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前幾天,我跟老李碰面的時候,我問他這麼一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你這人特別粗枝大葉不敏感,說話什麼的也不注意小細節,你當初是怎麼可以去做市場銷售這個工作,而且還做得不錯的呢?我覺得跟人打交道這件事吧,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眼力勁,或者說,在心理上在語言上不敏感,容易得罪人。

而老李是這麼回答我的:

我自認骨子裡還算是個敏感的人,只不過呢,我太清楚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尤其的注意些什麼了。倒不是說我這人說話不注意小細節,而是我知道,除了在語言上讓對方感到愉悅,我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價值。你瞧那些上來就客客氣氣到你不自在的人,基本上沒幾個可以給別人“客氣”之外的其他東西。

我每次跑上海跑北京跑深圳,約牛人聊天吃飯,往往是還沒見面,就先給對方發個2000塊的紅包,以示對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你能給別人「客氣」很重要,但你能不能給別人客氣」以外的東西,更重要。

咱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裡,講一個男人就應該糙一點,就應該有做事不拘泥於小節的做派,但其實這些話,都是有前綴的。如果你本身就是個心思細密,過分糾結於細節的人,那你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自己從細節裡跳脫出來,儘可能的讓自己變得不那麼敏感。

然而我發現,做事不拘泥於細節的這句話,愣是被一些本身眼裡就沒細節的人給用變了味兒。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前幾天,我跟老李碰面的時候,我問他這麼一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你這人特別粗枝大葉不敏感,說話什麼的也不注意小細節,你當初是怎麼可以去做市場銷售這個工作,而且還做得不錯的呢?我覺得跟人打交道這件事吧,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眼力勁,或者說,在心理上在語言上不敏感,容易得罪人。

而老李是這麼回答我的:

我自認骨子裡還算是個敏感的人,只不過呢,我太清楚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尤其的注意些什麼了。倒不是說我這人說話不注意小細節,而是我知道,除了在語言上讓對方感到愉悅,我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價值。你瞧那些上來就客客氣氣到你不自在的人,基本上沒幾個可以給別人“客氣”之外的其他東西。

我每次跑上海跑北京跑深圳,約牛人聊天吃飯,往往是還沒見面,就先給對方發個2000塊的紅包,以示對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你能給別人「客氣」很重要,但你能不能給別人客氣」以外的東西,更重要。

咱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裡,講一個男人就應該糙一點,就應該有做事不拘泥於小節的做派,但其實這些話,都是有前綴的。如果你本身就是個心思細密,過分糾結於細節的人,那你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自己從細節裡跳脫出來,儘可能的讓自己變得不那麼敏感。

然而我發現,做事不拘泥於細節的這句話,愣是被一些本身眼裡就沒細節的人給用變了味兒。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關於說話的細節,有一個最重要,最容易做到,但同時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我把這個稱之為「不說第二句話」。

前幾天我去拜訪一個朋友。那朋友是做傳統廣告行業的,公司規模不大,十多個人。由於行業特點,所以員工的年齡也普遍不大,不少都是大學剛畢業還沒一兩年的年輕人。

我去的時候,正巧他的員工拿個設計方案給他看。這個方案來來回回已經改了七八次,我那朋友眼力特別好,一眼就掃到了文案裡的錯別字。於是給員工指出來,哪哪哪有問題,需要修改一下。按理說,這件事到此就完了吧。可我那朋友又加了一句話:

哎,現在的年輕人吶,做事真是不靠譜。就因為這句話,我明顯的就看出來,他那員工臉色有點難看了。

其實會說話的人,都不說第二句話。

什麼是第二句話?

小張啊,你看你今天的著裝就不符合公司規定。是不是你們九五後都這麼穿衣服啊?

小李啊,昨天的會議記錄怎麼還沒弄好呢?你做事這麼不靠譜的話,我怎麼敢給你更多機會呢?

小陳吶,你這個月已經遲到四次了。學生時代懶散的毛病是不是要改改了?

……

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人的語言習慣,第一句話是在說事,第二句就立馬上升到對人的評價上了,就開始給別人貼標籤,扣帽子了。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因此我們很多人,即便自己說話不注意,但還是會對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很敏感,尤其是一些帶有批評之意的語言,更是沒有幾個人願意聽到。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也許你覺得自己所說的話沒有什麼問題,但別人卻會將你的無心之言當成有意針對。

相對而言,人們更願意聽到一些針對某件事情的評價,而不是針對我們自己本身的評價。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儘量少發表對別人本身的評價。

我們常說的對事不對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前幾天,我跟老李碰面的時候,我問他這麼一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你這人特別粗枝大葉不敏感,說話什麼的也不注意小細節,你當初是怎麼可以去做市場銷售這個工作,而且還做得不錯的呢?我覺得跟人打交道這件事吧,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眼力勁,或者說,在心理上在語言上不敏感,容易得罪人。

而老李是這麼回答我的:

