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簡介:

酈波

"

作家簡介:

酈波

青園|酈波: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文化嘉賓,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著有《五百年來王陽明》《唐詩簡史》《宋詞簡史》《人生自有境界》《詩酒趁年華》《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酈波品讀千古唯美情詩》等。其中,《五百年來王陽明》榮獲央視“2017中國好書”,《唐詩簡史》入圍央視2018“中國好書”60強。

內容簡介:

"

作家簡介:

酈波

青園|酈波: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文化嘉賓,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著有《五百年來王陽明》《唐詩簡史》《宋詞簡史》《人生自有境界》《詩酒趁年華》《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酈波品讀千古唯美情詩》等。其中,《五百年來王陽明》榮獲央視“2017中國好書”,《唐詩簡史》入圍央視2018“中國好書”60強。

內容簡介:

青園|酈波: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最是人間留不住》是酈波繼《人生自有境界》《詩酒趁年華》之後推出的“品詩詞與人生”系列的又一力作。酈波精選18首經典古詩詞,講述詩詞帶給我們的真、善、美。

在書中,你可以與李商隱共剪西窗燭,話巴山夜雨;與納蘭容若、王國維感慨最是人間留不住,當時只道是尋常;還可以與陸游同坐,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與潘閬一同觀潮,看弄潮兒勇立潮頭;更能夠與于謙、況鍾、秋瑾攜手,兩袖清風為人民,拋熱血只為家國……

"

作家簡介:

酈波

青園|酈波: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專業博士,國內首位文牘學研究方向博士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全民閱讀形象大使,《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文化嘉賓,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著有《五百年來王陽明》《唐詩簡史》《宋詞簡史》《人生自有境界》《詩酒趁年華》《是為彼此 來此人世——酈波品讀千古唯美情詩》等。其中,《五百年來王陽明》榮獲央視“2017中國好書”,《唐詩簡史》入圍央視2018“中國好書”60強。

內容簡介:

青園|酈波: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最是人間留不住》是酈波繼《人生自有境界》《詩酒趁年華》之後推出的“品詩詞與人生”系列的又一力作。酈波精選18首經典古詩詞,講述詩詞帶給我們的真、善、美。

在書中,你可以與李商隱共剪西窗燭,話巴山夜雨;與納蘭容若、王國維感慨最是人間留不住,當時只道是尋常;還可以與陸游同坐,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與潘閬一同觀潮,看弄潮兒勇立潮頭;更能夠與于謙、況鍾、秋瑾攜手,兩袖清風為人民,拋熱血只為家國……

青園|酈波:我們為什麼要讀詩?

《一天·一生》是酈波的首部個人詩集。收錄99首酈波原創詩作,分為5輯,每一首都是酈波親自選定。每首詩篇幅都非常短小,最精華的內容用最簡潔的文字呈現,便於讀者隨時隨地閱讀。

在酈波的詩裡,只有一個主角,就是“你”。現在,為“你”寫詩的酈波來了,你,準備好了嗎?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我只與你惺惺相惜。”

今年八月,酈波的首部個人詩集《一天·一生》由學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時出版的,還有他品評詩詞的力作《最是人間留不住》。

作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詩詞大會》文化嘉賓,品讀詩詞、解讀傳統文化,是酈波一直以來出書的重要主題。他在自我介紹中寫道:“我是酈波。我是課堂上的一個教書匠,是《詩詞大會》《成語大會》上的滄溟先生,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修行者,也是一個和你一樣愛生活、愛讀書、愛詩詞的普通人。”

在《最是人間留不住》一書的序言中,酈波引用莊子的話解釋了“詩詞到底有什麼用”,那就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詩詞具有撫慰心靈的力量

酈波認為,歷代前賢,志士仁人,莫不從一首詩、一句詞裡重塑過精神世界裡偉大的“自我”。正是因為有精神世界的人格追尋,才終於成就現實世界的人格魅力。

“在詩詞大會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白茹雲的大姐。場上我稱她為大姐,董卿和康老師也跟著叫大姐,結果她還不樂意了,說其實自己很年輕,比我們都小。這時董卿說的一句話代表了我們的心聲:‘這聲大姐喊的不是年齡,是我們的敬重!’”

就是這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子,她務農為生、家境清貧、病痛折磨、現實沉重,但她始終過著“詩意的人生”。

白茹雲六年前就被查出了淋巴癌,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微薄,家中經濟拮据,為治病欠下很多債。弟弟自小腦中生瘤,一發作就拼命抓頭,為了照看、安撫弟弟,她開始為弟弟唸詩、唱詩,由此走上了熱愛詩詞的道路。在生活的重重重壓面前,白茹雲一路走來,卻沒有絲毫的沮喪與埋怨,她說因為有詩詞一路陪伴,她喜歡那句“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酈波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十六歲的中學生薑聞頁,在賽場失利後,在他人咄咄逼人的氣勢下,她淡定地說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懷有顆喜愛詩詞的初心,又何須輸贏和勝負來鑑定我對詩詞的熱愛。”那一刻,酈波忍不住評價說:“詩者志也,詩者心也,在我眼裡,你才是真正的贏家!”

