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
"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有一個典故:

“身在曹營心在漢”,

意指人雖然為對立方(曹營)效力,但心裡卻是忠於原來的陣營(劉備或者漢室)。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典故適用於三個人:

  • 關羽,曾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俘虜,雖然為曹操立下戰功,卻最終離開曹操追尋劉備;
  •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而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卻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 荀彧,為曹操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第一功臣,卻因為效忠漢室而反對曹操進封“魏公”,在看到大勢不可逆之後,最終抑鬱而死。

本文將談談徐庶,這個往往被人忽視的謀士,他因為推薦了兩個人,從而左右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任俠徐福,胸有大志

"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有一個典故:

“身在曹營心在漢”,

意指人雖然為對立方(曹營)效力,但心裡卻是忠於原來的陣營(劉備或者漢室)。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典故適用於三個人:

  • 關羽,曾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俘虜,雖然為曹操立下戰功,卻最終離開曹操追尋劉備;
  •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而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卻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 荀彧,為曹操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第一功臣,卻因為效忠漢室而反對曹操進封“魏公”,在看到大勢不可逆之後,最終抑鬱而死。

本文將談談徐庶,這個往往被人忽視的謀士,他因為推薦了兩個人,從而左右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任俠徐福,胸有大志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於寒門,潁川郡長社縣人。

他年輕時,尚義任俠,遊走於江湖,喜好結交朋友。

一次,徐庶為他人報仇而殺人,然後把白色土摸在臉上,披散頭髮逃亡,卻不幸被官吏抓住。

官吏將徐庶綁在市集的柱子上,問他姓名,徐庶不答。

於是,官吏擊鼓彙集民眾,讓人辨認,但由於平日裡,徐庶俠義精神被人們欽佩,所以無人相認。

後來,徐庶的江湖朋友們將他救走,他在感激之餘,下定決心棄武從文,開始鑽研學問,四處求學。

公元191年,時值董卓在都城禍亂朝政,導致中原地區烽煙四起,徐庶便和同鄉石韜一起前往荊州,並因此結識了諸葛亮等青年才俊,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

10年後,劉備在汝南被曹操擊敗,來到荊州投奔劉表。

徐庶素來仰慕劉備名聲,因此前往自薦,劉備喜愛徐庶之才,因此將他留下,並非常器重他。

此時,徐庶算是終於結束了任俠、求學經歷,正式出仕於劉備。

一生推薦兩人,左右三國曆史

"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有一個典故:

“身在曹營心在漢”,

意指人雖然為對立方(曹營)效力,但心裡卻是忠於原來的陣營(劉備或者漢室)。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典故適用於三個人:

  • 關羽,曾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俘虜,雖然為曹操立下戰功,卻最終離開曹操追尋劉備;
  •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而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卻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 荀彧,為曹操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第一功臣,卻因為效忠漢室而反對曹操進封“魏公”,在看到大勢不可逆之後,最終抑鬱而死。

本文將談談徐庶,這個往往被人忽視的謀士,他因為推薦了兩個人,從而左右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任俠徐福,胸有大志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於寒門,潁川郡長社縣人。

他年輕時,尚義任俠,遊走於江湖,喜好結交朋友。

一次,徐庶為他人報仇而殺人,然後把白色土摸在臉上,披散頭髮逃亡,卻不幸被官吏抓住。

官吏將徐庶綁在市集的柱子上,問他姓名,徐庶不答。

於是,官吏擊鼓彙集民眾,讓人辨認,但由於平日裡,徐庶俠義精神被人們欽佩,所以無人相認。

後來,徐庶的江湖朋友們將他救走,他在感激之餘,下定決心棄武從文,開始鑽研學問,四處求學。

公元191年,時值董卓在都城禍亂朝政,導致中原地區烽煙四起,徐庶便和同鄉石韜一起前往荊州,並因此結識了諸葛亮等青年才俊,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