我自認骨子裡還算是個敏感的人,只不過呢,我太清楚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尤其的注意些什麼了。倒不是說我這人說話不注意小細節,而是我知道,除了在語言上讓對方感到愉悅,我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價值。你瞧那些上來就客客氣氣到你不自在的人,基本上沒幾個可以給別人“客氣”之外的其他東西。

我每次跑上海跑北京跑深圳,約牛人聊天吃飯,往往是還沒見面,就先給對方發個2000塊的紅包,以示對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你能給別人「客氣」很重要,但你能不能給別人客氣」以外的東西,更重要。

咱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裡,講一個男人就應該糙一點,就應該有做事不拘泥於小節的做派,但其實這些話,都是有前綴的。如果你本身就是個心思細密,過分糾結於細節的人,那你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自己從細節裡跳脫出來,儘可能的讓自己變得不那麼敏感。

然而我發現,做事不拘泥於細節的這句話,愣是被一些本身眼裡就沒細節的人給用變了味兒。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關於說話的細節,有一個最重要,最容易做到,但同時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我把這個稱之為「不說第二句話」。

前幾天我去拜訪一個朋友。那朋友是做傳統廣告行業的,公司規模不大,十多個人。由於行業特點,所以員工的年齡也普遍不大,不少都是大學剛畢業還沒一兩年的年輕人。

我去的時候,正巧他的員工拿個設計方案給他看。這個方案來來回回已經改了七八次,我那朋友眼力特別好,一眼就掃到了文案裡的錯別字。於是給員工指出來,哪哪哪有問題,需要修改一下。按理說,這件事到此就完了吧。可我那朋友又加了一句話:

哎,現在的年輕人吶,做事真是不靠譜。就因為這句話,我明顯的就看出來,他那員工臉色有點難看了。

其實會說話的人,都不說第二句話。

什麼是第二句話?

小張啊,你看你今天的著裝就不符合公司規定。是不是你們九五後都這麼穿衣服啊?

小李啊,昨天的會議記錄怎麼還沒弄好呢?你做事這麼不靠譜的話,我怎麼敢給你更多機會呢?

小陳吶,你這個月已經遲到四次了。學生時代懶散的毛病是不是要改改了?

……

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人的語言習慣,第一句話是在說事,第二句就立馬上升到對人的評價上了,就開始給別人貼標籤,扣帽子了。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因此我們很多人,即便自己說話不注意,但還是會對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很敏感,尤其是一些帶有批評之意的語言,更是沒有幾個人願意聽到。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也許你覺得自己所說的話沒有什麼問題,但別人卻會將你的無心之言當成有意針對。

相對而言,人們更願意聽到一些針對某件事情的評價,而不是針對我們自己本身的評價。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儘量少發表對別人本身的評價。

我們常說的對事不對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曾經,我一位做情感諮詢的哥們跟我感嘆,他說相較於如何維繫一段關係,人們似乎更願意學習如何開展一段新的關係。

如何維繫舊有的關係,其實是遠比結識一段新的人脈更輕鬆的事,你要做的僅僅只是管理好自己的語言,語言上不要得罪人就行了。很多時候,我們把一段關係弄僵了,都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說了不該說的話。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有這麼一句話: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而最容易弄僵一段關係的語言,最容易給別人帶來痛苦的語言,就是不無意識的給別人貼上了別人不喜歡的標籤。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前幾天,我跟老李碰面的時候,我問他這麼一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你這人特別粗枝大葉不敏感,說話什麼的也不注意小細節,你當初是怎麼可以去做市場銷售這個工作,而且還做得不錯的呢?我覺得跟人打交道這件事吧,如果一個人沒有一點眼力勁,或者說,在心理上在語言上不敏感,容易得罪人。

而老李是這麼回答我的:

我自認骨子裡還算是個敏感的人,只不過呢,我太清楚跟人打交道的時候需要尤其的注意些什麼了。倒不是說我這人說話不注意小細節,而是我知道,除了在語言上讓對方感到愉悅,我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價值。你瞧那些上來就客客氣氣到你不自在的人,基本上沒幾個可以給別人“客氣”之外的其他東西。

我每次跑上海跑北京跑深圳,約牛人聊天吃飯,往往是還沒見面,就先給對方發個2000塊的紅包,以示對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你能給別人「客氣」很重要,但你能不能給別人客氣」以外的東西,更重要。

咱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裡,講一個男人就應該糙一點,就應該有做事不拘泥於小節的做派,但其實這些話,都是有前綴的。如果你本身就是個心思細密,過分糾結於細節的人,那你要做的就是儘量把自己從細節裡跳脫出來,儘可能的讓自己變得不那麼敏感。

然而我發現,做事不拘泥於細節的這句話,愣是被一些本身眼裡就沒細節的人給用變了味兒。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關於說話的細節,有一個最重要,最容易做到,但同時也最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小細節,我把這個稱之為「不說第二句話」。

前幾天我去拜訪一個朋友。那朋友是做傳統廣告行業的,公司規模不大,十多個人。由於行業特點,所以員工的年齡也普遍不大,不少都是大學剛畢業還沒一兩年的年輕人。

我去的時候,正巧他的員工拿個設計方案給他看。這個方案來來回回已經改了七八次,我那朋友眼力特別好,一眼就掃到了文案裡的錯別字。於是給員工指出來,哪哪哪有問題,需要修改一下。按理說,這件事到此就完了吧。可我那朋友又加了一句話:

哎,現在的年輕人吶,做事真是不靠譜。就因為這句話,我明顯的就看出來,他那員工臉色有點難看了。

其實會說話的人,都不說第二句話。

什麼是第二句話?

