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對劉備的印象來自於《三國演義》,但是我們會發現劉備在提出主張和實際行動上卻是道貌岸然,他本打著“天下為公”的旗幟,但是卻利用劉璋對自己的信任,偷取了益州,這也讓他早年積累的口碑喪失殆盡。為他後來孫劉聯盟的破裂,失去荊州等埋下了伏筆。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戰略導師諸葛亮

我們知道劉備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到處寄人籬下,先是曹操,後是劉表。眼看40多歲,沒有建立任何的功業,但是在他46歲的時候遇到了26歲的諸葛亮,兩個人依照《隆中對》對劉備進行了戰略規劃。先立足荊州,然後進軍巴蜀,依靠天府之國,進可攻,退可守,以此為基地,三分天下。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我們很多人覺得這個《隆中對》是諸葛亮給劉備私人定製的,其實不是,這是當時精英分子的共識。魯肅也曾經為孫權做過類似的戰略,即佔領荊州、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兩湖及雲南四川地區,與曹操政權相抗衡,依靠長江的天險,能夠劃江而治。為什麼都有這個共識呢?荊州和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交通便利,水路發達能獲取足夠的稅收及兵源。而且這些地區具有環山的地形,與平原地區相比,防守面積小,更容易用少量兵力據守。

而且通過益州可以直接達秦川,從而逼近曹操的中原地區;另外一方面可以從荊州威脅到洛陽,當時洛陽是曹操戰備物質的大本營,這些都是曹操軟肋。我們的戰略目標有了,但是實施路徑呢?我們在《隆中對》中沒有看到,也就是說這個宏偉的藍圖沒有按照SMART原則,進行目標的量化,這導致劉備在實施這一計劃的時候有些“不擇手段”。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吃相難看的劉備

如果說佔領荊州可以說的過去,因為劉表和他兒子都已經去世,劉備作為“皇家血脈”有合法繼承的權力。但是益州就不是了,當時益州受到張魯的威脅,劉璋請劉備過來幫忙,沒想到引狼入室,不但沒有解除張魯的威脅,而且還勾結劉璋的部下,取下了成都。而劉備向來打的口號都是漢室宗親,匡扶漢室,而此時赤裸裸的進攻自己的宗親。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三國演義》裡放大了赤壁之戰中,劉備所發揮的作用。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主導權在孫權那裡,孫權也對劉備十分信任,荊州四郡之中三郡讓給劉備,讓他有立足之地。整個東吳都是貴族聯盟,多一個劉備也是多多益善,但是整個聯盟是以信用為基礎的。孫權也非常重視荊州與益州,曾經提議和劉備一起討伐張魯,然後再接著攻打劉璋。但是劉備告訴孫權,說自己不能攻打同宗的劉璋,應該聯合劉璋一起討伐曹操。但是回過頭來就奪取益州,這讓孫權對劉備產生懷疑,對其振振有詞的匡扶漢室,保持懷疑。同時也為孫劉從聯盟,埋下了對抗的伏筆。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劉備在取得益州以後,因為整個軍團缺乏物質獎勵,因此縱容官兵進行搶劫,這是很多戰爭的慣例。先說劉備的軍團組織,類似於歐洲的僱傭軍,遊走在各方勢力之間,當各地給出合理報價後,就會出兵攻打,包括赤壁之戰。

僱傭軍劉備

但是這次出兵益州,是攻打僱主,是沒有佣金的戰爭,那麼如何激勵團隊呢?只能縱容軍隊的搶劫。在戰場上沒有充足後備補給的時候,往往採用這種形式,我們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戰爭中經常可以看到,曾國藩縱容湘軍搶劫三日,三日之後再有搶劫行為,當軍法處置。在清朝發不出軍餉,那些湘軍的動力只能搶劫了,當年湘軍攻下安慶的時候,大量湘軍把搶劫的銀兩運回家購買田產。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劉備在趙雲的勸說下,才停止搶劫,但是此時已經大失民心。更為過分的是,他把劉璋軟禁並帶到荊州,這樣讓原益州的貴族對劉備十分不滿。雖然東漢王室沒落,但是各地勢力還是依靠原貴族統治著,比如當劉備想當漢中王的時,讓天子授予這條路已經被堵死,因為被曹操實際控制著,另外一個就是各地諸侯的承認,可是因為劉璋的事情,讓各地貴族都劉備非常不滿。

在孫權偷襲荊州之後,劉璋便被東吳很好的安置,利用劉璋的影響力,策動反劉備的勢力。和孫權關係破裂以後,孫權要求劉備讓出原先借的荊州三郡,為此重兵壓境。而曹操也看到益州的重要性,厲兵秣馬準備攻打益州,此時劉備腹背受敵,只能選擇與東吳談判,重新劃定勢力範圍。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三國演義》中關羽自作主張佔領襄陽,但是我們看地圖就可以發現,襄陽是漢中與荊州的關鍵點,漢水順流而下直達荊州,很難說沒有諸葛亮的戰略意圖。而此時劉備與孫權的信任關係已經破裂,在關羽攻打襄陽的時候,呂蒙偷襲得手,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此時諸葛亮的整個《隆中對》戰略被打破。

關羽被殺之後,曹丕稱帝,在天下把目光重新寄託在劉備身上的時候,他卻選擇了稱帝,把國號定為漢。他給出的理由是漢獻帝已經被害,天下無主,這是多麼幼稚的謊言,我覺得劉備自己都不信。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劉備失敗的原因

我們看劉備夷陵之戰是軍事上的失敗,實際在討伐東吳過程中,益州已經開始叛亂,即使沒有火燒聯營,劉備也要回去鎮壓叛亂。益州的叛亂應該能讓劉備明白,雖然漢獻帝退位,但是隻要強調曹魏篡漢,我們就是正義的一方。劉備這個漢室的宗親就能夠扛起反魏的大旗,然而此時卻貿然稱帝,與曹魏有什麼區別呢?

劉備為什麼要為去攻打東吳,而不是討伐曹魏呢?這與我上面講的劉備軍團性質有關,他們類似於歐洲的騎士團。騎士團是歐洲十字軍東征過程中產生的極端宗教組織,他們依靠狂熱的信仰,以及不斷的掠奪,來維持整個騎士團的運轉,一旦信仰崩塌或者戰爭停止,都會導致騎士團的解散。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當時蜀漢人口總計94萬人,而常備兵力10萬人。而魏國是440萬人口,常備軍40萬人。可以看出來,實力差距非常大,但是劉備的軍團還必須要戰鬥下去,因為他們依靠搶奪,來維持整個國家機器的運轉。而且騎士團還有個特點,崇尚兄弟情義,為了保持自己的信仰,必須做到有仇必報。

為你揭開劉備失敗的歷史真相

後期諸葛亮也是沿用騎士團的軍國主義文化,必須保持整個國家的戰鬥狀態,才能讓這個騎士團不散掉。諸葛亮在蜀漢採用嚴刑峻法,國家一切為戰爭機器服務,而且整個蜀漢都在灌輸,一定要北伐,北伐代表了天命與道義,是所有人的終身使命。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差距如此懸殊的蜀漢,能夠與魏國僵持那麼多年。

這種拿整個國家進行窮兵黷武的行為,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在諸葛亮死後,蜀漢失去了這種強控制力,整個國家的精神信仰也隨之坍塌。在公元263年,面對進攻的魏軍,整個國家失去了往日戰鬥力,投降魏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