了大量帶有龍的紋飾。《詩經·周頌·載見》記載“載見闢王,曰求厥章。龍旗陽陽,和鈴央央。”說明周代祭祖時就已經高舉龍旗。自此,龍便成為帝王象徵。到近代面對西方列強的影響,大清第一次設計國旗時,設計的仍是龍旗。

二、從龍到龍王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翻譯了大量佛經。在佛經中,出現了“龍王”稱呼。“龍王”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個概念,其核心職責是作為護法神保護佛法以及降雨佑護人間。《正法念處經》記載:“龍王屬於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極。”可見,在佛教觀念中,人世間愚笨易怒的人死後會墮入畜生道,墮入此道後只有勤修佛法才能修成正果,從畜生道中解脫飛昇成龍。中國傳統的龍地位高貴,但佛教觀念中的龍地位低下,需要修行贖罪。兩種觀念的碰撞之下,龍的地位發生了新的轉變。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西遊記 四大龍王)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吸收了龍王的形象並對其進一步演化。東晉時道典中就出現了龍王虞淵從海中帶水去人間施雨的故事。在唐代,龍王擺脫了佛教桎梏下刻板的形象,出現了許多擬人化的龍王。最早出現富有人格魅力的龍王是唐代傳奇《柳毅傳》。《柳毅傳》講述了洞庭龍王的女兒嫁於涇川龍王之子,但不久後便遭厭棄受到折磨。被趕出來後,託書生柳毅帶信給父親去解救他。後來洞庭龍王的弟弟錢塘龍王解救回侄女,後幾經週轉,龍女成為柳毅的妻子。

在《柳毅傳》中,洞庭龍王“披紫衣,執青玉”,形象仁厚儒雅。而錢塘龍王“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性格剛烈、脾氣火爆。在唐人的塑造中,每一個龍王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在品格塑造上,有善龍的存在,也有與之相對應的惡龍。龍族社會就像人類社會一樣,有著性格、品質迥異的成員。

三、神話中的龍

《柳毅傳》最早描寫了一個龐大的龍王體系,反映了在當時人們觀念中已經有了龍族的概念。在道教經典和神魔小說的共同塑造下,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龍族體系。無論是廣闊的大海,還是小小的水井,都可能有龍王的存在。四海龍王是所有龍王中地位最高的龍王,晚唐的道教經典《太上洞淵說法請雨龍王經》首次提出東南西北海四海龍王的概念。此後,四海龍王的形象不斷出現於傳奇和小說之中。

在明代的小說《西遊記》的塑造下,四海龍王的形象正式定型。吳承恩首次為四海龍王命名,東海龍王名敖廣、南海龍王名敖欽、西海龍王名敖閏、北海龍王名敖順。四海龍王為兄弟,以東海龍王為長。《封神演義》大致承襲了這一說法。但在西遊與封神的世界中,面對各種大羅金仙,龍族的地位著實可憐。如在《西遊記》中,王母娘娘的蟠桃上,居然有龍腦鳳髓,不可一世的龍成為諸仙的盤中餐。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龍王)

古人對龍王居住的地方也進行了想象和描述,那就是龍宮。龍宮在小說的描繪中常常以帝王的宮殿為原型。《西遊記》第六十回對龍宮的描寫為:“珠宮貝闕,世不殊。黃金為屋瓦,白玉作門樞。屏開玳瑁甲,檻砌珊瑚珠。”作為宮殿,龍宮中自然也有軍事力量。龍宮將士往往都是擬人化後的水水生物,正如《西遊記》中所出現的:蝦兵、蟹將、鱖都司、鮊太尉、鱔力士、鯿提督、鯉總兵、鱉帥等。

"

引言:

龍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神聖的地位。但我們熟悉的龍王卻並非中國本土產物,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龍王在傳入中國後又有哪些變化呢?隨爛柯人君一起了解一下吧!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敖丙)

一、龍的形象與神龍

龍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一種生物,但在中國人從古自今的觀念中,龍卻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存在。據學者研究,龍崇拜實際來源於歷史早期人類的圖騰崇拜。龍被視作多種圖騰崇拜結合的產物,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有這樣的論斷:“當一個以大蛇為圖騰的氏族融合其他氏族的圖騰後,蛇的形象就發生了變化,有了獸類的腳,馬的頭,魚的鱗片外形,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龍形了。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龍 圖騰)

在歷史早期,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某種神祕力量在起著支配性作用。同時,在原始巫術的宣揚下,這種神祕力量被無限放大。於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特屬的神靈。在人們觀念中,龍被視作一種神通廣大的生物,是江河湖海一切水域中的主宰。在中國古籍中,龍往往生活在深淵或者大海中,掌控著風雨雷電。《山海經》中記載應龍協助皇帝斬殺蚩尤,但耗盡精力無法返回天上,只好留在人間。從此它住在南方,所以導致南方多雨。先民的農業生產十分依靠自然界的庇護,所以神龍成為先民祭祀的重要神靈。若神龍保佑,便可風調雨順。