小張啊,你看你今天的著裝就不符合公司規定。是不是你們九五後都這麼穿衣服啊?

小李啊,昨天的會議記錄怎麼還沒弄好呢?你做事這麼不靠譜的話,我怎麼敢給你更多機會呢?

小陳吶,你這個月已經遲到四次了。學生時代懶散的毛病是不是要改改了?

……

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人的語言習慣,第一句話是在說事,第二句就立馬上升到對人的評價上了,就開始給別人貼標籤,扣帽子了。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信任和理解,因此我們很多人,即便自己說話不注意,但還是會對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很敏感,尤其是一些帶有批評之意的語言,更是沒有幾個人願意聽到。

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也許你覺得自己所說的話沒有什麼問題,但別人卻會將你的無心之言當成有意針對。

相對而言,人們更願意聽到一些針對某件事情的評價,而不是針對我們自己本身的評價。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儘量少發表對別人本身的評價。

我們常說的對事不對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曾經,我一位做情感諮詢的哥們跟我感嘆,他說相較於如何維繫一段關係,人們似乎更願意學習如何開展一段新的關係。

如何維繫舊有的關係,其實是遠比結識一段新的人脈更輕鬆的事,你要做的僅僅只是管理好自己的語言,語言上不要得罪人就行了。很多時候,我們把一段關係弄僵了,都是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說了不該說的話。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有這麼一句話: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而最容易弄僵一段關係的語言,最容易給別人帶來痛苦的語言,就是不無意識的給別人貼上了別人不喜歡的標籤。

不說第二句話,你就已經比很多人情商高了

給人和事貼標籤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幹。比如在有些人看來,奢侈品就是富人的智商稅,又比如在有些人看來,披薩就是中式的燒餅外面加點肉。

給人和事貼標籤,可以需要迅速的幫助我們把一件事做分類做歸納。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省我們的精力。讓我們知道那些事不重要,不要花費過多精力去琢磨。

而且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是事還是人,我們給對方貼上的標籤,往往都是帶著一些「惡意」成分的。比如前面我講到的:奢侈品就是富人的智商稅,披薩就是中式的燒餅外面加點肉,還有現在的年輕人吶,做事真是不靠譜,等等。

我們在給事和物貼標籤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瞭解。而我們在給人貼標籤,特別是帶有「惡意」性質的標籤的時候,往往是因為我們在那一刻心裡有憤怒。

例如我那位開廣告公司的朋友,當他說現在的年輕人不靠譜的時候,其實當時那一刻,他是很生氣的,生氣為什麼一個稿子改了那麼多次,還有錯別字。

於是他衝口而出對年輕人的批評。人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其實內心還是帶有一點點愧疚的,於是乎,為了緩解內心的愧疚情緒,所以就必須讓自己衝口而出的惡意變得理所應當,於是,給別人貼標籤這件事,就成了緩解我們內心愧疚情緒的最直接的方法—— 因為你是年輕人做事不靠譜,所以我批評你是對的。

但事和物品,它們本身沒感情沒思想。不會因為你給它們貼上了標籤就對你產生不好的情緒。

但人不同,人是有情緒的。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被別人貼上標籤。因為那意味著我們被人審視,被人觀察。

給人貼標籤這件事,特別是帶有「惡意」性質的標籤,除了讓我們收穫到一時的口舌之快,再無別的任何好處,甚至往往還會把一件事給弄砸了。

批評對我們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壓力。而據我觀察,其實很多人面對壓力時的表現都是差強人意的,都是容易反彈的。

很多年輕人在被貼上「年輕人做事不靠譜」的標籤之後,他們腦子裡第一想法,不是修正自己,而是越發的反彈,心裡有怨念,但嘴上不會說,會在後面的行動力表現出「既然你覺得我不靠譜,那我就像你證明一下我到底有多不靠譜」。

所以我說,管好自己的嘴,不說第二句話,不僅僅會讓別人覺得舒坦,還能對你自己想要繼續的事有直接的幫助。

最近,我再看一本書,馬歇爾盧森堡教授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裡就非常細緻的例舉了我們生活中一些不經意傷人的說話方式。大家可以抽空買來看看。

我今天跟大家講了這麼多,可能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記得住,但沒關係,記住一句話就行:跟人說話的時候,只說第一句,然後立馬打住。這時候,你的語言會停留在對事的評價上,而不會讓你無意識的上升到對人的評價上。

* 本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後臺私信告知。我們會盡快處理,感謝!!!!

心法 | 格調 | 單品 | 潮物

測評 | 體態 | 語言 | 見聞

內外兼修的外貌黨修煉手冊

微博 | 小紅書 | 知乎

ID:eno艾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