10年後,劉備在汝南被曹操擊敗,來到荊州投奔劉表。

徐庶素來仰慕劉備名聲,因此前往自薦,劉備喜愛徐庶之才,因此將他留下,並非常器重他。

此時,徐庶算是終於結束了任俠、求學經歷,正式出仕於劉備。

一生推薦兩人,左右三國曆史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投靠劉備以後,開始施展才華,練兵安民,劉備經常單獨向他請教天下形勢。

公元202年,曹操北渡黃河以攻擊河北袁尚,荊州劉表見此,便派遣劉備率軍北伐,直指許昌。

劉備率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離許昌不遠的葉縣,曹操見到後方有變,便調夏侯惇、于禁、李典三將領兵抵抗劉備,於是,曹劉兩軍在博望坡對峙。

此後,徐庶輔佐劉備設計,在博望坡成功伏擊夏侯惇軍隊,在勝利後又因兵少而主動脫離戰場。

這是徐庶效力劉備後,劉備軍隊第一次戰勝曹操軍隊,雖然此戰史書中並未提及徐庶,但是作為劉備首席謀士,他必定對此戰多有謀劃,由此可見他的才能。

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隱居南陽的諸葛亮,劉備在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此便開啟了屌絲逆襲之路。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徐庶)謂先主(劉備)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徐)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諸葛)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就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的第一個人,他為劉備規劃了《隆中對》戰略,聯孫抗曹,先佔荊州,後奪益州而三分天下,為三國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興兵南征,由於荊州劉琮投降曹操,駐守樊城的劉備只得率眾南行,卻在長阪坡被曹軍追上,徐庶母親在戰亂中被曹軍俘虜。

徐庶為了保全母親,不得已而離開劉備,與同鄉石韜一起前往投奔曹操。

雖然徐庶感激劉備的信任,曾有不為曹操獻一策的想法,但他卻向曹丕推薦了一個人,從而影響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有一個典故:

“身在曹營心在漢”,

意指人雖然為對立方(曹營)效力,但心裡卻是忠於原來的陣營(劉備或者漢室)。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典故適用於三個人:

  • 關羽,曾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俘虜,雖然為曹操立下戰功,卻最終離開曹操追尋劉備;
  •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而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卻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 荀彧,為曹操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第一功臣,卻因為效忠漢室而反對曹操進封“魏公”,在看到大勢不可逆之後,最終抑鬱而死。

本文將談談徐庶,這個往往被人忽視的謀士,他因為推薦了兩個人,從而左右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任俠徐福,胸有大志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於寒門,潁川郡長社縣人。

他年輕時,尚義任俠,遊走於江湖,喜好結交朋友。

一次,徐庶為他人報仇而殺人,然後把白色土摸在臉上,披散頭髮逃亡,卻不幸被官吏抓住。

官吏將徐庶綁在市集的柱子上,問他姓名,徐庶不答。

於是,官吏擊鼓彙集民眾,讓人辨認,但由於平日裡,徐庶俠義精神被人們欽佩,所以無人相認。

後來,徐庶的江湖朋友們將他救走,他在感激之餘,下定決心棄武從文,開始鑽研學問,四處求學。

公元191年,時值董卓在都城禍亂朝政,導致中原地區烽煙四起,徐庶便和同鄉石韜一起前往荊州,並因此結識了諸葛亮等青年才俊,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

10年後,劉備在汝南被曹操擊敗,來到荊州投奔劉表。

徐庶素來仰慕劉備名聲,因此前往自薦,劉備喜愛徐庶之才,因此將他留下,並非常器重他。

此時,徐庶算是終於結束了任俠、求學經歷,正式出仕於劉備。

一生推薦兩人,左右三國曆史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投靠劉備以後,開始施展才華,練兵安民,劉備經常單獨向他請教天下形勢。

公元202年,曹操北渡黃河以攻擊河北袁尚,荊州劉表見此,便派遣劉備率軍北伐,直指許昌。

劉備率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離許昌不遠的葉縣,曹操見到後方有變,便調夏侯惇、于禁、李典三將領兵抵抗劉備,於是,曹劉兩軍在博望坡對峙。

