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常見的吃法是,將雞樅焙乾,加入燒好的青辣椒細切,很下飯。將雞樅洗淨撕碎,下菜油炸幹,做成油雞樅密封裝罐,用來下面、吃米線均可,更是佐餐佳品。

六、酥肉

酥肉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要做一大鍋的酥肉又很費時。將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條塊狀,加雞蛋、加豌豆麵、加水調成糊狀,用湯匙或筷子取量下鍋炸。炸酥肉要控制好油溫,火太大,酥肉表層容易焦糊,裡面的肉未必熟透;火太小,炸出來的酥肉又太硬,吃在嘴裡,磕人牙齒。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常見的吃法是,將雞樅焙乾,加入燒好的青辣椒細切,很下飯。將雞樅洗淨撕碎,下菜油炸幹,做成油雞樅密封裝罐,用來下面、吃米線均可,更是佐餐佳品。

六、酥肉

酥肉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要做一大鍋的酥肉又很費時。將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條塊狀,加雞蛋、加豌豆麵、加水調成糊狀,用湯匙或筷子取量下鍋炸。炸酥肉要控制好油溫,火太大,酥肉表層容易焦糊,裡面的肉未必熟透;火太小,炸出來的酥肉又太硬,吃在嘴裡,磕人牙齒。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好的酥肉吃法多種多樣,可直接裝盤幹吃,咬在嘴裡、鬆脆酥香、滿嘴流油,也可以下湯燉煮,時間不宜過長,煮好的酥肉盛出裝盤,加少量蔥花即可。

七、滷辣子

滷辣子,也叫滷筍片、滷薑片,並不是瓦渡特有,整個保山城都在做、都在吃。整道菜辣椒、筍片、薑片三者各居其一,剔除其中任何一樣,不成其為這道菜。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常見的吃法是,將雞樅焙乾,加入燒好的青辣椒細切,很下飯。將雞樅洗淨撕碎,下菜油炸幹,做成油雞樅密封裝罐,用來下面、吃米線均可,更是佐餐佳品。

六、酥肉

酥肉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要做一大鍋的酥肉又很費時。將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條塊狀,加雞蛋、加豌豆麵、加水調成糊狀,用湯匙或筷子取量下鍋炸。炸酥肉要控制好油溫,火太大,酥肉表層容易焦糊,裡面的肉未必熟透;火太小,炸出來的酥肉又太硬,吃在嘴裡,磕人牙齒。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好的酥肉吃法多種多樣,可直接裝盤幹吃,咬在嘴裡、鬆脆酥香、滿嘴流油,也可以下湯燉煮,時間不宜過長,煮好的酥肉盛出裝盤,加少量蔥花即可。

七、滷辣子

滷辣子,也叫滷筍片、滷薑片,並不是瓦渡特有,整個保山城都在做、都在吃。整道菜辣椒、筍片、薑片三者各居其一,剔除其中任何一樣,不成其為這道菜。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法大同小異,將幹辣椒在鐵鍋上焙乾炒焦,舂碎待用,但不宜過細。取適量油下鍋,加入草果、八角、花椒、胡椒麵等調料翻炒,待炒出香味後加入之前舂好的辣椒,後加水,最後加入筍片,有的地方是黃花菜。這道菜常見於地方辦客事,紅事、白事均有這道菜。別人戲稱,“等著吃你的滷辣子。”是一句挖苦人的話,那意思是詛咒人早死,很不吉利。

滷辣子在製作過程中,可加入切成墩子狀的五花肉。筍片、黃花菜事前要用水發開再撕碎,這樣更入味。滷辣子可以冷吃,口味更佳。

八、菌類

瓦渡地處山區,菌類繁多。牛肝菌,本地人叫見手青,著手即變色,很形象。銅綠菌,外觀顏色像紫銅而得名;奶雞菌外形似雞油。另外就是粉菌、青頭菌及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菌類。吃法很簡單,將菌子洗淨,切片,加入青椒、大蒜同炒,也可加入少量的火腿,口味更好。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常見的吃法是,將雞樅焙乾,加入燒好的青辣椒細切,很下飯。將雞樅洗淨撕碎,下菜油炸幹,做成油雞樅密封裝罐,用來下面、吃米線均可,更是佐餐佳品。

