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食為介 成都“對話”世界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1990年,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主題進行演講時,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總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一處理不同文化關係的十六字“箴言”,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最終實現世界文化的共同繁榮。

其後的數十年間,每當談論到我們該如何看待文化差異的時候,這十六個字總是被提及。今天,我們在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的主題上,也看到了它們的身影,“食美尋香 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

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配套活動,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也肩負著推動亞洲和世界各國文明交流的使命。而這一次的文化交流,成都的切入點是美食,用美食做媒介,來“對話”世界。

“民以食為天”,文明對話,可以上升為嚴肅的宏大敘事,也可以落腳到一盤菜、一頓飯、一盞茶。因為美食之中,有水土風物與民俗人情,也有文化信仰和生活態度,吃著、聊著、感受著,思索著,人們會對於“他者”的文明,多一份活色生香的具象瞭解。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飲食文化,煙火三千年的成都,和美食搭檔,無疑是天作之合。這座全亞洲第一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正在創造國際美食之都。在這裡,數以十萬計的餐館,以萬計的川菜館、火鍋店和小吃店,涵蓋了中國八大菜系以及全球多種餐飲品牌,烹飪出無與倫比的味蕾盛宴。

以美食為介 成都“對話”世界

而盛宴的大門,一直敞開著,以友好和熱情的姿態迎接著八方來客。這是成都這座城市樂觀包容、開放友善的精神內核所決定的。位於南北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點交匯點的成都,自古以來和中國各地以及亞歐大陸的多個國家就有著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如今也在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以美食為媒介的多元文化對話,與城市兼容幷蓄的內涵交融,輝映出美食節流光溢彩的效果。

酒店裡、餐館中、街巷上,甚至博物館裡,你能看到膚色各異、髮色各異和語言各異的人們,在麻辣火鍋、日本壽司、韓國泡菜、印度咖喱的世界裡,穿梭、品嚐、交談,臉上帶著或是驚奇或是滿足的表情。

你能看到不同國家文化相互碰撞的影響。比如27歲的波蘭小夥菲利普要吃中辣火鍋,唱川話版rap;29歲的澳洲小哥Darsylee會做川菜,最愛甜椒肉絲宮保雞丁;泰國主廚刀哥說冬陰功湯發源於四川;以色列“國廚”在春熙路掌勺;韓國老闆yang yongjin帶來韓國傳統菜,要讓家鄉美食走出去……

“美食像一座橋樑,從這裡你能夠理解到不同的文化。”人們常常這樣比如美食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事實上,不只是理解了個性,在理解當中,我們也懂得了尊重差異、和睦相處,最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對話、理解、尊重、共生、繁榮,這是今天我們以美食為媒介,對話世界的目的。我們希望和亞洲國家的城市,和世界城市一起實現合作共贏,創新發展。亞洲美食的饕餮盛宴已經結束了,而我們這座城市和世界文明的對話永不落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