還有武亦姝,還有陳更,還有曹羽,還有彭敏,還有北師大校園裡的“快遞小哥”,還有油田鑽井平臺上的“詩詞男神”……還有很多很多這樣平凡卻優秀的人,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他們用詩詞盪滌著靈魂,讓世人看到即使在現實的重重迷惑中,仍有詩意的棲居,就在你我身旁。

在酈波看來,詩詞從來不是決定輸贏、彼此攻擊,甚至提供炫耀的資本。詩詞只給人以修養,給心靈以港灣,給靈魂以芬芳。所以詩詞是一種撫慰心靈的力量、塑造精神的力量、滋養靈魂的力量。

那麼,這種撫慰、塑造與滋養,該從哪裡開始呢?

酈波認為是審美,“讀出詩歌背後的美,讀出文字背後的靈魂與人生,或豪放,或婉約,或精緻,或壯闊,讓我們的心隨之律動,與之交融,享受這樣一段有關詩詞的美的歷程。”一個人不可能經歷所有的生活,但一顆心卻可以感受所有的靈魂。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最是人間留不住》的書名來自王國維《蝶戀花》中的名句:“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詞雲: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據學者考證,這首《蝶戀花》應為光緒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的春天,王國維長期在外奔走,終於回到家鄉海寧,重新見到與自己相隔多年的髮妻莫氏而作。

王國維先生是一代國學大師,和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並稱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金石學、甲骨文、考古學等非常多的領域成就卓著。可是王國維的成才之路卻異常艱辛,王國維和徐志摩、穆旦、金庸都是同鄉,是浙江海寧人。但王國維家世代清寒,小的時候,為了中秀才而苦讀,可是鄉試卻屢試不中,遂於“戊戌變法”風氣影響下,徹底放棄科舉考試。

王國維十九歲時娶妻莫氏,當時他因為甲午戰敗的刺激,一心想去日本留學,可是他的父親卻堅決不同意,王國維只好謹遵父命,先成家立業。莫氏過門之後,雖然身體狀況不是很好,但卻與王國維感情甚篤。可是王國維為了心中的理想,最終踏上了漫漫求學與治學之路,而且一去十年光景。其間,雖然也偶爾回家與莫氏團聚,但終究離多聚少,竟致莫氏相思成疾,斯人憔悴。

當日的別離,辜負了大好的春光,那千絲萬縷的怨恨,如今卻無法消除。於是他脫口而出:“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這大概是人世間最淺白,卻也最沉痛的感慨了。人間啊人間,在這人世間最留不住的便是那鏡中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和那離樹飄零的落花。

就在王國維寫下“最是人間留不住”之後,第二年他的父親病逝,再一年他深愛的髮妻莫氏也病逝了,到了第三年他的母親也相繼病逝。

王國維幾乎是自學成才,成為一代大家。後來他應該是出於對華夏傳統文明的認知與堅守,在清王朝覆滅之後卻受命任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1925年,清華大學聘王國維為國學院四大導師,王國維還是在請示溥儀之後才就任的。1927年的6月1日,清華國學研究院第二班畢業,當日中午王國維還參加研究院師生敘別會,午後還拜訪了陳寅恪先生。6月2日早晨,一切如常的王國維先生由清華校園乘車來到頤和園,步行至排雲殿西魚藻軒前,自沉昆明湖,卒年五十一歲。

在《最是人間留不住》一書中,酈波感慨道:“可惜這樣的人間,留不住那樣偉大的王國維。”

深情書寫“雲水情詩”

酈波愛讀詩,愛寫詩,多年來,創作了大量原創詩歌。在此之前,他的詩雖未出版,卻已有一個浪漫的名字——“雲水情詩”。《一天·一生》,便是“雲水情詩”的首次結集出版。

所謂“情詩”,並不單指愛情,確切地說,是以深情書寫的詩歌。正如酈波所說:“每一句說不出口的深情,都藏在詩詞裡。每一種讀不懂的人生,都刻在文字裡。”

為了更好地督促自己寫詩,開通微博之後,酈波堅持每日一詩,幾乎沒有中斷,至今已堅持了9年。

《一天·一生》共收錄99首原創詩作,每一首都是酈波親自選定,力求精品呈現,不枝不蔓。選定99首,既表達了自己在詩歌創作道路上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初心堅持,也表達了對9年來不斷鼓勵支持自己的讀者長長久久的情意。

酈波曾說:“詩詞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靈魂藉以安身的地方。”對於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的酈波來說,寫現代詩是駕輕就熟的,但是他卻不甘於此。在每一首原創詩歌的背後,酈波都傾注了大量的情感,但他的詩歌語言卻並不佶屈聱牙,反而平白如話。

比如在《與你》這首詩中,酈波寫道:“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我只與你惺惺相惜。”那凝練簡潔的詩句,寫出了很多人心中有、口中卻無的深情。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詩集,而是集結了酈波多年創作心血、剖心自白的一封情書。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