六、酥肉

酥肉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要做一大鍋的酥肉又很費時。將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條塊狀,加雞蛋、加豌豆麵、加水調成糊狀,用湯匙或筷子取量下鍋炸。炸酥肉要控制好油溫,火太大,酥肉表層容易焦糊,裡面的肉未必熟透;火太小,炸出來的酥肉又太硬,吃在嘴裡,磕人牙齒。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好的酥肉吃法多種多樣,可直接裝盤幹吃,咬在嘴裡、鬆脆酥香、滿嘴流油,也可以下湯燉煮,時間不宜過長,煮好的酥肉盛出裝盤,加少量蔥花即可。

七、滷辣子

滷辣子,也叫滷筍片、滷薑片,並不是瓦渡特有,整個保山城都在做、都在吃。整道菜辣椒、筍片、薑片三者各居其一,剔除其中任何一樣,不成其為這道菜。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法大同小異,將幹辣椒在鐵鍋上焙乾炒焦,舂碎待用,但不宜過細。取適量油下鍋,加入草果、八角、花椒、胡椒麵等調料翻炒,待炒出香味後加入之前舂好的辣椒,後加水,最後加入筍片,有的地方是黃花菜。這道菜常見於地方辦客事,紅事、白事均有這道菜。別人戲稱,“等著吃你的滷辣子。”是一句挖苦人的話,那意思是詛咒人早死,很不吉利。

滷辣子在製作過程中,可加入切成墩子狀的五花肉。筍片、黃花菜事前要用水發開再撕碎,這樣更入味。滷辣子可以冷吃,口味更佳。

八、菌類

瓦渡地處山區,菌類繁多。牛肝菌,本地人叫見手青,著手即變色,很形象。銅綠菌,外觀顏色像紫銅而得名;奶雞菌外形似雞油。另外就是粉菌、青頭菌及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菌類。吃法很簡單,將菌子洗淨,切片,加入青椒、大蒜同炒,也可加入少量的火腿,口味更好。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瓦渡的菌類,尤以香蕈最為獨特。香蕈只在每年的雨季初來時生長,附生在山林深處的腐木上,在未見其他菌類現身前就起個大早,在眾菌類大量上市時即悄然隱退。

香蕈可用來煮雞。本地人喜歡加調好的雞蛋上屜清燉,即用旺火蒸熟。吃在嘴裡,爽滑多汁,有一股特有的濃香。也可將香蕈晒乾,長期保存。

九、燒竹筍

瓦渡的香竹筍,筍身長大,可長到40—50釐米,竹筍見光易老,過高則纖維過粗,口味稍差。常見的是雨後冒出地面30釐米左右的竹筍。本地的香竹筍細嫩鮮甜,沒有毛竹筍的苦味,也不像冬筍、春筍般在地下深深隱藏。香竹筍可用來炒食,也可與雞肉、火腿燉煮。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常見的吃法是,將雞樅焙乾,加入燒好的青辣椒細切,很下飯。將雞樅洗淨撕碎,下菜油炸幹,做成油雞樅密封裝罐,用來下面、吃米線均可,更是佐餐佳品。

六、酥肉

酥肉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要做一大鍋的酥肉又很費時。將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條塊狀,加雞蛋、加豌豆麵、加水調成糊狀,用湯匙或筷子取量下鍋炸。炸酥肉要控制好油溫,火太大,酥肉表層容易焦糊,裡面的肉未必熟透;火太小,炸出來的酥肉又太硬,吃在嘴裡,磕人牙齒。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好的酥肉吃法多種多樣,可直接裝盤幹吃,咬在嘴裡、鬆脆酥香、滿嘴流油,也可以下湯燉煮,時間不宜過長,煮好的酥肉盛出裝盤,加少量蔥花即可。

