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記憶——衚衕兒裡的大酒缸

美食 皇城根衚衕串子 2017-07-16
京城記憶——衚衕兒裡的大酒缸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我小時候,孩子們五六歲從掃院子、買東西、抱小孩開始,就要乾點力所能及的勞動了,長到十四五歲,就已經成為整勞力掙錢養家了(不管是業餘或是全職)。就說這買東西,五、六歲的孩子無非是菜鋪子打個油、買個醋,面鋪買斤棒子麵什麼物的,那時我就經常給爺爺打酒。真的,這二兩燒刀子(不算我半道上舔的那兩次,還得分幾次喝),一小碟蝦米皮,就是我們家老爺子偶爾在飯前獨人享受的特供了。

京城記憶——衚衕兒裡的大酒缸

過去,老百姓喝的燒刀子是散裝的,如果在家喝時就提溜著瓶子去零打,打酒的地方就在大酒缸。不是有那麼一句“酒香不怕巷子深”嗎?北京的大小衚衕深處的散逸酒香大酒缸就是最好的註腳。

大酒缸大多是一間門臉的夫妻店,或者乾脆在門前空地搭個鉛鐵棚子,半埋上兩口裝酒的大缸(不同於大口桶型水缸而是小口球狀的特大號罈子),,缸口苫上圓桌面,擺幾隻方凳,靠牆角設置櫃檯,櫃檯上除了筆墨、水牌,就是酒罈、酒菜了。

大酒缸供應的是俗稱燒刀子的高度數白酒,其酒精含量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多數是高粱酒,也有白薯酒供應。酒菜很簡單有炒花生米、炸花生米、煮花生米、開花豆、爛蠶豆、煮毛豆等,其他的就很少見到。這也許是酒鋪與大酒缸的標識。

酒是在櫃檯的酒罈裡打。打酒用提子,是用竹筒截斷旁邊留一柱形提樑刮削而成,用筒內容積度量,有一斤、半斤、二兩、一兩四種。打酒時提子的速度很快,有“緊打酒,慢打油”之說,這是因為油的黏度大,慢打則將附著提壁的油滴回原處,酒容易揮發,敞口時間越短損失越少。盛酒的傢伙什是叫酒嘟嚕的又細又高圓錐型瓶,上口很小,裝二兩酒。如果您想喝熱的,就把這個酒嘟嚕泡在熱水裡片刻。酒盅大多是二錢的小茶碗。便於一口乾。

大酒缸開設的地點是在衚衕裡,來這兒喝酒的絕大多數是街坊四鄰,所以,這裡洋溢著獨有的衚衕親情。特別是冬天,一個大汽油桶改制的煤球爐子燒得旺旺的,爐臺上兩隻大鐵壺永遠冒著熱氣,一進門就暖哄哄的。二兩酒一盤花生米,幾個老爺子一湊合天文地理大事小情神侃一通,得便就把娶兒媳婦嫁閨女老兩口打架嘔氣家裡的煩心事兒議論議論開導開導順順氣。通常說“借酒澆愁”,在這裡可以說是二兩解煩。如果您餓了,又不想回家,就讓掌櫃的小兒子到飯鋪叫半斤炒餅,路過趕馬車的喝酒歇腳需要墊補時,剛拿出凍得棒硬的窩頭,掌櫃的立馬遞給鐵絲編得烤架,讓烤熱了再吃。有時老街坊路過喝二兩,雖然貼著“小本經營,概不賒欠”的告白,只要說句“先掛著”,掌櫃的往水牌子上大筆一揮,您就走您的,什麼時候結賬,擦去就是。

京城記憶——衚衕兒裡的大酒缸

時代不同了,消費的觀念也變了,洋酒吧替代了大酒缸。但是大酒缸老掌櫃隨和的樂呵、五魁首七個巧的吆喝、薄利的周到服務令人久久回味難以忘懷。 難以逆轉的歷史潮流呵,別了,大酒缸!

(文轉自新浪博客:北京爺們兒)

京城記憶——衚衕兒裡的大酒缸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京城記憶——衚衕兒裡的大酒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