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賣出328萬根油條,看它如何俘獲吃貨的胃?'

"

"

一天賣出328萬根油條,看它如何俘獲吃貨的胃?

連鎖餐飲發展助推第三方供應企業,可生意依然不好做,產品開發才是行業門檻。

提到千味央廚,你可能很陌生,但下面這些片段你一定很熟悉:約三兩好友到火鍋店撮一頓,點上個茴香小油條,酥脆可口;早起喝碗胡辣湯,配上點油饃頭;想吃甜品了,肯德基買上一盒蛋撻解解饞......每次你都吃得很香,但可曾想過,這根油條、這盒蛋撻的前世今生?原來它們到達餐廳時已是半成品,而且還是來自同一家餐飲供應企業,便是千味央廚。

2012年千味央廚成立,2018年獲得京東領投1億元,一天最高曾賣出328萬根油條,成功俘獲萬千吃貨們的胃。面對B端餐飲的多樣性、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千味央廚卻依然保持昂揚之姿。“一個企業如果能活超過5年,它一定是做對了一件事,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做對的事找到,然後繼續堅持做下去。”千味央廚營銷副總鍾輝如是說。那麼,這家企業到底做對了什麼呢?

生意不好做,產品是門檻

餐飲供應企業的發展得益於餐飲市場的繁榮,餐飲企業越來越多,連鎖化程度越來越高,為了節約運營成本,提高效率,大小餐企對速凍成品和半成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多,一些敏銳的企業早已嗅到了商機。近五年,速凍食品行業應該說是100%地參與到了食材供應,大家都試圖在4萬億的餐飲紅利中分得一份羹,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有你沒我,有我沒你。

“不過目前餐飲供應仍然處於一個品類大於品牌的現狀,只有小部分餐企會在意品牌。”鍾輝說道。大部分單店進貨都是以性價比為導向,哪家的便宜就進哪家的貨,加之整個銷售更多的主戰場是在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在一段時間裡,傳統渠道仍然不會被淘汰,企業還很難擺脫對經銷商的依賴。

“要對經銷商提供集成式服務,”鍾輝表示,“千味的銷量主要來自於平臺商的發力,經銷商有大量的二批,對終端進行控制,只要他進我的貨,就把我的貨賣出去了。所以我們對待經銷商得像朋友一樣,除了在產品上提供支持外,有任何需要我們都幫,經銷商喜歡釣魚,業務員就陪他釣,建立了關係才能讓他進我的貨。”

對標國外餐飲60%~70%的連鎖化程度,我國還有95%的餐企是單店,餐飲供應鏈的市場紅利釋放只是時間問題。目前千味央廚的重客(肯德基、真功夫、必勝客等連鎖餐企)佔比35%~40%。在未來,對連鎖化餐企的爭奪將成為餐飲供應企業競爭的主旋律,千味央廚也更加專注和細分,好提前佈局。

千味央廚目前已與全中國90%的一線連鎖品牌合作,越來越多的連鎖餐企都希望通過標準化的食材、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在壓縮後廚面積,簡化運營人員的同時,確保食品安全,最大程度保持食物口感。一方面,連鎖品牌對標準化半成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了;另一方面,對標準化半成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其實我們這個行業真正的門檻是產品設計理念。”鍾輝表示,“好像看起來簡單,其實很複雜的。我們不只是生產產品,而是餐企的首席產品官,為品牌做產品研發,一個產品要面對採購、面對加工者、面對食客,必須保證每個環節都滿意,不然就完了。”

首席產品官的煉成之路

對於試圖走連鎖化的餐飲企業來說,前端負責提供良好的情景體驗,後端產品負責收割吃貨們的胃。比拼效率、比拼精細化已成為共識,越來越多的餐企開始重視從研發到呈現整個過程的關鍵控制點。作為供應鏈企業,首先應當不遺餘力地展開產品價值創新,並在此基礎上重視設計,把好產品置於好場景中,提供良好的情景體驗。

“要做發現而不是做發明,找到市場上需要標準規模化生產的東西,發現受眾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滿足。”鍾輝表示。舉個例子,在麻辣燙的場景中,油條是論斤稱的,為了滿足這一場景不同人群的需求,千味要做到既能讓老闆賺錢,還讓消費者覺得好吃。因此在麻辣燙油條的設計中,這根油條看起來很小,但可能比同樣大小的其他類型油條重5G,而且能夠浸泡在湯汁裡不容易爛,這樣消費者吃起來口感才好。

對此,千味央廚主動尋找並驗證不同餐飲業態和就餐場景下標準SOP輸出的可能性,在產品研發中模擬服務餐廳的實際加工工藝、消費者的口感偏好,以解決餐飲企業的核心訴求,同時針對個性場景精細化定製,為品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把餐廳後廚搬進工廠

