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01榜單總動員

1900年,米其林兄弟去參加了個萬國博覽會,回去後就做了本以旅遊為主題的冊子《米其林指南》。但漸漸冊子的走向偏離了航道,二十六年過後米其林指南開始評星級餐廳,後來成為了行業權威的餐廳認證。

“世界best50佳”有點像米其林,2002年英國著名餐飲雜誌《Restaurant》弄了個小成本業內評選,本沒有想著能做得很大,後來隨著影響力的擴散,“50佳”脫離了雜誌成為獨立且專業的第三方評選機構,被業界賦予了個美稱——美食屆的奧斯卡。

La Liste不一樣,它是一個由法國政府背書、被視作“史上最長”的全球最佳餐廳榜單——上榜餐廳總數在1000家左右。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當然,對於擁有著全球最挑剔的嘴吧的中國人來說,自己家的榜單同樣少,2017年大眾點評推出了全國Top50餐廳的《必吃榜》。誠然,這些榜單是經過專業篩選、評估、認證、發佈才產生的,但每一家榜單攜帶的屬性都截然不同。

米其林因為其評星方式的專業和嚴謹被世界認可,可其評選機制與存在意義近些年卻受到不少懷疑。《費加羅》雜誌的毒舌食評家西蒙說,米其林理應存在於那個人人都還夢想著能融入上流社會談笑風生的年代,它那套在現在的時代早已行不通了。

某種程度來看,其陳舊又充滿危機感的評選規則讓米其林看起來像上個世紀的產物,體系也並不完全適用其他國家。

“50佳”同樣飽受非議,許多人批評此獎主觀、可信度不高,容易受腐敗影響”。比如三分之一的投票人是廚師或餐廳老闆,比如有人覺得它不公正不公平,要求評判人員提供就餐票據來證明自己曾在投票餐廳中用過餐。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也許50佳是公平的,不過這份榜單似乎變了味道,變成了一場與法國人的鬥爭,因為在過去的許多年裡法國餐廳幾乎從未進入過榜單前十,所以法國的La Liste才會被叫作“為法蘭西榮譽而戰”的榜單。而La Liste的評測方式是通過彙總分析許多同行的數據而成,與其他榜單的方式截然不同,它的這種方式雖然能廣闊讀取全球人的口味,但卻不夠專一。

與這三個定位高端餐廳的榜單相比,必吃榜相對來說比較親民、高性價、並且具有“專一”本地化特色,其重心是實實在在放在人身上——即使投入再多也絕不商業化,並要有愛和耐心:拒絕商業話是為了保證榜單的公正,有愛是對用戶的,因為中國人愛吃,最後做榜單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耐心的事情。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比如米其林等榜單更偏向國際人口味,2008年的時候米其林進入中國香港與澳門,然後三年前在上海發佈《米其林上海指南》,但國人都在質疑的是,一家法國公司真的能去評價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國餐飲文化?

比如相較於La Liste的“大雜燴”,必吃榜的數據來源更加準確與聚焦——大眾點評16年沉澱下的海量點評大數據基礎,能做很多過去傳統評選方法做不了的事。這種方式就相當於專業評委一年12個月,每個月都去店裡很多次,體驗所有的環境,點所有的菜,反反覆覆。這樣的數據某種程度來說更加穩定,更能體現餐廳質量。

再比如三年時間即使經歷過不認可與懷疑,必吃榜也堅持了下去,這當中最直觀的是態度的轉變。第一年商戶說:你是不是騙子,收我錢?第二年他們說:哎呀,我很想知道你的規則是什麼,我很想上榜。第三年都想“潛規則”,大眾點評不得不在內部專門設立一個安全委員會防止內部腐敗,守護榜單的公信力。

02飲食榜單為何出現?

