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如何避免生病?'

立秋 薏米 體育 睡眠 戶外運動 鍼灸 營養師恩霞 2019-08-19
"

立秋後,雖然仍然暑熱難忍,但暑溼漸退,天氣開始有了些許涼爽了。此時應該如何避免生病呢?

"

立秋後,雖然仍然暑熱難忍,但暑溼漸退,天氣開始有了些許涼爽了。此時應該如何避免生病呢?

立秋後如何避免生病?

一則,此時由脾當令。脾喜溫而惡寒,因此,一定要忌過食生冷,包括生冷瓜果、冰鎮飲料等等。

二則,脾喜清淡而惡油膩。暑溼容易困脾,導致脾陽不振,建議清淡飲食,少食油膩、辛辣、肥甘、煎炸、火鍋類的食物。多飲米粥,最能養脾。養脾有方法,我在微博裡反覆論述。

三則,保證充足的睡眠。雖然入秋,仍是晝長夜短,不少人睡眠不足,容易白天犯困。為了有充足的精力和體力,一定要睡好。關於睡覺的重要性,請讀者參考我的文章。

四則,空調少用。特別是大汗淋漓時,不要猝然猛吹冷風,此時毛孔打開,最容易受寒感冒。

五則,繼續用灸。雖然入秋,仍屬三伏天,仍要用灸。可繼續灸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也建議繼續貼三伏貼。

六則,積極運動。建議每天下午,在太陽落山之前從事戶外運動,比如快走、跳繩、跑步、跳舞等等,以汗出後周身舒爽為度。

七則,可用鍼灸改善體質。比如,體質偏於脾虛者,可鍼灸太白、足三裡;偏於陽虛者可灸關元、神闕。

八則,緩解壓力。越是工作忙碌,越要保持良好的情緒。快樂是正能量,而壓力是負能量。壓力過大,會導致肝鬱脾虛,正氣不足,容易生病。有報道稱,經常發愁、心裡壓力大及性格內向的人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明顯減弱。

若見舌苔黃厚,是感冒了溼熱邪氣。此時雖然暫時無所不適,但脾陽被遏,溼熱內滯,容易造成各種疾病。建議趕緊祛除溼熱。簡單的方法是喝薏米紅小豆粥,有一定的效果。建議配合艾灸太白及足三裡穴,可增強化溼之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