此後,徐庶輔佐劉備設計,在博望坡成功伏擊夏侯惇軍隊,在勝利後又因兵少而主動脫離戰場。

這是徐庶效力劉備後,劉備軍隊第一次戰勝曹操軍隊,雖然此戰史書中並未提及徐庶,但是作為劉備首席謀士,他必定對此戰多有謀劃,由此可見他的才能。

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隱居南陽的諸葛亮,劉備在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此便開啟了屌絲逆襲之路。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徐庶)謂先主(劉備)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徐)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諸葛)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就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的第一個人,他為劉備規劃了《隆中對》戰略,聯孫抗曹,先佔荊州,後奪益州而三分天下,為三國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興兵南征,由於荊州劉琮投降曹操,駐守樊城的劉備只得率眾南行,卻在長阪坡被曹軍追上,徐庶母親在戰亂中被曹軍俘虜。

徐庶為了保全母親,不得已而離開劉備,與同鄉石韜一起前往投奔曹操。

雖然徐庶感激劉備的信任,曾有不為曹操獻一策的想法,但他卻向曹丕推薦了一個人,從而影響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曹操見到徐庶,欣賞他的才學,便讓他擔任愛子曹衝的老師,教導曹衝學問。

然而,幾個月之後,曹衝得重病而亡,這讓徐庶十分悲傷,從而向曹操表達了歸隱的想法。

曹操擔心徐庶離去後會再次輔佐劉備,便先假意答應,後令曹丕派人追殺徐庶。

然而,曹丕由於欣賞徐庶才學而不願意痛下殺手,便將消息透露給徐庶。

徐庶得知此事後,感激曹丕,便向曹丕推薦了司馬懿,這便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第二個人。

雖然徐庶死裡逃生,但也不敢再提歸隱之事,終生效力於曹魏,卻因不願盡力輔佐而不能官居高位,最終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司馬懿在輔佐在輔佐曹丕後,為曹丕爭得世子之位,立下大功。

在曹丕去世前,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因此,在魏明帝曹叡時,司馬懿便開始掌握兵權,在抵抗諸葛亮北伐中立下許多功勞。

曹叡死後,司馬懿更是成為託孤重臣,並在與曹氏宗室的政權中,取得了最終勝利,使得曹魏軍政大權盡掌握在司馬懿一人之手,為他的孫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有一個典故:

“身在曹營心在漢”,

意指人雖然為對立方(曹營)效力,但心裡卻是忠於原來的陣營(劉備或者漢室)。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典故適用於三個人:

  • 關羽,曾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俘虜,雖然為曹操立下戰功,卻最終離開曹操追尋劉備;
  •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而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卻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 荀彧,為曹操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第一功臣,卻因為效忠漢室而反對曹操進封“魏公”,在看到大勢不可逆之後,最終抑鬱而死。

本文將談談徐庶,這個往往被人忽視的謀士,他因為推薦了兩個人,從而左右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任俠徐福,胸有大志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於寒門,潁川郡長社縣人。

他年輕時,尚義任俠,遊走於江湖,喜好結交朋友。

一次,徐庶為他人報仇而殺人,然後把白色土摸在臉上,披散頭髮逃亡,卻不幸被官吏抓住。

官吏將徐庶綁在市集的柱子上,問他姓名,徐庶不答。

於是,官吏擊鼓彙集民眾,讓人辨認,但由於平日裡,徐庶俠義精神被人們欽佩,所以無人相認。

後來,徐庶的江湖朋友們將他救走,他在感激之餘,下定決心棄武從文,開始鑽研學問,四處求學。

公元191年,時值董卓在都城禍亂朝政,導致中原地區烽煙四起,徐庶便和同鄉石韜一起前往荊州,並因此結識了諸葛亮等青年才俊,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

10年後,劉備在汝南被曹操擊敗,來到荊州投奔劉表。

徐庶素來仰慕劉備名聲,因此前往自薦,劉備喜愛徐庶之才,因此將他留下,並非常器重他。

此時,徐庶算是終於結束了任俠、求學經歷,正式出仕於劉備。

一生推薦兩人,左右三國曆史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投靠劉備以後,開始施展才華,練兵安民,劉備經常單獨向他請教天下形勢。