對於餐飲品牌來說,連鎖化程度越高,SOP做得越好。這裡沒有大廚,每個產品的生產都有一套標準的操作流程及規範,加工者只需將食材或半成品放入特定的設備,按照步驟製作出來的食品口味基本不會差。因此,半成品不僅要符合餐廳後廚的操作流程,還要能夠快速匹配其運營設備。比如真功夫的包子,由供應商提供預製食材,門店在後廚蒸制一下就能完成出品,而蒸箱的溫度、壓力和時間都是提前設定好的,後廚人員也不會輕易改動設備的程序,否則會影響門店運營效率。

考慮到不同加工方式對產品的要求,比如在餐廳需要蒸東西的時候,用到的蒸櫃,此類大規模的加工設備與家庭不同,而且蒸櫃的規格也不同,所以千味央廚會將品牌用到的蒸櫃、炸鍋、烤箱等加工設備搬到工廠進行研究,做油條,就要用客戶的炸鍋;做披薩,用和客戶一模一樣的烤箱。這樣的產品拿到餐廳後,基本上不需要磨合時間就能安全快速出品。比如千味曾為禁止油炸的便利店推出空氣炸鍋產品。

供應的半成品最後加工成菜品,還需考慮食品的呈現性,食物的大小、造型,擺放方式是否美觀等;需要對產品進行“二次加工”的餐企,要為加工者留出發揮空間,同時保證流程不能太複雜。

同樣是餃子,在飯店可能論份賣,對它的要求是口感美味,同時又不能出餐速度太慢讓顧客等著急,下鍋幾分鐘就得煮熟;到了員工食堂,就得下到一大口鍋裡煮,個兒還不能太小讓員工吃不飽,所以這時候餃子皮得厚,怎麼攪都不會爛,還得抗餓。不同於大單品的模式,千味可以做到給不同餐廳生產不同特性的水餃。

如果供應商企業只是自己悶頭做產品,而不是置於餐企的實際操作場景中,生產出來的產品極有可能與品牌不匹配,要麼是操作太複雜,要麼是設備流程實現不了,在這種磨合的過程中會浪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

火鍋的油條可不是麻辣燙的油條

火鍋的油條和麻辣燙的油條,不都是油條?有啥不一樣?如果說燒烤攤是中國的深夜食堂,那麼油條攤就是中國的清晨食堂。千味央廚還真就把一根油條做出了花樣,並研發出了多種場景油條:麻辣燙有麻辣燙油條,串串有涮煮油條,團餐有安心大油條,早餐快餐有安心、香脆油條,火鍋有火鍋油條、茴香小油條,還有外賣油條,酒店油條等。

比如,同為火鍋品類,快時尚火鍋品牌追求高翻檯率,油條就需要快速出餐,下鍋十幾秒就能撈出來吃;如果是商務社交火鍋,顧客一頓飯要吃兩三個小時,這時油條重點解決的就是水分蒸發問題,即便放一兩個小時,它的口感、蓬鬆度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由此可見就算是一根小小的油條,不同消費場景下,顧客對油條的需求也千差萬別,千味央廚也會根據對方需求提供適合目標客群的油條。根據客戶需求,千味央廚甚至可以量身定製,為他們的商品印上LOGO。

雖然做的是B端生意,但牽扯到了C端作為鏈條的終端,這就要求千味央廚既要懂客戶,還要懂“客戶的客戶”。而客戶越來越喜新厭舊了,光好吃還不行,還必須有獨特的價值點才夠酷,於是產品生命週期縮短,品牌也不得不小步慢跑,快速迭代產品,才能保證不被淘汰。以往餐飲行業的新品開發以年為單位,現在以季度為單位。2018年,某國際連鎖快餐巨頭光新品就上了四五十個,其中千味央廚研發了7支單品。

不難發現,從設計理念、生產流程到產品觸達,千味央廚始終在圍繞品牌和消費者做文章,為品牌提供產品和服務,通過解構場景,解構消費過程,在場景中打磨產品。

站好位,等風來

目前,千味央廚的市場份額約佔40%,除了維持現有的渠道客戶、開發產品外,千味央廚正在積極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產品領域不會做太多開放的東西,更多專注場景的細分,比如和互聯網外賣品牌合作、為便利店提供簡餐、提出產品要過江的思路等。提及對未來的思考,鍾輝表示:“中國餐飲供應鏈的生意還很大,我們靠的就是用戶的不斷增加,提前站好位,等待餐飲連鎖化的大風颳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