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吃 能讓準媽媽“吃”掉水腫'

"

大多數準媽媽到孕後期,都會發現自己下肢“胖”了不少,就連腳丫子似乎也胖了一圈,有的準媽媽甚至以前的鞋子也穿不進去了。其實,這未必是胖,而有可能是孕期水腫。如何讓準媽媽擺脫水腫困擾,安全度過孕期,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戴永梅主任指出:孕婦久坐、久站都易水腫,飲食治療效果顯著。

水腫讓準媽媽血壓升高

小莉已經懷孕七個多月了,因為預產期將近,她便請假回家靜養,等待寶寶的出生。回到家之後,平日裡忙慣了的她開始覺得整日無事可做,閒得無聊時,小莉只有用上網、看書來消磨時光,有時候在家一坐就是大半天。剛開始還好,可最近小莉老是覺得自己下肢發脹,再看看自己似乎人也胖了不少,於是便來到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就診。通過例行檢查,醫生告訴小莉,她的血壓有點高,下肢水腫比較重,回去後可通過飲食支持來改善。

為何懷孕期間容易水腫

為何多數孕婦在懷孕期間,或早或晚,容易出現四肢水腫的現象呢?戴主任告訴記者,準媽媽孕期出現水腫,是因為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積聚在組織間隙中造成的。一般來說孕期水腫容易發生在懷孕28周以後,此時準媽媽的子宮已大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會壓迫到骨盆腔靜脈及下腔靜脈(位於身體的右側)等大血管,以至靜脈血迴流變慢,並擠壓血管中的液體到身體輪迴的末梢處,如腳盤、腳踝、小腿、手指及手背,導致四肢水腫。

另外,懷孕期間準媽媽的激素及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體內鈉和水分滯留,導致體內水分積存,尿量相應減少;更有一些準媽媽合併較重的貧血,血漿蛋白低,水分從血管內滲出到周圍的組織間隙等等,都會引起水腫。

如何判斷腫脹是否正常

究竟是胖還是腫,其實很容易判斷。準媽媽可以用大拇指壓在小腿脛骨處,當壓下後,皮膚如果明顯地凹下去,不能很快地恢復,就表示為水腫。此外,和發胖不一樣,水腫並不是全身性的,最容易發生水腫的要數準媽媽的下半身。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準媽媽的水腫現象還會日益明顯,如果長時間站立或久坐不動,則更容易引起水腫。

“一般生理性水腫的準媽媽們無需過於擔心,一般建議用食療的方法來‘吃’掉水腫。”戴主任詳細講解飲食要求,首先飲食要清淡,過鹹的食物會使水鈉滯留加重水腫;其次要控制水分的攝入,且不宜食用難消化和易脹氣的食物,如紅薯、洋蔥等;最後,每天還需進食些解毒利尿、加強新陳代謝的果蔬及雜豆類,如冬瓜、西瓜、絲瓜,黃瓜、紅豆湯、綠豆湯等。此外,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也都利於減輕孕期水腫現象。

戴主任提醒廣大準媽媽,發現腿部水腫比較嚴重時,應臥床休息,並用枕頭或坐墊將腿墊高,水腫自然而然會消退一些。如果水腫在試過多種方法後仍不見好轉,且體重急增,出現高血壓、蛋白尿等症狀時,則有可能是患了妊娠高血壓綜合徵,需立即檢查,進行妥善的治療,以免貽誤病情。(記者蔡蘊琦 通訊員楊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