七、滷辣子

滷辣子,也叫滷筍片、滷薑片,並不是瓦渡特有,整個保山城都在做、都在吃。整道菜辣椒、筍片、薑片三者各居其一,剔除其中任何一樣,不成其為這道菜。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法大同小異,將幹辣椒在鐵鍋上焙乾炒焦,舂碎待用,但不宜過細。取適量油下鍋,加入草果、八角、花椒、胡椒麵等調料翻炒,待炒出香味後加入之前舂好的辣椒,後加水,最後加入筍片,有的地方是黃花菜。這道菜常見於地方辦客事,紅事、白事均有這道菜。別人戲稱,“等著吃你的滷辣子。”是一句挖苦人的話,那意思是詛咒人早死,很不吉利。

滷辣子在製作過程中,可加入切成墩子狀的五花肉。筍片、黃花菜事前要用水發開再撕碎,這樣更入味。滷辣子可以冷吃,口味更佳。

八、菌類

瓦渡地處山區,菌類繁多。牛肝菌,本地人叫見手青,著手即變色,很形象。銅綠菌,外觀顏色像紫銅而得名;奶雞菌外形似雞油。另外就是粉菌、青頭菌及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菌類。吃法很簡單,將菌子洗淨,切片,加入青椒、大蒜同炒,也可加入少量的火腿,口味更好。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瓦渡的菌類,尤以香蕈最為獨特。香蕈只在每年的雨季初來時生長,附生在山林深處的腐木上,在未見其他菌類現身前就起個大早,在眾菌類大量上市時即悄然隱退。

香蕈可用來煮雞。本地人喜歡加調好的雞蛋上屜清燉,即用旺火蒸熟。吃在嘴裡,爽滑多汁,有一股特有的濃香。也可將香蕈晒乾,長期保存。

九、燒竹筍

瓦渡的香竹筍,筍身長大,可長到40—50釐米,竹筍見光易老,過高則纖維過粗,口味稍差。常見的是雨後冒出地面30釐米左右的竹筍。本地的香竹筍細嫩鮮甜,沒有毛竹筍的苦味,也不像冬筍、春筍般在地下深深隱藏。香竹筍可用來炒食,也可與雞肉、火腿燉煮。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人喜歡吃燒竹筍。將連帶筍殼的竹筍整根送進灶洞,待燒焦後取出,剝去外面焦黑的筍衣,通體嫩黃的筍白變得柔滑細嫩,帶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將燒好的竹筍切碎,加入燒好的青椒、加少量生薑、加醬油拌來吃,很開胃。

十、刺頭菜

刺頭菜的吃法,似乎只有一種,即涼拌。將刺頭菜下鍋焯水撈出冷卻,切碎拌入豆豉,入口稍苦,可清熱解毒。

刺頭菜長在有刺的樹身上,同香椿習性類似。每年的入春時節,山崖邊長出朵朵柔嫩的刺頭菜,包裹著一層紫紅的外衣,全身長滿細刺,婉如朵朵帶刺的紅花。

"

五、油雞樅

雞樅是瓦渡不可少的山貨。每年的雨季,入秋前後,雞樅悉數而出。前些年,時有人拾獲之後擺在街頭地攤上售賣,近幾年物以稀為貴,早有人在村頭路口收購。雞樅經商販轉手,價格頗不便宜,一斤要高出數十元,很不划算。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雞樅可用來煮湯,加入少量青椒,大蒜同煮,吃在嘴裡有淡淡的甜味。瓦渡人喜歡用來煮雞,這多少有些牽強。雞樅味似雞肉,而細嫩過之,入口無渣,且有一股清香,入口甚滑,本身兼具雞味,再同雞肉同煮,二者互奪其味,反而吃不出任何味道。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常見的吃法是,將雞樅焙乾,加入燒好的青辣椒細切,很下飯。將雞樅洗淨撕碎,下菜油炸幹,做成油雞樅密封裝罐,用來下面、吃米線均可,更是佐餐佳品。

