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辣椒 艾草 香菇 豆腐 河源東江網 河源東江網 2017-08-26

河源美食之豐富、底蘊之豐厚,也是美食家與吃貨絕對不會放過的目標!各種不起眼的山間食材,在河源人手中變化出無數花樣!靠著勤勞刻苦,他們在窮山瘦嶺中創造出了無數山珍美味!

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無所不釀釀niang

為什麼河源人這麼喜歡釀?

這要講到一個傳說!

我們河源客家人是從中原遷移而來,骨子裡就愛吃餃子,但當時的山區沒有面粉,於是精明手巧的祖先們就發明了“釀”食,用別的菜代替餃子皮,將肉餡釀進去,取代餃子,一解餃子的相思之苦!

在河源菜中,懂得釀非常重要!河源人無所不釀,隨便一種菜都能拿來釀,變換出N+1個花樣!其中最出名,也最受大家喜愛的便是東江釀豆腐!

東江釀豆腐

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材料:

東江山水豆腐、豬肉、蝦米、蔥

做法:

1、將上肉切成料,加入蝦米,調味拌撻至起膠成肉餡;

2、在每件豆腐中間挖出長2.5公分,寬1.5公分小洞,把肉餡釀入小洞內;

3、猛火燒鍋,把豆腐逐塊排放入煎鍋內,慢火煎至金黃色,放入二湯,調味,調入老抽,逐塊排放在碟,淋上芡汁,撒上蔥花即成。

嫩滑的東江豆腐配上肉餡,葷素搭配得當,湯汁香濃,味道鮮美。

釀苦瓜

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材料:

豬肉雞蛋、料酒、生薑(切末)

做法:

1. 將豬肉剁茸,加入雞蛋、鹽、料酒、生薑(切末)調勻,成豬肉餡;

2. 將調好的肉餡塞入苦瓜中,切成段;

3. 鍋內下油燒熱,倒入苦瓜,用小火燒熟後;

4. 加入料酒、白糖,燜燒片刻即可。

釀苦瓜鹹鮮脆嫩,清淡爽口,苦瓜香氣誘人,微苦鮮香,不但有清熱解毒、明目敗火、開胃消食之效,還因為它是蒸菜,吃了可以暖胃益氣。

釀辣椒

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材料:

紅綠尖椒、瘦肉、幹香菇、幹魷魚、生粉

做法:

1、香菇和魷魚用溫水浸泡約1小時後切成小粒。

2、瘦肉剁碎,加入香菇、魷魚粒和生粉,放適量鹽和醬油和成肉餡。

3、尖椒洗淨切段,將內裡的辣椒子淘乾淨。注意:辣椒內表面不要沾水,沾了水粘不上肉餡,將肉餡釀入尖椒段中。

4、放適量的油入鍋中燒開,調中小火,放釀好的尖椒入鍋煎,肉貼鍋面,煎10分鐘後加約100ml的水加蓋燜熟即可。

釀辣椒具有緩解消化不良,清熱解毒,健脾開胃等功效。

釀茄子

材料:

茄子、瘦肉、蔥、生粉

做法:

1.肉剁成細餡,加入醬油、精鹽、味素、香油、蔥薑末拌均勻。麵粉用水攪成糊。

2.茄子去皮,順長切一分五寬的夾子片,再把拌好的肉餡釀入茄子內。

3.把釀好的茄夾口用麵糊封上。鍋中放寬油,油燒熱,把茄夾炸至七成熟表面呈虎皮色出鍋,碼入碗中,再上屜蒸,熟透後扣入盤中。

4.放兩手勺鮮湯,加入精鹽、味素,調好口味,用水和澱粉攪拌勾汁,滴幾滴香油,澆在茄上即可。

常吃茄子,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用豬肉、韭菜、紫蘇釀造營養更豐富,味道更佳,是老少適宜的佳餚。

釀春(釀雞蛋)

材料:

雞蛋、前胛肉、蔥頭、冬菇、馬蹄

做法:

1.把前胛肉(去豬皮)、冬菇、蔥頭、馬蹄一起剁好,加適量鹽調好味。

2.打好雞蛋,加適量鹽攪拌均勻。可以先用少一點的蛋,看餡的多少下料。

3.起油鍋,放兩匙羮蛋液煎。一定要關小火,在中間的蛋還沒有熟的時候放適量餡下去。

4.接著用鍋鏟剷起半邊覆過去,兩面翻煎一會。

釀豬紅

材料:

五花肉、香菇、豬紅、蔥花

做法:

1.香菇和五花肉剁成餡,調入調料。

2.把豬紅從中間挖個洞,把餡釀進去,撒上蔥花即可。

3.蒸5分鐘,並在蒸好的豬紅上澆上汁。

河源人憑“釀”征服了無數的人,對河源人來說似乎什麼都能釀,“釀”字本可寫作“讓”,這更能表明往食物裡塞肉餡是怎麼一回事。想想確有道理,互“讓”,這空間就有了。人與人,凡事何妨也多“讓”幾分。

除了五花八門的“釀”,河源還有各種的“粄”。

風味小吃粄ban

粄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過去山區物資匱乏,娘子們除了要下地幹活外,還要確保一家人吃得好!於是只能在各種粗糧上想盡辦法,變著花樣做出各種填飽肚子的食品!粄就這樣應運而生!

蘿蔔粄

蘿蔔粄是河源人冬至必吃的應節小吃,不過饞了,也能去夜宵店和早餐店吃到這一美食。以蘿蔔絲為主餡,輔以腐竹、蝦米、肉末等材料,以糯米粉包裹,通過水煮或者油煎的方式煮熟,使得鮮甜的蘿蔔和其它餡料相互滲透,口感甚佳。

艾粄

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煮熟,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為讓艾草的青綠和味道更充分地融入到糯米粉之中,可以繼續杵打麵糰,這樣蒸出來的艾粄食之會更加柔韌勁道。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麵糰裡蒸煮15分鐘。

河源市區大街小巷,色澤墨綠、香氣清爽,看著就能垂涎欲滴的艾粄隨處可見,人們對這種清明期間的傳統美食熱情不減。

老鼠粄

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傳統的老鼠粄,經“粄擦”擦出,短短的且兩頭尖。"與老鼠尾巴很相似"得名。或煮或炒,配上肉末、蔥花、胡椒粉等佐料,當天早上新鮮擦出的老鼠粄香滑可口,米香濃濃。

如今粄已經不是果腹的主食,成為了河源特色的風味小吃和祭祀食品,色香味俱全,至今仍然很受歡迎!

河源人憑這一道菜,征服了無數吃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