每一份榜單的誕生都不是偶然,就像每一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使命一樣,比如La Liste的出現更像是為了捍衛法國人的榮譽。而如果說以前榜單的出現是單純為了向人們傳遞餐廳信息,那現在榜單則是多維度作用下形成的。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首先,時代維度。第三次科技革命讓互聯網包裹了整個世界,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就是一個信息爆炸的大數據時代,碎片化的信息佔據了我們的日常。就像紀錄片《信息時代》裡有一句話形容的,每個人都成為了媒體,每個人都是一個終端。

這種爆炸帶來了好處,也不可避免帶來副作用。比如對大量新聞讀取時的麻痺與質疑,人大新聞學教授陳力丹就曾說,現在是新聞最多的時代,也是新聞最差的時代,我們似乎更容易看見“真相”,但追究真相更難。

而經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有時會遇到選擇過載效應,即在面臨太多選擇時它會削弱人們的決策能力。去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84.7%的受訪者自稱現在有選擇困難症。其中,受訪者裡面最容易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是購物(54.0%),其次便是吃飯時選餐廳和菜品(53.4%)。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第二維度是行業,即餐飲企業經營中的痛點毫無疑問餐飲是一個殘酷的行業,有人曾用一句話來形容這種慘狀:穿西褲進去穿褲衩出來。根據中國餐飲行業市場報告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國餐飲業的月倒閉率高達10%,年複合倒閉率超過100%。換句話說就是,開了多少家餐廳,就有多少家餐廳關門。

比如有時候好的餐廳走向消亡其實因為競家的惡意營銷。去年夏天成都春熙商圈的某小吃店,每天門口都在排長隊,後來經過記者的明察暗訪得知,其門口的長隊中有7人一整天都在重複排。

有網友評價:我排過最長的隊,全是托兒的隊。

還有給惡意差評的,有報告指出近年來原本活躍於網購平臺的職業差評師們已經將目光放在了餐飲業。專業的手法,團伙作業,自導自演衍生出一條“付費刪差評”產業鏈,刪除1條差評被曝要260元。有新聞報道,職業差評師靠勒索商家賺黑心錢月收入能高達8萬。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最後是生活消費維度,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出境遊這幾年火得不像樣。到處都是喜歡獵奇的人,中國遊客的境外旅遊總額消費在許多報告中已經好幾年高居世界出境遊消費榜首了。

韓國,泰國,日本,馬爾代夫,越南等則成了出境遊的最熱門目的地,網上甚至有人戲稱:“有時候出國旅遊到了每個鄰國的首都,卻發現四周幾乎都是中國人,除了地點不同以外,還以為回到了國內。”

而反過來,中國也在老外心中成為最佳旅遊地。旅遊聖經《孤獨星球》印度版曾將外國人最心儀的“2015文化旅遊目地獎”頒給了我國,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也顯示,中國是世界四大旅遊目的地之一。

出境與入境背後,隱藏著的是對異國飲食消費的迷茫與未知:你不知道這個國家這個城市的本地特色是什麼,你也不知道在當地性價比最高餐廳是哪家。“旅遊中如何找到好吃又不坑的餐廳,是每一位旅人的夢想。”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所以餐飲榜單的出現,是必需也是必然。幾天前點評發佈了2019大眾必吃榜,其中有一項數據佐證是:2018年必吃榜總體流量上漲503%,2018年上榜商戶日均到店簽到數年同比增加74%,瀏覽曝光量同比增加681%。

從這些數據我們不難發現,餐飲榜單已經成為找店效率第一的內容形式。

當然,對用戶而言榜單的價值除了降本增效還有更多,就像必吃榜今年新增了五個外海城市東京、大阪、新加坡、曼谷、首爾與必吃街。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其中,城市都是近些年境外遊最火熱國家的明星城市,而必吃街則是用戶去了以後,能夠一站式地享受這座城市的美食,近距離感受城市文化氛圍。而這些能讓用戶能在解決就餐困難的同時,升級其消費體驗與消費品質。