六、酥肉

酥肉的做法很簡單,但是要做一大鍋的酥肉又很費時。將豬肉切成大小適中的條塊狀,加雞蛋、加豌豆麵、加水調成糊狀,用湯匙或筷子取量下鍋炸。炸酥肉要控制好油溫,火太大,酥肉表層容易焦糊,裡面的肉未必熟透;火太小,炸出來的酥肉又太硬,吃在嘴裡,磕人牙齒。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好的酥肉吃法多種多樣,可直接裝盤幹吃,咬在嘴裡、鬆脆酥香、滿嘴流油,也可以下湯燉煮,時間不宜過長,煮好的酥肉盛出裝盤,加少量蔥花即可。

七、滷辣子

滷辣子,也叫滷筍片、滷薑片,並不是瓦渡特有,整個保山城都在做、都在吃。整道菜辣椒、筍片、薑片三者各居其一,剔除其中任何一樣,不成其為這道菜。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做法大同小異,將幹辣椒在鐵鍋上焙乾炒焦,舂碎待用,但不宜過細。取適量油下鍋,加入草果、八角、花椒、胡椒麵等調料翻炒,待炒出香味後加入之前舂好的辣椒,後加水,最後加入筍片,有的地方是黃花菜。這道菜常見於地方辦客事,紅事、白事均有這道菜。別人戲稱,“等著吃你的滷辣子。”是一句挖苦人的話,那意思是詛咒人早死,很不吉利。

滷辣子在製作過程中,可加入切成墩子狀的五花肉。筍片、黃花菜事前要用水發開再撕碎,這樣更入味。滷辣子可以冷吃,口味更佳。

八、菌類

瓦渡地處山區,菌類繁多。牛肝菌,本地人叫見手青,著手即變色,很形象。銅綠菌,外觀顏色像紫銅而得名;奶雞菌外形似雞油。另外就是粉菌、青頭菌及其他叫不出名字的菌類。吃法很簡單,將菌子洗淨,切片,加入青椒、大蒜同炒,也可加入少量的火腿,口味更好。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瓦渡的菌類,尤以香蕈最為獨特。香蕈只在每年的雨季初來時生長,附生在山林深處的腐木上,在未見其他菌類現身前就起個大早,在眾菌類大量上市時即悄然隱退。

香蕈可用來煮雞。本地人喜歡加調好的雞蛋上屜清燉,即用旺火蒸熟。吃在嘴裡,爽滑多汁,有一股特有的濃香。也可將香蕈晒乾,長期保存。

九、燒竹筍

瓦渡的香竹筍,筍身長大,可長到40—50釐米,竹筍見光易老,過高則纖維過粗,口味稍差。常見的是雨後冒出地面30釐米左右的竹筍。本地的香竹筍細嫩鮮甜,沒有毛竹筍的苦味,也不像冬筍、春筍般在地下深深隱藏。香竹筍可用來炒食,也可與雞肉、火腿燉煮。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本地人喜歡吃燒竹筍。將連帶筍殼的竹筍整根送進灶洞,待燒焦後取出,剝去外面焦黑的筍衣,通體嫩黃的筍白變得柔滑細嫩,帶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將燒好的竹筍切碎,加入燒好的青椒、加少量生薑、加醬油拌來吃,很開胃。

十、刺頭菜

刺頭菜的吃法,似乎只有一種,即涼拌。將刺頭菜下鍋焯水撈出冷卻,切碎拌入豆豉,入口稍苦,可清熱解毒。

刺頭菜長在有刺的樹身上,同香椿習性類似。每年的入春時節,山崖邊長出朵朵柔嫩的刺頭菜,包裹著一層紫紅的外衣,全身長滿細刺,婉如朵朵帶刺的紅花。

瓦渡的幾種吃食(二)

刺頭菜有較強的時令性,新發的嫩芽如不及時採摘,見風即長成帶刺的枝葉或樹身。“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是刺頭菜最真實的寫照。(唐習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