公元202年,曹操北渡黃河以攻擊河北袁尚,荊州劉表見此,便派遣劉備率軍北伐,直指許昌。

劉備率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離許昌不遠的葉縣,曹操見到後方有變,便調夏侯惇、于禁、李典三將領兵抵抗劉備,於是,曹劉兩軍在博望坡對峙。

此後,徐庶輔佐劉備設計,在博望坡成功伏擊夏侯惇軍隊,在勝利後又因兵少而主動脫離戰場。

這是徐庶效力劉備後,劉備軍隊第一次戰勝曹操軍隊,雖然此戰史書中並未提及徐庶,但是作為劉備首席謀士,他必定對此戰多有謀劃,由此可見他的才能。

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隱居南陽的諸葛亮,劉備在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此便開啟了屌絲逆襲之路。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徐庶)謂先主(劉備)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徐)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諸葛)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就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的第一個人,他為劉備規劃了《隆中對》戰略,聯孫抗曹,先佔荊州,後奪益州而三分天下,為三國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興兵南征,由於荊州劉琮投降曹操,駐守樊城的劉備只得率眾南行,卻在長阪坡被曹軍追上,徐庶母親在戰亂中被曹軍俘虜。

徐庶為了保全母親,不得已而離開劉備,與同鄉石韜一起前往投奔曹操。

雖然徐庶感激劉備的信任,曾有不為曹操獻一策的想法,但他卻向曹丕推薦了一個人,從而影響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曹操見到徐庶,欣賞他的才學,便讓他擔任愛子曹衝的老師,教導曹衝學問。

然而,幾個月之後,曹衝得重病而亡,這讓徐庶十分悲傷,從而向曹操表達了歸隱的想法。

曹操擔心徐庶離去後會再次輔佐劉備,便先假意答應,後令曹丕派人追殺徐庶。

然而,曹丕由於欣賞徐庶才學而不願意痛下殺手,便將消息透露給徐庶。

徐庶得知此事後,感激曹丕,便向曹丕推薦了司馬懿,這便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第二個人。

雖然徐庶死裡逃生,但也不敢再提歸隱之事,終生效力於曹魏,卻因不願盡力輔佐而不能官居高位,最終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司馬懿在輔佐在輔佐曹丕後,為曹丕爭得世子之位,立下大功。

在曹丕去世前,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因此,在魏明帝曹叡時,司馬懿便開始掌握兵權,在抵抗諸葛亮北伐中立下許多功勞。

曹叡死後,司馬懿更是成為託孤重臣,並在與曹氏宗室的政權中,取得了最終勝利,使得曹魏軍政大權盡掌握在司馬懿一人之手,為他的孫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縱觀徐庶一生,並無顯赫功績,但他推薦的二人—— 一人謀劃三國鼎力,另一人促使三分歸晉 ——卻左右了三國曆史,這讓後世人十分歎服徐庶的眼光。

"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有一個典故:

“身在曹營心在漢”,

意指人雖然為對立方(曹營)效力,但心裡卻是忠於原來的陣營(劉備或者漢室)。

在漢末三國時期,這個典故適用於三個人:

  • 關羽,曾在下邳之戰中被曹操俘虜,雖然為曹操立下戰功,卻最終離開曹操追尋劉備;
  • 徐庶,因為母親被曹操俘虜而不得已離開劉備,前往曹營,卻終生不為曹操設一謀;
  • 荀彧,為曹操首席謀士,是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第一功臣,卻因為效忠漢室而反對曹操進封“魏公”,在看到大勢不可逆之後,最終抑鬱而死。

本文將談談徐庶,這個往往被人忽視的謀士,他因為推薦了兩個人,從而左右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任俠徐福,胸有大志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本名徐福,出身於寒門,潁川郡長社縣人。

