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倒濟南人的數學題:一天賣出多少塊把子肉?'

"

就像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成都的串串香一樣,在濟南,最有市民緣的特色美食是麼?相信男女老少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把子肉·乾飯。有句不知道從哪一輩傳下來的話說“沒吃過大米乾飯把子肉,就不算來過濟南府”。走在泉城的大街小巷,經營把子肉的店鋪隨處可見,而且不管是天剛矇矇亮的清晨,還是人流稀少的午夜,都有飄著把子肉香味的店鋪,開著燈,等著你。一塊把子肉、一份澆了湯的米飯上桌,剩下的就是大快朵頤、痛快淋漓了。

"

就像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成都的串串香一樣,在濟南,最有市民緣的特色美食是麼?相信男女老少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把子肉·乾飯。有句不知道從哪一輩傳下來的話說“沒吃過大米乾飯把子肉,就不算來過濟南府”。走在泉城的大街小巷,經營把子肉的店鋪隨處可見,而且不管是天剛矇矇亮的清晨,還是人流稀少的午夜,都有飄著把子肉香味的店鋪,開著燈,等著你。一塊把子肉、一份澆了湯的米飯上桌,剩下的就是大快朵頤、痛快淋漓了。

難倒濟南人的數學題:一天賣出多少塊把子肉?

那為何叫把子肉,又是誰發明的呢?濟南經營把子肉店鋪最多的當屬超意興,一位在超意興工作六年的主廚告訴記者,把子肉的選料相當講究,只選用豬身兩側的肉,有“一肥一瘦”、“三肥兩瘦”之說,並切成4兩重的長方條,用細麻繩捆好,防止煮熟之後瘦肉脫落。因為每一塊肉在加工之前都用麻繩捆成一把,所以就叫把子肉。之後先放在油裡炸一道兒,再放到祕製的醬湯裡燉。據記載,在濟南的歷史上,最早發明把子肉的人叫趙殿龍,他的後代開了一家趙家乾飯鋪。趙家乾飯鋪的故事要從清朝末年講起。光緒年間,趙殿龍以賣乾飯為生。與同行相比,他的生意格外興隆,原因就在於拿手菜把子肉。1934年,趙家人還在當時繁華的大觀園附近開了店。當時,濟南銷路最廣的報紙《華北新聞》,還報道過趙家乾飯鋪的把子肉。

"

就像南京的鴨血粉絲湯、成都的串串香一樣,在濟南,最有市民緣的特色美食是麼?相信男女老少會不約而同地脫口而出:把子肉·乾飯。有句不知道從哪一輩傳下來的話說“沒吃過大米乾飯把子肉,就不算來過濟南府”。走在泉城的大街小巷,經營把子肉的店鋪隨處可見,而且不管是天剛矇矇亮的清晨,還是人流稀少的午夜,都有飄著把子肉香味的店鋪,開著燈,等著你。一塊把子肉、一份澆了湯的米飯上桌,剩下的就是大快朵頤、痛快淋漓了。

難倒濟南人的數學題:一天賣出多少塊把子肉?

那為何叫把子肉,又是誰發明的呢?濟南經營把子肉店鋪最多的當屬超意興,一位在超意興工作六年的主廚告訴記者,把子肉的選料相當講究,只選用豬身兩側的肉,有“一肥一瘦”、“三肥兩瘦”之說,並切成4兩重的長方條,用細麻繩捆好,防止煮熟之後瘦肉脫落。因為每一塊肉在加工之前都用麻繩捆成一把,所以就叫把子肉。之後先放在油裡炸一道兒,再放到祕製的醬湯裡燉。據記載,在濟南的歷史上,最早發明把子肉的人叫趙殿龍,他的後代開了一家趙家乾飯鋪。趙家乾飯鋪的故事要從清朝末年講起。光緒年間,趙殿龍以賣乾飯為生。與同行相比,他的生意格外興隆,原因就在於拿手菜把子肉。1934年,趙家人還在當時繁華的大觀園附近開了店。當時,濟南銷路最廣的報紙《華北新聞》,還報道過趙家乾飯鋪的把子肉。

難倒濟南人的數學題:一天賣出多少塊把子肉?

今年,把子肉還走進了故宮,真正網紅了一把。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鮮亮、入口醇香,價格公道、經濟實惠,這樣的美食,想不愛太難。經營把子肉乾飯的店鋪通常還會有炸荷包蛋、四喜丸子,也都是放在醬油肉湯裡燉著,浮油都留在湯裡,而鹹淡也恰到好處。

除了超意興和趙家,老兵、薛氏三八、四喜居、金得利……相信只要一提到經營把子肉的店鋪,每個濟南人都能像說書一樣,來上一溜兒。那濟南一天能賣出多少塊把子肉呢,還真是算不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