神龍上天入海,變幻無常,任意穿梭於天上人間,具有無邊的法力。體現於《說文解字》中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而先民面對自然界的凶惡,便希望無所不能的神龍給予他們保護,因此他們祭祀神龍,崇拜龍神,將其視作保護神。龍作為人們所崇拜的神,漸漸也被賦予許多神性和特質。龍可以上天入海、騰雲駕霧,被人們想象為一種神奇的坐騎。而能駕馭龍的人也被視作是神人,如古籍中有御龍氏。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海報)

夏王朝建立者為大禹,而“禹”的本意是一種大蟲,人們將之附會為龍。所以華夏國家在建立之際,就有了天子為龍這種說法。到了周代,龍正式成為了天子權力的象徵,出現了大量帶有龍的紋飾。《詩經·周頌·載見》記載“載見闢王,曰求厥章。龍旗陽陽,和鈴央央。”說明周代祭祖時就已經高舉龍旗。自此,龍便成為帝王象徵。到近代面對西方列強的影響,大清第一次設計國旗時,設計的仍是龍旗。

二、從龍到龍王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翻譯了大量佛經。在佛經中,出現了“龍王”稱呼。“龍王”是大乘佛教中的一個概念,其核心職責是作為護法神保護佛法以及降雨佑護人間。《正法念處經》記載:“龍王屬於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極。”可見,在佛教觀念中,人世間愚笨易怒的人死後會墮入畜生道,墮入此道後只有勤修佛法才能修成正果,從畜生道中解脫飛昇成龍。中國傳統的龍地位高貴,但佛教觀念中的龍地位低下,需要修行贖罪。兩種觀念的碰撞之下,龍的地位發生了新的轉變。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西遊記 四大龍王)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吸收了龍王的形象並對其進一步演化。東晉時道典中就出現了龍王虞淵從海中帶水去人間施雨的故事。在唐代,龍王擺脫了佛教桎梏下刻板的形象,出現了許多擬人化的龍王。最早出現富有人格魅力的龍王是唐代傳奇《柳毅傳》。《柳毅傳》講述了洞庭龍王的女兒嫁於涇川龍王之子,但不久後便遭厭棄受到折磨。被趕出來後,託書生柳毅帶信給父親去解救他。後來洞庭龍王的弟弟錢塘龍王解救回侄女,後幾經週轉,龍女成為柳毅的妻子。

在《柳毅傳》中,洞庭龍王“披紫衣,執青玉”,形象仁厚儒雅。而錢塘龍王“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性格剛烈、脾氣火爆。在唐人的塑造中,每一個龍王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在品格塑造上,有善龍的存在,也有與之相對應的惡龍。龍族社會就像人類社會一樣,有著性格、品質迥異的成員。

三、神話中的龍

《柳毅傳》最早描寫了一個龐大的龍王體系,反映了在當時人們觀念中已經有了龍族的概念。在道教經典和神魔小說的共同塑造下,構建了一個龐大的龍族體系。無論是廣闊的大海,還是小小的水井,都可能有龍王的存在。四海龍王是所有龍王中地位最高的龍王,晚唐的道教經典《太上洞淵說法請雨龍王經》首次提出東南西北海四海龍王的概念。此後,四海龍王的形象不斷出現於傳奇和小說之中。

在明代的小說《西遊記》的塑造下,四海龍王的形象正式定型。吳承恩首次為四海龍王命名,東海龍王名敖廣、南海龍王名敖欽、西海龍王名敖閏、北海龍王名敖順。四海龍王為兄弟,以東海龍王為長。《封神演義》大致承襲了這一說法。但在西遊與封神的世界中,面對各種大羅金仙,龍族的地位著實可憐。如在《西遊記》中,王母娘娘的蟠桃上,居然有龍腦鳳髓,不可一世的龍成為諸仙的盤中餐。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 龍王)

古人對龍王居住的地方也進行了想象和描述,那就是龍宮。龍宮在小說的描繪中常常以帝王的宮殿為原型。《西遊記》第六十回對龍宮的描寫為:“珠宮貝闕,世不殊。黃金為屋瓦,白玉作門樞。屏開玳瑁甲,檻砌珊瑚珠。”作為宮殿,龍宮中自然也有軍事力量。龍宮將士往往都是擬人化後的水水生物,正如《西遊記》中所出現的:蝦兵、蟹將、鱖都司、鮊太尉、鱔力士、鯿提督、鯉總兵、鱉帥等。

神獸到神仙,中國人怎樣看待水中的至尊“龍”?

後人想象的龍宮

文史君說:

龍是中華民族中的重要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的符號。神龍因此自上古時期,就成為先民信仰和崇拜的重要神祗。神龍既作為水神和人們的保護神,同時也是帝王權力的象徵。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經的翻譯,帶來了龍王的形象。而這一形象經中國本土道教神話和小說傳奇的演繹,龍王形象得以擬人化,變得豐富多彩。龍族譜系得以構建,龍宮也成了中國古人對於神祕海底世界的純真想象。

參考文獻:

沈梅麗:《古代小說與龍王信仰》,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林麟:《龍的起源與神話演變》,文史雜誌,2000年第3期。

曾凡:《我國早期龍神崇拜的文化心理探析》,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年第20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