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聯名發佈了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

而這份城市競爭力排行,主要以經濟發展水平作為衡量標準,綜合經濟的持續性、城市宜居、城市宜商等指標。基本上,這份榜單能直觀表現出全國範圍內區域城市的發展狀況。

縱觀全國樓市,我們去衡量城市或者區域房價的時候,經濟發展是一項重要參考指標。一般情況下,經濟發展比較強勁的地區代表人口多、購買力強,房價能夠承受的上限比較高。

這也是房價區域性差異的根源。

那今天小融就這份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和大家聊聊這些上榜的城市。

我們先剔除入榜的臺灣、香港、澳門三地,於是排行榜上僅剩了內陸的43個城市。

排名如下:




霸榜的江浙粵魯,獨秀的中西部



43個城市裡,江蘇9個,浙江6個,廣東6個,山東5個,福建3個。

江蘇: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徐州

浙江:杭州、寧波、嘉興、紹興、溫州、舟山

廣東:深圳、廣州、東莞、佛山、中山、珠海

山東:青島、濟南、煙臺、淄博、威海

沿海省份城市,屠榜。

反觀中西部,一枝獨秀。大部分省份僅有城市級別高的省會城市上了榜,有些省份甚至被排除在榜外,比如雲南。

我們從城市上看。

進步的城市:東莞無錫上升3位;成都、廈門、武漢、南京、常州、蘇州、杭州、溫州等城市上升2位。

“退步”的城市:天津、唐山、瀋陽、大連排名下降幅度較大,特別是瀋陽與大連,分別下降了20位和36位,直接跌出前50榜單。

毫無疑問,論區域的整體實力,江蘇、浙江、廣東、山東這四省份城市與中西部、北部城市相比,是呈碾壓狀態的。這一狀態在城市競爭排行中表現的極其明顯。

2018年,首位度超過30%的城市在競爭力前50的排行榜中出現了5個,分別為長春、鄭州、成都、武漢、西安、長沙,基本集中在中西部的中心城市裡。

也就是說,在這些城市所屬省份裡,他們基本上屬於經濟發展集中,一家獨大,短期內難覓競爭者。

東部房價普遍高,中西部“紅杏”出牆來

我們匹配了這43個城市的房價均價。(注:城市不同分區,房價差別比較大,很多時候低價區域的成交是可以拉低城市整體房價的,所以上述城市均價有可能低於心裡預期。)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這四個城市是全國僅有的4個一線城市,經濟、人口、房價當之無愧的跑在前列。

我們以直轄市天津作為分界線,除去4個一線城市,剩下的城市基本被沿海發達省份包攬。

其中,杭州、南京已經無限逼近一線城市,甚至還有超越廣州的架勢。廈門這個城市,獨佔房價4萬檔。

廣東珠海一騎絕塵,房價甩開同省的佛山、東莞、中山緊咬著天津

浙江各城市房價與同層次城市相比,並不低,整體位於高位。相鄰省份的江蘇9城,最近一段時間,一直不太平靜。

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政策。

最近,深圳迎來了一場土地拍賣“盛宴”,5宗住宅用地同時掛牌出讓,是深圳近十年來數量最多、總價最高的一次宅地供應。其中,最高樓面價達到6.7萬/平,業內媒體預測,三年後深圳房價恐怕將迎來一波漲勢。

從最近半年來的土拍市場表現上看,江浙粵大部分城市和競爭力榜上有名的中西城市,在土拍上不遑多讓。


從2010年以後全國人口流動趨勢來看,東部三大區域仍是人口主要流向地,而中西部人口增長以核心城市為主,全國整體形成“東部三大區域+六大中西部核心城市”的人口增長格局。

長三角、粵港澳是今年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戰略規劃,加上本身這兩個區域發展實力雄厚,房地產市場本身整體表現就不會太差。

與東部沿海城市區域發展比較平衡不同,因為都市圈中心城市概念的提出,中西部地區,將要進入發展的分化狀態

首先,中西部中心城市,因城市等級高,受先天的資源優勢影響,在多年積累下,正在經歷發展的上升期,人口、經濟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其次,政策上向這些中心城市的傾斜,也使更多資源的分配難以顧及到周邊城市。在一定時期內,很容易導致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首位度比較高的城市,與其他城市的分化或許將更加嚴峻。

對房地產市場而言,這些中心城市因為集結了區域內的優秀資源,三五年內在房價上將保持著一個較快的增長,在這一過程中,因房價導致的樓市需求外溢或許將對周邊城市造成影響。

人口、政策、土地的多方加持,東部沿海區域的城市你爭我趕,齊頭並進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主流趨勢;而前期發展比較薄弱的中西部地區,最有可能的採取的方式是“先進”帶“後進”。這一趨勢不僅表現在城市發展上,與其息息相關的房地產市場也可同一而論。

你希望的大跌,不會來了!城市競爭力排行,透露未來房價趨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