03背後的經濟學

那麼問題來了,對商戶而言榜單會有經濟價值嗎?2018年必吃榜上榜商戶線上交易總額增長51%,店均異地流量提升108%,同時,一家餐廳上榜後還會帶動所在品牌的所有分店流量增長,以去年十一假期為例,上榜品牌的所有分店平均線上流量同比提升了94%。

而一家餐廳上了榜單後,達到其10年的數據新高更是常有的事,能在流量導入的同時帶動提升品牌,雖然那不是人人都能上的榜,但卻是人人都想上的榜。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餐飲業是我國三大產業之一,某種程度上可以帶動一個城市GDP的上升,比如中國最會吃的城市成都,其飯店多達15萬家,GDP則排名全國第二。可以想象餐飲榜單帶來的經濟效應會對城市消費起到提升作用,而當飲食與城市文化相結合時,其經濟價值也會凸顯

就像必吃街就是在打造屬於城市自己的獨特美食文化卡片促進消費增長,在帶動其他業態發展、提升綜合性消費價值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場景上的擴列,畢竟現在人們的消費行為正在從單一餐飲場景不斷向購物物、周邊遊、酒店、親子等綜合場景轉移發展。

聚焦整個行業環境與消費環境,榜單也起到了很好的規範與提升品質的價值。必吃榜的榜單拒絕飢餓營銷、惡性競爭,餐廳都是經過嚴苛制度評選出來的,能實現真真正正讓商戶通過食物,贏取好口碑和消費者。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最後在行業趨勢上,榜單能很好的洞察出消費趨勢進而帶動升級整個行業。比如智研資訊網發佈的《2019-2025年中國餐飲業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說,新的餐飲消費呈現極致化趨勢,小品類逐漸崛起,把一個單品類做到極致化成為新的趨勢。

隨後必吃榜通過榜單利用大數據分析出來的行業洞察中,同樣把“單品經濟”作為今年的關鍵詞之一。

同時必吃榜還洞察出另外四個經濟,首先品質經濟,榜單中人均200-250元的消費增長161%,250-300增長217%,毫無疑問消費者們對美好品質生活存在深深的嚮往,越來越多的人是在品質消費而不是價錢消費。

其次夜間經濟,你可能不會知道,現在8-11點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受到熱烈歡迎的消費時間,比如夜宵,燒烤,串串香等。有人還開玩笑說,這個增長是因為90後都開始熬夜了。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最讓人意外的是他經濟。去年朋友圈刷屏了一份消費市場的價值排序,在專家心中消費市場的價值是:少女、兒童、少婦、老人、狗、男人。是的,他排在最後面。可事實上他經濟正在悄悄擠入人們的視線,比如去年618的時候美妝消費中“他用戶”比上一年同期增長61%,比如今年上半年必吃榜中男性角色的增速首次超過了女性,這個增長高達200%。

最後是綜合經濟,也就是必吃街誕生的原因。單一消費行為正在被拋棄,取而代之是綜合場景的消費升級,就像在必吃榜上榜餐廳、商戶500米的範圍內購物,其中周邊有酒店、親子的餐廳年同比漲幅相對來說更加大,更加可觀。所以大眾點評今年同時啟動必吃、必玩、必住、必逛以及必吃街,想通過綜合消費的場景體驗滿足年輕人新的追求。

畢竟,誰不喜歡一條龍服務呢?

吃貨經濟學:飯桶很能吃 吃貨很會吃

而每一個洞察每一個關鍵詞,都可以成為餐廳的增長點和餐飲業升級的著力點。比如夜間經濟可以讓商戶更多思考如何在夜晚延長營業時間,推出適合晚上體驗的菜品,或讓餐廳更有夜宵的氣氛;比如他經濟此前被嚴重低估,此後不可忽視等。

所以有人才會說,有的飯桶相當於吃貨,但吃貨卻不一定是飯桶,兩者的根本區別在於,飯桶很能吃,吃貨很會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