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夏天的響雷過後,季節的日曆翻了一頁,雨水如約而至,山林遍野的新綠一片滋潤。

這個時候,雲南人就不淡定了。

對於吃貨而言,這是喚醒雲南大山深處的寶物——野生菌的時機。陽光普照下,在雲南鬱鬱蔥蔥的森林裡、山坡上,青頭菌、雞樅、松茸、羊肚菌,一一撐出一把小傘拱土而出,空氣中溢滿了菌子的芳香,採菌人喜出望外,為了得到這份自然的饋贈,人們小心翼翼地採擷。

夏末初秋,你要問雲南人的頭等大事是什麼?我想,很多人會回答“吃菌”。因為,只有時機到了,這道山珍才能成為雲南人餐桌上獨有的情愫。

吃菌,這件小事

雲南到底有多少種菌?這,我還真沒統計過。但隨便問一個人,大家隨口都能說出幾種,譬如常見的青頭菌、虎掌菌、銅綠菌、羊肚菌,譬如不常見的雞樅、松茸、牛肝菌、乾巴菌、松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紅牛肝菌——見手青,是野生菌家族中的異類,美味和神經毒素並存,一種考驗膽大的菌種。

吃菌,這件小事

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野生的才叫菌子。那些通過人工養殖的菌類,外地人吃得津津有味,並細細命名為平菇、草菇的各種“菇”,在雲南人這裡簡單粗暴的統稱為“人工菌”,都不屑去辨識它們。因為,雲南人認為,這些“菇”根本不能算菌子。

在眾多的雲南美食中,汪曾祺極其喜愛的是野生菌,他在《昆明食菌》開篇就說了自己最難忘的菌子:“我在昆明住過七年,離開已經四十多年,忘不了昆明的菌子。”

吃菌,這件小事

每到夏秋交接的時節,新鮮的野生菌紛紛上市了。朝菌午食,是雲南人品嚐山野至鮮的原則。早上從深山老林裡採摘下的菌子,中午就出現在了市場上,下午就已在餐桌上開吃。朝菌午食,吃的就是那份山野中帶來的鮮味!

在雲南的雨季,大家的話題離不開菌,從深山到市井,大家做不膩的事情就是吃菌。雖然,食品部門年年發佈中毒警告,新聞上也時不時看到中毒的報道,甚至有時朋友間都會調侃曾經吃菌後看到小人的景象,但云南人仍然抵不住來自山野至鮮的誘惑,照吃不誤。

吃菌,這件小事

在雲南,除了菌子當季大多炒著吃,現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菌子美味,也就只有野生菌火鍋了。這,也是最能品嚐到野生菌的原汁原味的烹飪方式。沸騰的火鍋在陰雨天或是寒冷的冬日,散發著團團熱氣。比起重慶的紅油火鍋注重炒底料,雲南的野生菌火鍋則直接用菌子煮出湯底,保留原汁原味。這很奢侈,也很雲南!

野生菌火鍋原料營養、天然,其所用的野生菌必須是已知可食用的;湯底則用雞湯加入各種菌類熬製而成,湯汁鮮美,營養豐富,喝上一口,能讓你想起三千年的舊事。

吃菌,這件小事

吃野生菌火鍋講究一喝湯,二品菌,三嘗葷。接連喝兩碗鮮湯,再將鍋裡的野生菌拼盤、葷素菜一掃而光,摸著圓滾滾的肚皮,意猶未盡。野生菌的肥美和湯底的香濃,恰到好處地滿足吃貨對美食的期待。

野生菌,毋庸置疑,在這個季節,成為我這個雲南人無法忘卻的絕版鄉愁!

文/閆正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