他年輕時,尚義任俠,遊走於江湖,喜好結交朋友。

一次,徐庶為他人報仇而殺人,然後把白色土摸在臉上,披散頭髮逃亡,卻不幸被官吏抓住。

官吏將徐庶綁在市集的柱子上,問他姓名,徐庶不答。

於是,官吏擊鼓彙集民眾,讓人辨認,但由於平日裡,徐庶俠義精神被人們欽佩,所以無人相認。

後來,徐庶的江湖朋友們將他救走,他在感激之餘,下定決心棄武從文,開始鑽研學問,四處求學。

公元191年,時值董卓在都城禍亂朝政,導致中原地區烽煙四起,徐庶便和同鄉石韜一起前往荊州,並因此結識了諸葛亮等青年才俊,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論天下大勢。

10年後,劉備在汝南被曹操擊敗,來到荊州投奔劉表。

徐庶素來仰慕劉備名聲,因此前往自薦,劉備喜愛徐庶之才,因此將他留下,並非常器重他。

此時,徐庶算是終於結束了任俠、求學經歷,正式出仕於劉備。

一生推薦兩人,左右三國曆史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徐庶投靠劉備以後,開始施展才華,練兵安民,劉備經常單獨向他請教天下形勢。

公元202年,曹操北渡黃河以攻擊河北袁尚,荊州劉表見此,便派遣劉備率軍北伐,直指許昌。

劉備率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了離許昌不遠的葉縣,曹操見到後方有變,便調夏侯惇、于禁、李典三將領兵抵抗劉備,於是,曹劉兩軍在博望坡對峙。

此後,徐庶輔佐劉備設計,在博望坡成功伏擊夏侯惇軍隊,在勝利後又因兵少而主動脫離戰場。

這是徐庶效力劉備後,劉備軍隊第一次戰勝曹操軍隊,雖然此戰史書中並未提及徐庶,但是作為劉備首席謀士,他必定對此戰多有謀劃,由此可見他的才能。

公元207年,徐庶向劉備推薦了隱居南陽的諸葛亮,劉備在三顧茅廬之後,請出諸葛亮,從此便開啟了屌絲逆襲之路。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徐庶)謂先主(劉備)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徐)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諸葛)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就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的第一個人,他為劉備規劃了《隆中對》戰略,聯孫抗曹,先佔荊州,後奪益州而三分天下,為三國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

公元208年,曹操在統一北方後,開始興兵南征,由於荊州劉琮投降曹操,駐守樊城的劉備只得率眾南行,卻在長阪坡被曹軍追上,徐庶母親在戰亂中被曹軍俘虜。

徐庶為了保全母親,不得已而離開劉備,與同鄉石韜一起前往投奔曹操。

雖然徐庶感激劉備的信任,曾有不為曹操獻一策的想法,但他卻向曹丕推薦了一個人,從而影響了三國曆史的發展。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曹操見到徐庶,欣賞他的才學,便讓他擔任愛子曹衝的老師,教導曹衝學問。

然而,幾個月之後,曹衝得重病而亡,這讓徐庶十分悲傷,從而向曹操表達了歸隱的想法。

曹操擔心徐庶離去後會再次輔佐劉備,便先假意答應,後令曹丕派人追殺徐庶。

然而,曹丕由於欣賞徐庶才學而不願意痛下殺手,便將消息透露給徐庶。

徐庶得知此事後,感激曹丕,便向曹丕推薦了司馬懿,這便是徐庶此生推薦的第二個人。

雖然徐庶死裡逃生,但也不敢再提歸隱之事,終生效力於曹魏,卻因不願盡力輔佐而不能官居高位,最終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司馬懿在輔佐在輔佐曹丕後,為曹丕爭得世子之位,立下大功。

在曹丕去世前,被任命為輔政大臣,因此,在魏明帝曹叡時,司馬懿便開始掌握兵權,在抵抗諸葛亮北伐中立下許多功勞。

曹叡死後,司馬懿更是成為託孤重臣,並在與曹氏宗室的政權中,取得了最終勝利,使得曹魏軍政大權盡掌握在司馬懿一人之手,為他的孫子司馬炎以晉代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縱觀徐庶一生,並無顯赫功績,但他推薦的二人—— 一人謀劃三國鼎力,另一人促使三分歸晉 ——卻左右了三國曆史,這讓後世人十分歎服徐庶的眼光。

他一生只推薦兩人:向劉備薦諸葛亮,為曹丕薦司馬懿,改寫了三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